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萊拉·紐金特

災后重建一定要用混凝土嗎?巴基斯坦建筑師希望就地取材,借鑒傳統(tǒng)建筑的抗洪方式,讓更多人學會自己建造房屋。
巴基斯坦的古建筑是世界上抗洪能力最為優(yōu)秀的建筑。位于巴基斯坦東南部信德省的摩亨佐·達羅遺址是一個青銅時代的古城遺址,坐落在壘砌的平臺上,擁有完備的排水系統(tǒng),可以保護其免受季風雨的侵襲。正因如此,古城遺址才能歷經(jīng)4500年而不倒,尤其是在過去十年中,巴基斯坦屢遭特大洪水,最近的一次是在2022年8月,全國近1/3的土地被洪水淹沒。
然而,巴基斯坦建筑師雅斯敏·拉里表示,負責災后重建的人們更傾向于從西方而非摩亨佐·達羅遺址獲取靈感。“國際非政府組織和聯(lián)合國機構說,應該用混凝土和燒制的磚。我管這個叫‘國際殖民模式,因為這些都不是巴基斯坦本土的建筑材料。”她說。
拉里現(xiàn)年82歲,雖身材瘦小,卻活力滿滿,是巴基斯坦首位女性建筑師。目前,她正在努力扭轉巴基斯坦災后重建的方式。過去,每次發(fā)生洪水和地震后,援助機構都會用造價不菲的混凝土或磚制建筑替代被破壞的房屋,因為根據(jù)國際移民組織的說法,只有這些建筑才能抵御自然災害。然而,面對日益肆虐的暴雨,這些建筑也無法獨善其身,最近暴發(fā)的洪水中就有數(shù)千棟這樣的房屋倒塌,而且這類建筑一旦倒塌,就會對其中的居民造成巨大的傷害。混凝土會吸收大量熱量,在炎熱的夏季,待在建筑里的人會非常難熬。對貧困的農(nóng)村居民來說,一旦建筑工人撤離,維護和擴建都會非常困難。此外,生產(chǎn)混凝土和磚會產(chǎn)生大量二氧化碳,加劇溫室效應,而特大洪水屢發(fā)就是溫室效應造成的。(生產(chǎn)建筑材料排放的溫室氣體占全球排放總量的11%,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于混凝土生產(chǎn)。)

拉里認為,要解決巴基斯坦的氣候問題,最好還是就地取材。“已經(jīng)有充分的證據(jù)可以證明,傳統(tǒng)建筑方式在這方面自有妙招。”拉里在英國劍橋大學做講座時說,“我們應該因地制宜。”
拉里于1980年創(chuàng)立了巴基斯坦文化遺產(chǎn)基金會,目前正在信德省培訓當?shù)卮迕瘢瑤椭麄兝卯數(shù)乜扇〉牧畠r低碳材料來修建能夠抵御洪水的房屋。拉里設計的房屋需要使用竹板,經(jīng)泥土和石灰加固后,建在壘砌的平臺上。這種房屋在傳統(tǒng)泥土小屋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改進,還可以防水。村民掌握建筑技巧后,就可以隨時對房屋進行擴建并培訓其他人。2022年9月中旬至年底期間,該基金會在60個村子援建了3500棟房屋。拉里還在試圖說服非政府組織、銀行和國際捐贈者,希望對方直接資助經(jīng)她培訓過的工匠和社區(qū),并計劃于2024年建成100萬棟房屋。
時間不等人。巴基斯坦即將進入史上最活躍的重建期。政府數(shù)據(jù)顯示,至少有200萬人急需固定的居所。不過,資金也在源源不斷地涌入,一些國家和銀行年初承諾投入90億美元的重建資金。
拉里認為,如果用這些資金來建混凝土房屋,并且建筑過程沒有居民參與,巴基斯坦將深陷氣候危機而無法自拔。她說:“我們應該考慮的是如何應對下一次自然災害,以及怎樣才能讓我們的人民具備抵御災害的能力。”
然而,拉里并非一開始就很認可本土建筑。上世紀60年代,拉里開始從事建筑工作,最初是在卡拉奇市。當時巴基斯坦剛獨立不久,社會上的精英人士仍然深受英國殖民者的影響。拉里那時剛從英國牛津布魯克斯大學畢業(yè),她的父親曾是殖民政府的公務員。她說:“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是認為,我們要模仿西方的一切。”


