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鑫,于美琴,楊海龍,2,宋萬獻,張 戈,王會偉,
(1.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河南 鄭州 450002;2.鄭州市農林科學研究所,河南 鄭州 450005)
油莎豆是目前已知唯一在塊莖中大量積累油分的植物[1],因其單產高、適應性廣、病蟲害少、營養價值豐富及綜合利用價值高等優點[2],成為新世紀我國擴大糧油自主供給能力的理想作物。2019年科技部立項攻關油莎豆產業鏈關鍵技術,并進行集成示范,2022 年,農業農村部首次將油莎豆列入《“十四五”全國種植業發展規劃》。由此,油莎豆產業化正式進入新的快速發展階段。
油莎豆作為一種高綜合利用價值作物,可用于榨油、制作面粉、釀酒、制作豆漿和豆奶以及成分提取等[3-4],是典型的食用農產品。目前,油莎豆及其制品在歐洲、非洲、北美、澳新等國家都非常流行,被稱為“來自上帝的休閑食品”[1],到2020 年,油莎豆產業總值已超過20 億美元[5]。同時,隨著研究的深入,發現油莎豆可以有效清除人體內的自由基[6],對預防人體多種癌癥、高血糖、高血脂、消化道疾病等方面均具有顯著作用[7-9],具有廣闊的藥食同源潛力,在世界范圍內有望成為重要的健康食物來源。
我國油莎豆的種植已有近70 年的歷史[1],但由于油莎豆原產地是非洲[2],一直未正式進入我國的新食品原料目錄,嚴重制約了我國油莎豆的產業化發展。根據我國《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審查管理辦法》規定,需要對外來物種的食品安全性進行評估,以檢測其具有的食品原料特性,是否符合新食品原料應有的營養要求,且無毒、無害,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慢性或者其他潛在性危害。
據此,本文以黃淮產區主栽品種豫油莎2 號為原料開展不同濃度油莎豆對大鼠的致畸試驗,明確油莎豆的遺傳毒理特征表現,探討油莎豆食用致畸作用。本文研究結果將為油莎豆食用安全的科學評估提供數據支持,進一步提高對油莎豆食用性的了解,為解決油莎豆產品入市的法規障礙、緩解我國健康糧油自主供給能力提供助力。
油莎豆,15 kg,鮮豆(塊莖),由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提供,受試樣品在4 ℃、干燥條件下貯藏,無需避光。取13 kg 樣品,粉碎后收集到12.7 kg粉末作為受試物。
選用SPF 級健康性成熟SD 大鼠,雌性(未交配過)100 只,雄性50 只,均為3 月齡,由邳州市東方養殖有限公司提供,生產許可證號SCXK(蘇)2017-0003,合格證編號202135129。
試驗動物在溫度為20~26 ℃、相對濕度為40%~70%的本中心屏障環境中飼養。實驗動物使用許可證號SYXK(蘇)2020-0006。輻照滅菌飼料由江蘇省協同醫藥生物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提供,生產許可證:蘇飼證(2019)01008。
根據《GB 15193.14-2015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致畸試驗》中的規定,以受試物最大配制濃度最大灌胃體積作為高劑量組,即8 g/kg組。設定2、4 g/kg分別為低、中劑量組。另設1個溶劑對照(0 g/kg)。受試樣品用純水配制,高、中、低劑量組配制濃度分別為800、400、200 mg/mL,受試物新鮮配制,每日在同一時間灌胃1 次,根據母體體質量調整灌胃體積。灌胃體積為10 mL/kg,各組灌胃體積一致。溶劑對照組以純水代替受試物。
1.5.1 儀器與器材體視顯微鏡、T-1000 型電子天平、JJ-100型電子天平、0-150 mm游標卡尺。
1.5.2 試劑茜素紅、氫氧化鉀、甘油、固定液(Bouins液),均購自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配制主要試劑,茜素紅染液:取茜素紅0.1 g,氫氧化鉀10 g,用蒸餾水稀釋至1 000 mL。透明液A:甘油200 mL,氫氧化鉀10 g,蒸餾水790 mL 混合。透明液B:甘油與蒸餾水等量混合。
