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一舒
摘 要:2018年國家文化和旅游部組建,文旅融合成為旅游業發展新趨勢。博物館作為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連接著過去和現在,其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使其成為當代中華兒女了解歷史、感知當下和展望未來的文化藝術殿堂。隨著文化旅游產業融合,博物館運行和發展模式也相繼進行轉型升級。邯鄲市博物館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展陳面積大,藏品豐富,在促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文章以邯鄲市博物館為例,從當前我國部分博物館發展現狀、發展存在的問題、博物館事業創新發展的路徑幾個方面進行研究,針對中小型博物館存在的宣傳效果差、文創產品缺乏吸引力等問題,提出了加強宣傳、豐富文創產品形式、改善參展氛圍、引入大量人才等策略,為改善部分中小型博物館現狀、促進博物館事業創新發展提出了具體的實施措施。
關鍵詞:文旅融合;博物館;創新發展;文博事業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11.011
近年來,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發展形成了更加緊密的產業關聯,文旅融合逐漸占據優勢地位。基于文旅融合背景下探究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通過文化視角與旅游視角的結合、文化中的旅游性與旅游中的文化性的統一①,將互動的要素資源通過整合形成互補的產業價值創新②,將為國內文化旅游業發展提供新的發展思路。邯鄲市博物館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館、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展陳面積寬廣,藏品種類豐富,區域影響力較大,在促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本文以邯鄲市博物館為例,結合博物館事業發展特點及自身發展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尋求發展路徑的創新和優化,為改善文博產業環境提供助力。
1 我國博物館發展現狀
1.1 博物館數量持續增長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文化傳承的重視度提高,博物館在文化旅游業中的地位日漸突出,博物館的數量也發生較大的變化。一些地方博物館逐漸建設起來,總體博物館數量呈現增長態勢。據國家文物局統計,2021年新增備案博物館395家,備案博物館總數達6183家,排名全球前列③,形成了以一級、二級、三級博物館和重點行業博物館為骨干,國有博物館為主體,民辦博物館為補充的博物館體系。在已經建設的博物館中,多以綜合類博物館、考古博物館、藝術博物館、歷史博物館等類型為主,種類多樣。基于各地歷史文化底蘊,各類博物館也如雨后春筍,數量逐年增長,博物館建設發展迅速。
1.2 博物館旅游關注度不斷提高
2007年“國際博物館日·博物館館長論壇”以“建得起養不起”六個字概括博物館的發展狀況,明確表示當時博物館普遍存在參觀者稀少、博物館難以生存的問題。但近些年這種情況發生了一定的改觀,2022年同程旅行發布的《“五一”假期旅行消費數據報告》顯示,2022年“五一”假期期間博物館相關旅行搜索熱度環比上漲62%,一改從前參觀者稀少的狀況,反而成為很多家庭親子出游的網紅打卡地,其中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三星堆博物館更受廣大游客的青睞。尤其是當代新青年,他們普遍接受較為系統科學的教育,知識豐富,認知能力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更高的認同感,對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更強的責任感,博物館成為其探尋歷史、豐富自我認知、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
1.3 博物館現代化建設高質量發展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博物館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日趨完善。網上云參觀、館內信息化顯示屏、微信公眾號線上預約制度等已成為當代博物館基礎建設的“標配”,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賬號等成為新的宣傳媒介,現代化建設成果顯著。更多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運用于博物館日常運營中,大大提升了博物館的運營效率,使現代博物館可以接納更多人次,也為確保館內正常高效運行提供了基礎保障。此外,長卷數字展示、巨幕影院、多媒體解說等也成為博物館內常見的設施。經濟技術的發展,帶來博物館內基礎設施的變革,為促進博物館建設、實現文旅融合健康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
2 邯鄲市博物館發展的問題
2.1 博物館專業人才緊缺
邯鄲市博物館新館位于河北省邯鄲市文化藝術中心西側,2020年正式對外開放。新館面積寬廣,占地約12000平方米,建筑總面積30679平方米,展廳面積15000余平方米。游客承載量大,為博物館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間,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和挑戰,文博專業人才緊缺更顯突出。邯鄲市博物館核定編制39人,遠不能匹配現有的工作需求,新館服務空間的擴大、功能的增加、文化活動的增多等,吸引了更多的觀眾前來參觀,亟需引入文物科技保護、博物館學、歷史學、考古學、文物修復、信息自動化、電子計算機、消防安防等方面的專業人才,以保證場館的正常運轉,從而為參觀群眾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2.2 博物館營銷宣傳效果不佳