在她從事建筑設計工作的前40年里,拉里深受西方建筑的影響,偏好混凝土、鋼鐵和玻璃建筑,這些也的確是她的強項。她設計的野獸派住宅、酒店等建筑為她贏得了一系列國內(nèi)和國際大獎。她最著名的設計當屬位于卡拉奇的巴基斯坦國家石油公司總部,于1991年落成。“上世紀80年代著實非常浪費,因為你能獲取任何你想要的建筑材料。”拉里說,“作為一名設計師,這種自由也確實讓人很愉悅。”
2005年,拉里放棄了這種自由。那年,一場7.6級的大地震襲擊了巴控克什米爾地區(qū)。這次地震導致7.9萬人喪生、3.2萬棟房屋倒塌、40萬人流離失所。彼時拉里正從事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作,也加入了重建項目。大面積的廢墟讓拉里震驚不已,于是她決定盡可能利用可回收材料來建造臨時安置點。
自那以后,巴基斯坦每隔幾年就會遭遇百年不遇的自然災害。2010年,冰川融化疊加超強季風雨,特大洪水席卷全國,奪走了1400萬人的家園。類似程度的洪水在2011年和2012年均有發(fā)生。
由于氣候變化,嚴重自然災害只會越來越頻繁。拉里說,這也是巴基斯坦必須努力減少建筑領域碳排放量的原因,盡管和發(fā)達國家相比,巴基斯坦對全球升溫的貢獻算是比較少的。“2005年,我們新建了40萬戶住宅,基本都是磚混結構的。僅僅五年后,我們的冰川就開始消融了。”拉里說,“雖然我們的碳排放量不是特別高,但我們確實也傷害了自己。”
沙夫卡特·穆尼爾是伊斯蘭堡可持續(xù)發(fā)展政策研究所韌性發(fā)展部門主任。他說,和2010年相比,在最近這波重建過程中,本土的材料和設計更受青睞。這是因為負責重建的組織有所不同了。2013年巴基斯坦相關法律修正后,數(shù)百個國際非政府組織離開了該國,當?shù)氐拇壬茩C構隨即補位。穆尼爾說:“本國的慈善機構更傾向于使用本土材料,因為混凝土太貴了。”
不過穆尼爾表示,應該根據(jù)目前的氣候狀況對當?shù)氐慕ㄖ鹘y(tǒng)進行改良,畢竟現(xiàn)在的洪水季比以前要長了。這就意味著,像摩亨佐·達羅遺址那樣壘砌的平臺需要大規(guī)模推廣。如果可以的話,還應采用先進的技術,如屋頂隔熱材料等。像拉里這樣有經(jīng)驗的設計師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針對可防水的泥土建筑,拉里改良了石灰消解的方法,這種方法在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經(jīng)常用到,可以讓建筑材料的運輸變得更為便捷。
拉里不僅想改變?nèi)藗儗ㄖ牧系目捶ǎ€想扭轉整個災后救援體系。文化遺產(chǎn)基金會在信德省設立了兩個培訓中心,一個在馬克里遺址附近,另一個在博諾·瑪卡茲村。十名資深工匠在這兩個培訓中心教授建筑技術,人們可以在此學習如何強化泥土、制造竹板,然后將這些材料組合起來建成八邊形的房屋,最后加上屋頂。這些工匠還會走訪村莊,向村民們傳授建筑技巧。只要村民們學會了建簡單的竹子房屋,他們就能利用泥土和石灰將這些房屋變成永久居所,將其裝飾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并用同樣的方法建一些大型建筑,比如學校或集會場所等。拉里說,村民們還可以和附近的社區(qū)交流經(jīng)驗。文化遺產(chǎn)基金會還設立了其他向村民開放的培訓課程,比如教授修建爐灶、生產(chǎn)陶磚、編織墊子等,從而讓他們具備和其他社區(qū)進行交易的技能和產(chǎn)品。拉里說:“這就是知識共享,這樣知識就能快速傳播開來。”
2022年特大洪水暴發(fā)之前,拉里的團隊在信德省協(xié)助新建了950座民宅和一些大型建筑,用的是現(xiàn)場組裝的預制竹板。文化遺產(chǎn)基金會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其中部分建筑在洪水中浸泡了兩個月,卻沒有出現(xiàn)任何結構上的損毀。
拉里說,這樣的房屋一棟造價不到200美元,主要是花在購買材料和支付勞務費方面。文化遺產(chǎn)基金會同時也資助村民成立委員會,由當?shù)貗D女領導,來投資一些小產(chǎn)業(yè)項目。相比之下,磚制房屋的平均造價為1000至1600美元,混凝土的則更貴。
拉里希望文化遺產(chǎn)基金會未來能專注于培訓,這樣捐款就可以直達村民委員會。她認為,這種體系可以讓村民在災后重建中享有絕對話語權。此外,這樣也會更加高效,更不容易滋生腐敗。
拉里也希望他們的工作能夠讓各個國家開始反思重建工作,不光是巴基斯坦,也包括其他不停面對氣候災害的發(fā)展中國家。“我覺得現(xiàn)在該徹底轉變一下了。”拉里說,“氣候災害不僅僅是一種威脅。如果我們現(xiàn)在開始走正確的道路,就能徹底改變?nèi)藗兊纳睢!?p>
[編譯自美國《時代周刊》、英國路透社]
編輯:馬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