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晶
幼兒的美術教育應根據時代的發展和進步推陳出新,開展更多有意義的創造性活動。生活化美術活動主要以幼兒的生活為中心,利用生活中的廢舊材料開展一系列美術活動,以此提升幼兒的環保意識,發展其創新思維,培養其審美觀念。在幼兒的生活中存在著許多有趣的、有價值的活動內容和創作材料,教師應將其充分利用到幼兒園的美術活動中,為幼兒開展生活化的主題探索活動,激發幼兒的創作熱情和創作興趣,讓幼兒積極地投入到美術創作中。
一、開展生活化的主題探索活動
幼兒能夠積極主動地參加美術活動,興趣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師應在實際教學中將教學內容與幼兒的日常生活相融合,用生活化的材料開展與美術課程相關聯的主題探索活動。在傳授幼兒美術知識和技巧的基礎上,以幼兒的日常生活為背景,激發幼兒美術創作的興趣,挖掘其創作潛能。讓幼兒能夠通過完整的主題式美術活動,真正地掌握并運用美術技能,從而得到審美意識和創新思維等綜合能力的發展。
例如,在以盒子為主題的美術探索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幼兒收集生活中的廢舊包裝盒,進行“百變盒子”的綜合創作。在進行創作前,教師先帶領幼兒將收集到的盒子進行分類,讓幼兒們掌握一定的分類常識。完成分類后,幼兒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根據盒子的形狀和尺寸將它們拼裝成各式各樣的動植物造型,比如用藥盒當作脖子,食品包裝盒當作身體組成的長頸鹿等。幼兒在創作過程中發揮了自己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也鍛煉了自己的動手能力。
二、挖掘生活化的創作材料
在幼兒的美術教育中,材料是其學習與創作的重要媒介,特殊材料的應用會激發幼兒對美術創作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泛黃的樹葉、凋零的花瓣、干枯的小草、散落的小石子等,都是大自然留給我們的寶貴的創作材料。此外,生活中的廢舊材料也可以給幼兒帶來許多創作靈感,例如空的牛奶瓶、破損的牙膏盒等。這些隨處可見的材料對于幼兒來說既熟悉又新穎,讓幼兒利用這些材料完成一些小創造,這一過程不僅有趣,而且容易提升他們的創作熱情和表現能力。
在以“秋”為主題的美術創作活動中,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熟悉的瓜果蔬菜等材料,讓幼兒利用這些材料的橫截面進行拓印畫創作,并在幼兒完成創作后設置展示欄展示他們的作品。一幅幅色彩鮮艷、創意十足的畫作整齊有序地排布在展示區,還為園所的環創增添了不少童趣和生機。
三、創設美術特色活動區
當下的幼兒美術活動主要是讓幼兒通過對美術知識的學習,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審美意識和美術素養。在幼兒參加美術活動時,教師應為他們提供一個可以自由創作的舒適環境,即美術特色活動區。在這個區域中,教師針對幼兒的興趣愛好提供不同的材料,讓幼兒自由結伴、自由選擇、自由創作,在創作中展現自己的真實想法,在輕松、愉悅、舒適的環境下大膽想象,積極主動地進行創作,發掘自己的創作潛能。
在活動區內,教師不僅可以提供水彩顏料、油畫棒等繪畫工具,還可以放置吸管、紙巾、繩子等生活化材料供幼兒進行自主創作。比如,將繩子浸滿顏料放置在兩張畫紙中間,讓幼兒用一只手按住紙張,另一只手抽出繩子,打開畫紙就能發現意想不到的圖案。在此基礎上,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將繩子留下的色彩進一步描繪成樹葉、花朵、蝴蝶等圖案,或是將水彩滴到紙張上用吸管完成“吹墨畫”等,幼兒在一次次的創作中發現了樂趣,也提升了自己的表達能力。
開展生活化美術活動,能夠充分調動幼兒的創作興趣,拓展其創新思維,讓幼兒更好地發現生活美、欣賞生活美、創造生活美。利用生活化材料進行美術創作,還能夠發掘幼兒的創造潛力和動手表現能力,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幼兒的綜合能力與審美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