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帥
(福建警察學院警察戰術系,福建福州 350000)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高等院校大體經歷了從“以教學為主”到“教學、科研兩個中心”,再到“人才培養,知識創新,社會服務”三大功能的演變[1]。其中,人才培養是核心,科學研究是保障,社會服務是最終目的,文化傳承與創新是新時代賦予高校的責任。福建警察學院是一所以培養人民警察為目標的專業型院校,學歷生教育和在職民警培訓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兩個重要途徑。這就要求福建警察學院的教育教學方式與目的必須具有很強的公安職業性和社會實踐性。
但在當前的社會經濟發展與變革中,高等院校服務社會的各要素也在不斷地變化、重組和演變。福建警察學院社會服務效能的發揮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約,大大影響了教育職能向服務職能的轉變效率,影響了高等院校四大基本職能的有效發揮[2]。基于此,在“服務社會”和“科學研究”的目標導向下,2021年,福建警察學院與福州市公安局正式簽署了《福建警察學院與福州市公安局“同城一體化”融合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開啟了校局“同城一體化”新模式的探索。
“同城一體化發展”原指:不同的城市在發展過程中,為了實現快速發展的目標而在經濟、交通、資源、教育等多維度進行優勢互補的一種社會城市發展模型[3]。本研究的“校局同城一體化發展”是指:福建警察學院與福州市政府以中共中央、教育部、公安部等多部門對加強新時代公安教育工作提出的“堅持戰斗力標準,立足實戰化”要求為依據,以健全校局協同育人機制、推進公安院校與同城公安機關深度共建、與專業警種部門“結對”共建、提升一線辦案能力水平為目的而進行的一種新教育教學模式的探索。
警務實戰訓練是針對一線公安機關警務執法執勤等工作的特點,以提高公安民警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懲治犯罪、維護社會穩定的能力為主要目的,以講授和練習依法妥善處置各種警務一線執法執勤的技能戰術、程序和方法為重點內容的訓練。服務基層公安機關開展警務實戰訓練是“校局同城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福建警察學院發揮社會服務效能的必要之舉。
1.福建警察學院服務基層公安實戰訓練的人次數
根據表1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2021年,福建警察學院共開設了警務實戰培訓42班次,共計2 759人/次(注:包含警銜晉升培訓中的警務實戰課程)。服務類型可以分為五種教育培訓班次,分別是警務技戰術類培訓、警務技戰術教官培訓、執法規范化培訓、省公安廳警務實戰輪值輪訓培訓和其他類。

表1 國內幾所公安院校2021 年服務基層公安實戰教育訓練的人次數
2.服務基層公安實戰教育訓練的教官現狀
在對福建警察學院從事警務實戰教育訓練的教官進行調研時,筆者還發現警務實戰教育訓練的教官團隊具有很強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福建警察學院現有從事警務實戰教育訓練的教官共16人,這些教官主要分布在戰術系、警察體育教育訓練部和培訓處等不同的部門。多元化的部門分布可以很好地協調各部門在不同學科領域之間的教學訓練工作、進行資源協調與共享等。第二,在教官的專業背景和實踐儲備上,這16名警務實戰教官既有接受過系統教育培訓的理論類教官,也有在一線公安工作多年后從事教學的教官,還有從其他相關專業學科轉來從事公安警務實戰教學訓練的教官。這16名教官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非常豐富和全面,有助于警務實戰教育訓練的全面開展。第三,教官的年齡和職稱等非常合理,既有年齡較高、工作經驗豐富的高級職稱教官,也有中級職稱和初級職稱的教官。教官人才梯隊科學合理。2021年度相關院校從事警務實戰教學訓練的教官人數如圖1所示。

圖1 2021年度相關院校從事警務實戰教學訓練的教官人數
但相較于其他同類院校,單從教官數量上來看,福建警察學院警務實戰教育訓練的教官與其他相關院校的教官相差不大。筆者在結合每年警務實戰教育訓練的工作量(即每年培訓人次和班次等)進行橫向比較后,發現福建警察學院的教官數量與工作任務比例(即教官個人工作量)明顯高于其他外省的同類公安本科院校。因此,為解決教官工作量過大和教官人數相對不足的問題,促進教學訓練等工作的有序開展,福建警察學院每年還通過雙千計劃招聘教官,或臨時從基層一線借調少量警務實戰教育訓練教官來學校從事警務實戰教育訓練工作。2021年度相關院校從事警務實戰教學訓練的教官人數如圖1所示。
