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光弟
摘 要:紅色文化蘊含著強大的革命精神和文化內涵,是黨領導人民在艱苦的革命斗爭中形成的寶貴精神食糧,更是全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正是因為紅色文化,革命斗爭才能夠在嚴峻的形勢下一往無前,取得勝利,即使是在當代,這些文化仍然熠熠生輝,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時代背景下,我們要認識到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的當代價值,對其精神內涵進行深入挖掘,并且予以傳承和發展,從而促使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能夠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基于此,文章針對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的當代價值與傳承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紅色文化;當代價值;傳承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11.040
0 前言
紅色文化是我國的重要文化資源,一直非常受到國家的重視。在革命年代,川陜根據地的人民積極參與革命斗爭,生成了大量的寶貴文化,也留下了大量的紅色資源。在紅色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過程中,應當將這些寶貴的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從而提升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的感召力,在帶動川陜根據地發展的同時,也能夠為紅色文化的傳承提供契機,實現紅色文化的一脈相承。
1 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基本特征
1.1 階級性
階級性是黨的本質屬性,在川陜根據地開展革命斗爭的過程中,黨始終堅持著這一準則,也正因為如此,在川陜根據地的紅色文化中,階級性具有非常鮮明的體現。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代表著當地軍民的根本利益,倡導與群眾站在一起,始終將群眾的生命財產放在第一位,在武裝斗爭、生產實踐中,也處處體現著這一思想①。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當中蘊含著馬克思主義思想,讓每一位黨的領導干部都能夠不忘自己的階級屬性,緊密團結群眾,堅決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也在這一特性的指導下開展著川陜根據地的革命實踐。
1.2 人民性
人民性是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的又一大基本特征。正是因為心中有人民,將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放在首要位置,始終堅持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黨才獲得了人民群眾的擁戴和支持,并且最終推動著革命斗爭取得勝利。黨在帶領川陜根據地人民群眾進行革命斗爭時,始終堅持著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比如在進行經濟建設的過程中,大力發展農業生產,開展合作社運動,興建水利,不僅使川陜根據地的紅軍獲得了充足的補給,也使人民群眾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體現出了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的人民性。
1.3 先進性
川陜根據地的紅色文化體現了武裝反抗反動派、發展生產力的思想,這與主流的革命斗爭觀具有高度的一致性②。川陜根據地的革命斗爭在初期并不被群眾理解和支持,但是隨著革命斗爭的推進,逐漸獲得了當地群眾的支持,群眾自發參與到革命實踐中,推動了川陜根據地的建設,也充分證明了川陜根據地的紅色文化具有先進性,與時代發展的趨勢相符。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的先進性一方面體現在能夠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戰略調整和布局,另一方面在于能夠反映人民群眾的利益需求,因此也獲得了當地軍民的支持和踐行。
2 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的當代價值
2.1 加強黨的政治建設
紅色文化是一種意識形態,也是一種精神動力,是在黨的革命斗爭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同時,紅色文化也能夠反過來為黨的建設和發展提供支持,并且保障黨在社會主義事業當中的領導地位。川陜根據地的紅色文化是黨在帶領川陜根據地人民進行革命斗爭的過程中形成的珍貴文化,也是黨的政治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為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推動力。一方面,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能夠加強黨的廉政建設。在川陜根據地發展的過程中,不管是領導人,還是普通的紅軍戰士,始終都堅持著清正廉潔的作風,這為黨的廉政建設提供了非常生動的教材,只有加強廉政建設,才能夠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另一方面,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能夠加強共產黨員的黨性教育。紅色文化為黨性教育提供了非常豐富的素材,是加強黨性教育的重要內容,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中蘊含著崇高的理想信念,在進行當代共產黨人黨性教育的過程中,這些都是非常鮮活的案例。
2.2 促進紅色文化產業發展
深入挖掘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發揮出紅色文化的當代價值,是新時代對紅色文化進行傳承,促進紅色文化發展的重要思路。在大力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人們的物質生活不斷豐富,對于精神文化生活有了全新的需求,也促使紅色文化產業越來越受到重視。合理利用川陜根據地的紅色文化,促進當地的紅色文化產業發展,能夠促使川陜根據地的第三產業蓬勃發展,進而對當地的產業結構進行優化,使經濟結構趨于科學化③。因此,紅色文化具有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優勢,合理將這些富有特色和內涵的紅色文化資源利用起來,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的紅色文化產業,能夠帶動當地其他產業的發展,比如旅游業的發展,能夠吸引大量的游客前往當地參觀,購買當地的一些特色產品,增加當地人民群眾的經濟收入,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同時,在人民群眾生活逐漸富裕的過程中,又能反過來推動紅色景點基礎設施的完善,吸引更多的游客,進一步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2.3 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黨帶領人民在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文化,不僅能夠指導現階段的生產實踐,同時與時代發展潮流也是相符的,是能夠走向未來,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一種文化,在促進社會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川陜根據地的紅色文化是黨領導當地人民在革命斗爭以及生產實踐過程中產生的文化,是當地精神文化內涵的集中體現,也承載著當地軍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激勵人心、促使人們積極投身生產實踐的功能。