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梅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教育的目標也在不斷地更新和改變。在當今教育中,教師們需要不斷地探索、創新,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學習任務群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可以使學生們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提升學習效果。同時,學習任務群教學也符合現代教育倡導的綜合性、探究性、交互性、跨學科性等特點,是現代教育教學模式中的一種重要方法。文章將探討學習任務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并設計一些相關的教學案例,以期為教師們提供一些啟示和參考。
學習任務群(learning task group)是指在一個學習領域或者學科中,根據相關性、共同點或者相似性將多個學習任務組合在一起,以便更好地協調和組織學習過程。這種組合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科知識的整體框架和邏輯關系,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成果。例如,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一個學習任務群可以包含多個相關的學習任務,這些學習任務相互之間有一定的聯系和關聯,組成一個語文學科的整體框架。學生可以根據這個框架來安排學習計劃,提高學習效果。
學習任務群通常是根據學科或領域內的相關性或共同點來組織的,它們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的層次結構、概念關系和應用場景,從而提高學習的深度和廣度。在教學過程中,學習任務群也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果。另外,學習任務群也可以與個人化學習相結合,為學生提供更加個性化的學習體驗。通過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成果進行分析,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和學習目標來動態調整學習任務群,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
總之,學習任務群是一種有效的學習組織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科知識的整體結構和邏輯關系,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成果,同時也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果。
1. 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習任務群可以根據語文教學內容的相關性或共同點,將多個學習任務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學習任務群。學生可以在學習任務群的指導下,更好地理解知識的層次結構、概念關系和應用場景,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
例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學習任務群可以包含多個相關的學習任務,比如閱讀、寫作、詩詞等。學生可以根據這個任務群來安排學習計劃,分別學習不同的任務,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成果。
2. 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
學習任務群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和學習目標,動態調整學習任務的難度和內容,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習任務群可以根據學生的閱讀興趣、寫作能力等方面進行調整,讓學生更愿意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例如,在一個小學語文教學任務群中,可以設置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學習任務,比如通過游戲方式學習漢字、通過音樂方式學習古詩詞等,這些任務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 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
通過學習任務群的方式,學生可以更全面地學習小學語文知識,提高語文綜合素養。學習任務群可以將閱讀、寫作、口語、詞匯等多個語文要素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語文能力。
例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設置一個以閱讀為主要任務的學習任務群,其中包含了閱讀理解、閱讀識字、閱讀策略等多個學習任務,通過這些任務,學生可以提高閱讀能力,同時也可以提高寫作、口語等方面的語文綜合素養。
4. 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
學習任務群中,每個學習任務都需要學生自主完成或與他人合作完成,學生需要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和能力來安排學習時間和任務順序,同時也需要與他人交流、合作,從而提高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
例如,在一個小學語文教學任務群中,可以設置一些需要學生合作完成的任務,比如小組討論、小組寫作等,這些任務可以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同時,學習任務群也可以設置一些需要學生自主完成的任務,比如自主閱讀、自主撰寫讀書筆記等,這些任務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1. 學習目標的轉變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往往強調知識的傳授,注重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而在學習任務群應用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目標將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如閱讀能力、寫作能力、表達能力等。此外,在學習任務群應用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目標將更加注重任務群的設計和實施。教師將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需求,將多個相關的學習任務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學習任務群。教師將注重任務群中不同任務之間的銜接和協調,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成果。同時,在學習任務群應用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目標將更加注重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將指導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互相學習和協作,幫助他們提高綜合素養和語文能力。
