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孔鑫(天津市泰達醫院,天津 300457)
在實施風濕性關節炎以及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多種疾病的治療中,糖皮質激素有著較為理想的效果,但是長時間使用這一藥物可能會對身體產生不好的影響。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可能會導致骨質丟失,進而導致GIOP的出現[1]。GIOP這一疾病會導致骨骼微結構出現變化,骨密度有所下降,最終降低患者的骨穩定性,增加骨脆性,更容易導致骨折情況的出現,在為患者實施治療的過程中控制病情發展,提高骨密度非常重要,而常規治療無法達到這樣的目的,在此情況下就要對更為理想的用藥方案進行分析[2]。為此,本文分析了在為GIOP患者實施治療的過程中鹿瓜多肽聯合唑來膦酸所獲得的遠期療效及對骨密度造成的影響,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實驗研究將2020年1月-2022年10月之間在本院接受治療的GIOP患者64例作為實驗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實現患者的分組,其中32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另外32例患者作為對照組。觀察組包括男患者14例,女患者18例,患者年齡最高值為60歲,年齡最低值為25歲,平均年齡為(41.36±3.49)歲,病程最長的為5年,病程最短的為1個月,平均病程為(2.15±0.32)年,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有15例,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有9例,哮喘患者有5例,其他3例;對照組包括男患者13例,女患者19例,患者年齡最高值為60歲,年齡最低值為24歲,平均年齡為(42.04±3.37)歲,病程最長的為4.5年,病程最短的為1個月,平均病程為(2.20±0.27)年,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有15例,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有10例,哮喘患者有4例,其他3例,兩組患者上述一般資料并無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較強的組間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納入標準:符合骨質疏松癥的相關判定標準[3];患者年齡在18-60歲之間;使用糖皮質激素滿足以下3項中的任意一項:①以強的松計算,3個月內的累積用藥劑量超過2000mg;②強的松初期使用劑量超過每天30mg,且連續用藥時間超過1個月;③接受甲基強的松龍每天800mg,連續用藥3天這一大劑量激素沖擊治療;所有患者知情并自愿參與本研究。
排除標準:①存在骨代謝性疾病的患者;②進入本研究前3個月服用過有可能影響骨代謝藥物的患者;③進入本研究前1年有骨折病史的患者;④對本次實驗研究所用藥物存在過敏情況或者有過敏史的患者;⑤臨床資料不全以及治療依從性不佳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患者在接受治療過程中所運用的藥物為唑來膦酸,用藥的方式為靜脈滴注,每天用藥1次,每次的用藥劑量為5mg,將藥物與濃度為0.9%的氯化鈉溶液250ml混勻后用藥,且保證靜脈滴注的時間在15分鐘以上,連續治療30天為一個療程,治療時間為兩個療程。
1.2.2 觀察組患者在接受治療過程中所運用的藥物為唑來膦酸聯合鹿瓜多肽,其中唑來膦酸的用藥方式、劑量以及時間等均與對照組患者相同。鹿瓜多肽的用藥方式為靜脈滴注,每天用藥1次,每次用藥劑量為10mg,將藥物與濃度為0.9%的氯化鈉溶液250ml混勻后用藥,連續治療30天為一個療程,治療時間為兩個療程。
1.3 評價指標 本次實驗研究中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觀察、評價指標包括臨床療效,治療前及治療后1年、2年、3年兩組患者各部位骨密度(第1-4腰椎、左側股骨頸、大轉子),疼痛評分以及治療前、治療后6個月兩組患者骨代謝生化指標(血鈣、血磷、25-羥維生素D、甲狀旁腺激素、堿性磷酸酶)。
療效判定標準[4]:接受治療之后,患者相關骨代謝生化指標均恢復至正常范圍,各個部位的骨密度均有所提升,疼痛得到顯著緩解且關節活動相對較為輕松認定為顯效;接受治療后患者相關骨代謝指標均有所改善但是并未達到正常范圍,各個部位骨密度無降低或者是稍有提升,疼痛感減輕且關節活動范圍有所增加認定為有效;接受治療后患者骨代謝指標、骨密度均無變化,疼痛無減輕且關節活動受到限制認定為無效。
疼痛評分借助視覺模擬評分法[5]進行評價,在對患者進行評價的過程中需要準備好一條長度為10cm的游動標尺,上面刻有10個刻度,在游動標尺的兩端分別標注數字0與數字10,其中0分表示沒有疼痛感,10分表示存在難以承受且劇烈的疼痛感,評分越低表示患者的疼痛感越輕。