3.福建警察學院在教學訓練資源中的現狀
筆者將浙江警察學院、河南警察學院、江西警察學院、江蘇警察學院的教育屬性、特征和辦學目的與福建警察學院進行了橫向比較,發現福建警察學院在針對在職民警的實戰訓練培訓中,無論是人數、次數、頻率、課程類型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優勢。尤其是在“培訓班的類別”這一項目的比較中,福建警察學院具有很強的優勢。國內相關院校警務實戰教育訓練的現狀如圖2所示。課程類別是課程研發與創新能力的一種體現。傳統的警務實戰訓練的培訓班次都是警務實戰培訓班、實戰教官培訓班、警務實戰輪值輪訓班三種。福建警察學院在此基礎上,依托自身平臺和資源,針對高速交警執法執勤的特殊性和人民警察執法規范化的需求,開創性地構建了高度交警警務實戰和人民警察執法規范化培訓課程體系。國內相關院校警務實戰教育訓練的現狀如圖2所示。

圖2 國內相關院校警務實戰教育訓練的現狀
在對周邊省份和福建省各地市公安一線單位進行調研的過程中,筆者還發現福建警察學院在警務實戰教學訓練的教學理念、教學師資團隊、領域影響力、課程研發能力、平臺支撐等方面在全國乃至世界公安實戰教育訓練領域都具有很大的優勢。例如,在最近幾年的實戰教育訓練中,福建警察學院依托公安部警務實戰訓練基地的平臺,數十次派遣教官代表或教官團隊赴全國二十余省市地市的公安機關開展警務實戰教育訓練服務。同時,受公安部、外交部等國家部委的委托,福建警察學院的教官先后赴南非、中非、卡塔爾等地區開展警務實戰教學訓練服務與交流。福建警察學院警務實戰教學訓練工作在這些服務與交流中不斷地得到發展。
4.福建警察學院在本省實戰訓練中的現狀
筆者將福建警察學院與同省的福州警察學校、泉州警察學校、廈門警察學校、漳州警察學校等同樣承擔基層民警警務實戰教學訓練任務的人民警察學校進行縱向比較,發現無論是在規模上,還是培訓的數量、課程種類、參與人數、教官、場地器材等教學訓練保障上,福建警察學院都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例如,相對于福建警察學院,福建省內各地市公安局的人民警察培訓學校在教師教官、訓練器材、專業場地、教學實戰支撐人員、后勤保障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先天不足,故各地市警校在進行基層的警務實戰教學訓練時,更多地會直接將各自的培訓教學任務委托給福建警察學院完成,或通過各種方式邀請福建警察學院的教官去相應的警校進行警務實戰教育培訓。這也就直接導致警務實戰教學訓練方面的師資力量、政策扶持、后期保障等資源越來越集中于福建警察學院,而其有依托這些平臺和資源發展越來越好的“虹吸效應”。
1.支撐服務實戰訓練的條件相對不足
通過對南方集體林區的發展現狀分析,也可以明確林下經營面積的大小,對林下經濟效益具有重要影響。如圖3所示為林下經濟效益的經營面積影響,根據圖中相關信息能夠了解到,經營效益較低的經營面積相對較小,而面積越大隨之呈現的經濟效益散點越高。由此可以看出,林下經濟效益與經營面積呈現出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在南方集體林區經營發展中,林區經營面積越大,其林下種植和養殖的面積也就越大,對提高林下經濟效益具有重要影響。由此可見,林下經營面積是影響林下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外部支撐條件是保障警務實戰教學訓練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條件。外部支撐條件根據其外在形態的不同,可被劃分為軟件條件和硬件條件兩大類。軟件條件一般是指師資團隊、教學課程、科研研發與創新能力、辦學特色和優勢等。硬件條件是指場地器材、后勤保障、武器警械、教學訓練資源等。
筆者將福建警察學院與其他省份的本科類公安院校進行橫向比較,發現福建警察學院在服務公安實戰教學訓練的軟件條件上具有較大的優勢,但是在硬件方面,尤其是實戰教學訓練場地器材更新與創新、武器警械的使用保障、年輕一代教師教官的職業繼續教育與成長等方面,福建警察學院落后于其他省份的公安院校,形成了“硬件不硬、軟件不軟”的困境。
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公安學歷生教育的高速發展,在總體教學實戰訓練資源增長有限的情況下,福建警察學院原本就不夠充裕的警務實戰教學訓練資源就又被稀釋掉。甚至有時候,大學生學歷教育與在職民警警務實戰培訓在教師教官、訓練器材與場地、教師教學工作量等方面還會產生一定的沖突。這種“硬件不硬”的困境不僅會對公安實戰和公安一線執法工作的職業化人才培養帶來極大不便,而且會逐步制約“軟件不軟”這一優勢在當前建設法治化國家進程中“培養高素質法治人才”這一宏偉目標的實現。
2.服務實戰教學訓練的資源整合不夠充分
