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冉 蔣蓉 丁浩穎 徐菲 左政 王祖紅 文佳 王麗 高薇 朱勉生



摘要:目的 觀察時空針灸飛騰八法治療先天性小兒腦癱的臨床療效。
方法 將20例先天性小兒腦癱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10例,觀察周期為4周。時間穴位取患兒的出生時穴,配合空間穴位組(腰背八卦穴組+頭手八卦穴組+腹足八卦穴組)。對照組:以常規針刺治療,取風池、脾俞、腎俞、足三里、陽陵泉、太沖、合谷、百會、上星、頭維(雙側取穴)。比較2組的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粗大運動評定量表(GMFM)評分和兒童功能獨立性評定量表(WeeFIM)評分。
結果 治療結束后,2組患兒運動功能、平衡功能、認知功能較治療前均有明顯改善(P<0.05);時空針灸組患兒的改善效果(90.0%)優于普通針灸組(50.0%),2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時空針灸飛騰八法八法治療先天性小兒腦癱療效優于常規針刺,可明顯改善患兒臨床癥狀、提高療效并提高患兒生活質量。
關鍵詞:針刺療法;先天性小兒腦癱;時空針灸飛騰八法;生辰時穴
中圖分類號:R246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23)07-0001-03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Congenital Cerebral Palsy in Childrenby Flying Eight Methods of Spatio-Temporal Acupuncture
SONG Ran1, JIANG Rong2, DING Hao-ying2, Xu Fei2, ZUO Zheng2, WANG Zu-hong3, WEN Jia4, WANG Li4, GAO Wei5, ZHU Mian-Sheng6
(1. Kunming St. John's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Kunming 650033, China; 2. Yun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unming 650500, China; 3.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Kunming City, Kunming 650011, China; 4. Yunnan St. John's Hospital, Kunming 650000, China; 5.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2488, China; 6. Curie School of Medicine, University of Paris VI, Paris 75013, France)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Flying Eight Methods Of Spatio-Temporal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congenital cerebral palsy in children. Methods: 20 congenital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10 cases per group. The observation period was 4 weeks. Time points were taken from the birth point of the child and combined with the spatial point group (waist and back bagua acupoint group + head and hand bagua acupoint group + abdominal foot bagua acupoint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taking points at Fengchi, Pishu, Shenshu, Zusanli, Yanglingquan, Taichong, Hegu, Baihui, Shangxing, Touwei (bilateral point selecti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GMFM) and Children's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 (WeeFIM)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motor function, balance function and cognitive fun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2 groups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P<0.05). The improvement effect of the spatio-temporal acupuncture group (90.0%)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ordinary acupuncture group (50.0%),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Flying Eight Methods of Spatio-Temporal Acupuncture i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congenital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and the method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enhanc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rais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hildren.
