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茂強
從各項調查數據中可以發現,當前青少年學生的體質健康依然存在比較突出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陽光體育”理念的重要性逐漸凸顯出來。陽光體育以“健康運動,陽光未來”為口號,提倡學生要走向室外,走到陽光下,走進大自然,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為了真正促進陽光體育理念的落實,需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運動機會,設計更加多樣化的體育運動。在高中階段,大課間活動無疑是開展體育運動的有效途徑。
無論對學生發展還是對學校教學來說,陽光體育背景下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均具有重要的意義。從整體來看,其積極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有利于推動校園文化的建設。從本質來講,校園文化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校園為空間、以校園精神為根本特征的群體性文化。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精神風貌,進而優化學校整體的精神文化面貌,推動校園文化的建設。
第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在陽光體育背景下,最重要的要求之一就是“每天鍛煉一小時”。不難發現,這一要求實際上是強調給學生提供充足的體育時間。但高中生面臨著比較繁重的學習任務,很難進行系統的體育鍛煉。而大課間活動的開展,能夠為學生提供專門的體育運動時間。持續的體育鍛煉,有利于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逐步提高。
第三,有利于調節學生的情緒狀態,促進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高中生多處于青春期,這原本就是心理問題多發的階段。再加上學生面臨的學習壓力比較大,所以更是加劇了學生的心理問題。運用大課間體育活動,可以為學生提供放松精神的時間,使學生的學習壓力得到排遣,從而保障學生的心理健康。
第四,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大課間體育活動并不是一種固定的體育形式,而是為學生提供比較開放的體育運動空間。在大課間活動中,除了學校與教師提供的基本體育形式之外,學生還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設計一些豐富多樣的體育運動。利用這種方式,不但可以使學生得到更加全面的鍛煉,而且能夠啟發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智力開發。
第五,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一方面,大課間體育活動是一項長期的體育活動,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不但可以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而且有利于形成持之以恒的精神。另一方面,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開展有利于推動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比如在一些項目當中,學生之間需要相互配合以及比拼,這樣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競爭與合作意識。
第六,有利于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大課間活動的開展對體育教師同樣會產生巨大影響。大課間活動的實施,有利于提高教師的體育活動組織水平,并與學生實現教學相長。
為了在陽光體育理念下更加高效地組織大課間體育活動,管理者以及教師需要遵循一些恰當的原則。其中,以下幾項基本原則在大課間體育活動中無疑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第一,科學性。教師應該明白,大課間活動并不是任意組織的體育運動,而是一種系統性的活動。所以為了真正保障大課間體育活動的質量,教師應遵循科學性原則,從整體視角出發,對大課間體育活動進行更加全面、更加完整的設計,妥善處理每一個活動環節,推動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高效進行。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出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積極作用。
第二,主體性。大課間體育活動是一項以學生為中心的活動,其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基于這一目標,教師需要全面了解學生,明確學生的實際需要。同時,要為學生提供比較開放的時間與空間,充分發揮出學生的能動性。只有這樣,才能在大課間體育活動當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保障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第三,啟發性。從活動形式來看大課間體育活動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在這一特征的影響下,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并不意味著對學生放任自流。相反,只有教師的適時干預,才能推動大課間活動的有序進行。