由此可見,川陜根據地的紅色文化中包含著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相似的內容和功能,從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當中汲取先進的內容,能夠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國家的發展離不開精神動力,川陜根據地的紅色文化中蘊含著非常豐富的精神文化成果,展示著川陜根據地的精神風貌,是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資源,應當充分發揮出其重要作用,提升人們的思想道德覺悟,從而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國家和社會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
2.4 推動和諧社會的建構
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是在黨帶領當地人民開展革命斗爭、生產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川陜根據地革命實踐的結合,指導著當地的革命實踐。進入新時期后,其中的先進內容也能夠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精神理論,對于推動和諧社會的構建有著積極的作用④。首先可以從中汲取理想信念,這是促進人們進行生產實踐的內在動力,激勵和推動著人們不斷努力和奮斗。在構建社會的過程中,理想信念的正確性能夠保證社會發展方向的正確性,而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中蘊含的思想信念是團結一心、齊心共進的信念,是推動和諧社會構建的重要基石。其次,建設和諧社會離不開始終將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也充分體現出了這一特點。在和諧社會的建設當中,可以從川陜根據地的紅色文化中汲取先進內容,繼承其中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最后,從中汲取艱苦奮斗的作風,在川陜根據地革命斗爭的過程中,當地軍民始終保持著艱苦奮斗的作風,這些事跡能夠為和諧社會的建設提供精神力量。
2.5 充實民族精神的內容
川陜根據地的紅色文化是我國紅色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不管是何種文化形式,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背后蘊含的精神文化內涵和革命傳統都屬于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精神在川陜根據地的具體體現,也進一步充實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容。首先,充實了愛國情懷的內容。愛國情懷是中華兒女不懈奮斗的重要動力,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當中體現了川陜根據地中華兒女的愛國主義熱情,在新時期,能夠從中汲取愛國主義力量,培養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懷。其次,充實了不畏艱難的勇敢信念。川陜根據地的發展過程是坎坷的,是充滿荊棘的,但正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當地軍民沿襲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傳統,積極勇敢地投身革命事業,促進了川陜根據地的發展。在新時期,各族人民也應當堅持這種不畏艱難的思想信念,促使中華民族迎接更加美好的未來。最后,充實了積極進取的自強精神。自強不息是中華兒女的精神面貌,在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當中有著鮮明的體現。而在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眾多艱難險阻,積極進取的自強精神能夠推動中華兒女不斷奮進,從而促使中華民族精神在新時代發揮出嶄新的作用。
3 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的傳承路徑
3.1 發揮群體力量,進行統籌規劃
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的傳承并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而是一項系統性和綜合性的工程,因此,要發揮出各個群體的力量,讓各個群體參與到這個過程中來,推動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的有序傳承。
首先要堅持黨政部門的領導,這是保障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傳承沿著正確方向發展的重要基礎。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發揮出牽頭作用,對于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工作傳承的任務進行統籌規劃,確保各個群體能夠相互配合,各有分工,黨政部門也要做好自身工作,結合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傳承的實際需求對于自身的工作進行優化,確保程序的簡明性,為文化傳承提供助力。同時,適當給予財政支持,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為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的傳承提供保障。其次,發揮出學術團隊的作用,為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的傳承提供思路。學術團隊掌握著研究的最新成果,舉辦學術交流會議不僅能夠增進學者之間的文化交流,也能夠為紅色文化的傳承提供思路和方法,是促進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重要途徑。最后要積極調動社會力量,以市場需求為契機,關注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挖掘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資源,搭建產業鏈。帶動民間資本參與到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當中,拓展紅色文化傳承的深度和廣度,進一步豐富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發展的市場,進而在實現傳承和發展的同時,也能夠更好地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
3.2 堅持保護利用,完善保護制度