國內大型博物館,以故宮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為例,它們建館歷史悠久,博物館的宣傳力度和宣傳效果較好。其他一些博物館雖然也有較長的建館史,但限于地區影響力、藏品量、專業人才和資金等影響,在博物館營銷和文化宣傳方面與全國重點博物館相比還存在不小的差距。邯鄲市博物館目前宣傳推介以官方網站為主,對自媒體平臺的利用率不高,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時,內容不夠精致、吸引力不足等問題。例如,對博物館的全景介紹、講解員對精品文物的專業講解、文創產品的推介等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邯鄲市博物館對營銷方面的關注度較低,線上宣傳活動較少。“巷深而不知酒香”,博物館的知名度是需要宣傳的,游客慕名而來的前提是“名”。在互聯網時代,網絡傳播的影響力是巨大的,重視網絡宣傳的作用,才能吸引更多游客參觀,才能有效促進邯鄲悠久歷史文化的傳播,進而為促進文化傳承增添助力。
2.3 博物館特色和文化藝術產品吸引力不強
國內中小型博物館基本以歷史文化基本陳列、瓷器陳列、石刻藝術陳列等多個模塊構成,以歷史文物展示為主,而且博物館內的文創產品多以現有文物為模型,部分文創產品價格較高,使得一些游客望而卻步,部分文化藝術產品吸引力不強,無法吸引游客購買。相比之下,就不如三星堆博物館等特色感極強的一些場館,更能博得游客眼球。
博物館特色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是其發展的關鍵,無論是陳列方式還是文物內涵、文創產品形式,邯鄲市博物館無不映射著邯鄲地域文化。在舊館的基礎上,邯鄲市博物館新館融入了大量現代技術,但總體來看,對3D展示、動畫模擬、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并不高。而目前國內博物館普遍存在館內的文創產品形式和陳設過于“嚴肅”的問題,多數游客參觀時會自然地被代入這種“嚴肅”的氛圍中,產生壓抑感。博物館內文物介紹以單純的文字、視頻敘述為主,呈現方式無法做到多樣化,容易在參展的過程中產生疲憊感,逐漸對參觀失去興趣。
3 基于文旅融合背景下邯鄲市博物館事業創新發展的路徑及模式
3.1 加強博物館文化宣傳,促進理念融合
2021年邯鄲市博物館通過線上錄播和直播文物知識、社教互動、志愿者講解等活動,累計服務觀眾近500萬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邯鄲市博物館還通過加強線上交流、積極開展社教活動等方式擴大博物館的宣傳面,提升博物館的影響力。館內培養的小講解員還代表邯鄲市博物館參加了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舉辦的大型少兒文博主題節目《贏在博物館》,并獲得第一季全國總冠軍,這大大增加了邯鄲市博物館在全國的知名度。以此為例,國內中小型博物館應加強宣傳,可加大對融媒體的利用,例如通過抖音、微信公眾號等熱門App,發起參觀視頻創作,可以是“跨越千年”的變裝視頻,也可以是館內參觀的技術流視頻等,通過制造話題引流,引起國內游客的關注,從而提升博物館的知名度。
另外,在新浪微博的官方平臺上,可以利用館內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形象在早晚時刻以問候的方式,增加與游客的互動。日常還可以發布一些簡單的歷史文化小知識問答,在問答中增加話題量,引起用戶關注的同時,還可以增強博物館的文化傳播作用,增強游客和目標用戶的文化傳承意識。在趣味問答中實現對邯鄲市歷史文化的傳播,促進理念融合,拉近博物館與游客之間的距離,塑造良好的形象,增強文化宣傳的效果。
3.2 豐富文創產品形式,促進產品融合
根據史密森學會的一項調查,美國觀眾把博物館紀念品店看作是吸引他們參觀博物館的第二重要原因,僅次于“個人享受”④。文創產品主要是根據博物館現有文物展品進行創作的衍生品,重點在于將產品內容與文化底蘊相結合,實現文化資源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文化得到潤物細無聲的傳播⑤。豐富館內文創產品形式,博物館可以嘗試進行聯名創作,如敦煌莫高窟就創作了以敦煌壁畫為主要圖案的滑板等文創產品,一時引起許多國內青年的追捧,宣傳效果甚佳。同時博物館進行文創設計時,應注重在現有產品的基礎上,將文創產品的色彩、形式與日常所用產品相結合,增強文化產品的實用性和生活的聯系程度。如邯鄲市博物館在璧和文創空間陸續推出的成語文化筆記本、成語拼圖、甘丹風華膠帶、成語文化杯墊四種文創產品以及明信片、紀念章、家具用品、文具用品等新款文創產品尤其被觀眾喜愛。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文創產品線上銷售,可以迅速擴大文創產品的影響力,迅速打開市場,從而反作用于文創產品本身。文創產品不僅具有經濟意義,還具有很高的文化意義,是許多游客留作旅行紀念的重要方式,必須兼顧不同游客的需求,打造更具親和力的歷史文化博物館,開發具有收藏、欣賞和有用價值的文創產品,塑造良好的文明形象。
3.3 創新文物陳列方式,打造精品特色展覽
邯鄲市博物館文物陳列大多以文物的種類和朝代順序進行展示。原有舊館文物陳列的方式較為傳統,以柜展和文字簡述為基礎,對文物背后的故事涉及較少。新館在舊館的基礎上,對文物陳列方式進行改革,調整了原有磁山文化和趙文化兩個專題展廳,重新策劃了“‘甘丹風華—邯鄲歷史文化陳列”主題通史展覽,在文物陳列方式上進行一定的探索創新,更全面地展示了邯鄲這座古城的歷史變遷,受到參觀游客的一致好評。