將性成熟雌、雄大鼠按1∶1同籠,每日早晨檢查陰栓,確定是否受孕。發現陰栓當日作為受孕0 天。如果5 d 內未發現陰栓,更換雄鼠。檢出的孕鼠按體質量隨機分為4組,每組不少于16只。在受孕的第6~15 天,2、4、8 g/kg 組分別給予相應濃度的油莎豆,溶劑對照組以純水代替受試樣品,按10 mL/kg 灌胃,每天1 次。受孕第0、6、9、12、15、20 天稱量,并調整給受試物的量。
試驗期間每天觀察孕鼠的一般情況,于妊娠第20天采用CO2麻醉法處死孕鼠,剖腹取出子宮,稱子宮連胎質量,記錄并檢查黃體數、著床數、吸收胎、早死胎、晚死胎及活胎數。活胎鼠記錄胎仔體質量、體長并檢查胎鼠外觀有無畸形。
將每窩1/2的活胎于Bouins液中固定2周后,進行徒手切片作內臟檢查;將每窩1/2 活胎去皮、去內臟及脂肪后,放入茜素紅溶液染色,當天搖動2~3 次,待骨骼染成紅色時為止。將胎鼠放入透明液A 中1~2 d,換入透明液B中2~3 d。待胎鼠骨骼已染紅,而軟組織的紫紅色基本褪去,換置甘油中,觀察骨骼畸形。
母體體質量、體質量增量(處死時母體體質量-孕期第6天體質量)、子宮連胎質量、體質量凈增量(處死時母體體質量-子宮連胎質量-孕期第6天體質量)、著床數、黃體數、吸收胎數、活胎數、死胎數及百分率、胎仔的體質量及體長、有畸形的胎仔數(包括外觀、骨骼和內臟畸形),有畸形胎仔的窩數及百分率、單項畸胎率和總畸胎率。
使用SPSS 22.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與分析。率的比較使用卡方檢驗,孕鼠體質量增量用方差分析,胎鼠體長、體質量、窩平均活胎數、子宮連胎盤重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以α=0.05為檢驗水準。胎鼠的數據以窩為單位進行統計。
試驗結束時,溶劑對照組實際孕鼠數為18 只,2 g/kg 組實際孕鼠數為19只,4 g/kg 組實際孕鼠數為16只,8 g/kg組實際孕鼠數為17只。各組其它未孕大鼠在第20天剖檢后未發現明顯異常,作淘汰處理。
各劑量組孕鼠在觀察期內精神狀態、一般活動未發現異常體征,第20天處死后大體解剖肉眼均未見明顯異常。
由表1 可見,油莎豆2、4、8 g/kg 組孕鼠初始體質量與溶劑對照組相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即孕鼠的初始體質量在各組間較為均衡。
表1 油莎豆對孕鼠體質量及其增量的影響(±s,g)

表1 油莎豆對孕鼠體質量及其增量的影響(±s,g)
組別對照組油莎豆2 g/kg 4 g/kg 8 g/kg孕鼠數/只18 19 16 17第0天270.6±18.1 267.0±20.7 266.4±30.0 270.6±39.2第6天313.3±26.8 311.2±24.5 314.1±30.7 314.2±36.3第9天328.6±28.6 326.3±23.3 326.7±31.2 326.8±36.9第12天352.8±26.8 348.1±24.7 344.9±31.9 348.8±35.1第15天376.7±32.5 369.3±28.1 370.9±32.3 368.6±37.8第20天431.6±43.5 427.9±34.0 431.1±47.7 428.4±41.7體質量增量118.2±24.5 116.8±19.9 116.9±25.1 114.2±16.6體質量凈增重44.5±12.1 41.6±16.2 40.6±16.0 35.7±8.3
經口給予孕鼠不同劑量的油莎豆,第6 天、第9天、第12 天、第15 天、第20 天孕鼠體質量、體質量增量及體質量凈增量進行方差齊性檢驗,各項指標均滿足方差齊的要求,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進行統計處理。結果可見,油莎豆2、4、8 g/kg 組孕鼠第6 天、第9 天、第12 天、第15 天、第20 天的體質量、體質量增量及體質量凈增量與溶劑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大鼠胚胎發育指標的檢測結果見表2。油莎豆2 g/kg 組,吸收胎率、活胎率與溶劑對照組比較差異雖有統計學意義,但數值均在正常值范圍內,且無劑量-反應關系,不認為具有不良生物學意義。其他各劑量組各項指標與溶劑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油莎豆對大鼠胚胎發育的影響
