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藝 (浙江海文嘉德工程設計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
宗山村米粉小鎮建設項目嚴格按照“九個一”標準(黨群服務中心、農家書屋+村衛生室、農村頤養中心、產業發展基地、農村污水治理站、生活垃圾轉運站、公廁、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基層社會治理中心),規劃“一環、兩軸、兩帶、四心”的空間布局,做好“產業、文化、環境、娛樂、功能”五篇文章,將宗山米粉小鎮打造成為集文化展示、鄉土體驗、田園觀光、集市活動、旅游度假于一體的鄉村民俗文化休閑旅游區。
安義縣隸屬江西省南昌市,地處江西省西北部,縣域東境與新建區相鄰,南接高安市,西南與奉新縣相連,西北與靖安縣接壤,東北與永修縣毗鄰。全縣總面積660 km2,轄區7 鎮3 鄉1 場,104 個行政村,27 個社區,1093 個自然村。其區位交通便捷,京九鐵路、昌九高速公路擦境而過,縣城距南昌市區30 min 車程,距昌北國際機場20 min車程。
策略:將安義縣古、鎮、園三位一體的特色小鎮,景點串聯共同打造。
古:安義千年古村群,三大自然村落有明清時期的古民居建筑86 幢,面積21800 余m2。古建民居規模宏大、保存完整、雕飾精美、文化內涵厚重,充分體現和展示安義建筑精髓以及民族文化。
鎮:宗山米粉小鎮,“米粉出處甚多,宗山最好”。通過品牌升級、旅游發展、工藝體驗,吸引更多的顧客,真正做大做強宗山米粉品牌。
園:網紋紅土公園,原生的紅土地形地貌,將自然風貌同現代景觀設計相結合,打造集科普、教育、展示、娛樂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生態景區(見圖1)。

圖1 安義當地文化
第一,入村主干道和鄉村內部道路均為水泥路面,視線效果差;第二,進村主干道沿線綠化層次單一,達不到小鎮主干道綠化效果;第三,入村口缺少米粉小鎮的標識系統;第四,村內部交通組織混亂,部分民宅通達性較差。
宗山水資源匱乏,不易打造水景景觀;排水溝未做護坡處理,灌溉水渠周邊植物雜亂;水塘水質較差,觀賞性弱;在建一處污水處理中心。
場地內主要空間集中在鄉村入口;林下空間保留了較多大樟樹,綠化效果較好;內部空地較少;村莊北側一片林地植物茂密,綠化較好。
場地內林地主要集中在莊村外圍,村莊內部集中綠化較少;村莊內種植了大量枇杷和桑椹果果樹;村莊內部基本沒有灌木,缺少中層植物。
紅線范圍內村莊內部現存一部分古建筑,其中祠堂最有歷史紀念意義;米粉之家等幾棟新建建筑沒有建筑屬性,立面色調沉重;村莊內部建筑樣式雜亂,沒有統一的風格格調;局部建筑破敗、顏色花哨。
宗山米粉小鎮不同于其它小鎮規劃,應以美麗鄉村為基礎、以旅游小鎮為藍本,美麗鄉村的鄉土同時兼具小鎮的創意與活力。
整體設計風格以粉墻黛瓦的江南水鄉小鎮為格調,融入一些鄉土景觀材料,營造符合現代中國人審美品味的特色小鎮(見圖2)。

圖2 米粉小鎮鳥瞰圖
集文化展示、鄉土體驗、田園觀光、集市活動、旅游度假于一體的鄉村民俗休閑旅游區。
依據宗山村功能定位和村落肌理,以最大化尊重現狀的山水、田園、文化等空間特征,將項目劃分為六大區域,分別為鄉村環境美化區、米粉美食街、鄉土體驗區、田園觀光區、米粉文化展示區和拆遷安置區。項目重點圍繞五個片區展開。
入村形象大道規劃前入村整體形象較差,入村主干道均為水泥路面且路面高低不平,沿路行道樹高低層次不一,視線效果差,入村也缺少標識。設計難點在于如何打造符合米粉產業的入口形象標識。可以根據米粉的形狀,利用碗與筷子的造型結合,演繹“一碗粉”的故事,設計入口標識,形象生動地展示宗山村的米粉特色(見圖3)。

圖3 入口形象標識
宗山米粉文化園現存一處祠堂,是宗山米粉發源人的故居,如何利用和展示現有祠堂是一大難點。設計通過三點進行布局:采用大觀園的景觀結構將祠堂設計在軸線中心,突出祠堂,展現其更高的歷史紀念意義;南入口正對祠堂,突出祠堂視覺中心,讓游客入園第一眼便可看見;圍繞軸線兩側各設計兩個小游園,游園分別體現宗山米粉文化和民俗風情,讓游客充分了解宗山的歷史故事(見圖4)。

圖4 米粉文化園鳥瞰及效果
米粉美食街的場地整體呈長方形,南北向高差達2.5 m;現狀建筑立面效果差,建筑體量及空間圍合使用功能差,功能不齊全,與米粉小鎮形象不匹配。設計對原有建筑重新改造設計,按江南建筑風格,米粉手工體驗店門頭重新優化設計。根據建筑功能布局,將場地劃分為內街和燈光秀廣場,特色風情街將充分展示米粉制作、加工及美食品嘗(見圖5)。

