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闖開(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廣西 北海 536000)

書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育人模式研究
作者:王芳,宋來新
出版單位:化學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 年05 月
定價:49.80 元
ISBN: 9787122298362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創新創業教育已成為高校提升學生就業能力和綜合素養以及改革發展高校教育體系的必由之路。由此可見,推動雙創教育與思政教育相融合,構建二者協同育人機制,既可以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品質和正確的職業行為習慣,還可以幫助學生提升社會實踐能力,提高其在求職創業中的成功率,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育人模式研究》一書,緊密結合高校雙創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現狀,探討了雙創教育與思政教育的發展歷程,并遵循雙創教育與思政教育的發展規律,深入分析二者相融合的內涵、要素、理念等理論問題,并基于相關具體實踐案例,深刻闡述二者相融合的現實路徑,以及其如何實現高校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該書認為總結雙創教育與思政教育相融合的內在契合性是探討二者融合實踐路徑的前提條件。一是二者在教育目標上的一致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育人模式研究》指出思政教育的目標是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將個人理想融入社會發展之中,成為對社會發展有用的人才。雙創教育的目標則是為了培育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使學生能夠掌握創新創業知識,增強自身的創新創業技能,二者相得益彰,互為補充,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使學生成為信念執著、品德優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現代化人才。二是兩者在教育內容上的相通性。該書認為思政教育的核心內容是理性信念教育,旨在對大學生的思想行為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激勵,端正大學生的創業就業操守和動機,創新創業教育可看作是理想信念教育的一種具體形式,通過對大學生進行艱苦奮斗、敬業奉獻、團結合作等優秀品質的灌輸教育,可以進一步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效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二者的相輔相成可以有效促進育人目標的實現。三是二者在教學方法上的依賴性。該書指出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門成熟學科,在其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較為豐富的教育手段、教學方法、教育藝術。創新創業教育作為與社會發展緊密相連的新興教育模式,在進行理論教育的同時,更多的是強調對大學生進行實踐教育,鼓勵大學生善于創新創造,此種教學方法為思政教育創新發展帶來了全新的視角,提供了新的教學思路,二者教學方法相互依托、相互借鑒。
該書就高校雙創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的具體路徑作出進一步探索。一是整合教育內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育人模式研究》一書指出,一方面可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引入創新創業知識,幫助學生就創新創業形成理性分析和科學判斷,把握創新創業機遇,贏得創新創業主動權;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創新創業教育中的思政元素,可以在具體教學中引入企業精神、優秀企業家等人文教育資源,實現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價值引領,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二是形成“課內+課外”的教育機制。該書認為在課堂上,可采用演講辯論、小組研討、個案分析等多元教學方式,在潛移默化中融入創新意識思維、創業法治觀念、集體主義精神等教育,提升學生的團隊寫作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在課堂外,可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全國創新創業大賽和大學生思政課教學演講比賽,利用所搭建的雙創教育實踐基地,帶領學生走訪社區、走訪企業,關注社會熱點話題,提升自身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三是打造高素質的師資隊伍。該書認為一方面,可加強對思政課教師的創新實踐培訓,組織思政課教師赴企業參觀交流,使其能夠將管理學、法學、經濟學等知識信息融入到形勢與政策、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等課程之中;另一方面,可聘請本土優秀企業家擔任校內創新創業兼職導師,向學生傳播其豐富的創新創業經驗,指導大學生申報創新創業項目課題,提升創新創業教育質量和水平。
綜上所述,思政教育與雙創教育相融合是未來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深入探討二者相融合的價值意義和實踐路徑,是優化高校教育生態環境,塑造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提高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和綜合素質能力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