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圣龍
摘要:在融媒體時代,短視頻的流量風頭蓋過了傳統影視作品,是其媒介屬性和當今媒介環境所致,而短視頻要想在質量上取得優質影像作品的地位,則需要克服多重的困境,這些困境與其媒介特性密不可分。當下,一些短視頻作品已經顯示出了原創性和精品化的特征,部分短視頻作品已經逐步擺脫了引流和營銷工具的身份,轉而成為具有思想性和審美屬性的優質影像文本,這是短視頻優質發展的必然之路。本文分析了短視頻的媒介優勢、現存困境,描述了短視頻發展前景。
關鍵詞:短視頻;優質;媒介;受眾
2022年7月下旬,B站UP主衣戈猜想發布的短視頻 《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在一夜之間沖到了全站熱度第一,同時迅速火遍全網,《新周刊》、澎湃新聞等主流媒體在第一時間對作者進行了采訪,央視網等各大媒體也紛紛報道。隨著彈幕 “敬二舅”的刷屏,片中的二舅成了全民的二舅。與此同時,李?,B導演的電影 《隱入塵煙》正在院線上映,影片講述的也是農村邊緣人的故事,取得了1.1億元的票房,在沒有商業噱頭的藝術電影中已經算是非常不錯的成績了,但與二舅的刷屏現象比起來,片中的老四和老貴英仍然算是 “隱入塵煙”了。
一、短視頻的媒介優勢明顯
為什么同樣叫好、題材近似的兩個作品,短視頻的影響力要大大超過電影呢?這要從媒介的角度思考:
(一)受眾優勢
中國廣視索福瑞媒介研究 (CSM)發布的 《2021年短視頻用戶價值研究報告》顯示,短視頻在媒介生態中的地位持續攀升,從具體使用時長看,日均觀看短視頻超過60分鐘的用戶占比達56.5%,人均每天觀看時長升至87分鐘,預期觀看短視頻時長增加的用戶占比升至57.9%。[1]據貓眼研究院統計,2021年全國人均觀影數量回升至2.4部,半數觀眾一年仍只看一部電影。這些觀眾全年唯一的一張電影票23%貢獻給了春節檔,13%貢獻給了國慶檔。[2]在這樣的數據對比之下,一部火爆全網的短視頻,其影響力遠超同期近似題材的院線電影幾乎是必然。
其實,電影在誕生之初,也是憑借獵奇短視頻的形式成為大眾媒介的寵兒。1985年12月28日,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在咖啡館里公開放映了一系列一分鐘左右的短片,從而宣告了電影的誕生?!豆S大門》 《火車進站》 《嬰兒的午餐》等短片,都是對當時生活情景的簡單記錄,在那個時代,人們第一次看到活動的、連續的、真實的影像,可以稱得上視覺奇觀了。
隨著故事片的發展,電影的受眾越來越廣泛,作品通過拷貝就能傳播,接受過程不受文化程度限制,電影憑借這種可以在大眾群體中迅速地無障礙傳播的特性很快就成為當時社會的熱門媒介。今天,短視頻在流量上超越電影電視,可以說是以彼之道還之彼身。
(二)時空優勢
從電影誕生至今,其傳播形式基本沒有發生改變:固定的放映地點,固定的放映時間,集體的觀影,以及順序性、一次性的放映。在一百年前,這是極高效的大眾傳播方式和娛樂方式,而在媒介融合的今天,大眾已經完全不需要定時定點地收看影視作品。借助于通信技術的發展,多種媒介實現了在移動終端的真正融合,受眾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手機觀看任何活動影像,可以是電影、電視劇,當然也可以是短視頻。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普通人可支配的私有時間不斷減少,時間與空間的自由變得越來越奢侈。在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和越來越多元的作息模式下,不受時空限制的媒介便逐漸成為傳播主流。短視頻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化零為整地占據了人們的時間,形成了自身巨大的流量基礎。
(三)成本優勢
在傳統媒體時代,活動影像作品的制作成本是極高的。不論是幾十集的電視劇,還是兩小時的電影,抑或是十幾分鐘的微電影,都不是普通人可以憑借一己之力完成的。從策劃編劇到拍攝制作,再到發行播出,需要專業的團隊、專門的渠道和大量的資金。即使是李睿珺導演以低成本方式拍攝的 《隱入塵煙》,拍攝階段也耗費了團隊一年的時間。與此相比,片長11分鐘的 《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僅用三天時間,依靠手機拍攝,在平臺免費發布,幾乎是零成本制作。
當制作成本極大降低,產量就會極大提高,不論是UGC(用戶生產內容)還是PGC(專業生產內容),各平臺的產出都是海量的。在海量產出的基礎上,短視頻作品擁有更多受眾也就順理成章。
(四)審查優勢
我國對于影視作品采取審查制,對于傳統的電影和電視劇作品,審查體系相對完善,審查力度相對嚴格,加之制作和發行成本高企,影視作品的策劃相對謹慎,創作相對嚴謹,題材也相對固定。而對于短視頻來說,其審查仍然由平臺方組織實施,原則基本上是底線性的,這就給了各類創作者以較大的自由。
二、短視頻的優質之路坎坷
媒介屬性上占盡優勢的短視頻,在內容質量上的表現如何呢?短視頻是否也像電影電視作品一樣具有了藝術的、審美的屬性呢?
