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淑敏 (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渭南 714099)
成本/進度綜合控制方法——掙值法(Earned Value Management,EVM法),是項目管理的一種方法,美國最初在1967 年用于國防項目,被稱為“成本/工期控制系統規范”(Cost/Schedule Control System Criteria-C,SCSC)。該方法使得工程項目可以在施工過程進行成本、進度統籌管理,并隨著在政府性項目中的推廣和應用,在20 世紀90 年代中期開始廣泛使用,被稱為掙值法[5]。到目前為止,施工企業進行工程項目的成本、進度綜合分析普遍使用EVM法。
EVM 法又稱為偏差分析法,用于進行工程項目的成本、進度綜合分析控制。用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已完工程的預算成本與同一時段的計劃成本進行對比,分析已完工程施工進度情況。并對已完工程的預算成本與實際成本進行對比,來測算該工程成本和資源配置情況。這樣的分析方法被稱為偏差分析法。
1.1.1 三個基本參數
計劃工程預算成本(BCWS),BCWS=計劃完成工程數量×預算成本單價。指在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計劃完成的工程項目所需要的預算成本,主要反映項目施工過程中的預算消耗指標。
已完工程實際成本(ACWP),ACWP=已完成工程數量×實際成本單價。指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實際完成工程的工程項目所消耗的成本費用,主要反映項目施工過程中實際消耗指標。
已完工程預算成本(BCWP),BCWP=已完成工程數量×預算成本單價。指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某一時間結點實際完成工程項目的預算成本。
1.1.2 四個評價指標
成本偏差(CV),CV=已完工程預算成本(BCWP)-已完工程實際成本(ACWP)。當CV<0 時,表示這一時間結點該工程項目成本超支;當CV≥0 時,表示這一時間結點該工程項目成本節約。
進度偏差(SV),SV=已完工程預算成本(BCWP)-計劃工程預算成本(BCWS)。當進度偏差SV<0 時,表示這一時間結點該工程項目進度滯后;當SV≥0時,表示這一時間結點該工程項目進度超前。
成本績效指數(CPI),CPI=已完工程預算成本(BCWP)/已完工程實際成本(ACWP)。當CPI<1 時,表示這一時間結點該工程項目成本超支;當CPI≥1時,表示這一時間結點該工程項目成本節約。
進度績效指數(SPI),SPI=已完工程預算成本(BCWP)/計劃工程的預算成本(BCWS)。當SPI<1 時,表示這一時間結點該工程項目進度滯后;當SPI≥1 時,表示這一時間結點該工程項目進度超前。
成本(進度)偏差是該工程項目的絕對偏差,方便項目管理人員了解偏差數額的大小,但此偏差只適用于同一個工程項目之間的對比分析。成本(進度)績效指數是相對偏差,不受工程項目規模的影響。
與傳統的工程項目管理方法相比,利用掙值法進行工程項目成本控制有以下三個優點:可以用成本數值代替工程數量用于衡量工程的進度情況;可以用BCWS、BCWP、ACWP 來預測項目實際進度完成情況和消耗成本;對每一個分項工程開工前進行事前偏差分析,并且預測偏差發展趨勢,有利于項目管理人員進行事前控制,從而保證成本目標的實現。
掙值法衡量的是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偏差,通過動態控制、實時糾偏,以保證成本目標的實現。
在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繪制出該工程項目某一時段BCWP、ACWP、BCWS 的曲線,從而計算進度偏差與成本偏差及進度、成本績效指數,來進行偏差分析,以達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其具體步驟如下,首先找出工程項目中的重點控制工程,編制月度成本計劃;其次,按月度成本計劃及實際施工進展情況建立三個基本值(BCWP、ACWP、BCWS)的曲線;最后計算偏差,并進行偏差分析。
CV=BCWP-ACWP,反映成本偏差;SV=BCWP-BCWS,反映進度偏差。
采用曲線法進行進度、成本綜合控制,通過分析當前的成本、進度偏差產生的原因,預測發展趨勢及進度、成本情況。
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分析三條曲線發展趨勢。三條曲線距離近且平穩上升,表明項目按計劃目標執行;三條曲線距離越來越遠,表明項目偏離目標值,需要進行偏差分析,并根據偏差產生的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糾偏。其偏差產生的原因,主要有物價上漲、設計標準或圖紙發生變化、業主沒有及時提供場地或增加內容、施工方案不當、施工質量有問題、趕工或工期拖延、自然原因、法規變化等方面的原因。
找出偏差產生的原因,采取組織措施、技術措施、經濟措施、合同措施及時糾正偏差,從而控制成本,保證成本目標的實現。
以老黑山公路隧道為例,用EVM 法和曲線法對成本進行分析和預測。該隧道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全長1335m,其中,III級圍巖140m、IV 級圍巖870m、V 級圍巖260m、明洞65m。總工期6個月。施工開竣工日期為2021年5月1日—2021年10 月30 日。合同總價為7295.7861萬元,成本目標值為5727.8015 萬元,收益率為21.49%。其月成本計劃及成本計劃累積曲線見圖1、圖2。

