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納(Joshua Warner)
市場對于蘋果公司的二季報并不滿意,因為總收入同比下滑,且小幅低于市場預期。然后華爾街關注的焦點就落在了蘋果公司3 萬億美元的市值是否合理上。
部分分析師認為不合理,因為消費者面臨著總體利率和通脹上升的壓力,蘋果公司也無法擺脫許多困境因素。
也有人相對樂觀,認為蘋果公司至少擁有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印度。不過問題在于,這個新興市場的增量,是一個長期催化劑,無法提振眼前的情緒,蘋果股價在業績發布當天跌幅最大超過3%。
由于美股指數今年主要由科技公司的上漲貢獻,因此前期經歷了一波強勢行情。但目前,債券收益持續上行,增加了股市估值的下行壓力。在沒有重大的催化劑的情況下,市場可能保持平穩,甚至表現平淡。
對于投資者來說,沒有催化劑就保持等待,也并非是一件壞事。例如查理·芒格會將《每日日報》投資組合置于休眠狀態,只投資國庫券。只有當市場變得有利的時候,他才會全力以赴。投資需要知道在哪里做的舒服,因為投資是與自己的比賽。
主持人 李健
8 月3 日周四美股盤后,消費電子與科技巨頭蘋果發布了新一季財報,為大型科技股的財報季收尾。
盡管蘋果營收和EPS(每股收益)均超預期、服務收入創歷史新高,且大中華區營收顯著利好,但總收入自2016年以來首次連續三個季度同比下滑。
相比起來,亞馬遜的表現則令投資者驚喜,二季度凈營收同比增長11% 至1343.8 億美元,高于市場預期的1316.3 億美元;經營利潤為76.8 億美元,遠高于市場預期的47.2 億美元;經營利潤率達5.7%,高于市場預期3.46%。當天盤后股價漲超8%。
“科技七巨頭”包括傳統的五大科技股蘋果、微軟、谷歌母公司Alphabet、亞馬遜和META,以及英偉達和特斯拉。今年以來,這七大科技股的總市值飆升超60%。相比起其他公司,科技股早在2022 年就提前經歷了盈利衰退,本季度科技股盈利恢復增長,由于比較基數更低,機構預計下半年有望獲得更好的業績。今年以來標普500 和納斯達克100 指數反彈幅度分別達28% 和41%,科技巨頭托舉了大部分漲幅,因而巨頭未來的表現對美股至關重要。
此次蘋果表現不如人意,整體銷售額同比下降1%,并且該公司iPhone、Mac 和iPad 系列的收入均較上年同期下降。
財報顯示,蘋果截至6 月的第三財季營收同比下滑,為818 億美元,略高于市場預期815.5 億美元。營收連降三個財季,創2016 年以來最長跌勢;占蘋果五分之一營收的大中華區實現營收157.6 億美元,超出市場預期145.9 億美元;每股收益1.26 美元,市場預期為1.20 美元;第三財季經營現金流260 億美元,高于市場預期的229.4 億美元。
第三財季蘋果的產品實現營收605.8 億美元,分析師預期606.7 億美元。其中,iPhone 收入396.7 億美元,低于市場預期的398 億美元;MAC 收入68.4 億美元,低于市場預期63.7 億美元;IPAD 收入57.9 億美元,低于市場預期的63.3 億美元;可穿戴設備、家居與配件收入82.8 億美元,市場預期83.8 億美元。
這一財季蘋果業績歷來偏弱,但是公司CFO 預警第四財季的同比業績將與第三財季類似,暗示收入或繼續同比下跌,有別于華爾街預期的恢復增長,iPad 和Mac 恐將出現兩位數百分比降幅,股價盤后跌幅擴大至超3%。
我們此前就預警,蘋果是納斯達克100 指數的最大成分股,蘋果股價仍處于歷史高位,且市場此前對公司財報的預期過高——人們認為,即使在電子設備制造商的艱難時期,蘋果的表現優于競爭對手。不過市場認為蘋果的前景也在改善,華爾街預測第四季度將恢復增長。新款iPhone15、中國市場的復蘇、印度等新市場發展、轉向高盈利率的服務以及潛在的人工智能催化劑,都將在接近本財年末時提供增長動力。
然而,似乎現實仍更為坎坷。蘋果正處于高估值,股價也處在歷史高位,甚至成為今年第一家估值達到3 萬億美元的上市公司,但它在本財報季的表現落后于其大型科技公司競爭對手,在本周容易受到獲利回吐的影響。