2. 學習行為的轉變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往往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而在學習任務群應用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將更加主動地探究和學習。通過學習任務群的設計和實施,學生將自主選擇學習任務、制訂學習計劃,并通過實踐探究、交流合作等方式主動獲取知識和經驗。在學習任務群應用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行為將更加多樣化。學生將通過不同的學習任務來獲取不同的知識和技能,通過實踐、觀察、交流等多種方式來進行學習。這種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學習任務群應用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行為將更加注重合作學習。學生將在任務群中與他人合作完成任務,通過交流和協作來獲取知識和技能。這種合作學習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 學習評價的轉變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往往側重于結果評價,即通過考試、測試等方式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而在學習任務群應用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評價將更加注重過程。教師和學生將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包括學生的思考、表達、交流、合作等方面,從而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發現學生的不足之處并及時進行調整。而且,在學習任務群應用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評價將更加注重多元性。教師和學生將通過不同的評價方式來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包括自我評價、同伴評價、教師評價等多種方式。這種多元性的評價方式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 主張現有資源的統整
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將教材內容與任務群相結合,為學生提供具有針對性和實際意義的學習任務,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教材內容。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入其他文獻資源,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此外,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創造多元化的學習環境,例如運用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實地考察等方式,讓學生感受到真實的語文學習情境。同時,教師還可以在學校周邊或社區中尋找適合的學習資源,如博物館、圖書館、公園等,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體驗。
2. 帶有任務驅動的意味
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強調任務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因此,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和任務群特點,設計具有實踐意義的學習任務。例如,教師可以設計調查研究任務、討論辯論任務、寫作任務等,讓學生在實際應用中學習和掌握語文知識和技能。此外,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和探究,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任務,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小組合作學習,鼓勵學生共同完成任務,交流合作經驗,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
3. 跨學科的項目式學習
跨學科的項目式學習要以任務為核心,設計具有實踐意義和跨學科性質的項目任務。例如,教師可以設計與社會和科技相關的主題項目,如城市規劃、環保和健康等,讓學生在跨學科的項目中體驗語文的實際應用。同時,跨學科的項目式學習強調學科的整合和合作學習,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跨學科探究和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跨學科思維和團隊合作能力。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探究和合作,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掌握跨學科的知識和技能。
學習任務群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將學習任務和群體學習相結合,以學習任務為核心,以學習群體為主體,通過任務的設置和組織,促進學生的合作、交流和共同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基于學習任務群,開展大單元教學具有以下意義: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知識點繁多,往往存在著相互關聯、相互依存的關系,如果只是單獨的知識點講解,學生很難理解知識點的系統性。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大單元教學可以將相關的知識點融入學習任務中,形成知識點的系統性,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語文知識的結構,促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學習任務群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習任務為核心,鼓勵學生自主、合作、參與、探究和創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大單元教學也是如此,它可以讓學生在任務的完成中發揮主動性和參與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讓學生在任務的探究中發揮出個人的特長和潛能。
以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跟著課本去旅行”學習情境為例,該大單元的目標是讓學生通過探索、發現、體驗和分享來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寫作和口語表達能力。
任務一:師生共生——尋找課本中印象最深的好地方
教師先介紹本單元的學習目標,并引導學生回顧已學過的內容和詞匯。通過討論、聽力和閱讀理解,了解旅游勝地的概念和特點。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圖片或視頻,讓他們了解不同的旅游地點。讓學生在課本中尋找自己印象最深的旅游地點,然后用筆記或口頭表達方式分享自己的發現。
任務二:生本共生——推薦生活中印象最深的好地方
讓學生回憶并分享自己曾經去過或聽說過的有趣、值得一去的旅游地點。鼓勵學生通過閱讀、網絡搜索、實地考察等方式,收集更多關于旅游勝地的信息。讓學生用圖文并茂的方式,設計宣傳海報或旅游指南,推薦他們印象最深的旅游勝地。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也可以安排小組合作,讓學生在課堂上分享他們的設計,并互相評價、提出意見和建議。
任務三:生生共生——爭當環保小衛士
教師介紹本次任務的目標和步驟,讓學生了解其具體要求;學生通過閱讀資料或者觀看相關視頻,了解環保的知識和方法;學生分組,討論如何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實現環保行動,并制訂具體的行動計劃;學生在實際行動中,記錄自己的行動和成果,并向全班匯報;教師對學生的行動和成果進行評價和點評,讓學生得到啟示和提高。
部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其語文要素是“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自然之美”,對標的是課標中關于發展性學習任務群“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中,對第二學段提出的“閱讀描繪大自然、表現人類美好感情的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嘗試用文學語言表達自己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情感”這一要求。