圖5 特色美食街鳥瞰及效果圖
鄉野體驗園的設計利用現狀場地高差、水塘、林地空間設計滑草場、水上搖擺橋、林下秋千、攀爬游戲等娛樂設施,打造一處鄉野體驗樂園(見圖6)。

圖6 鄉野體驗園鳥瞰圖
田園觀光力求打造鄉村季象型農業觀光體驗園。種植西瓜、馬蹄、稻米等農作物產業,營造四級景觀變化,設計游步道、觀光平臺、農耕小品等,讓游客充分體驗鄉野景觀的樂趣。
米粉村的整個規劃結構為“一環、兩軸、兩帶、四心”。
一環為主要游覽線路,是一條主要鄉村旅游環線,貫穿場地的主要景區。
二軸為文化展示軸,即米粉發源及文化歷史,通過景觀設計提升,再挖掘構建成景觀展示軸;鄉土體驗軸,即農家米粉美食、鄉野素質拓展。
兩帶為田園風光景觀帶,即通過步道結合鄉土農業種植,形成田園風光景觀帶;鄉村生活景觀帶,即鄉村宅前屋后、庭院種植、毛石圍墻、形成鄉土民俗風情景觀帶。
四心為文化展示中心,即米粉文化展示;米粉美食中心,即依托非遺米粉產品,打造米粉美食街;鄉土體驗中心,即鄉野素質拓展;田園觀光中心,即農業產業種植,打造田園風光。
十點由南向北分別為靖公大道(采用了宗山米粉村創始人楊靖公的名字作為道路入口景點的命名)、地下泉、武顯門(取自楊正高,武顯將軍的命名)、書香亭、宗山社會治理中心、勇闖棧道、米粉故事館、禮儀亭、無動力水車、滑草場。
項目實施對宗山村道路系統、村民建筑立面提升、亮化綠化工程、雨污排水等基礎設施進行了全面更新,鄉村整體環境有了很大的提升,增加了居民對宗山村的滿意度和幸福感。新建了宗山書屋、宗山手工米粉體驗店、頤養之家、愛心超市、基層社會治理中心、打黃家洲廣場等,提升了宗山米粉產業發展,也進一步提高了宗山米粉的市場知名度。但因面積和人員有限,宗山村手工米粉已越來越滿足不了市場需求,新建的米粉體驗店節假日時期最高時期客流量已超300 人次。項目一期建設完成后實施二期建設,現二期也已建設完成,黃洲鎮每年會舉辦打黃家洲活動(趕集活動),現鄉鎮已確定每年的趕集活動將在宗山村舉辦。項目實施后已成功舉辦宗山米粉小鎮首屆米粉節和安義縣第11 屆金花文化旅游節。
宗山米粉最早可追溯到北宋初年,據清同治十年的《安義縣志》云,“米粉出處甚多,宗山最好”,作為第一批南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宗山米粉制作技藝已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進一步加強保護和傳承宗山垅傳統手工米粉工藝,依托非遺米粉產品,打造米粉文化展示中心、米粉故事館、米粉美食街,體驗農家米粉美食。
深入挖掘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宗山米粉發源及文化歷史,依托名人典故設立楊靖公大道、武顯門,建設米粉文化園、米粉工藝園、農耕文化園、非遺文化墻,將米粉文化、打黃家洲文化、農耕文化等傳統文化有機融合,多元綻放。
依據宗山自然村功能定位和村落肌理,最大化尊重現狀的山水、田園、文化等空間特征,以生態田園風光為基礎,以粉墻黛瓦的江南水鄉小鎮為格調,完善村周邊印象入口,打造田園風光觀景帶、鄉土生活景觀帶以及田園觀光中心,全面提升村莊環境,充分展現畫里秀美宗山。
依托宗山現有資源優勢,打造宗山書院、書香亭、禮儀亭、米粉文化展示區,營造濃厚的書香文化氣息,在靜謐中增長知識;建設燈光秀廣場、設立勇闖棧道、無動力水車、滑草場,拓寬鄉野素質拓展,在運動中享受鄉土激情。
按照鄉村振興示范點要求,對村莊各功能區域進行科學規劃,高標準對現狀道路進行改造;建設占地約220 m2的污水處理站;深化宅基地改革,對規劃內的30 余棟房屋,實行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風格、統一建設。新增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頤養之家、衛生室、基層社會治理中心、健身廣場、愛心超市、公廁、生活垃圾轉運站等便民服務功能場所,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進一步提升村民的幸福感。
特色小鎮項目是惠及民生的民心工程,體現了黨和國家對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視,從項目伊始,當地老百姓不愿意改變周邊環境,到項目改造結束后,老百姓真切的感受到政府項目帶來的生活便利、產業發展以及勞動力的解決,設計師的榮譽和幸福感就是能為社會做點貢獻,能為別人的生活提供方便。
項目結束后復盤中,總結鄉村改造的幾點建議:一是產業的引入,米粉村不僅僅是發展和宣傳米粉的悠久歷史,還需要引入電商、媒體、策劃運營等,做到三方投資四方收益,而不能僅僅依靠政府投資,后期的運營是設計的關鍵;二是對適老化及適幼化的研究,老人的行動和愛好分析,兒童的低視角和興趣點分析都是項目成功與否的關鍵點;最后,在保護當地自然生態,延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滿足游客的旅游需求,通過觀賞、互動、飲食、操作等互動體驗,給游客帶來記憶深刻的體驗,增加游客的粘性,實現經濟和文化傳播效益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