楊灝 蘭英杰 李宗睿 YANG Hao LAN Yingjie LI Zongrui
以合肥駱崗機場跑道為例,從打造以城際展廊和以人民為主題的百姓花園2 個方向出發,最終采用“保留生態綠荷,塑造大地景觀”的設計方案,為廢棄機場跑道創造無限可能。
城市更新;機場跑道;景觀改造;生態綠核
隨著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環境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成為人們的共識。中國國際園林博覽會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綜合展示國內外城市建設和城市發展新理念、新技術、新成果的國際性展會。
第十四屆中國(合肥)國際園林博覽會展園(以下簡稱“合肥園博園”)位于老城區與新城區交界處的駱崗機場舊址,屬于城中園博園。駱崗機場跑道整體長3.3km,寬202m,此區域作為合肥園博園整體的一部分(見圖1)。

1 駱崗機場跑現狀
跑道現狀為大尺度單一開敞空間,為激活跑道活力,最初的設計方案融入合肥城市發展故事,打造五大城市發展展廊。在推進過程中,駱崗機場規劃發生調整,未來可能再次作為機場復用,不能出現永久性建設,因此進行了第二種嘗試,將其作為以臨時設施為主的展示空間。
根據合肥園博園整體設計方案功能布局的調整,機場跑道不再作為展示區域,將其設計為能充分滿足展期內多樣活動需求,并保留機場跑道使用功能的區域,因此采用純草坪方案。在海綿城市建設方面,通過采取引表蓄流與海綿凈化措施,最終年徑流率達75%。雨水排到綠地中心后通過管道快排至錦繡湖生態濾池,實現雨水凈化與再利用。
此方案不增加園林景觀設施,不種植喬灌木,僅采用草本植物打造大地景觀,最大程度保留生態本底。結合海綿城市建設,對雨水進行收集利用。將跑道中心綠地打造為供人使用的草坪,為展會期間和會后提供彈性空間。
合肥氣候屬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冬季平均氣溫2~11℃。第十四屆中國(合肥)國際園林博覽會展期為夏秋冬,草種需具有綠期長、耐踩踏、病害少等特點,同時應易于維護,故選擇3種草種進行對比(見表1)。

表1 3種草種綠期、耐踩踏程度、病害情況對比
對比后可知,需采用交播方式延長綠期以滿足展會期間常綠要求。交播品種采用生長力強、成坪快的黑麥草。黑麥草與2種草種的交播情況如表2所示。

表2 黑麥草與2種草種的交播情況
最終采用在跑道中心綠地滿鋪百慕大草皮、9月底10月初交播黑麥草的方案。播種后僅需進行短暫維護,即可延長綠期。
基于機場跑道空間策劃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①活力跑道,利用硬質跑道策劃臨展類活動,如多功能秀場及展場,舉辦創意集市、風箏節、戶外藝術裝置展、露天音樂會、露天影院、燈光秀、航空展、文化展、園林新技術展等;②百姓花園,設置于中心綠地內,吸納市民、企業等參與共建,舉辦盆景展、園藝競賽、園藝小品展、新優花卉品種展等活動;③動感賽道,硬質跑道可作為跑步、輪滑、騎行等運動的綜合健身賽道,依托合肥創新科技優勢打造智慧健身賽道,既滿足市民的日常使用,又可作為體育賽事活動線路。同時,可聯動合肥新能源汽車產業,依托展會服務建筑,舉辦國際新能源車展等。
此方案在保證生態性的基礎上,創造出大規模活動空間,可靈活根據展會期間和會后需求進行調態,為廢棄機場跑道創造無限可能。
最初的設計方向是打造展現合肥城市發展圖景的展廊,結合永久性構筑物進行展示。通過梳理合肥城市發展的各個階段,將合肥城市發展歸納總結為四大時代故事:“燃情時代”“奔騰時代”“創新時代”“追夢時代”。設計將時代故事與跑道相結合,景觀節點包括起源廣場、四大時代故事主題花園及1條串聯所有場地的時光隧道。
4.1.1 起源廣場
起源廣場是合肥城市建設時光軸的起點,以積木作為設計靈感來源。將積木原型進行提煉與組合,創造出座椅、花池、臺地等景觀元素,同時賦予其鮮艷的色彩、靈活的造型與可移動的屬性,鼓勵人們探索各模塊間的搭接方式,體驗搭建的樂趣(見圖2)。

2 起源廣場可移動裝置
4.1.2 “燃情時代”主題花園
“燃情時代”主題花園作為城市建設初期“三五”城市的縮影,重現當地鄉村的山中小徑、村莊俯瞰等生活場景,并植入展示、交流、游憩等功能。其中,老磚石廣場采用“風扇形”空間布局,紀念勇于探索的精神;村莊俯瞰主題節點利用新老瓦片構建起伏的活動場地,喚醒人們對老城生活的記憶(見圖3,4)。