公安一線工作不僅是以身體對抗和思維博弈為主要特征的活動,而且是一項踐行法律職責和為人民服務的工作。因此,警務實戰教育訓練工作的內容不僅要有警察執法的技戰術和武器警械,而且要有法律法規、社會學、心理學、博弈論等與其他學科共通的內容。筆者在對福建警察學院乃至全國的公安實戰教育訓練進行調查研究時,發現國內公安實戰教學訓練的主要內容側重于身體對抗類的警察執法技戰術,以及相關的武器警械和執法規范化使用。這些以執法技戰術為主的教育培訓內容雖然在不同的警種中應用的比例不盡相同,但是單純使用執法技戰術在一線的公安實踐工作中的比例都較低。在當前的社會治理現狀下,隨著傳統的“兩搶一盜”案件的逐年減少,新型的社會治理問題已經成為公安工作的重點。
當前,基層公安一線執法工作更多的是以溝通交流、執法博弈、法治普及、糾紛調解為主的現代化社會治理工作。因此,開展警務實戰教學訓練的教官也應及時調整教學訓練方向。

表2 基層民警對公安工作的認知重點
3.與實戰訓練服務對象的互動不夠深入
警務實戰教育訓練的價值訴求是服務基層一線的公安執法活動。因此,深入基層一線、了解一線人民警察現實的執法需求是學校開展警務實戰教育訓練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在調研中,筆者發現很多從事警務實戰教育訓練的教官在此之前是沒有公安一線執法工作背景的,其對基層公安業務不是很熟悉。還有一部分從基層一線調入學校工作,具有豐富的基層一線執法執勤工作經驗的教官,但是比例不是很高。
同時,筆者還發現“去公安一線下基層”和“雙千教官”制度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尤其是教師教官去基層一線學習鍛煉制度,教師教官去基層學習的時間較短,基層工作的復雜性和保密性較強,導致該制度不能取得既定的理想效果。這些困境都導致警務實戰教育訓練的服務主體與服務對象之間的了解不夠深入,從而導致公安實戰教育訓練與基層一線的公安實踐工作存在一定的不對稱。
完善合理的頂層設計是促進事物快速有效發展的必要之舉。尤其是當事物的本體、主體不一致時,我們就更需要良好的頂層設計來統籌調配不同主體所擁有的各種資源,提升各種優勢資源的使用率。警務實戰教育訓練是“同城一體化”發展在公安領域的重要內容,其以公安高等院校為主體,不僅能對公安高等院校的師資、科研、文化創新等資源進行調配和使用,而且能對公安一線機關的相關資源進行協調與統一。不同主體在進行資源統籌和分配使用的時候,必不可少地會存在“難點痛點”。
因此,在開展以“校局同城一體化”為發展目標的警務實戰教育訓練時,相關部門的首要任務是完善和加強頂層設計。相關部門要從頂層設計入手,統籌協調校局雙方在人、事、物等方面的各項資源的交流與共享,從制度上打通師資、人才、培訓教學設施資源、學生學員支持警務勤務、課程研發、社會熱點問題突擊處理研究等重點項目領域中的難點和堵點,從制度上保障福建警察學院服務地方公安機關警務實戰教育訓練的有序開展。
《社會管理學》中提到:“各項資源的協調與統籌可以有效減少資源的浪費。”因此,在校局“同城一體化”發展的過程中,相關部門協調和統籌校局雙方的資源優勢是必要之舉,尤其是針對為服務社會治理的基層一線公安執法的實戰實踐。公安實戰一線所面對的社會治理具有復雜性和多變性,導致他們的需求也具有很強的復雜性和多變性。因此,僅靠單一的警務執法技戰術無法滿足公安實戰一線的需求。對內,相關部門要有效整合偵查、預審、溝通、治安、法律法規等多方面、多學科、多專業的教學培訓和科研資源,為在公安一線執法執勤的人民警察提供針對性服務。對外,相關部門要積極建立校局溝通交流機制,讓發生在公安實戰一線的真實事件能在第一時間得到共享。院校要組建專業師資隊伍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及時為人民警察提供理論支撐和幫助。同時,除現有的“雙千教官”“臨時借調”“下基層實踐”“實習帶隊”“開講座”“學生實習見習”“實戰訓練臨時借調”等形式外,相關部門還應建立更有效的交流共享機制,促進校局雙方信息、人才、資源等的交流與共享。
校局雙方的社會屬性和職能性質各不相同,致使校局雙方在警務實戰教學訓練領域具有各自的特色和優勢資源。福建警察學院在師資力量、科研突擊攻關與創新、學生警務活動支持、教學訓練場地器材、警務綜合學科專業等方面具有很強的優勢。公安一線機關在公安執法執勤實踐、應對突發性矛盾問題、處理各項疑難突發工作上具有很強的先天優勢。“校局同城一體化”的核心就在于整合多個主體之間的優勢資源,使各個主體實現優勢互補,促進共同發展。例如,校局雙方要加強人才交流與共享、創新現有的人才交流機制、解決現行體制中影響和制約校局人才交流的“難點痛點”,真正將教師教官和優秀基層人民警察“請進來”“走出去”,進一步拓寬教師教官的職業視野。校局雙方要充分發揮各自的資源優勢,從多方面、多維度將警務實戰教學訓練服務基層公安與“教”“學”“練”“戰”一體化發展的模式結合起來,實現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