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欣/編譯

在日元大幅貶值和工資停滯不前的壓力下,越來越多的日本年輕人出走海外,尋找高薪工作,而日本國內勞動力短缺的局面將會進一步惡化。
瑪麗娜·蘆原今年25歲,來自離東京不遠的神奈川縣。去年4月,她為了見見世面,申請了澳大利亞政府的“打工度假”項目,獲得了去那里工作的機會。該項目為31歲以下年輕人提供為期一年的澳大利亞簽證。蘆原一開始先在澳大利亞東部一個農場打了四個月零工,之后又去悉尼做了咖啡師。她發現,當初為體驗世界而作出的決定,如今從經濟角度考慮也實屬明智。在澳大利亞,蘆原的最低工資為每小時14.9美元,是在日本打工的兩倍。即便是兼職,她的收入也已經超過以前在東京做辦公室小職員的工資。
越來越多的日本年輕人同蘆原一樣,開始將目光投向國外。2022年,申請澳大利亞“打工度假”項目的日本人增加了一倍多。根據日本某招聘網站的統計,平臺海外職位的搜索量已創下新高。留學中介紛紛將“在海外邊學習邊賺錢”作為賣點展開宣傳。職業顧問平渡純一稱,“同樣的工作,換個國家,收入翻倍。年輕人越來越傾向于去賺更為堅挺的貨幣。”
日元歷來的疲軟在某種程度上助長了海外打工潮,另外,工資停滯不前也是困擾日本已久的問題。過去30年,日本的薪資水平幾乎沒有變化,平均年薪為3.97萬美元,遠低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平均水平。依照日本以資歷為考評標準的薪資體系,新一批應屆畢業生的平均月薪約為1670美元。
除了工資低,年輕人對日本僵化、按部就班的企業文化也愈發不滿。非營利組織日本財團的一項調查顯示,只有14%的日本年輕人認為他們國家的未來會“變得更好”。21歲的古澤佑太最近移居到加拿大工作。他說:“很多人都在糾結,因為工資實在太低了。”29歲的津行尚就職于信息技術產業。看到其他發達國家的同行賺得遠比自己多,他的“危機感”油然而生。2019年,他選擇移居到美國工作。
日本人口危機和嚴重的勞動力短缺意味著該國無法再承受任何程度的人才流失。然而,對日本年輕人來說,與日俱增的挫敗感已經超過了他們對外語水平和出國風險的擔憂。未來日本或將出現更大規模的人口外流。與此同時,一些專家還擔心,在吸引東南亞移民工人方面,日本也在漸漸喪失競爭力,未來可能會輸給韓國等鄰國。東京一橋大學名譽教授野口幸雄坦言:“日本正在失去其作為工作地的吸引力。”
當然,生活在日本也有諸多優勢。這里近期的通貨膨脹比其他富裕國家溫和不少,住房也相對更容易負擔。“選擇來美國是為了多攢美元,但有段時間我花掉了所有收入。”津行尚回憶說。在他看來,沒有一個國家“在宜居性方面能超過日本”,包括安全和衛生。他格外懷念日本的快餐連鎖店,在那里,只要花一點錢,就可以買到美味的食物。
然而,物價水平正是日本經濟停滯的一個標志。自20世紀90年代泡沫經濟破滅以來,日本長期處于通貨緊縮狀態,企業不愿將高物價轉嫁給消費者。日元匯率下跌和進口成本增加引發了溫和的通貨膨脹,而工資停滯令公眾的失望情緒愈發明顯。
24歲的落合由利一年前搬到了澳大利亞。她也時常懷念家鄉:“日本的一切都井然有序、維護良好。火車總是準點到達,服務業更是挑不出毛病。”可即便如此,她也不會再考慮回日本拿著可憐的工資當一名服務員了。
[編譯自英國《經濟學人》]
編輯: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