第四,趣味性。無論采用何種形式的大課間體育活動,為了真正達到理想的活動效果,一個重要前提就是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運動當中。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組織大課間體育活動時應遵循趣味性原則,利用恰當的方式增強活動的吸引力。相對被動完成活動任務,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往往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適度性。盡管大課間體育活動具有極為突出的價值,但并不意味著可以一味增加體育活動的強度與頻率。因此,教師在組織大課間體育活動時,應遵循適度性原則,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做出恰當的調整。
毋庸置疑,外部環境與氛圍是影響大課間體育活動實施效果的重要因素。為了提升大課間體育活動的質量,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營造良好的隱性校園環境,形成濃厚的體育運動氛圍。為此,教師應有意識地加強宣傳引導,逐步轉變相關人員的思想。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推動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順利進行。
在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宣傳中要注意以下兩點:第一,豐富宣傳的形式。一方面,要充分重視傳統的線下宣傳的方式。比如可以通過面對面的溝通,對相關的大課間體育活動進行介紹;或者利用常規體育課時間展示一些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項目,以此來增強學生的直觀認識。另一方面,要對宣傳的方式加以創新。比如可以拍攝一些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圖片、視頻等內容,經過剪輯之后,利用微博、短視頻平臺等網絡媒介進行宣傳,從而增大宣傳的力度。
第二,要擴大宣傳的范圍。首先,要轉變教師的觀念,尤其是文化課教師,要與其進行時間的協調,避免其他課程占用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時間,使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參與到大課間體育活動當中。其次,要對學生加強宣傳教育。在宣傳過程中,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大課間體育活動的作用,使學生明白參與大課間體育活動并不會影響文化課的學習進度,反而能夠推動文化課的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運動意識。最后,要向家長加強宣傳。家長是影響學校各項活動最終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開展家校合作無疑是提升教育質量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在大課間體育活動當中,家長有時對體育活動存在一些錯誤認識。因此,教師應依托當前的家校合作渠道與家長保持密切的聯系,在和家長的溝通過程中,讓家長逐步認識到體育活動對學生未來發展的影響。此外,還可以請家長參與到學校的大課間體育活動當中,使家長直觀感受體育活動的樂趣,以此來爭取家長對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支持。總之,在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實施過程中,宣傳教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場地和器材是開展體育活動的載體。從實際情況來看,當前對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經費投入比較少,導致場地條件不完善,體育設施數量不足。在農村高中,這一問題更是極為明顯,這也成為阻礙大課間體育活動開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學校與指導教師應充分重視場地與器材的優化,從而為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開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首先,教師應爭取充足的資金投入。一方面,要請學校相關負責人向教育主管部門申請體育專項資金的投入,并且要將體育專項資金落實到位,在大課間體育活動中做到專款專用,將學校的文化課程與體育建設工作擺在同一高度,從而切實滿足體育鍛煉的基本需要。另一方面,要拓寬資金投入的來源。比如可以依托學校向一些企業進行募捐。其次,體育活動資金投入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短時間內難以真正得到解決,并且無法馬上建設新的體育場地。在這種情況下,指導教師應對現有的體育場地與器材進行合理的應用。同時,要加強對體育場地與設施的維護,保障體育活動的安全進行。最后,由于大課間體育活動并非傳統的體育項目,所以在加強常規體育場地與器材建設的基礎上,還應組織學生自主開發一些比較具有特色的場地與體育設施。這不但可以豐富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內容,而且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師是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組織者。前文提到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開展,有利于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反過來講,教師的專業能力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大課間體育活動的質量。針對這種情況,高中體育教師應通過多種渠道加強學習,逐步實現自我發展,從而提高組織大課間體育活動的能力。