【Key words】Acupuncture Therapy; Congenital Cerebral Palsy in Children; Flying Eight Methods of Spatio-Temporal Acupuncture; Birthdate Acupoint
小兒腦癱是一類持續存在的中樞性運動和姿勢發育障礙、活動受限癥候群。其特點是大腦在胎兒或嬰幼兒期生長發育中受到非進行性損傷所致腦性癱瘓的運動障礙,這樣的運動障礙常伴有感覺、知覺、認知、交流和行為障礙以及癲癇、繼發性肌肉骨骼問題[1]。據近10年來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小兒腦癱在我國的發病率為2.48‰,患病率為2.46‰[2]。此病雖然在人群中的占比不大,但是因為此病屬于先天性疾病,病機復雜,癥狀多變,涉及的軀體病變部位較廣,病程較長,臨床治療根治難度很大,會對患兒及其家庭的生活帶來嚴重的影響。先天性小兒腦癱屬于中醫“五遲”、“五軟”范疇。古代醫籍對本病的記載頗多,如《諸病源候論·小兒雜病諸候》中就記載了一些關于小兒生長發育遲緩的病候,如:“中風痙候”、“四五歲不能語候”、“齒不生候”、“數歲不能行候”、“頭發不生候 ”等;又如明代薛鎧撰的《保嬰撮要·五軟》則直接指出了五軟的病因病機:“五軟者,頭項、手、足、肉、口是也……皆因稟五臟之氣虛弱,不能滋養充達?!倍宕鷧侵t主持編纂的《醫宗金鑒·幼科心法要訣》則提出了五遲的病機為:“小兒五遲之證,多因父母氣血虛弱,先天有虧,致兒生下筋骨軟弱,行步艱難,齒不速長,坐不能穩,要皆腎氣不足之故”。清代張璐父子的《張氏醫通·五遲五軟》指出本病的病因是“皆胎弱也,良由父母精血不足,腎氣虛弱,不能榮養而然……皆肝腎氣血不充,筋骨痿弱之故”。可見,本病病因病機復雜多樣,涉及的臟腑和經絡較多,預后較差,本病是針灸療法的適應證之一[3],臨床中治療本病的針灸方法種類繁多,時空針灸是朱勉生教授在海外將古代4種經典的按時取穴針法,針對當代病證延伸發展而來,提出的將具有記憶功能的時間穴位和具有同構功能的空間穴位進行組合建立場效應的針刺方法[4],是當代針灸療法中極具特色的針法。
本次探索運用的飛騰八法就是時空針灸4種針法的一種,飛騰八法和靈龜八法,古代又稱“奇經納卦法”,是元氣通過奇經八脈對應河圖,在先天八卦中的五日應時敏感周期,其針對先天性疾病的特性較強,在臨床中治療先天性小兒腦癱效果顯著,能夠改善腦癱引起的各種癥狀,提高臨床療效。這是基于中醫學的生命觀和時空針灸“上工守神”的獨特思維方式。《素問·寶命全形論》說認識天地之氣和合的產物,“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同樣,《內經》的這個天地合氣化育生命的理論是一脈相承的,《素問·六微旨大論》也說道:“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氣交,帝曰:何謂氣交?岐伯曰:上下之位,氣交之中,人之居也。故曰:天樞之上,天氣主之;天樞之下,地氣主之;氣交之分,人氣從之,萬物由之,此之謂也?!倍端貑枴ち澆叵笳摗泛汀鹅`樞·經水》則將氣交歸納為“應時而動”,形象的說明了人體的生命節律是:“凡此五藏六府十二經水者,外有源泉而內有所稟,此皆內外相貫,如環無端,人經亦然?!薄端貑枴ち澆叵笳摗芬舱f:“心者,生之本……為陽中之太陽,通于夏氣。肺者,氣之本……為陽中之太陰,通于秋氣。腎者,封藏之本……為陰中之少陰,通于冬氣。肝者,罷極之本,……此為陽中之少陽,通于春氣?!边@就說明人體的能量和生命過程與天地是相互貫通相應的,這是天人相應中人的系統,而天的系統則是宋代著名類書《太平御覽》中記載的:“伏羲坐于方壇之上,聽八風之氣,乃畫八卦,伏羲所畫的八卦就是時空針灸飛騰八法空間穴位所使用的先天八卦,此八卦以乾為天,坤為地,坎為水,震為雷,巽為風,艮為山,兌為澤,離為火,它們象征著八種自然現象。