3 “燃情時代”主題花園空間布局

4 “村莊俯瞰”主題節點
4.1.3 “奔騰時代”主題花園
“奔騰時代”主題花園由兩大類主題節點構成:①展現時代發展記憶的室外展廊——工業展廊、綠影長廊等;②映照園林生活的觀景節點——明月亭、棲云亭等。工業展廊主要展現合肥家電行業的成就;明月亭、棲云亭等主要展現詩意棲居的生活環境(見圖5,6)。

5 “奔騰時代”主題花園平面

6 工業展廊
4.1.4 “創新時代”主題花園
“創新時代”主題花園融合了合肥園與安徽園兩大展園,以寫意手法構建開放、現代、包容、多元的文化藝術空間。采用合肥“擁湖入城”的城市布局作為花園景觀結構,結合似云般漂浮在天空中的天幕,形成伴水而居、圍院成景的環境布局(見圖7,8)。

7 “創新時代”主題花園平面

8 安徽園
4.1.5 “追夢時代”主題花園
“追夢時代”主題花園以展現生態文明為主旨,花海色彩構成合肥未來城市規劃的多葉星形空間結構,標識牌向人們科普合肥未來城市發展方向;活動平臺配備聲景、風景裝置,太陽能發電系統等,打造適宜的人居環境(見圖9,10)。

9 “追夢時代”主題花園平面

10 活動平臺——未來城市客廳
4.1.6 時光隧道
為更好地聯動各時代主題節點,設置1條“時光隧道”,行駛的鐺鐺車串聯源廣場與四大時代故事主題花園。“時光隧道”搭建在機場跑道中心綠地一側,并在每個主題花園處設置鐺鐺車車站(見圖11,12)。

11 春花時光隧道

12 秋葉時光隧道
4.1.7 方向目標
將合肥城市發展故事以時間為軸融入機場跑道,向游客呈現合肥的城市變遷歷史,同時用時光隧道將各個主題花園進行串聯,提供便捷的游覽方式,最終將活力賦予整條機場跑道。
結合臨時、可移動設施與時令花卉,將整條跑道劃分為3個不同段落:①自然演替——江山圖畫;②參觀流線——人民園藝;③致敬展望——未來花園。由西北至東南,活動會場以人民園藝為主,江山圖畫與未來花園為輔。
江山圖畫以大地藝術為基底,模擬自然演替生境為城市留白,形成生態綠廊縫合兩翼。人民園藝以百姓為主題設計,利用多主題場景變換體現百姓生活。未來花園以斑斕夢幻花海為基底,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體現人與自然的融合(見圖13)。

13 3個主題的機場跑道
4.2.1 化整為零的人民園藝展區
從本屆園博園主題“生態優先,百姓園博——源于人民夢想,實踐理想家園”出發,將人民園藝展區打散,化整為零,拒絕大型永久性構筑物,采用輕介入、低成本的方式鼓勵市民參與設計、施工、運營。人民園藝展區以時令花卉為基底,各主題花園散落其中,散置的碎石、木屑園路串聯各花園。利用模塊化種植花箱及室外家具圍合空間,形成休憩展園與小花園。充分利用可隨意組合的棚架解決遮陽問題,棚架在展會開閉幕式或節日期間形成豐富的第五立面(見圖14)。

14 人民園藝展區分層結構
人民園藝展區共有三大系列12個主題花園,分別從為民、敬民、悅民3個角度展現并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見圖15)。

15 人民園藝展區鳥瞰效果
4.2.2 模塊化可移動的活力跑道
除人民園藝展區外,跑道部分利用模塊化種植花箱、座椅、移動售賣車等非永久設施,將主副跑道劃分為彈性空間、通行空間及休憩空間。間隔一定距離設置彈性空間,通行空間及休憩空間沿跑道兩側布置,其內部可舉行快閃表演或創意集市等活動。
人民園藝展區在會后可進行局部保留利用,將其作為小型主題活動會場,舉辦園藝課堂、親子教育、生活沙龍等活動,讓人們在花園中共享美好生活,形成“永不落幕的百姓花園”。
4.2.3 跑道中心綠地的海綿設計
跑道中心綠地內無生態排水設施,雨水散排、快排嚴重。場地硬化率高,徑流污染較多。場地水域水質較差,生態凈化能力弱。現狀排水主要依靠地表徑流散排至中心綠地及兩側綠地。通過海綿城市建設,在機場硬質跑道兩側設置碎石植草溝,在中心綠地內設置雨水花園,采用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將雨水徑流就地消納和利用。瞬時較大的雨量可通過管道快排至場地內的錦繡湖中,雙管齊下,保證了場地水安全。
4.2.4 方向目標
在保持駱崗機場跑道現狀基礎上,化整為零,靈活布置。利用標準化、模塊化的可移動裝置搭建與人民共享共建的活力展園。同時改善場地原有水系統,通過海綿城市建設共同構建智慧水生態系統。
駱崗機場改造必須服務于人民,并提高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質量。必須具有在地性,并對城市歷史及環境現狀負責;必須具有可持續發展性,具有彈性設計,可適應時間與環境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