通常來講,為了提高大課間體育活動組織能力,教師應著眼于以下幾點。第一,要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大課間體育活動這一體育形式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產生了一些新的要求。因此,教師應深入學習大課間體育活動相關的指導文件以及文獻資料,明確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指導方法以及活動方案的基本設計方法,了解應該如何加強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過程管理。第二,積極參與學校開展的體育教師培訓工作。相對教師的自我學習,學校培訓工作能夠突破資金、時間、精力等方面的限制,從而使教師及時了解更為先進的教育理念。最后,要加強與其他指導教師的交流。每個教師秉持的教育觀念及其采用的活動實施方法是不同的。針對這種情況,在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指導教師之間應加強交流協作,相互借鑒活動組織經驗。從實際效果來看,教師之間的相互促進有利于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創新。
大課間體育活動是一項系統性的體育運動,所以為了保證活動質量,需要進行統籌設計,避免活動過程的混亂與無序。根據這一要求,教師應充分重視活動目標的設計,為大課間體育活動提供清晰的導向。同時,要注意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實施過程,在全面思考的基礎上初步制定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實施措施。
如:特色球類活動是大課間體育活動中的重要內容。在球類活動的組織過程中,教師應著眼于以下目標:①進一步鞏固學生課內所學的球類運動技能;②使學生感受球類運動的樂趣,促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③在球類運動的競爭與合作中引導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④借助具有一定對抗性的球類活動幫助學生緩解學習壓力,舒緩學習中的緊張情緒,從而進一步改善學生的精神面貌。除了設置活動目標之外,還應針對大課間活動的實施過程制定一些基礎的措施。首先,在時間安排上,要將上午第二節課后的30分鐘作為大課間活動的時間,其他教師不得擠占這部分時間。其次,若天氣條件不適合開展室外的球類活動,應設計一些室內的球類活動內容。再次,從人力保障來看,指導教師與學生應全員參與到大課間活動當中。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既是指導者與組織者,同時也是活動者,這樣不但可以推進活動的進行,而且有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最后,要注意安全保障,教師要提前進行協商,劃定每個班級的活動區域,以免使大課間體育活動出現混亂現象。
正如前文所述,無論采用任何形式的大課間體育活動,為了真正達到理想的活動效果,一個重要前提就是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運動當中。為了落實這一條件,教師應充分重視大課間體育活動內容的創新,增強活動的吸引力,使學生更加樂于參與體育鍛煉。只有這樣,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積極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發揮。
首先,教師應有意識地將一些新穎有趣的體育內容引入大課間體育活動當中。比如可以在大課間體育活動中組織學生進行具有本地特色的民間游戲。民間游戲是指各地流行的一種具有濃厚生活氣息的游戲形式,這類游戲簡單易玩,趣味性強,但隨著電子化娛樂時代的到來,很多民間游戲的傳承逐漸出現中斷。所以將一些民間游戲引入高中大課間體育活動中,對學生而言是比較新穎的。其次,要充分發揮出學生的能動性,鼓勵學生自主設計游戲規則,開發一些有趣的體育內容。比如有學生提出可以利用現有條件設計趣味性強的保齡球運動,于是就地取材,找來了一些大小相等的塑料瓶,并在多次實驗后裝入了一定量的水,使“保齡球瓶”能夠保持穩定。同時,學生選擇了比較順手的球當作保齡球。這一設計不但豐富了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內容,而且鍛煉了學生的想象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最后,要合理把握大課間體育活動內容的更新頻率。在活動內容的設計中,教師應避免一味求新,而是要根據學生身體素質、體育技能、活動體驗等方面的表現,對活動內容做出針對性的調整。
從認知規律來看,學生的發展過程并不是同步的,而是會逐漸產生比較明顯的差異。在這種情況下,統一的大課間活動內容很難滿足所有學生的需要。因此,教師應準確把握學生的學情,并以此為基礎進行分層指導。只有這樣,才能使不同情況的學生均取得一定的發展。
在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分層指導中,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在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初期階段,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提供多樣化的體育活動項目,并鼓勵學生自主進行選擇,從而初步激發學生的體育熱情。第二,合理分配運動量。若運動量超過學生的運動負荷,容易造成適得其反的結果。因此,教師應準確把握學生身體素質的差異,并以此為基礎對大課間運動量進行合理的分配,從而使學生實現循序漸進的發展。第三,在大課間體育活動的中、后期,要針對學生發展的薄弱環節設計相應的體育活動。比如針對一些力量比較薄弱的學生,可以引入一些力量訓練項目。總之,在高中大課間體育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分層指導是極為重要的。
綜上,在當前的高中體育教育中,大課間體育活動逐漸成為落實“陽光體育”理念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應不斷加強探索,總結行之有效的活動組織方法,從而逐步推動大課間體育活動目標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