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米·拉戈斯

人工智能正逐漸成為撰寫婚禮致辭的工具。這是福,還是禍?
喬希·威瑟斯是一名國際婚姻監禮人。主持婚禮時,每每遇上新人們的嘴瓢時刻,例如新郎或新娘“舌頭打結”,將“我愿意成為你的合法伴侶”說成“我愿意成為你的活法伴侶”,他總能樂在其中。可是,最近他卻一直憂心忡忡,擔心隨著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的到來,這些可愛的瞬間將不復存在。
這樣的擔憂并非空穴來風。事實上,威瑟斯已經聽說了不少議論,比如,有人認為人工智能在撰寫婚禮誓詞方面潛力很大。“我看到一些臉書婚禮群里,有人在用機器寫致辭或誓詞。”他說,“電腦堆砌的詞匯不過是些陳詞濫調。如果真這么做的話,那將造成人性的缺失,整個婚禮也再難捕捉到愛的瞬間。”
自2022年11月發布以來,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一直處于輿論的風口浪尖。借助它,學生可以快速地完成作業,這一點早已引發了教育界的廣泛關注。而現在,隨著人工智能在婚禮上的應用越發頻繁,更多人開始思考,該如何劃定其潛力與道德的界限。
本·哈特家住紐約布魯克林,運營著一家名為“祝詞大師”的網站,為伴郎、伴娘和新人父母提供婚禮致辭的人工智能撰寫服務。幾年前,在他母親的婚禮上,他走到麥克風前,本想提議祝酒,結果突然感到一陣緊張,大腦一片空白。無獨有偶,這次出盡洋相的經歷過后,他又聽說了一件可能更讓人大跌眼鏡的事:一位新娘的父親在致辭時,通篇都在吹噓自己為婚禮花了多少錢。場面一度十分尷尬,臺下的賓客更是如坐針氈。受到這些經歷的啟發,哈特于2022年12月創辦了這個網站。只需30美元,網站就能在不到一刻鐘的時間內生成三篇原創婚禮致辭。
克里斯·諾塞爾認為,雖然基礎的人工智能服務是免費的,但對有些人而言,30美元的價格也算物有所值。諾塞爾為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工作,負責設計人工智能產品,同時也是一名作家和演說家,致力于幫助讀者或演說對象理解人工智能。“有機會使用某種工具,并不代表你就能駕輕就熟。”他說。有些人確實不善言辭,也不懂技術。對他們而言,“祝詞大師”能提供更多的幫助,畢竟它與普通的人工智能不同,是專門為撰寫婚禮致辭量身打造的。
諾塞爾現居加利福尼亞州里士滿,他的愛人是一名用戶體驗設計師。由人工智能司儀證婚的案例不多,他們的婚禮便是其中一例。2018年4月2日,聊天機器人大聲朗讀了二人的誓言,誓言交換儀式圓滿完成。這是他們紀念這段感情的獨特方式,雖然機械合成的聲音缺乏情感,但想必在場的150位賓客不會介意。“我們也算標新立異了。”諾塞爾說。
諾塞爾的誓言是自己寫的,但他認為,如果當時的機器人有現在這么強大,而借它之手來潤色辭藻可以更好地傳達自己的愛與承諾,他也不會有任何顧慮。對婚禮儀式、祝酒詞或誓言來說,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不過是個獲取靈感的源泉。諾塞爾說:“是否合乎道德,取決于你的用法。”
“如果你跟機器人說‘我的準新娘叫瑪西亞,我們是在海灘上認識的,然后讓它寫段誓詞,你得到的肯定都是些空話,因為人工智能壓根不認識瑪西亞,所以只能機械地重復一些陳詞濫調。”諾塞爾說,“可如果生成誓言之后,你沒有拿來即用,而是覺得誓詞的結構不錯,不過得換成更加情真意切的句子,我認為這就很好。在我看來,這無關道德,畢竟越界與否,都是人自己作的決定。”
麥卡·邁耶是一位禮儀顧問、婚禮專家。她認為,無論存不存在界限,靠人工智能輔助撰寫誓言都有些太過了。“這些誓言本該是為往后余生許下的承諾。”她說,“如果你覺得不借助人工智能就寫不好,那就不要親自寫,交給司儀來說就好。”
不過,在撰寫婚禮感謝卡這方面,邁耶表示,如果人工智能幫得上忙,倒也不必讓這種事占用太多的蜜月時間。2013年婚后,在去馬爾代夫度蜜月的路上,她花了幾個小時的時間來手寫這些卡片。填空式的感謝卡固然方便,但毫無人情味可言,所以她并不中意。不過,她最近發現,人工智能可以做的遠不止于此。
事實上,對于那些有人工智能開發經驗并愿意一試的人來說,誓言或致辭可能都不算問題,他們考慮的是:能否開發出更多的功能呢?
克里斯塔爾·韋伯是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全球戰略合作伙伴部門的合作人,主攻人工智能研發。接受采訪時,她還有兩個月便要結婚了。她表示,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會為自己的婚禮設計專門的人工智能服務。行業內的經驗讓她了解到人工智能所具備的能力,但她指出,目前還沒有專為婚禮設計的人工智能服務接口。
“或許可以利用人工智能來比價采買。”韋伯說,“流程大概是,告訴它我打算在奧斯汀結婚,要為125位來賓準備高檔玉米餅,然后讓它列出三個最佳方案。”選購婚紗同樣只需要動動手指,比如可以輸入:“我身高1.58米,通常穿這個尺碼,想找這三種剪裁樣式。”這樣的技術在代碼上是可行的,只是還沒有人寫出來。
韋伯能脫口而出一套完整的構想。例如,可以在客人抵達機場時發送定制的歡迎信息;還可以自動計算酒店費用,比較是直接住在婚禮場地附近的酒店便宜,還是住在更遠處并支付額外的出租車費更劃算。
不過,目前她還只能自己埋頭折騰婚禮的電子表格,想象著有一天,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人們能有更多的時間專注于婚禮事務本身,而不是坐在電腦前敲敲打打。韋伯說:“如果能把花在比較和計算上的時間用來考慮燈光與裝飾,哪怕只是1/10的時間,對我來說都很重要。”
[編譯自美國《紐約時報》]
編輯:馬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