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 亮,張 波,劉 杰,霍 旭
(承德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河北 承德 067101)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和《反食品浪費工作方案》分別在2021年4月和2021年11月正式發布實施,至此,防止食品浪費有法可依。新版《食品安全抽樣檢驗管理辦法》于2019年10月開始實施,該辦法第十七條中指出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中的樣品分為檢驗樣品和復檢備份樣品。在實際工作中,除了保質期短的食品(比如餐飲食品、食用農產品、糕點等)、少數因無利用價值的不合格備份樣品需要銷毀處置外,大多數合格備份樣品都會長時間貯存在承擔抽檢任務的檢驗檢測機構的備樣庫,如果不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配再利用,這些積壓下來的合格備份樣品就會造成很大的食品浪費。
本文結合部分地方市場監管部門制定的有關食品安全抽樣合格備份樣品的處置管理辦法,歸納總結了一些合格備份樣品的處置方式和注意事項,旨在為市場監管部門、食品承檢機構對合格備份樣品的處置工作提供參考。
對于食品檢測機構,做好樣品管理是貫穿整個檢測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檢測過程中的必要環節和關鍵控制點[1]。按照《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實施細則》中的分類,食品有33大類,如糧食加工品、肉制品、水果制品、餐飲食品、酒類等。食品種類繁多,按不同狀態可分為固體食品、液體食品、半固體食品;按是否有包裝,可分為預包裝食品和散裝食品;按加工工藝不同,可分為生制品和熟制品[2]。面對種類繁雜、數量不一的合格備份樣品,在日常的處置工作當中,還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食品安全抽樣檢驗管理辦法》中第二十五條規定,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的檢驗結論合格的,承檢機構應當自檢驗結論作出之日起3個月內妥善保存復檢備份樣品。復檢備份樣品剩余保質期不足3個月的,應當保存至保質期結束[3]。在市面流通的食品中,有很多預包裝食品的保質期都不超過6個月,比如常見的糕點、豆制品、薯類和膨化食品。在抽樣過程中,被抽到的很多都不是臨近生產日期的食品,而自收到樣品之日到出具檢驗報告的時間最長可達20個工作日,如果承檢機構在出具報告后再保存3個月時間,就會直接導致部分食品過期。這種過長時間保存合格備份樣品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保質期短的食品的浪費。
在以往的實際工作中,很多承檢機構對合格備份樣品的保存時間都遠遠超過了3個月。在合格備份樣品處置總量一定的情況下,長時間的保存可以減少處置頻次,但也造成了大量的食品過期。對過期食品的處置,則是采用單一的“銷毀”方式。在“銷毀”處置過程中,不用對合格備份樣品進行分類整理統計,也不用對其流向進行說明。這種簡單而粗暴的“一銷了之”的方式,可以減少處置合格備份樣品的工作量,但是也直接造成了食品的浪費。
食品承檢機構貯存的合格備份樣品,有著種類多而同一種類數量不多的特點。面對這種特點,很多地方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沒有及時制定科學合理的備份樣品處置工作制度,對其進行指導約束,導致部分食品承檢機構在具體處置工作中存在耗損浪費和利益關聯的現象。正是由于缺少這種政府層面出臺的處置依據,讓很多食品承檢機構在處置合格備份樣品上無法可依,加劇了其等待觀望的態度,食品浪費的現象也層見疊出。
在處置合格備樣工作中,要堅持合法依規、科學合理、減少浪費的原則,充分考慮甄選能夠進行備份樣品價值再利用的組織機構,結合其不同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的處置方式,真正實現物盡其用、再創價值的目的。以下幾種方式,為處置合格備樣提供了參考。