1.4 統計學分析 研究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處理,相關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并借助卡方(χ2)完成檢驗工作,相關計量資料以()表示,并借助獨立樣本t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有32例患者,其中僅有1例患者治療無效,剩余31例患者中有17例患者治療顯效,14例患者治療有效,計算后可知治療有效率為96.9%;對照組有32例患者,其中6例患者治療無效,剩余26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治療顯效,12例患者治療有效,計算后可知治療有效率為81.3%,觀察組患者臨床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χ2=15.516;P=0.029)。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1年、2年、3年各部位骨密度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1年、2年、3年第1-4腰椎、左側股骨頸、大轉子等部位骨密度與治療前相比均有所提升,P<0.05。治療后1年,觀察組患者第1-4腰椎、左側股骨頸、大轉子等部位骨密度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治療前、治療后2年、3年兩組患者第1-4腰椎、左側股骨頸、大轉子等部位骨密度無明顯差異,P>0.05。詳見表1。
表1 治療前與治療后各時期兩組患者各部位骨密度比較(,g/cm2)
表1 治療前與治療后各時期兩組患者各部位骨密度比較(,g/cm2)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后6個月相關骨代謝生化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鈣、血磷、25-羥維生素D、甲狀旁腺激素、堿性磷酸酶等骨代謝生化指標并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6個月,兩組患者上述相關骨代謝生化指標與治療前相比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且觀察組患者的改善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前與治療后6個月兩組相關骨代謝生化指標水平比較
2.4 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1年、2年、3年疼痛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疼痛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1年疼痛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2年、3年疼痛評分相對于對照組患者來說較低,但是差異并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治療前及治療后1年、2年、3年兩組患者疼痛評分比較(,分)
表3 治療前及治療后1年、2年、3年兩組患者疼痛評分比較(,分)
長時間使用糖皮質激素雖然可以獲得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其還可能導致脂質代謝紊亂、骨量丟失等相關情況的出現,可能導致骨質疏松癥出現,進而增加骨折發生的危險性,給患者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與傷害[6]。近些年來,GIOP的發生概率有所提升,其發病機制較為復雜,可能導致的不良情況相對較多,給患者疾病的更好治療以及病情控制、恢復和身心健康均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在此情況下為GIOP患者實施更好的治療就顯得尤為重要[7]。
以往臨床在給GIOP患者治療的過程中以相關藥物治療為主,其中唑來膦酸是較為常用的一種,其屬于第三代雙膦酸鹽,作用機制為抑制甲羥戊酸通路,破壞破骨細胞生成與破骨細胞介導的骨吸收,具有誘導破骨細胞凋亡的作用,通過靜脈注射用藥可以達到抗骨質疏松癥的目的,但是單純用藥所獲得的效果有限[8]。近些年來,中醫在各種疾病的治療中均有了越來越多的應用,其更加注重對于機體的整體治療,通過辨證施治實現了機體陰陽平衡的調節,更好地達到了治療的目的[9]。中醫認為長時間使用糖皮質激素會耗傷腎陰,從而導致骨髓失養,進而導致骨質疏松,而鹿瓜多肽的主要成分為梅花鹿骨骼、葫蘆科植物甜瓜種子的相關提取物,含有骨誘導多肽類生物因子、甜瓜籽提取物以及多種游離氨基酸、有機鈣、磷等成分[10],可以促進機體內影響骨形成和骨源性生長因子的合成,并減少了炎性滲出,促進了局部血運障礙的更好恢復,可以達到止痛的效果,在此基礎上也參與、促進了鈣磷代謝,有助于骨容量的維持與骨細胞分化和增殖,促進了患者骨質疏松部位血運重建以及血液循環情況更好地改善[11],屬于GIOP患者治療中的一種理想藥物,與唑來膦酸聯合應用獲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治療后1年各部位骨密度、疼痛評分以及治療后6個月相關骨代謝生化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但兩組患者治療前骨代謝生化指標、治療前以及治療后2年、3年各部位骨密度與疼痛評分均無顯著差異。表明對于GIOP患者采用鹿瓜多肽聯合唑來膦酸的治療方案療效更為顯著,相對來說,1年內的效果更為顯著,有助于患者相關指標的改善,可以將其作為一種理想的用藥方案。
綜上所述,GIOP患者采用鹿瓜多肽聯合唑來膦酸的治療方案,具有相對較為理想的臨床療效,對近期提高骨密度、改善相關骨代謝生化指標以及緩解疼痛的效果相對較為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