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鈺媛

摘要:旅游業是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旅游業一直也是促進國家間和平與交流的主要力量。文章在分析旅游業對促進英國自然環境和社會文化發展作用的同時,也重點討論了旅游業的過度發展對英國自然環境和社會發展造成的負面影響:過度規劃和過度參觀給自然環境和當地居民正常生活帶來影響,游客旅游體驗感下降。并不是所有的當地居民都能接受外來文化,引發當地居民對旅游業的偏見,導致文化沖突,不利于當地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在此基礎上,本文提供了一些可實施的解決策略以減輕旅游業過度發展帶來的影響,并對這些解決策略的有效性進行評估。
關鍵詞:旅游業;可持續發展;文化沖突;環境破壞;負面影響
旅游業是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為實現文化多樣性提供了多種交流渠道。在英國,旅游業是最重要的產業之一。它在全國范圍內提供了160多萬個就業崗位,并在2015年為經濟帶來了221億英鎊的收入。[1]由此可見,旅游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早期對旅游影響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經濟角度。但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旅游業對環境和社會的影響日益顯現。游客被目的地的干凈美麗的環境、歷史建筑、遺產或新鮮空氣所吸引,在旅游過程中能夠一定程度上培養居民和游客的環保意識。此外,游客的收入可以用來保護當地的文化遺產,維持吸引力。旅游提高了當地居民的生活條件,為居民和游客建立了更多更好的休閑設施和文化公園。在社會影響方面,國際旅游一直是促進國家間和平與交流的主要力量,有利于當地經濟的發展,但旅游業的過度開發和過度參觀,也會為當地的自然環境和社會文化帶來挑戰。旅游業的過度發展也會給當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不便。文章將首先討論旅游業對英國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發展產生的負面環境。在提供一些潛在的管理策略來減輕這些影響之前,評估管理策略是否能夠減少這些影響。
一、旅游業對英國產生的負面影響
(一)對自然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
1.環境污染和旅行體驗感降低
盡管旅游業為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負面的環境和社會影響也隨之而來。近十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轉向旅游業的發展對環境和社會的影響。巴洛尤提出了一個將環境和旅游聯系起來的定義。他指出,除了自然和社會方面的影響外,更強調人類活動所造成的影響。這與安德烈亞的觀點相同,他認為,從人類出現到現在,地球上的地理結構發生了許多變化,其中一些是由于自然變化,另一些是由于人類活動。在他的研究中,人類活動的影響越來越明顯,20世紀以后,旅游活動作為人類活動的一部分,對環境產生了重要的影響。[2]“承載能力” 是分析旅游對東道國環境的積極和消極影響的重要工具。許多研究者在他們的研究中提到了這個概念,他們指出,承載能力是一個點,超過這個點,比如過度規劃和過度游覽,會導致環境破壞和旅行體驗減少。[3]在英國,過度旅游造成了許多不同種類的污染,比如空氣污染、噪聲污染、交通擁堵。倫敦居民認為旅游業帶來了更多的空氣污染、噪聲污染、交通污染或擁堵以及亂扔垃圾現象。
2.產生大量垃圾,造成資源浪費