對此,以《現代詩二首》中的《秋晚的江上》以及《花牛歌》兩課為例,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回憶自己最喜歡的季節,提問引發學生對大自然的情感表達,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的意識。以《秋晚的江上》為例,通過朗讀、解釋生字詞、圖像展示等方式,讓學生體驗到詩歌中對秋景的描繪,感受自然的美妙之處。教師引導學生借鑒《秋晚的江上》中的描寫手法,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嘗試用文學語言表達自己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情感,寫出自己的詩歌或散文。教師以《花牛歌》為例,引導學生感受詩歌中描繪的自然景色和牧民生活,讓學生自由發揮,通過音樂、繪畫等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探討自然對人類的意義和作用,讓學生從中學習到更深刻的生態知識,進一步增強生態環保意識。最后,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跨學科學習,將語文與美術、音樂、科學等學科相結合,讓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然之美。例如,讓學生通過畫畫、制作手工、觀察植物、小動物等形式深入了解自然的奧妙,從而更加熱愛自然,保護環境。
在小學語文任務群教學中,構建學習情境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具有真實性、體驗性和個性化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感知到學習的意義和價值,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具體來說,構建學習情境可以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具體的、有生動感的形象,讓學生更容易產生興趣和好奇心,從而增加學習動機。學習情境可以使學習變得更加真實和具體,學生可以通過親身體驗來感受和理解學習內容,進而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和理解,提高學習效果。此外,學習情境中通常包含了一系列的學習任務和學習策略,情境化的教學設計,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
任務一:情境模擬——小記者探訪秋天的雨
學生角色:小記者
任務描述:學生扮演小記者,擬訂一個探訪秋天的雨的計劃,例如拍照、采訪路人等,然后進行實地探訪,記錄下在雨中的感受與收獲,回歸課堂分享。
任務二:團隊合作——創作秋天的雨詩歌
學生角色:詩人
任務描述:學生分組合作,根據課文中的描寫和實地探訪的經驗,創作一首關于秋天的雨的詩歌,并在班級分享。
任務三:文學賞析——欣賞秋天的雨的詩歌
學生角色:文學評論家
任務描述:學生閱讀老師提供的關于秋天的雨的詩歌,并進行個人閱讀理解和團隊合作探討,分享對詩歌的感受和理解。
通過以上三個任務,學生將能夠深入體驗秋天的雨,感知雨水與自然、與人類之間的互動關系,同時也能夠提高合作意識和創造力,增進學習體驗。
項目學習任務通常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和趣味性,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果。項目學習任務通常需要學生在實踐中進行探究和實踐,能夠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自主性。同時,項目學習任務通常涉及多個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可以促進學科之間的融合和交叉,培養學生的跨學科思維和能力。此外,項目學習任務要求學生進行創新性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水平。
以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走近中國古典名著”單元為例,教師設置“走近中國古典名著”的項目學習任務案例,旨在綜合運用“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整本書閱讀”和“跨學科學習”任務群,實現融通交錯、綜合推進的效果:
任務群1——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
任務1:古典名著文學閱讀與分析
學生將分組閱讀《西游記》第一回和第二回,并在小組內討論和分析以下問題:
1. 小說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2. 故事情節和沖突
3. 小說中所涉及的文化和價值觀
接著,每個小組將向全班呈現他們的分析結果。學生需要以口頭或書面形式表達看法,并支持他們的觀點。
任務2:創意表達
學生將基于對《西游記》的理解和分析,創作一個與小說有關的繪畫、漫畫或短篇小說。學生需要用圖像或文字形式表達他們的想法,并表現小說中的一個或多個主要情節或人物。學生需要提供創作的草圖和最終作品,并在全班展示。
任務群2——整本書閱讀
任務3:小說背景和作者研究
學生將閱讀關于《西游記》的作者吳承恩的傳記和小說的歷史背景。學生需要分析作者的生平、文化背景和創作過程,并探討小說的社會背景和影響。學生將用口頭或書面形式分享他們的發現,并與同學討論。
任務4:整本書閱讀
學生將在班級內閱讀《西游記》的全部120回,并回答以下問題:
1. 故事的主要情節和沖突
2. 小說中的人物和他們的特點
3. 小說中的文化和價值觀
4. 小說中的主題和意義
學生需要以書面形式回答這些問題,并在班級內分享他們的觀點和意見。學生還可以在小組內討論他們的看法和感受。
任務群3——跨學科學習
任務5:歷史和地理
學生將研究《西游記》中描述的各種歷史和地理背景,并分析這些地方和事件的歷史與文化背景。學生將用口頭或書面形式分享他們的研究結果,并與同學討論。
任務6:語言學習
學生將分析《西游記》中的語言和風格特點,并嘗試模仿和創作。學生將分享他們的創作,并向同學介紹一些文學術語和技巧。
任務7:藝術和表演
學生將學習有關中國傳統藝術和表演的知識,并分析《西游記》中與這些藝術和表演相關的情節和人物。學生將以小組形式創作一段與小說有關的表演或藝術作品,并向全班展示。
綜合推進:
以上任務可以在一個學期內完成,學生將在整個學期內持續閱讀《西游記》,并從多個角度和學科的視角來研究這部古典名著。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創意表達和跨學科學習的方式,不僅深入了解中國文化和歷史,還提高了閱讀、表達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同時,這個項目學習任務也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和積極探究,培養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興趣。
綜上所述,學習任務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是一個全面而系統的教學模式,它以任務為導向,構建學習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促進學生的跨學科綜合能力的提升。通過任務的設計和布置,能夠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和認知收獲,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在具體實踐中,教師需要深入理解學習任務群的核心理念和教學要點,結合具體的教學情境和學生的實際需求,設計富有挑戰性、啟發性、綜合性的任務,讓學生在任務中不斷探究、思考、創新,實現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的有機融合,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當然,在實踐中還需注重任務群之間的銜接和整體推進,確保任務群之間有機銜接、相互協調,避免教學碎片化,從而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