但市場仍對蘋果抱有期待。蘋果在說服消費者放棄安卓手機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數據顯示,蘋果智能手機出貨量的全球市場份額在短短四年內從18% 增長到22%,被搶占的份額主要是規模較小且知名度較低的品牌。
在9 月左右蘋果將推出新款iPhone15 的推動下,或使其在2024 財年再次拿出創紀錄的表現,這需要其所有設備需求的復蘇。也將有助于加速其服務部門的需求增長,該部門掌管所有電子工具,如App Store、ApplePay、AppleCare 和Apple Music。
未來對于蘋果,華爾街將持續關注三個關鍵詞:中國、印度和AI。此次大中華區營收超預期增長8%,庫克稱“明顯加速”,印度iPhone 銷售創新高,但下季度指引不佳。
中國自今年的需求反彈可能改善也會有所幫助,蘋果開拓印度等新的主要市場將進一步提供增長動力——考慮到北美等成熟市場的需求難以維系,這一點尤為重要。AI 的任何重大發展也帶來了潛在的新催化劑,到目前為止,蘋果一直守口如瓶。
蘋果股票接下來的走勢如何?在過去的幾周里,我們看到了較平緩的走勢,因為多、空雙方都對業績公布前的價格感到滿意,但新財報決定了接下來的走勢方向。
如果發生持續獲利回吐,那么問題在于支撐趨勢線能否在194 美元左右提供支撐。8 月4 日,該點位已被跌破,收盤報191.17美元,這或預示著更大幅度的下跌,可能會接近50 日移動平均線。就上行方向來看,未來股價需要突破200美元的門檻才能回到頂部區域,然后才能看到作為阻力的頂部趨勢線。
亞馬遜的亮眼成績令人始料未及,盤后股價大漲近8%。我們在前瞻中提及,下半年前景樂觀,預計營業利潤將增加一倍以上。關鍵在于,亞馬遜的目前市值還不到疫情期間峰值的一半,但在過去四年里營收增加一倍多,年利潤增長了約50%。
財報顯示,二季度亞馬遜營收同比增長11% 至1343.8 億美元,高于市場預期的1316.3 億美元。拆分來看,北美業務營收同比增長11% 至825.5 億美元,高于市場預期的796.8 億美元;國際業務營收同比增長10% 至297 億美元;云計算業務AWS 業務營收同比增長12% 至221.4 億美元,高于市場預期的217.1 億美元,但這是AWS 業務營收增速連續第六個季度下降,增速也創下2015 年以來最低。不過,云業務增速放緩并非亞馬遜一家面臨的問題,微軟上周的業績也顯示云計算業務增速放緩。
面臨通脹壓力,公司自去年開始的削減成本措施似乎開始發揮成效。二季度亞馬遜經營利潤率達5.7%,高于市場平均預期3.46%,有分析認為,今年前兩個季度經營利潤率的強勁反彈,意味著過去兩年亞馬遜經營利潤持續衰減的趨勢到此戛然而止。
更令市場欣喜的是,亞馬遜的三季度指引遠超預期。在財報中,亞馬遜預計三季度營收將在1380 億至1430億美元,這意味著同比漲幅在9% 至13% 之間,整體高于市場預期的1383億美元;預計三季度經營利潤55 億至85 億美元,高于市場預期的54.1 億美元和2022 年三季度的25 億美元。
未來,對于亞馬遜,成本控制、AWS 和AI 仍是三大關鍵詞。之所以控制成本很關鍵,是因為亞馬遜堅持不斷擴張,它的盈利能力比不上大型科技公司競爭對手。如果想要保護其明星業務的利潤,亞馬遜可能需要在其他地方節約成本,以應對投資的增加。亞馬遜在應對通脹壓力方面遇到了困難,其成本上升速度仍然快于其他大型科技公司競爭對手,但壓力正在緩解,利潤率正在回升。配送和日常成本正在下降,但亞馬遜仍繼續增加在技術和營銷方面的支出。
但AWS 業務的任何惡化都可能威脅到未來的改善。盡管亞馬遜的云計算部門AWS 為其創造了大部分利潤,隨著企業紛紛縮減IT 支出,該業務正在放緩。此次是該部門連續第六個季度增長放緩。
投資者還希望了解AI 相關需求的情況。今年早些時候,當AI 成為華爾街最熱門的領域時,微軟的優勢在于其云計算部門迅速處理了來自ChatGPT 的AI 工作負載,這可能讓微軟搶占了先機,而亞馬遜本季度仍在努力找到自己的立足點。AWS 作為裝備精良且規模最大的云計算公司,如果想保持領先地位,就必須證明自己在滿足客戶AI 需求方面的領導地位。