對照組及油莎豆2、4、8 g/kg 組孕鼠數量分別為230、250、218和231只。分別對胎鼠外觀畸形所包含的腦膨出、露腦、腦裂、小頭小腦小眼、兔唇、下頜裂、腹裂、腹疝、臍疝、脊柱彎曲、脊柱裂、小肢、短肢、并趾、多趾、無趾、無尾、短尾、無肛門、骶尾裂的數量進行了統計。結果顯示對照組及油莎豆2、4、8 g/kg 組胎鼠均無外觀畸形。各劑量組各項外觀畸形指標和外觀畸胎率與溶劑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統計各濃度組胎鼠枕骨發育不全、頭骨缺損、頸椎畸形、腰椎畸形、胸椎畸形、底椎畸形、尾椎畸形、骨盆畸形、四肢骨畸形、腕骨畸形、掌骨畸形、趾骨畸形、肋骨畸形(14 肋)的表現,發現其結果均為0。而在骨化遲緩所涉及的胸骨、胸椎體及腰椎體的表型結果則表現為與油莎豆投喂與否無關聯,其中,油莎豆2 g/kg 組胎鼠胸骨骨化遲緩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雖有統計學意義,但數值在正常值范圍內,且無劑量-反應關系(表3),不認為具有不良生物學意義。其他各劑量組各項指標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油莎豆對胎鼠骨骼發育的影響
同時,油莎豆2、4、8 g/kg 組胎鼠單項骨骼畸胎率和總骨骼畸胎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通過對胎鼠的腦、眼球、脊髓、心、主動脈弓、食道、氣管、肺、膈肌、肝、腎、膀胱、生殖器、鼻道的檢測,發現油莎豆2、4、8 g/kg 組及對照組均未見明顯內臟畸形。
因此,油莎豆2、4、8 g/kg 組胎鼠內臟發育畸形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合以上檢測結果,油莎豆2、4、8 g/kg 組孕鼠總畸胎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油莎豆作為原產于北非-地中海沿岸的引進型經濟作物,既可生吃也可榨油,在非洲有數千年的食用歷史[10],在我國的食用歷史也已超過30年,但因無正式相關評估試驗數據和相關報道,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建議,開展食用致畸性試驗評估。致畸試驗是食用安全風險評估的重要內容之一,本實驗采用的評估方法符合致畸試驗程序,但具體的考察指標相比其他受試物更加詳盡[11-12],可以較客觀的反映油莎豆的真實致畸風險。
油莎豆在非洲國家有較長的食用歷史,長期食用油莎豆有助于預防心臟病和血栓形成,改善血液循環,降低患癌癥的風險[13-14],同時其含有多種活性成分[15],是一種天然抗氧化劑[16-18]。但對于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和地區,油莎豆并非傳統食物,在規模化市場推廣前,亟須開展包括致畸試驗在內的遺傳毒理試驗。
由試驗結果可以看出,對于SPF級SD大鼠于受孕的第6~15 天經口給予油莎豆2、4、8 g/kg 的濃度處理,孕鼠在體質量、胚胎發育、胎鼠外觀、胎鼠骨骼發育和骨骼畸胎率等幾個致畸指標方面無明顯差異,絕大部分檢測結果均為0 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胎鼠內臟發育和畸胎率在2、4、8 g/kg 組及對照組均未見有內臟畸形。
綜上,在本實驗條件下,油莎豆對SD 大鼠無致畸風險,其母體毒性和胚胎發育毒性的NOAEL 均為8 g/(kg·d)。本實驗為油莎豆食用安全風險評估提供了重要參考,推進了油莎豆毒理學研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