《隱入塵煙》被稱作一件電影藝術作品幾乎不用商榷,而將短視頻 《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也稱作藝術作品,就會產生爭議。要分析短視頻在內容質量和審美屬性上的問題,就應該看一下其媒介特性的另一面。
(一)受眾群體
從電影、電視到移動端的短視頻,它們的本質都是大眾媒介。在電影產生之前,精英階層通過語言文字和傳統藝術牢牢掌握著文化藝術領域的話語權。隨著大眾媒介的發展,普通大眾不但成為藝術和娛樂作品接收的主體,也成為互動和傳播的主體。凡是帶有商業目的的媒介,都不得不考慮受眾需求。即使電影用了一百多年的時間探索出了其在藝術領域的語言和美學表達,但其主流仍然是商業性的大眾娛樂產品。而媒介屬性更強的短視頻天生就有著 “流量為王”的基因。[3]
(二)時空特點
同為大眾媒介,電影和電視仍然保留了其相對的接受儀式感,這對于審美是有一定必要的。這種儀式感主要來自于空間和時間層面。在黑暗的影院中,人們注視銀幕,全情投入在一個個精心制作的畫面之中,故事、光線、色彩、聲音、表演等,都是在專業技術基礎上的藝術表達。電視藝術作品雖然進入了家庭,但在觀看時間上的約定性,以及不斷增大的屏幕尺寸,都表現出了對這種儀式感的延續。
反觀移動端短視頻的接受時空,實在是簡陋,不論是乘坐地鐵公交時,還是在工作的間隙中,隨時可以拿出手機刷一會視頻,終端不過是一塊幾英寸大小的屏幕。時空上極大的自由也伴隨著接受品質的降低。這種時空特點,導致了短視頻總是被當作引流工具和營銷手段,而幾乎從未被作為傳媒藝術作品來對待。在這種大環境下,《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能夠有著超過11分鐘的時長,且濃縮著近4000字的優秀文案,并觸達了多數國民的心底情感,即使它的畫面粗糙、制作簡陋,也可以稱得上一部優秀的傳媒作品了。
(三)成本陷阱
優秀的作品,都不是低成本的。因為最高的成本不在于搭建場景、租賃設備、制作特效,而是在于創作者的巧思?!峨[入塵煙》制作費用雖然是電影級別,但它更可貴的地方在于導演對生活的觀察、對人物的塑造、對故事的編織。同樣地,《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雖然看起來是零成本的回鄉偶拍,但如果沒有作者對于人物和時代的深沉思考,如果沒有其對文案的字斟句酌,如果沒有其天賦性的幽默表達,恐怕即使有更多經費和時間投入也難以產生這樣的作品。
由于短視頻拍攝制作的成本低,發布的門檻低,大量的普通用戶加入到了創作大軍之中,平臺上充斥的 “不會攝影剪輯也能做短視頻”“不出鏡也能紅”“7天做出爆款視頻”等口號點燃了他們的欲望,也催生出大量的低質量視頻。
(四)選題迷局
衣戈猜想無疑是一個成功的短視頻自媒體創作者,通過回看他的往期作品,我們不難發現短視頻平臺的選題潛規則:獵奇、噱頭、本性欲望擦邊球。在接受 《新周刊》采訪時,衣戈猜想表示二舅的這個選題并不符合他的常規思路,由于行程上的原因,正好回鄉三天,也做不了別的,就拍攝了熟悉的二舅。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以二舅這個缺少噱頭、相對嚴肅的農村邊緣人物為主題的視頻竟然火遍了全網。
用作者自己的話說,他經常在 “流量焦慮”和 “做自己喜歡的視頻”之間糾結。而這一期完全為了自己二舅、沒有太多流量考慮的視頻讓他在流量和內容之間取得了平衡,之所以說是平衡,因為原視頻名稱叫 《我的二舅》,最后還是在流量指標的壓力下,改為了 《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
這個案例說明,流量不都是低俗的,爆火的短視頻也不一定都要走感官路線和獵奇路線,大眾有著樸素的、真摯的對現實生活的情感。貼近生活、貼近真實的選題有著更長久的價值,能夠引發大眾正價值共鳴的視頻作品更有可能成為優質的傳媒作品。
三、短視頻的美好未來可期
(一)從搬運到原創
搬運,是短視頻最初的生產方式,有的是從傳統影視作品中截取片段,也有的是直接把他人的作品拿來,不論哪種 “搬運”,都談不上創作。漸漸地,短視頻從 “二創”(在原有作品的基礎上創作)方面找到了突破口:影視作品混剪及電影、電視劇解說等視頻形式逐漸流行起來。這也引發了影視制片公司對短視頻的聯合抵制。2021年4月9日,53家影視公司、5家視頻平臺及15家影視行業協會發表聯合聲明,將對網絡上未經授權而進行的對影視作品內容的剪輯、切條、搬運、傳播等行為發起集中、必要的法律維權行動。