進入下半年,亞馬遜的前景變得更加樂觀,華爾街預計其銷售額將加速增長,營業利潤將比去年增加一倍以上,但其股價仍不及2021 年峰值的一半,主要是因為增長前景減弱了。然而,我們預計2023 年的年銷售額將是2019 年的兩倍,營業利潤在四年內增長了約50%。其提供的套餐數量遠超2019 年,服務的訂閱用戶數量增加了約5000 萬,AWS 業務增長了2.5 倍,而其較新的廣告業務也展現出真正的動力并實現了快速增長。
這表明,亞馬遜的股價有充足的上漲空間,尤其是考慮到其估值仍更多地與增長前景掛鉤,而不是盈利能力。由于亞馬遜專注于增長,其股價仍比小型競爭對手和大型科技同行高出一大截,但其市盈率遠低于疫情前或疫情期間的水平。
亞馬遜股價在觸及10 個月高點后稍作停滯,并未能成功越過50% 的回撤位。若股價想突破新高,需穩步攀升并維持在135 美元以上。周四股價收報128.91 美元。依照Refinitiv 的數據,當前52 家覆蓋亞馬遜股票的券商給出的平均目標價為144.28 美元。
作為納斯達克100 指數第三大成分股,占比超過5% 的亞馬遜,其走勢將對整個指數的表現產生重要影響。
由于美國信用評級意外降級引發市場震動,納斯達克100 指數期貨一度周四下跌1.2%,此時該指數即將測試自3 月以來的平行通道中軌。只有當指數能穩定在15600 點以上,才能進入上漲通道(8 月3 日收于15353點)。
(作者系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本文所涉個股僅做舉例,不做買賣推薦。)
當地時間8 月1 日,惠譽評級機構將美國長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級(IDR)從最高的“AAA”下調至“AA+”。惠譽表示,下調評級的原因是美國“未來三年的預期財政惡化”,反映出“治理受到侵蝕”,美國“一再出現債務上限僵局,且到最后一刻才達成協議”。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巴菲特表示,惠譽下調評級雖有其合理的擔憂,但這并不改變他對美國國債或是美元的看法。此次評級下調不會改變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國債購買計劃。巴菲特表示,伯尼希爾·哈撒韋上周一購買了100 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本周一也購買了100 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下周一其面臨的問題只會是要購買100 億美元的3 個月期還是6 個月期國債。
當地時間8 月3 日,蘋果公司發布截至7 月1 日的2023 財年第三財季財報。報告期內,蘋果公司實現營收817.97 億美元,同比下降1.40%,與此前華爾街預測的817 億美元營收相差無幾;凈利潤為198.81 億美元,同比增長2.26%。
財報顯示,蘋果公司在報告期內產生260 億美元的運營現金流,向股東返現超過240 億美元。股息分配方面,蘋果在財報中披露董事會宣布將向8 月14 日收盤時仍持有公司普通股股票的股東,派發每股0.24 美元的現金股息,在8 月17 日發放。
亞馬遜8 月3 日披露的第二財季報告業績表現亮眼。財報顯示,報告期內,亞馬遜凈銷售額為1344 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1212 億美元相比增長11%;凈利潤為67.50 億美元,而上年同期凈虧損20.28 億美元,營收和凈利潤均高于分析師預期。
亞馬遜高管在財報發出后表示,AI 已經成為亞馬遜的工作核心,也是公司的投資重心與核心關注點,亞馬遜內部的每一項業務,都與生成式AI 技術息息相關,AI 幾乎無處不在——無論是實體店業務還是AWS,無論是廣告業務還是我們的各項設備,甚至包括亞馬遜智能語音助手Alexa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