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秋紅
【摘? 要】在“雙碳”經濟大背景下,隨著綠色理念的不斷深入,“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已成為當前國際上關注的熱點問題。企業應公開環境會計信息,讓公眾了解企業的環保狀況。論文主要以江蘇滬深兩市A股醫藥制造類上市公司為例,分析醫藥制造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找出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制約因素,提出完善我國重污染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策略。
【關鍵詞】重污染行業;醫藥制造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
【中圖分類號】X322;F426.72;F406.7?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3)07-0062-03
1 引言
隨著全球工業化進程的加速,經濟增長和生態環境惡化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企業既是生態環境的使用者,又是環境責任的承擔者,環境會計信息對外公開的必要性十分突出。因為其產業特征,重污染產業在其生產和運營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對周圍的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在2015年和2017年先后出臺了有關文件來對其進行監管。
醫藥制造業屬于典型的重污染行業,江蘇醫藥制造業產業規模占全國1/10,多項指標在全國排名靠前,在全國醫藥行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為提高江蘇制藥制造業企業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水平,幫助信息使用者加強決策的有用性,本研究以江蘇省滬深兩市于2021年之前上市的16家制藥制造業企業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江蘇制藥制造業企業在2020-2022年度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狀況的對比與分析,提出完善我國重污染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策略。
2 江蘇省滬深A股醫藥制造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江蘇省轄區內共有醫藥制造業上市公司21家,其中2021年之前上市的醫藥制造業上市公司16家,公司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
2.1 環境會計信息總體披露率有待提高,披露模式單一
通過對16家A股醫藥類上市公司年報和社會責任報告的查閱,得出表2,江蘇省A股醫藥類上市公司在會計信息披露方面的整體質量有待提高。2020-2022年度江蘇省A股醫藥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企業數占比分別為75%、88%、94%,以社會責任報告方式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的企業數分別占13%、23%、44%,大部分醫藥上市公司披露了環境會計信息,但將環境信息以獨立的、社會責任報告形式披露的上市公司并不多。
醫藥上市公司對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以年度財務報告為主,或散亂披露環境會計信息,通過補充報告的形式在社會責任報告的某一章節中得到體現。兩種方式都不能清晰完整地展示環境會計信息,這就給不利于信息傳遞和溝通的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傳遞增加了難度,體現了我國醫藥行業單一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式,這是我國醫藥行業目前所面臨的困境。
2.2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具體內容不一,缺少可比性和相關性
以江蘇省A股醫藥上市公司分析認為(見表3),一方面,我國上市公司在環境信息披露方面存在隨意性,沒有統一規定事項,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差異較大,在信息可比性方面下降幅度較大。企業環境會計信息主要內容包括排污情況、建設和運行防治污染設施的排污情況、其他項目需要增加的公開比例等,其中,企業環境會計信息公開比例最高的是排污情況、因環境問題受到行政處罰。另一方面,企業公開的多是有利于自身發展的信息,公開少的則是一些不利的信息。文字描述和數據說明都顯示出公司對環保的重視程度,而力度之大取得的成績固然值得稱道,但實際情況仍需探究。另外,企業對環境信息的披露也是多種多樣的,這就造成了在披露環境會計信息時,不同企業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區別。這就造成由于各行業間的環境會計信息之間沒有可比性和關聯性,導致企業在環境信息的格式、內容等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2.3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以定性披露為主,定量披露信息較少
根據江蘇省A股制藥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式統計表(表4)分析,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更偏重于定性披露,大多選擇企業制定的環保政策、取得的環保業績、有利于保護生態、防治污染、履行環境責任的相關信息等定性描述的方式來披露對自身發展有利的環境信息。究其根本原因,對企業而言,完全采用量化方式公開環境會計信息的難度系數更大,信息公開費用也將隨之增加。2022年樣本企業中單獨采用定性披露方式的企業有15家,披露比例達94%,在披露過程中采用定量方式公開政府環保補貼的企業僅有4家,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方式的企業占總數的75%。雖然企業采用定性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式節約了信息披露成本,但是定性披露缺乏數據支撐,空洞而缺乏說服力。
2.4 環境會計信息缺少獨立鑒證
提高環境會計信息的質量和公信力,必不可少的手段就是在向外界提供環境會計信息之前進行鑒證。經對江蘇地區A股醫藥上市公司年報及社會責任報告進行核查,未發現有專項鑒證意見表明其對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情況,有的僅是年報審計意見中的財務數據部分,而審計意見較少的是環境核算數據部分。這很可能導致公司選擇性公開對環境有利的會計資料,甚至人為篡改資料,同時隱瞞不利于公司發展的會計信息。因此,由于對環境會計信息的鑒證不足,其信息披露的資訊品質與公信力都將大大降低。
3 江蘇省滬深A股醫藥制造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制約因素
通過上述分析,主要由于以下因素不同程度地影響了企業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質量,江蘇地區A股醫藥上市公司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水平仍有待提高。