過度規劃和過度參觀造成的第二個環境問題是旅游活動產生了大量的廢物,以及水資源的嚴重浪費和水污染。游客用淡水洗澡、沖廁所,也直接用于花園灌溉,并在基礎設施、食品和其他服務中消耗水資源。旅游業用水的主要消耗者是酒店。戈斯林[4]等人曾指出,旅游活動增加了總用水量。據統計,游客通常比在家里消耗更多的水,在一個豪華酒店為100名客人提供的55天的水服務,可以滿足貧窮國家100個家庭3年的生活。英國主要城市有45 000家酒店,在旺季要消耗大量的水,居民經常抱怨用水緊張。[5]大量的游客雖然帶來了經濟效益,但也造成了大量的浪費,特別是水和食物的浪費。在旺季,巴斯的游客每天的水消耗高達440L,這一數量幾乎是西班牙城市居民平均使用量的兩倍。除了水的浪費,水污染也是旅游業的一個問題。
另外,還有其他一些環境影響問題,如視覺污染和英國旅游業對植被的破壞。英國是世界上能夠長期保存其文化遺產的國家之一,遺產旅游每年約產生200億英鎊的收入。為了吸引和容納更多的游客,英國建造了更多的基礎設施(如酒店、鐵路),但許多設施和建筑并不能很好地融入當地的城市風格。
(二)對社會文化產生的負面影響
不同的國家,甚至同一國家的不同地區都可能表現出巨大的文化差異。這些差異是刺激旅游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1.引起文化沖突,影響居民生活
傳統觀念中,發展旅游業通常被視為有助于城市對多元文化的開放,并幫助當地人保護文化。然而,雖然大多數居民認為旅游業可以讓當地文化變得多樣化和豐富,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夠認可外來文化,甚至可能會引起種族主義,導致不同群體和種族之間關系緊張。除了明顯的過度規劃、過度游覽和不友好的游客行為造成的負面環境影響外,旅游給活動目的地國家帶來一些社會問題,包括文化沖突、居民對旅游的偏見,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不同于能帶來經濟效益的經濟影響和能直接破壞的環境影響,社會影響總是表現為主觀和無形的。許多相關文獻也廣泛地從居民的角度討論發展旅游業所帶來的社會影響。多克西[6]在他的研究中提出了刺激指數,指的是隨著游客數量的增加,居民會對旅游表現出不歡迎的態度。他指出,當旅游者進入一個目的地時,當地居民會因為經濟效益和生活質量的提高而對旅游表現出積極的態度。隨著旅游人數的增加,文化沖突和物價上漲給居民在東道國的生活帶來了挑戰。例如,位于南威爾士的布雷肯燈塔國家公園,包括三個城鎮和大約32000人。在旅游業發展的初期,有相當數量的企業依賴于游客,旅游業不僅給政府帶來經濟效益,而且還提供了一個新興產業和大量的就業機會。居民對游客和旅游發展表現出積極的態度。然而,隨著游客數量的增加,居民對游客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居民很難新找到住的地方,鎮上的很多房子都居住著外來的游客,居住在鎮上的本地居民減少了,導致許多學校和醫院關閉,給當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極大的不便。
2.引起居民偏見,降低旅游體驗
“承載能力” 也可以作為衡量社會影響的工具。超過承載能力的點,居民對旅游的態度將會改變。在英國,巴斯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文化遺產目的地。巴斯居民的態度經歷了從歡迎游客到抵制游客的過程。由于游客過多,當地的商業活動和設施都首先要滿足游客的需求,反而忽視了居民的需求,如在旺季居民很難找到餐館,食物的口味也會改變以迎合游客的口味。另一個問題是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當地人總是每天向游客展示一些特殊的文化,即使一些節日文化只是發生在特殊的日子。這會把不正確的信息傳遞給游客,也會影響文化傳承。
二、如何減輕負面影響
隨著保護環境意識的提高和更多的政策及管理戰略的發表,許多概念如“可持續旅游發展”“旅游的負責任消費” 被提出來解決這些問題。為了找到一些適當的解決方案來減輕旅游業對環境和社會的負面影響,增強旅游業的積極影響,環境是旅游發展中應優先考慮的因素,旅游的目標應考慮環境的容量和可持續性。
(一)發展城市公共交通