深刻的說明了二者相合,構成天人相應的生命觀和時空模式。本次觀察所使用的是時空針灸記憶時穴中比較具有特色的生辰時穴,生辰時穴是患兒出生的時候身體的經絡氣血產生重大生理變化時刻所對應的應時敏感的時間穴位,這一類時間穴位對于人體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不但是經絡分別人體先天和后天的關鍵時刻,同時也是記錄先天經絡氣血的時間周期敏感點[5]。本研究探索性的觀察時空針灸飛騰八法治療先天性小兒腦癱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期為針灸臨床提供新的治療方法與思路。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例病例均來自2018年9月—2020年4月昆明圣約翰康復醫院針灸科門診及住院患者。根據患者就診時間的先后順序編號,按照隨機號分組法隨機分為時空針灸飛騰八法組和常規針刺組,每組10例。其中時空針灸組中男1例,女9例,年齡3~6歲,平均(4.7±0.5)歲,體重10.0~15.6kg,平均(12.8±1.2)kg,身高88.5~95.5cm,平均(92±1)cm。常規針刺組中男 7 例,女 3 例,年齡2~6歲,平均(4.3±0.6)歲,體重10.2~14.7kg,平均(12.45±1.1)kg,身高 86.7~93.6cm,平均(90.15±1.1)cm。2組患兒在性別、年齡、體重、身高、GMFCS,分型等方面均為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診斷和分型均符合《中國腦性癱瘓康復指南》(2015版)制定的診斷及分型標準。
1.3 納入標準 (1)患兒有監護人陪同,監護人自愿參加并書面簽署知情同意書。(2)年齡0~6歲患者。(3)經臨床確診為先天性腦癱患者并且無太多原發病及隱匿性、進行性疾病的患兒。(4)自愿接受針灸治療,對針灸有依從性,從精神狀態和身體條件均可以堅持完成臨床觀察。(5)患者必須能夠堅持按照時間表隨訪并且每次治療后在治療單上簽字確認和配合研究方案相關的要求。
1.4 排除標準 (1)腦癱伴有其他嚴重心肺疾病及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并處于非穩定期,會加重原發病的疾病者。(2)嚴重的心臟狀況者,例如6個月內的心肌梗死、心絞痛等。(3)3個月內有顱腦手術史及相關肢體手術史者。(4)6個月行肉毒素注射者。(5)不配合治療者。(6)無監護人或監護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者。
1.5 治療方法 2組均需接受現代康復治療1次/日?,F代康復方法包括:(1)運動療法45 min/次,1次/日(包括肌力訓練、關節活動度訓練、平衡功能訓練、步態訓練)。(2)物理因子治療(低頻脈沖電刺激、蠟療、超聲波藥物透入療法、高壓氧療法),1次/日。(3)作業治療,1次/日。
1.5.1 辨證分型 所有入組患兒針刺前均需按照中醫的診斷進行辨證分型,然后再進行針刺,本次臨床觀察總共將本病分為5個證型,分別是:任督失和證、心脾兩虛證、肝腎虧損證、痰瘀阻滯證、肝郁脾虛證。
1.5.2 時空針灸飛騰八法組
1.5.2.1 針刺穴位 (1)時間穴位:患兒入組后,根據證型,采用時空針灸飛騰八法按照生辰時穴針刺并加空間穴位(三組先天八卦穴位)留針30 min,每周5次,共治療4周。飛騰八法的生辰時穴是八脈交會穴的內關、公孫、列缺、照海、后溪、申脈、外關、足臨泣,這八個八脈交會穴配對組合構成本研究的時間穴位的主穴和應穴:內關配公孫、公孫配內關、列缺配照海、照海配列缺、后溪配申脈、申脈配后溪、外關配足臨泣、足臨泣配外關。每一組配對穴位里的第一個穴位為主穴,第二個穴位則是配穴,操作時須同時使用。生辰時穴的時間即患兒的出生年月日,然后對應到六十甲子的日,再按照患兒出生的時刻找到對應時刻的飛騰八法的主穴,就能找到具體的開穴。