3.1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規范不健全
雖然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相關文件由環保部、證監會、上交所3家監管機構共同制定,但在具體披露上并未形成一致性。2021年發布的《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辦法》明確了環境信息依法公開的責任主體是企業,企業應當建立健全環境信息公開管理制度,依法、及時、真實、準確、完整地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企業環境會計信息公開方式單一、內容不全是環境會計信息公開制度不健全的主要原因之一。除在年報或社會責任報告中散亂披露環境會計信息、內部沒有專門獨立的部門收集統計環境信息外,我國多數醫藥上市公司缺乏環保會計信息披露的相關規章制度、指導文件、管理流程,信息披露制度和管理機制缺失。另外,目前我國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尚未有統一的規定和標準,企業缺乏相關的指導性文件作為環境會計信息公開的參考依據,政府及各監管部門發布的相關指導性文件使其公開的信息缺乏實用性。
3.2 企業環保責任意識薄弱
企業環保責任意識淡薄,沒有主動承擔起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是企業作為社會環境資源的消費者所不具備的。由于我國環境會計信息公開的規范還不完善,政府并沒有強制要求所有的企業都必須公開環境會計信息,而環境會計信息的公開往往要依靠企業的自愿,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具備環境保護意識。如果缺乏環保責任意識,企業往往會給予經濟利益上的考慮,一方面認為環境會計信息的公開會增加企業的會計成本,另一方面負面信息的公開會影響企業的股價,給企業帶來不利影響,因此,企業綜合分析會選擇少量公開環境會計信息或傾向于公開對企業經營發展有利的信息。
3.3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監管乏力
對上市公司環保會計信息披露監管不力,企業違規成本過低也是一大制約因素。一方面,一些政府部門將地方經濟增長和政府績效置于優先地位,對企業的環境違法行為監管不力,導致企業對環境會計信息公開的監管力度不夠。另一方面,相關部門在監管過程中對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較小,導致企業違規成本較低,所以企業一般都會選擇在披露環境會計信息時公開有利于企業的信息。因為企業披露的是環境會計信息,沒有經過第三方的審查,所以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有待核實。政府部門會對企業的環保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但多數只是實地考察企業是否遵守相關規定,一般不會關注企業公開信息的真實性,從而影響企業環保核算信息的公開質量,也影響利益相關方決策的有效性。
4 完善我國重污染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策略
4.1 健全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規范
深入完善重污染行業環境會計信息公開法律法規,結合實際情況,探索具有管控意義、強化環境會計信息公開質量的規范內容。明確要求上市公司特別是重點排污企業必須建立健全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規,提高企業對環境會計工作的重視程度,增強環境會計結果的可參考價值,為社會監督和企業決策提供重要參考。確保重污染行業合理完善會計信息披露,避免公開信息因規范性或時效性問題受到影響,應從制度規范層面著手,確保環保核算工作正常進行。因此,對于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來說,沒有一個清晰、統一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標準,導致在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方面有很大的隨意性,可比性不高。在構建強制披露機制的同時,為了提升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質量,使各個公司之間能夠進行相互比較,政府應逐步指導和完善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工作。
4.2 強化企業環保責任意識
隨著企業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企業對環境保護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從多個角度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與投資者資金流向之間的關系進行指導,進一步提升了證券市場投資者對上市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關注度和需要程度,進而建立二者之間的正向關聯關系,這必然會對處于重污染行業的上市公司產生較強的外部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壓力。政府推動環境會計信息公開工作的首要措施就是對市場投資者進行全方面的引導,加大宣傳力度,從整體上促進社會投資者環保意識的提高,形成證券市場對環境會計信息公開的更高要求。企業將環保上升到公司戰略層面,提高全體員工的環保責任意識,通過內部培訓、文化宣傳等方式,促進全體員工積極參與環保會計信息公開。
4.3 加強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監督力度
加強對環境會計信息公開工作的監督,以保證環境會計工作的正常進行,提高信息公開內容的客觀性,減少錯漏問題的發生概率。首先,加強政府監管職能。明確政府部門的管理權限,確保監管職責得到妥善落實,為達到理想的監管目標,需真正做到全面監管企業,合理公開環保會計核算信息。其次,提高企業環境會計信息的公允性和可比性。企業不能全面、真實、客觀地公開環境會計信息,往往是出于企業對自身利益的考慮,因此,企業提供的環境會計信息應由獨立的第三方審計監督,在環境報告書中將公開核實結果作為附加信息,以便于公眾進行相關決策,同時提高各行業間的環境會計信息之間的可比性和關聯性。最后,充分利用社會公眾獲取信息的主渠道——媒體監督的正向導向作用,能夠形成對企業環保會計信息公開的有力約束,提高企業環保會計信息的公開透明度,使媒體的監督作用得到更好的發揮。
【參考文獻】
【1】王海婧.醫藥制造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問題與對策[J].財務與會計,2018(11):2.
【2】聶建平.重污染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研究——基于低碳經濟背景[J].會計之友,2018(5):5.
【3】丁凌,周書靈,夏雨欣.碳中和背景下重污染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問題探究[J].景德鎮學院學報,2023,38(02):23-28.
【4】李捷.青藏地區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J].河北企業,2020(3):2.
【5】劉翠英,解媛,王欣,等.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調查及經濟后果分析——以重污染行業為例[J].財會通訊:上,201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