許多研究證明,發展公共交通是改善旅游城市空氣和交通狀況的有效途徑。公共交通作為一個目的地的特點,有助于吸引游客,同樣,公共交通似乎也是影響一個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產品的關鍵要素。曼徹斯特作為英國的重要城市,就為游客提供了許多不同形式的公共交通方式,有軌電車和公共汽車是旅游使用的兩種主要交通工具。據調查,75%的游客在曼徹斯特逗留期間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市中心的一種免費巴士最受游客歡迎。游客可以乘坐這種免費巴士到達曼徹斯特所有著名景點。這種免費公交緩解了高峰時段電車的壓力,同時也減少了對居民的負面影響。其他國家也有可供借鑒的成功的公共交通案例,比如:丹麥哥本哈根的自行車。這些自行車是智能電動城市自行車,全年全天可用。每輛自行車都有一個觸摸屏平板電腦,可用于導航、支付和引導到哥本哈根和腓特列克斯堡的旅游景點。這種自行車是哥本哈根發展可持續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已經成為吸引游客到哥本哈根旅游的顯著特征。在英國,尤其是像倫敦這樣的大城市,可以利用這些形式的公共交通來緩解空氣污染和交通擁堵的壓力。
(二)用技術手段解決污染和浪費
許多研究討論了廢水循環利用的好處,目前在許多國家,特別是在一些缺水地區,例如,在格雷特島,旅游廢水回收再利用是處理大量旅游廢水的重要途徑,旅游廢水主要用于農業灌溉,次要用于消防和景觀灌溉。廢水循環利用是解決熱門旅游目的地旅游廢水的有效途徑,而且成本非常低,酒店也可以采取一些行動,敦促游客少用水。例如,在一些可持續發展酒店,每個淋浴間都有一個監視器,游客可以了解他們淋浴時的用水量。一些研究表明,這些間接的提醒可以有效地讓游客減少用水。對于視覺污染,政府在進行規劃時應該對整體風格進行控制。
(三)幫助游客避免文化沖突
大多數文化沖突的發生是因為游客不熟悉當地的傳統文化和習俗。解決這種信息不對稱問題的有效方法是在游客到達之前給他們一些正確的信息。例如,航空公司和鐵路公司可以在旅途中提供一些小冊子和播放一些文化視頻。一些廣告牌也可以設置在機場、火車站、景點。居民作為旅游發展關鍵的利益相關者,應該優先考慮旅游規劃。
(四)向游客提供正確的文化信息
國家公園或旅游景點規劃應遵循旅游景點概念物理結構模型,應該明確劃分為三個部分。在服務部分,應該有一些居民居住的區域。它應該提供一些便宜的房子、完善的生活設施,如學校和醫院,以及一些商業區。國家公園還應限制私家車進入,為游客提供景區交通。這不僅可以減少文章前面提到的負面影響,還可以為當地人提供一些就業機會。博物館的功能是收藏歷史文物、科學研究和社會教育,因此博物館可以直接向游客傳遞正確的文化信息。這樣,游客可以得到正確可靠的信息,當地人也可以得到一份長期的工作和專業培訓。
三、結束語
盡管旅游業可以提高人們對環境保護和文化多樣性的認識,但其負面影響不可忽視。管理這些負面影響是必要的,可以采用一些潛在的管理策略來減輕這些影響。減輕影響的策略還應考慮當地的情況和可持續發展。本文討論了英國的負面環境影響,包括空氣污染、噪聲、交通、廢物和視覺污染;消極的社會影響如文化沖突、居民旅游態度轉變和不正確的文化信息轉化;然后探索一些策略來減輕這些影響:為游客開發專門的公共交通工具是解決空氣污染、交通或擁堵問題;廢水回收;間接提醒顧客減少用水;提高水循環效率;讓游客在參觀前了解一些當地的習俗,可以避免文化沖突的程度。此外,居民作為利益相關者之一,在制定旅游規劃時應優先考慮。本文主要研究旅游業對環境和社會的負面影響。在未來的研究中,可以探討對環境的積極影響,并與消極影響進行比較,以尋找提高積極環境有效性的策略。
參考文獻:
[1] 數字、文化、媒體和體育部和克勞奇議員(2016)旅游行動計劃[EB/OL].[2018-12-26].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 ons/tourism-action-plan.
[2] 李聰.關于旅游對環境影響問題的思考[J].現代交際,
2019(02):62-63.
[3] 王德剛.互聯網對旅游業創新能力提升的促進作用[J].旅游學刊,2016,31(05):7-8.
[4] 戈斯林.旅游業水資源管理的新績效指標[J].旅游管理,
2015(46):233-244.
[5] 耿氏.旅游規劃(第二版)[M].紐約:泰勒和弗朗西斯出版社,
1988:36-38.
[6] 多克西.訪客-居民刺激物的因果理論:方法和研究推論[C]//旅游與旅游研究協會第六屆年會論文集,1975:195-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