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功渝北京清尚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設計總監、北京方合子機構創始人,中國建筑學會室內設計分會常務理事,高級室內建筑師
眾所周知,景觀設計、室內設計與建筑設計同屬建筑領域,它們之間具有不可分割的緊密聯系,推進建筑、景觀、室內設計一體化,既是當前建筑業發展的形勢需要,又是建筑自身的合理需求。基于上述背景,《城市建筑空間》雜志采訪了北京清尚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設計總監、北京方合子機構創始人、中國建筑學會室內設計分會常務理事肖功渝。
UAS:在當代,幾乎任何一項建筑設計都無法脫離環境背景,建筑設計不僅要考慮人的因素,同時也要考慮自然因素,考慮室內外空間環境的融合。請問您如何看待建筑、景觀、室內設計之間的關系?
肖功渝:自人類擁有物理庇護空間以來,建(構)筑物就與自然緊密結合、不可分割。從東方遠古的部落雛形到后來的木構架建筑,從西方城堡到當代鋼筋混凝土建筑,設計均要考慮建筑物與當時當地的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工業革命以后,近現代文明出現,現代化材料與科技發展使建筑有了更多可能性,人類對于建筑除有使用功能需求外,還有更高的審美需求。
建筑的選址及形態應與場地現狀共榮共生、協調統一,人造景觀應與自然景觀相得益彰,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室內設計與建筑、景觀的關系,通過人的使用感受和心理需求反推建筑與環境的關系。尤其在文旅度假項目項目中,建筑既要融入自然環境,不對周邊環境、植被等造成破壞,又要在滿足室內使用功能的同時,從觀賞的角度取景、借景,讓使用者在室內感受到建筑與自然的融合。如流水別墅、虹夕諾雅度假酒店、圣托理尼建筑群,無疑是室內設計與建筑、景觀結合的極佳典范。
UAS:在進行建筑設計時,除了考慮建筑室內外空間的融合,還要考慮建筑空間同城市空間的聯系,建筑要適應城市整體的要求才能更好地發揮其作用,對此您有哪些看法?
肖功渝:若將城市比作彩色畫作,建筑物就是這幅畫中的色塊或像素點,建筑的形體構成、疏密組合、高低起伏均會影響城市形象及品質。建筑應服從于城市功能,以城市合理運轉為前提,以城市居民使用為根本,合理處理與城市空間、交通及居民之間的關系,秉持以人為本設計理念的建筑可在城市中和諧生長,既能提升城市形象,又能愉悅城市居民。反之,若處理不好建筑與城市的關系,將引發一系列城市問題,進而影響城市整體形象與風貌。
UAS:您覺得建筑、景觀、室內設計的融合發展,對當代室內設計師提出了哪些要求?
肖功渝:一體化設計是未來趨勢,故處理好室內設計與建筑、景觀關系尤為重要,室內設計師不僅要有微觀思考,還要有宏觀思維,兼具理性與感性。室內設計師既要充分了解城市風貌、地域地貌,又要處理好室內空間與建筑、景觀的關系,結合場地自然條件,切實考慮居民感受,將自然景觀巧妙引入室內空間,讓居民可在室內空間享受最佳的觀景視野。室內設計師需要在建筑、景觀、室內方面積累豐富經驗,以便思考問題、處理問題、解決問題,設計出有溫度、有情懷的人居空間。以本人主持設計的松峰山風景區七彩木屋項目為例,項目位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松峰山風景區,根據場地地形條件,散落布置7棟建筑,建筑朝向及開窗位置、大小均充分考慮場地地形、樹木生長狀態、樹形姿態、水景關系,以便使窗外美景以最佳角度映入使用者眼簾(見圖1~3)。