2021年9月,在第六屆河北省旅游產業發展大會上,邯鄲市博物館運用多種技術手段,經過數次方案改革,順利推出了“走進成語典故之都—邯鄲市成語典故文化展”,有聲、有影,生動形象地將邯鄲成語文化的深厚底蘊呈現給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并設計舉辦了“牛歲福臨門—辛丑(牛年)生肖文物聯展”“琢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典藏玉器特展”“風華正茂—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院藏(1951—2017)百張素描作品展”“洮河遺韻—臨洮5000年歷史文物展”等多個年度重點引進展覽,豐富了館內的特色展覽,讓廣大觀眾欣賞到了不同領域的文化精華。同時,邯鄲市博物館還對館內的文物陳列方式進行創新,嘗試將不同時期館內文物放在一處,增強視覺沖擊感。充分利用館內現有電子信息屏,在每個參觀區域輪流展示不同文物的歷史由來和考古過程、背后的歷史小故事等。當前邯鄲市博物館已將磁州窯制作過程和真實場景再現于展廳陳列中,已經取得一定成效。在此基礎上,博物館可進一步探究以聲音和視覺刺激,增強游客對文物的了解,增強參展過程的趣味性。
3.4 改善參展氛圍,增強文化旅游體驗
邯鄲市博物館面積廣闊,又是以文物展示為主的文化博物館,很容易營造一種“嚴肅、高冷”的參展氛圍。改善參展氛圍是促進博物館事業發展的重要方式,營造良好的參展氛圍,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邯鄲市博物館是集現代化、智能化、體驗化為一體的智慧型博物館,2022年邯鄲市博物館新增電子導覽器、微信導覽、網絡直播等多種服務手段,館內設有綜合服務大廳和青少年體驗中心以及多個文物知識互動體驗設備,真正做到寓教于樂。改善參展氛圍首先就是讓文物“活”起來,讓文物“自述”。通過引入三維全景、AR技術等,打造沉浸式參展模式,利用游客感官體驗,拉近與游客的互動,展示藏品風采。以邯鄲市博物館為例,館內一樓超長的電子大屏,展示了邯鄲這座古城的歷史變遷,使游客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利用先入為主觀念,為參展過程做鋪墊,在游客體驗感增強方面就很有效果。博物館要關注和照顧到大眾普遍的旅游需求,在博物館旅游中加入休閑理念和體驗活動⑥。博物館可以在館內設置文創體驗室,在不同類型的展示品旁邊設置手工工作臺,以體驗館的形式,派遣專門人員穿上不同時期的衣服,演示文創制作過程,期間游客也可以自己動手進行文創,給予游客感官刺激,使其完全沉浸在營造的場景之中。
3.5 引入專業人才注入活力,充分實現文旅融合
人才是文博產業發展的必需資源。專業人才可以大大提高文化傳播和營銷傳播的效果,為文博產業發展增強活力。文旅融合要求博物館應充分了解現代營銷手段和發展路徑,這就需要一批熟悉數字化管理模式、能夠掌握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文博專業人才。2020年邯鄲市博物館積極參與邯鄲市碩博人才引進,引入了南開大學、西北師范大學等高校的碩士,其中包括文物與博物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等專業型人才。他們年輕有創意,熟悉文物的保護和文創產品的制作,能夠成為博物館智慧化建設的助力,可以發掘博物館旅游產業亮點,充分發揮博物館的職能。邯鄲市博物館充分利用人力資源,激發產業發展動能,通過引入行業新面孔,為文旅融合產業的發展注入活力。
4 結語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和旅游融合已成為現實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⑦。在文旅融合不斷深入的大背景下,社會公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度和認同度不斷提高,博物館作為兼具文化藝術屬性和旅游休閑目的地的重要文化旅游場所,在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方面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隨著時代和公眾需求的變化,博物館也在持續調整、優化創新發展路徑和模式。從新時代背景出發,結合地區的發展,以邯鄲市博物館為例,應深入探究博物館事業創新發展的路徑及模式,促進博物館健康發展,優化博物館宣傳方式和文化活動,這對于促進文化旅游業健康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希望文章的研究能夠為其他學者開展類似研究提供參考,為促進國內博物館事業創新發展提供一點新的思路。
注釋
①張新勤.我國圖書館文旅融合研究述評[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1(5):121-128.
②楊凡.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圖書館創新發展模式研究[J].圖書館學刊,2021,43(7):10-12,20.
③國家文物局.2022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在湖北武漢開幕[EB/OL].(2022-05-18)[2022-12-22].http://www.ncha.gov.cn/art/2022/5/18/art_722_174346.html.
④聯文.總有一款適合你:來自美國博物館紀念品店的啟示[N].中國文化報,2017-01-18(007).
⑤趙迎芳.論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博物館旅游創新發展[J].東岳論叢,2021,42(5):14-22.
⑥張陽陽,郭雨露,楊文靜,等.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館旅游創新發展研究[J].武漢輕工大學學報,2021,40(4):66-70.
⑦苗賓.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博物館旅游發展思考[J].中國博物館,2020(2):11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