在合格備樣的處置實踐中,捐贈是逐漸被承檢機構廣泛認可的一種方式。2016年,法國頒布的《反食物浪費法》和意大利通過的《反食品浪費法》都明確規定食品捐贈在反食品浪費措施中優先適用[4]。在受贈對象的選擇上,可以優先考慮社會福利院、敬老院、貧困村等非營利性機構組織。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和覆蓋,線上預約捐贈機制也將成為一種可能。非營利性的機構組織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通過網絡平臺發布對相關食品種類和數量的需求,承檢機構則可以對照這些需求,根據備樣庫中留存的合格樣品及時作出合理的捐贈,不必再等待3個月或者更長保存期限的時間才去進行處置。這種帶有非確定性的受贈對象點對點雙向選擇模式,讓備樣處置工作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公正性,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合格備份樣品的利用率。
隨著食品科技的發展,每年都會有一部分食品的執行標準要進行更新。在新的標準實施之前,食品承檢機構都會開展“標準變更”實驗,來驗證自身檢驗能力能否達到新的標準要求。同時,隨著檢驗檢測事業的發展,很多承檢機構都在不斷提升自身的檢驗檢測能力,“擴項模擬”實驗就是提升機構業務水平能力的良好途徑。
結合“標準變更”實驗和“擴項模擬”實驗中的檢驗項目和檢測方法的相關要求,按照樣品管理制度嚴格履行備份樣品調用手續,充分利用合格備份樣品來開展科學研究實驗,既可以直接減少食品的浪費,又可以有效節省科研經費的開支。
采取拍賣方式處置的樣品,承檢機構應對擬拍賣樣品的類別、保質期、包裝外觀等情況進行核驗,可組織專家對擬拍賣樣品進行評估,并上報市場監管部門。
在33大類食品中,酒類中的白酒也會經常被抽檢。由于白酒的保質期限很長,而且具有良好的市場價值,可以考慮由市場監管部門牽頭,將各食品承檢機構的合格白酒備份樣品集中起來,達到一定規模的市場價值后,再統一組織起來進行集中拍賣,拍賣所得依規上繳國庫。
只有注重對合格備份樣品處置的過程控制,抓好處置文件中措施要求的執行落實,好的思路想法在付諸實踐的過程中,才能起到減少浪費的效果,體現出應有的社會效益。
處置合格備份樣品要以合法、合規、合理、科學為前提。首先,要對尚在保質期內的合格備份樣品進行信息統計,按照品種分類和備樣價值,結合當地對樣品的需求情況選擇處置方式。其次,將匯總好的合格備份樣品的處置信息,按照當地市場監管部門要求進行上報審批。在處置申請獲得批準后,按照實際情況履行捐贈、拍賣、科研調用等手續。在合格備份樣品處置過程中,除了處置的雙方在場以外,還應該有其他非利益相關方的代表到場監督,保證處置過程公開、透明。最后,要對合格備份樣品的處置手續做好建檔留存工作,方便日后對備份樣品處置工作的追溯檢查。綜上,地方市場監管部門應該結合當地食品安全監管實際情況,建立一套科學、可操作性強的合格備份樣品處置工作制度。
按照市場監管部門的要求,檢驗檢測機構應該建立和保持樣品的管理程序,在進行合格備份樣品的處置工作上,遵守檢驗檢測機構程序文件中對樣品進行管理的規定,保證樣品的有效性、完整性[5]。為了避免對合格備份樣品性狀的損傷破壞,在安全抽檢時盡量不要拆開對備份樣品進行的封裝,對易碎易損壞材質的包裝還應該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以免造成安全隱患,比如對玻璃瓶裝的啤酒、飲料等進行處置時,應該在裝箱時填充防撞擊、起緩沖作用的氣墊,盡量保證備份樣品流轉過程中的完整性。
規范的標識是保證食品樣品檢測準確的重要手段,抽檢的食品樣品都有一一對應的樣品編號[6]。檢驗檢測機構都會建立樣品的標識系統,每一批樣品都會有帶編號的唯一性標識,用于收樣室、制備室、檢驗室之間的流轉。借鑒這套標識系統的思路,在合格備份樣品的處置工作中,也可以在不同處置方式的合格備份樣品的外包裝上,貼上不同標簽以示區別。標簽內容可以根據實際處置情況,分別標上“檢驗合格、捐助樣品”“檢驗合格、科研樣品”“檢驗合格、拍賣樣品”等簡單明了的字樣,讓處置工作的參與者對樣品的去向、用途能夠一目了然,而且每一種標簽上都應標明處置日期,方便處置相關方整理和清點。
合格備份樣品是具有市場價值屬性的,因而在處置過程中,作為貯存樣品的食品承檢機構要嚴格落實處置工作制度中的相關要求,按程序做好合格備份樣品的交接、清點工作。同時,要做好處置過程中視頻、圖片等信息資料的保留存檔,這些影像資料既可以當作材料用于反對食品浪費的公益性宣傳,也可以方便今后相關部門對處置工作的監督檢查。
食品樣品是食品檢驗機構開展檢測工作的主體,樣品管理工作涵蓋食品檢驗的整個過程,科學、規范的樣品管理流程是食品檢驗機構強化質量管理、提升檢驗效率的關鍵。只有結合各地食品安全監管的實際情況,市場監管部門和食品承檢機構群策群力,不斷完善處置工作制度、改進處置工作方式、規范處置工作行為,把食品合格備份樣品的處置工作列入年度的要點考核任務,方可不斷減少食品的浪費,營造出更好的節約節儉氛圍。本文對食品合格備份樣品的處置工作進行了分析探討,提供了一些思路做法,有利于提高食品安全抽檢中合格備份樣品的利用效率,從而創造更多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