1 松峰山風景區七彩木屋鳥瞰



2 松峰山風景區七彩木屋室內

3 松峰山風景區七彩木屋夜景
UAS:請問您在設計創作過程中是如何看待城市與建筑空間之間的關系,并將這種關系表達出來的呢?
肖功渝:我認為設計的核心在于空間尺度控制,在滿足城市上位規劃的前提下,設計師既要考慮建筑自身的功能、尺度、形態,又要思考與周邊建筑、道路、景觀的關系,同時結合當時當地的自然氣候、風向、濕度等因素,實現統一協調、綜合把控。
城市與建筑空間的關系,除了地上空間,地下空間也尤為重要。如基于場地現狀,利用地下空間將建筑的部分功能由地上轉移至地下,結合高差、日照、氣流及風向原理,將自然光引入地下空間,同時引導自然風形成空氣對流,讓地下空間的植物也能自然生長,將更多的地上空間交還給城市居民。
UAS:能否結合您主持的設計項目,談談對建筑、景觀、室內設計的一體化考量,在一體化融合設計過程中是否出現過矛盾,您又是怎樣回應和解決的呢?
肖功渝:作為一名室內設計師,應充分掌握城市規劃、建筑設計等專業領域的知識,只有對城市空間及建筑空間進行深入了解,才能實現室內與室外空間的有機結合、相互映襯。由本人主持設計的山海同灣度假社區項目位于遼寧省東戴河新區,總建筑面積100萬m2(地下12萬m2),其中住宅73萬m2,其他配套27萬m2,容積率1.85,綠化率35.10%。項目由21棟百米高層全海景度假公寓、15棟親海低密度組團式企業會館、15棟風情獨棟別墅、1座五星級溫泉度假海景酒店、1座五星級全海景商務大酒店、1座海景SOHO大廈及2條地中海風情休閑商街組成(見圖4~9)。

4 山海同灣度假社區鳥瞰效果

5 山海同灣度假社區建筑立面

6 從社區公寓看海景
室內設計團隊與建筑設計團隊一并介入項目,在規劃過程中提出建筑應與城市未來發展協調,控制好每棟建筑與場地的關系,同時強調度假公寓設計一定要從使用者需求出發。實地調研發現,使用者均以短期度假和避暑為目的,故由室內設計團隊率先提出套型需求,以確保建筑布局實現“戶戶觀海”,同時達到相應的日照要求,在此基礎上推敲套型設計,斟酌窗戶、陽臺與海景的關系,最后通過陽臺造型控制建筑外立面效果。采用室內設計先行、建筑師隨即跟進的方式,通過多輪溝通對方案進行優化,最終實現室內功能合理且室外環境美觀的建筑效果。與此同時,在樓棟的相互關系上,通過交叉、錯位等設計手法盡量給建筑留有呼吸空間,同時保證大尺度樓間距,以讓出更多的景觀空間。

7 山海同灣度假社區別墅室內

8 山海同灣度假社區夜景
文旅度假項目的設計重點是充分利用自然景觀,以海景為主體,盡量弱化建筑形體,使外立面有一定的曲線延續,并通過弧形陽臺豐富建筑表皮,將建筑外墻統一為白色,在藍色大海映襯下,顯得干凈整潔。住宅樓間距約300m,以增加景觀空間,采用自然式環境處理手法,營造輕松的社區氛圍,使用者可躺在陽臺上觀日落、看潮汐,同時將樓下自然景觀盡收眼底。
早期方案設計以建筑空間為主,忽略了室內空間的合理性和高效性,后經與業主方、施工方及其他專業設計師的多次溝通論證,確定由室內空間主導建筑設計,再輔以景觀設計的聯動配合,多個專業聯動實現集成設計,真正從使用者角度出發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并解決問題。一體化設計保障了項目的高品質,社區現已成為東戴河新區的標桿度假項目。
建筑、景觀、室內設計一體化應秉承“室內設計早介入,建筑把控相結合,景觀設計為紐帶”的設計理念,只有真正落實“空間為人服務”的設計準則,將使用者的需求放在首要位置,才能設計出理想的人居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