圖1 月成本計劃

圖2 時間-成本累積曲線
根據老黑山隧道的月進度計劃及隧道合同價格計算隧道計劃工作預算成本,已完工程數量計算已完隧道工作預算成本。如表1所示。

表1 隧道工程費用計算表(單位:萬元)
根據每個月老黑山隧道工程實際完成工程量統計已完工程實際成本,如表2所示。

表2 隧道工程費用計算表(單位:萬元)
根據表1 和表2 中的數值分別計算5-10 月份隧道工程成本偏差(CV)、進度偏差(SV)、成本績效指數(CPI)、進度績效指數(SPI),評價成本和進度情況,其計算如下所示。
隧道工程5月份偏差及績效情況
成本偏差(CV)=BCWP-ACWP=17>0,實際成本沒有超出預算;
進度偏差(SV)=BCWP-BCWS=-111<0,進度延誤;
成本績效指數(CPI)=BCWP/ACWP=1.02>1,實際成本沒有超出預算;
進度績效指數(SPI)=BCWP/BCWS=0.89<1,進度延誤。
故而,5 月份隧道工程進度延誤,實際成本沒有超出預算。成本節約是由于進度滯后產生的,利用BIM 技術進行材料計劃計提、工程量計算、進度控制,從而加快施工進度,實現成本精細化管理。
隧道工程6月份偏差及績效情況
成本偏差(CV)=BCWP-ACWP=31>0,實際成本沒有超出預算;
進度偏差(SV)=BCWP-BCWS=111>0,進度超前;
成本績效指數(CPI)=BCWP/ACWP=1.03>1,實際成本沒有超出預算;
進度績效指數(SPI)=BCWP/BCWS=1.1>1,進度超前。
故而,6 月份隧道工程,進度超前,實際費用沒有超出預算。成本節約,采取相應措施,加快施工進度。
7-10月份隧道偏差及績效情況
如表3所示,7、9月隧道工程進度略有置后,但實際費用沒有超出預算。利用BIM 技術進行材料計劃計提、工程量計算、進度控制,從而實現成本精細化管理。8、10 月份進度按計劃完成,實際費用沒有超出預算,成本可控。

表3 7-10月份偏差及績效情況表
在施工過程中,對成本影響比較大的控制工程,首先采用贏得值法建立成本控制模型,計算計劃工程的預算費用(BCWS)、已完工程的實際費用(ACWP)、已完工程的預算費用(BCWP)。根據參數值計算成本偏差(CV)、進度偏差(SV)、成本績效指數(CPI)、進度績效指數(SPI)。通過四個指標值,利用曲線法對費用和進度情況進行多方評價,找出偏差產生的原因,采取BIM 技術等技術措施和組織措施及時糾偏,實時進行動態管理,以保證成本目標的實現,從而進行成本的精細化管理。
另外,隨著企業數字化轉型,為能跟上時代步伐,助力企業全面高效管控成本。可以利用數字化成本平臺在原有施工模式上,提升成本測算和施工效率,施工過程中為實現成本全面精細化管控,企業要建立成本科目和清單科目標準庫,快速形成企業項目數據資產,實現企業結構化、在線化的實時共享,通過大數據技術提升企業成本管理精度,從而實現企業成本精細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