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龍·毛格

父母繁忙時常常會請家中的老人幫忙照看孩子,但他們一般會事先叮囑老人必須嚴格控制孩子玩手機、玩平板的時間。然而,老人們往往會將這一要求拋之腦后,孩子父母和祖父母沒少因為這件事吵架。
| 屏幕引發的爭吵 |
“求你了,千萬別跟爸爸媽媽講!”這句話并非出自小孩之口,而是來自一位爺爺。到底是什么事能嚴重到讓這位爺爺反復跟孫子強調,無論如何都不能讓自己的兒子和兒媳知道?原來,孩子的父母早就叮囑他不能讓孩子看屏幕,但他還是跟三歲的孫子一起用平板看了一些家庭合影。
如今,無處不在的屏幕確實成了父母的眼中釘,不少家庭爭端都是由屏幕引起的。每到圣誕節前后,法國的許多父母都會請祖父母照看孩子。他們會囑咐老人不要縱容孩子盯著屏幕看:“每天看屏幕的時間不能超過20分鐘”“不要讓孩子看動畫片”“不要讓孩子玩平板!”
42歲的安妮·索菲是巴黎一家大企業的職員,有兩個孩子,一個五歲,一個八歲,工作忙了或有事時,她難免要拜托自己的媽媽周末或晚上幫忙帶孩子。“孩子玩手機、玩平板,我媽從來不管。我跟她說過無數次,我不希望孩子盯著屏幕看,但說了也白搭。我有好幾次還為此提高了嗓門,但她就是聽不進去,還說:‘你小時候不也看電視嗎?我不覺得看屏幕有什么不好的。”她抱怨道,“我說的‘不能看屏幕被她理解為不能看電視,于是她就拿出手機,讓孩子拿手機看視頻,還跟我說‘手機和電視是兩回事。”索菲覺得自己小時候功課不好,就是屏幕害的。“我打小就愛看電視,游戲也沒少打,我覺得我后來高考失利就和這些有很大關系,我不希望同樣的事發生在我孩子身上。”她說。
64歲的瑪麗·安娜是一位退休職工,孫女四歲,她每周都要照看孫女兩天。小孩究竟應不應該看屏幕,她跟兒子持相反意見。“我經常給孩子讀故事,她很喜歡聽。我們一起讀過不少迪士尼的書,有的翻來覆去讀過十來遍,她都快背下來了,但還是聽不膩。我覺得讀過文字版,再一起看看動畫版的,是個很好的補充,于是就給孩子放了視頻。我兒子因此大發雷霆,他覺得不能讓孩子碰屏幕,但我覺得讓孩子看看動畫挺好的,這些動畫本身就是為孩子做的嘛。再說了,我除了動畫以外,又沒放過別的。”安娜說。
| 邊界在哪兒?|
說到縱容小孩玩手機、玩平板,我們可能會聯想到家中溺愛小孩的老人,孩子提什么要求,他們幾乎都滿足。臨床心理學家弗洛爾·瓜塔里接待過許多兒童和青少年,她表示各種情況都有,有的的確是老人慣小孩,但也有父母慣小孩的。“我就遇到過這樣的例子,孩子玩手機和平板,父母根本不管,反倒是爺爺奶奶非常著急,覺得孩子天天宅在家里,不出門不好。”她說。
瓜塔里建議父母和祖父母要積極溝通,探討家里的規矩。“學校和家庭對小孩的要求不一樣,同理,父母家和祖父母家對孩子的要求也不一樣。如果想避免沖突,我們就得多溝通,多了解彼此的習慣和規則。”她說,“父母和祖父母要想達成共識并不容易。實際上,現在的問題是我們并不知道屏幕究竟會對孩子產生怎樣的影響,整個世界都在慢慢摸索。”
已經退休的戴維是巴黎人,75歲。他有一個三歲的孫子,孩子的爸爸跟他說千萬別讓孩子碰屏幕,哪怕是用平板或手機看看照片也不成。“我很納悶,我兒子打小就喜歡屏幕,對游戲和網絡非常癡迷,但輪到他兒子,卻這樣要求。我們這些當爺爺奶奶的其實很好奇,屏幕對人體究竟會造成怎樣的影響,希望研究人員能盡快給出結論。話說回來,我兒子有那樣的要求,我也能理解,但我覺得只要不過度使用,偶爾讓我的孫子看幾張電子照片并無大礙。”這位爺爺說。

社會學家兼作家克勞德·馬丁說:“父母把過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屏幕時間上,他們這樣做,都是在回應社會對屏幕時間提出的嚴苛要求,舉個例子,米歇爾·德米爾熱就在《制造白癡:電子產品如何威脅下一代》一書中提到,孩子在六歲以前不應該接觸任何屏幕。但全世界都知道這在今天無法實現,其結果就是令父母陷入尷尬境地,被貼上不夠負責的標簽。”

| 沒有絕對的對錯 |
研究人員認為屏幕之所以會引發許多爭議,主要是因為這個問題牽扯到了三代人:孩子、父母和祖父母。父母家跟祖父母家的規矩不一樣,專家對屏幕的看法也各不相同,我們根本無法找到一個公式去解決這一問題。“‘一點不看和‘偶爾看一下之間的界限該如何把握,誰對誰錯又應該如何裁決,這些根本沒有定論。唯一的解決途徑或許就是請父母和祖父母多溝通、多協調,達成相對的共識。”瓜塔里說。
奧德省的手工藝人貝特朗有兩個外孫,一個六歲,一個十歲,他并沒有限制孩子看屏幕的時間,他女兒對此也無異議,而且雙方還就孩子能看什么、不能看什么達成了共識。貝特朗說:“今年夏天,我的兩個外孫在我家住了四周。我家很大,有花園和泳池。不過,我也沒法天天24小時圍著他們轉,我每周有三天要上班。因此,他們大量的時間都是在屏幕前度過的(玩手機、刷視頻)。”他女兒并不覺得這有什么,在米蘭新冠疫情封控期間,她自己在家帶孩子,天天出不去,很多時候都是讓孩子看動畫打發時間。“我倒是就孩子看的內容跟我女兒聊過,我覺得她看的劇太暴力了。我們聊過以后,她就設置了家長模式。我和我女兒本來在這件事上就沒什么大的分歧,溝通很順暢。”
39歲的教師瑪麗昂是三個孩子的母親,面對代際矛盾,她有自己的獨特應對之道。“我的孩子可以在周三和周五晚看30分鐘到40分鐘的屏幕,到了周末,時間可以稍微延長一些。孩子們如果在祖父母家,他們對此就完全沒有限制。一開始,我也為此跟老人發生過一些不愉快,但我后來想通了,孩子們并非長期與老人一起生活,還是待在自己家的時間長,而且老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規則。”她說。
瓜塔里認為,“確實有必要限制屏幕時間。孩子的大腦還沒有發育完全,18歲或20歲之前,他們還沒有完全的自制能力,因此還是有必要對不同的活動提出不同的要求”。
[編譯自法國《世界報》]
編輯:侯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