在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應當堅持做好保護工作,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科學的利用⑤。這些珍貴的文化財富代表著在革命斗爭年代川陜根據地軍民的艱苦奮斗精神,做好保護工作是促進其傳承和發展的前提。首先,川陜根據地當中有眾多的革命遺址,不能盲目開發,應當堅持保護原貌,適度開發,避免對原本的遺址面貌造成破壞,必要的情況下可以進行適當的修繕和維護,從而維持其原本的特色。其次,要發掘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的內在價值,發揮出其中蘊含的革命理想信念。促進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的傳承更多的是為了傳承一種精神,而不是只對物質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只有注重挖掘其內在價值,將其中的精神意蘊傳遞下去,才能夠真正達到保護和發展的目的。最后,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的傳承也離不開政策制度的支持,這樣才能夠保證傳承路徑的合法性,確保傳承得到有力的支持。川陜根據地具有非常豐富的文化資源,但是受到一系列條件的限制,這些資源在過去并沒有受到重視,很多物質文化資源受到了破壞,通過法律制度來保護川陜根據地的紅色文化,能夠有效形成約束作用,避免人為破壞造成的文化資源損毀。為此,需要結合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的類型和傳承現狀,分類制定不同的保護制度和條例,從而促使保護工作的開展更具有針對性,能夠對不同的文化資源進行保護。
3.3 立足地域文化,推進品牌建設
想要促進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讓更多的人可以看到、感受到當地的紅色文化,首先要從當地的地域特色出發,推進品牌的建設。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的形成,不僅有革命斗爭時期的影響,也有當地傳承發展的文化的影響,兩者協同作用,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因此,在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過程中,要發揮出地域文化的特征,將紅色文化資源與周邊的其他資源進行整合和重組,進行系統開發,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化品牌。其次,在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品牌建設的過程中,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紅色文創產品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文創產品較為單一是導致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難以傳承和發展的重要原因,應當與川陜根據地豐富多樣的紅色文化資源結合起來,通過主題活動、現實體驗等方式,讓游客能夠深入體會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的內涵,感受紅色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最后,川陜根據地自然風光優美,擁有眾多的紅色文化資源,這些都可以作為紅色影視的拍攝取景地。同時,川陜根據地的紅色文化事跡也為紅色影視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將這些以影視作品的方式展現出來,不僅能夠實現對當地自然風光的展示,也能夠再現川陜根據地軍民的斗爭精神,吸引更大范圍的受眾,提升川陜根據地的知名度。
3.4 文化科技引領,豐富傳播載體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紅色文化的傳播載體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僅再停留在線下,也開始逐漸向著線上領域拓展。很多人樂于利用手機端的各種應用程序獲取信息,了解其他地區的內容,這無疑為紅色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新的契機⑥。在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中,也可以利用虛擬現實技術,讓眾多網民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實現在真實情境當中的游覽。而對于川陜根據地而言,這項技術目前尚不完善,因此還需要對于相關的基礎設施進行優化和完善,引進相關技術,讓人們遠在千里之外也能夠利用技術手段來參觀和了解川陜根據地,這也是促進川陜根據地文化傳承的重要渠道。另外,還可以將各種線上平臺充分利用起來,通過建立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資源平臺,將相關的紅色文化資源整合在一起,游客可以利用手中的移動終端設備了解川陜根據地的紅色文化,也能夠感受到當地的風土人情。另外,近年來,隨著人們閱讀方式的碎片化發展,短視頻平臺異軍突起,利用這些短視頻平臺傳播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進行直播等,也是非常好的傳播途徑。通過建立專門的團隊,定期在短視頻平臺發布視頻,開展直播活動,介紹川陜根據地的風土人情、民風民俗、歷史文化等,強化人們對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的認識和了解,同時也進一步拓展了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的傳播載體,對于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紅色文化是我國重要的文化基因,用好紅色資源,將紅色文化基因傳承下去,對于中華民族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進入到新時期以后,我們應當認識到紅色文化的當代價值,挖掘其精神內涵,與新時期的各種方式和手段結合起來,發揮出各個社會群體的力量,堅持統籌規劃,完善保護制度,做好保護工作,立足當地文化進行品牌建設,充分發揮各種技術手段的優勢,促進川陜根據地紅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為社會主義社會的建設提供內在動力。
注釋
①張立暢,孫甜甜.讓紅色文化在新征程上綻放絢麗光彩[N].吉林日報,2022-12-01(007).
②王怡俊.延安地區紅色文化元素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實踐[J].新西部,2022(11):111-113.
③呂煒晗,李德平.論大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以蘇區紅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為例[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11):155-158.
④楊紅霞.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實踐:以河源紅色旅游資源講解詞的創新為例[J].特區經濟,2022(11):115-120.
⑤黃娜.文旅融合背景下省級文化館創新發展路徑探析:以遼寧省文化館為例[J].參花(上),2022(12):134-136.
⑥吳慧,許屹山.新時代紅色文化研究回溯與展望:基于CSSCI論文的知識圖譜分析[J].湖北理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6):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