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大帥 (合肥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結構健康監測可以有效的對結構的健康狀態進行實時監測,出現損傷時能及時預警,將事故傷害降到最低。模態參數是工程結構固有的振動特性,每一階模態都具有特定的固有頻率、阻尼比和模態振型。模態參數識別是結構動力設計及狀態評估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1-3]。作為一種環境激勵下的模態參數識別方法,隨機子空間法因具有直接作用于時域數據(data driven)而不必將時域數據轉換為相關函數或譜、識別精度高等特點,因此被廣泛應用[4-6]。隨機子空間法進行結構參數識別時直接作用于實測響應數據,而在模態識別過程中,實測數據的時間不同步可能直接導致識別結果出現偏差。時間不同步直接影響數據之間的相位信息,而相位信息是結構性能和損傷評估的重要指標。為了探究結構異步實測數據對結構模態識別的影響,文章利用ANSYS 有限元仿真軟件建立了四層框架結構模型,提取結構不同位置處的異步響應信號,利用隨機子空間法識別結構模態參數。
式中:xk=x(kΔt)為n維離散的狀態向量,n為自由度;yk為N維輸出向量,N為響應點數;A 為n×n階系統矩陣,表示系統的動力特性;B 為離散輸入矩陣;C 為N×n階輸出矩陣,描述結構內部狀態如何轉化為外界的測量值;wk為建模誤差或處理過程引起的噪聲;vk為傳感器誤差引起的噪聲。
式(1)整理得到隨機子空間識別的基本方程:
矩陣A的特征值分解如下:
式中:Λ = dia g(λi),λi為離散時間系統的特征值;?為系統的特征向量矩陣。
由矩陣Λ 得到離散的特征值λi,可用式(4)求得系統特征值ui:
第i階模態的振型表示為φi= C?i。
為計算系統矩陣A 和輸出矩陣C,筆者將結構所有測點的響應數據組成2li×j的Hankel矩陣:
式中:hi為第i時刻所有測點的響應數據;Hpast為li×j階“過去”輸出矩陣;Hfuture為li×j階“將來”輸出矩陣。
對Hankel矩陣QR進行分解[9-11],可將數據從2li×j縮減至li×j,極大地減少數據量,加快程序的運行。QR分解可表示為:
將Hankel 矩陣中的“將來”輸出矩陣向“過去”輸出矩陣的行空間進行正交投影,得到投影矩陣Oi。投影矩陣可表示為:
對投影矩陣SVD進行分解:
另外,還有個重要定理:
式中:Γi為可觀測矩陣;為卡爾曼濾波狀態向量矩陣。
則由式(7)、式(8)可得:
采用最小二乘法可得:
其中:·?表示矩陣·的廣義逆矩陣。
SVD 分解后,矩陣S1的秩可以確定系統的階次。至此,即可識別出系統矩陣和輸出矩陣。
用ANSYS 軟件進行建模,在框架結構右側設置4 個間距相同的信號采集點,對框架左側施加激勵。框架結構具體參數為寬度a=6 m、四層框結構每層高h=2.9 m、柱子采用beam188 單元、橫梁采用shell63 單元。材料屬性參數為,柱子為矩形截面、彈性模量E=25 GPa、泊松比為0.2。橫梁為矩形截面,彈性模量E=30 GPa。在框架右側等距離設置四個信號采集點,如圖1所示。

圖1 框架結構測點布置圖
采用ANSYS 軟件建模完成后,對框架進行模態分析,計算得到前三階自振頻率和振型如圖2所示。

圖2 框架前三階模態振型圖
框架模態分析結束后,對框架結構施加零均值的噪聲作為結構的激勵。利用ANSYS 有限元分析軟件中的瞬態分析,提取各測點加速度響應數據,最后設置相應工況對結構響應信號進行異步采樣。對框架結構指定位置施加噪聲激勵后,結構不同測點的響應數據采集進行如下處理。首先1 號測點開始采樣,同時其他測點未開始采集數據;2 號測點在1 號測點采樣1 s 后開始采樣;3 號測點在1 號測點采樣2 s 后開始采樣;4 號測點在1 號測點采樣3 s 后開始采樣,采樣頻率均為400 Hz,加速度響應采集結束后,利用隨機子空間方法對異步采樣數據進行模態參數識別。
首先設置穩定圖滿足的計算參數,取值分別為自振頻率的穩定標準取值0.5%,阻尼比的穩定標準取值2%,模態振型的穩定標準取值0.5%。利用穩定圖程序對采集的異步響應數據進行計算,得到的穩定圖如圖3所示。

圖3 框架結構穩定圖
通過選取圖3 中前三階穩定軸的穩定點可以確定結構的模型階次,確定模型階次后識別得到結構頻率和結構振型。簡支梁的異步響應數據模態頻率計算結果如表1所示。
為了更好反映計算振型與識別振型的相關性,引入振型相似因子的概念,定義振型相似因子DMAC如下[12]:
DMAC=1-MAC
一般情況下DMAC 值偏向0 時,認為兩個振型是同一振型;反之,偏向1 時認為是不同振型。根據研究所得,當DMAC<0.05 時,可認為兩振型為同一振型[13-14]。
在得到前三階頻率識別結果后,將識別的前三階結構振型和ANSYS有限元計算振型進行歸一化對比,得到振型圖和相應的振型相似因子如圖4所示。

圖4 框架模擬異步振型識別
通過識別結果可知,一階頻率識別差值為0.008 Hz、二階頻率識別差值為0.125 Hz、三階頻率識別差值為0.706 Hz,前三階自振頻率的振型相似因子均滿足DMAC>0.05。通過識別結果可知,隨機子空間法對異步實測數據的振型識別效果較差,前三階振型相似因子DMAC均不滿足同一振型的判定條件。
使用隨機子空間法識別橋梁模態參數時,通常直接對測點的實測響應數據進行處理。理想情況下信號采樣點之間進行同步采樣,利用模態識別方法,可以通過同步采樣信號,較好的識別出結構的模態參數。當結構測點的采樣時間不同步時,會對結構的模態參數(特別是模態振型)產生顯著的影響。在異步采樣的影響下,由于模態振型的識別結果不能滿足與理論振型是同一個振型的定義,因此在實際工程應用中,應當細致考慮結構的異步響應數據對結構模態振型識別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