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子彥
第一次接觸黑白琴鍵,是十年前的事。那完全是父母的決定。琴聲對我而言,曾是那樣的枯燥,以至于被迫完成考級后,那臺大家伙便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灰,也封存了那段我不愿回首的歲月。
步入高中后,不再有初中那樣的活躍與輕松,取而代之的,是下課后此起彼伏的沙沙做題聲,同學們聚在一起討論題目的說話聲,以及埋在單詞書中的朗讀聲。看著如此拼的同學們,再看看面前密密麻麻的公式和單詞,我總感覺有些透不過氣來。閉上眼,仿佛跌入了巨大的黑暗中,摸不著東西南北,讓人迷茫。
班主任看出了我們寫在臉上的疲憊。她提議一周拿出兩個午休時間的20分鐘,大家輪流在電腦上點歌,然后一起聽歌。大家那個興奮啊,流行樂、電音、搖滾樂,都放了個遍。跳躍的音符、動感的節拍,一點點緩解我們的壓力與緊張,然后我們滿血復活。
輪到我時,各種令人心情舒暢的曲名在我腦海中閃現,選哪首呢?糾結時,一首熟悉的曲名出現在推薦榜單——《卡農》,我不由自主地點開了它。都說這是世界上最治愈的曲子,但對當時刻苦練琴的我來說,卻是一種無人能懂的負擔。日復一日地練,純粹的肌肉記憶完全顛覆了我對“治愈”這一概念的認知。如今,熟悉的旋律再次響起,我有些發愣,仿佛內心深處被封鎖已久的某個角落,正在慢慢開闊,變得亮堂起來,還有細密的小花朵從雜草中探出頭來。我仿佛看到了童年的自己,鋼琴就在眼前,那是浸滿汗水和淚水的琴鍵,是回不去的歲月,更是見證我成長的那棵參天大樹。原來它陪伴了我那么久,它從來就沒有離開過我。
我閉上眼,眼中有滾燙的液體流下,一瞬間大霧散開。光跟著音樂,腦海中似有畫面,我的雙手在琴鍵上快速移動,走走停停、起起落落,高潮或者低谷,歡樂或者憂傷,如重新找回遺失已久的寶石,從幽靜的山谷,傳到很遠很遠的地方。(指導老師: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