然而,有需求就有服務。因為三分鐘看完一部電影的精華讓太多短視頻用戶沉迷,壓縮、解說類短視頻有增無減。2022年7月19日,抖音與愛奇藝達成了合作,將圍繞長視頻內容的二次創作與推廣等方面展開探索。愛奇藝將向抖音集團授權其內容資產中擁有信息網絡傳播權及轉授權的長視頻內容,包括 “迷霧劇場”在內的諸多優質劇目,用于短視頻創作。
即使是授權二創,仍然不是原創。短視頻如果想擺脫單純的媒介工具的角色取得獨立地位,必須有足夠多、足夠好的原創內容,而 《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就是一個具有標志性的作品。
(二)從附屬到獨立
B站一直不缺少優秀的二創作品,視頻作者王左中右僅憑模仿王家衛風格,就漲粉50余萬,他的方式就是嫁接,把熱門影視作品與王家衛風格嫁接起來,營造出一種形式與內容的反差。比如 《如果王家衛拍馬大帥》,畫面人物、故事情節來自東北喜劇 《馬大帥》,而配樂、文案、旁白卻都是王家衛風格,讓觀眾看后喜從中來,欲罷不能。類似這樣的作品在B站等平臺上已經可以稱得上二創精品,卻不能稱其為純原創作品。
而 《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讓我們看到了具有完全的原創性的短視頻創作。創作者自己撰寫文案,人物、環境、情節都是真實的、獨一無二的,雖然某些段落因為拍攝的局限而插入了部分影視畫面,但比例極小??梢哉f這個作品不依賴于任何一部影視作品,也沒有刻意模仿任何影視作品或知名導演的風格,自成一體。
(三)從寄生到反哺
寄生在傳統影視作品之上,做影視解說、混剪、仿拍,是短視頻的媒介優勢,但并不是其在內容方面的全部可能性。優秀的短視頻作品本身就具備影視改編潛質甚至可以反哺影視創作。再看 《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雖然全片只有短短11分鐘,但卻講了一個很長的故事,從二舅小學開始,直到他年近古稀,似乎是他一生的傳記。這不足4 000字的旁白其實就是一部電視劇大綱,觀眾在11分鐘里,眼睛看著畫面里蹣跚而行的二舅,腦海中卻補足了一部情節跌宕、人物豐滿、細節真實的長篇電視劇。
在視頻爆火之后,很快就有影視導演和編劇主動聯系了作者衣戈猜想,希望在大型影視作品方面尋求合作。這才是短視頻與影視行業的良性互動。短視頻自媒體創作者雖然沒有大規模投資制作的能力,但卻可以憑借優秀的短片作品和網絡流量,在短時間內樹立IP,并以其優秀的內容為影視劇創作提供更多可能性。
四、結束語
從來沒有一個時代像今天這樣有那么多的影像產品,卻沒有那么多優質作品,這是媒介的屬性和社會的發展階段使然。短視頻 《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雖然曾經火爆,但也更快地消失于無形,而電影 《隱入塵煙》則有可能在電影史上找到一個更長久的位置。
我們不能苛求每條短視頻都有電影相,因為普羅大眾能夠參與到視頻的創作之中已經是極大的進步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短視頻還是會更多地作為傳播手段、營銷手段出現,然而短視頻所包含的可能性卻是極其豐富的。隨著教育的發展、經濟的進步,社會大眾的文化水平和審美水平仍會不斷提高,同時優質的、具有思想價值和藝術審美價值的短視頻作品也定會不斷涌現。
參考文獻:
[1] 中國青年報.2021年短視頻用戶價值研究報告發布 人均每天使用時長升至87分鐘[EB/OL].[2021-10-1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3664999797334132&wfr=spider&for=pc.
[2] 鐘菡.2021中國電影票房472.58億元,觀眾“一年只看一部”瓶頸如何破?[EB/OL].[2021-10-15].https://export.shobserver.com/baijiahao/html/438979.html.
[3] 冷凇,張麗平.崇高降隕與日常再造:從生活美學看短視頻的審美進路[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21,43(02):
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