(2)空間穴位:時空針灸飛騰八法治療先天性小兒腦癱的空間穴位分別由3組八卦穴位組成:即背部八卦穴、頭手八卦穴、胸腹下肢八卦穴。這3組八卦穴位中的左右統一以醫者面對患者操作時患者的左右為準[5],5類證型的空間穴位見圖1。
1.5.2.2 腧穴定位 所使用的腧穴定位均依據國家標準《腧穴名稱與定位》操作(GB/T12346-2006)。
1.5.2.3 操作方法 針具選擇與消毒:一次性無菌針灸針。規格:0.25 mm × 25 mm、0.25 mm ×40 mm(蘇州醫療用品廠華佗牌針灸針,包裝:10/片,包裝/100 支/盒)。操作者用外科洗手液洗刷雙手,干凈后用外科皮膚消毒液擦拭雙手。操作部位用碘伏消毒。
針刺順序與體位:操作時先針刺時間穴位后針刺空間穴位。針刺時間穴位時,患兒取仰臥位,時間穴位先針主穴后針配穴。針刺空間穴位時,按照患兒病情在5類空間穴位中,時間穴位所對應的八卦的卦位進針,例如時間穴位為公孫時,針刺完時間穴位后,從八卦的①號穴位進針,再順序針刺八卦穴位。操作時,患兒坐位先針頸背部八卦穴位,再讓患兒平臥,針刺頭手和胸腹下肢八卦穴位。所有穴位進針時均應配合呼吸吐納法,即進針時吐氣,但是操作時,一般患兒配合度差,就在患兒咳嗽或者呼氣時進針。頸背部的穴位針尖一律向下斜刺,便于患兒帶針平臥,進針深度約1~2 cm。頭部手部和胸腹下肢的穴位均采直刺。針刺深度依據《針灸技術操作規范·第21部分:毫針基本手法》GB/T21709.21-2013進行操作。
留針及出針:留針時間為30 min。按照進針順序先取時間穴位再取頭手下肢八卦穴位和胸腹下肢八卦穴位的針具,最后取出背部穴位,如有出血,需用干棉簽按壓針孔。觀察療程次數為共20次。
1.5.3 常規針刺組
1.5.3.1 針刺穴位 風池、脾俞、腎俞、足三里、陽陵泉、太沖、合谷、百會、上星、頭維。通過對針灸治療腦癱的相關文獻檢索,選取使用頻率較高的穴位,同時這些穴位的部分穴位與時空針灸組相近或相同,這樣可以避免臨床實驗操作時破盲,同時也能夠基本覆蓋所列的證型。
1.5.3.2 腧穴定位 同治療組。
1.5.3.3 操作方法 針具選擇與消毒:選擇針具及消毒:一次性無菌針灸針。規格:0.25 mm × 25 mm、0.25 mm ×40 mm(蘇州醫療用品廠華佗牌針灸針,包裝:10/片,包裝/100 支/盒)。消毒及進針:消毒與時空針灸飛騰八法組一致。針刺所有穴位,患兒先取坐位,針刺風池、脾俞、腎俞。30°平刺進針。扶患兒平臥,患者的左右以醫生面對患者時為準。后針刺頭部百會、上星、頭維穴、均刺進針。再針刺足三里、陽陵泉、太沖、合谷,均直刺進針。
針刺順序與體位:留針與出針:留針30 min,取針時不用手法,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取針。先取頭部及下肢穴位的針具,然后扶患者坐起,取出背部穴位的針具。出針時用干棉簽按壓,以防止出血。
1.6 觀察指標
1.6.1 粗大運動評定量表(GMFM) GMFM粗大運動功能分級系統是國內外普遍應用廣泛的腦癱患兒運動功能評價標準和常用方案。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末Palisano等提出的腦癱患兒運動功能評價系統,經過不斷改良發展至今,已經發展成為國際通用的運動功能評價系統,其產生的分級結果可信度高,在臨床診斷和治療中具有非常好的依據性和指導性。其分數與其功能活動呈正比。評分越高,代表功能改善越明顯。
1.6.2 日常生活能力 其分數與其功能活動呈正比。評分越高,代表功能改善越明顯。
1.6.3 兒童功能獨立性評定量表(WeeFIM) WeeFIM評分又被稱為兒童功能獨立性評定量表,最早是由紐約州立大學的Granger等,根據名為“United States unified data system for medical rehabilitation”的軟件內容中修改而來,是根據成人的FIM量表演變過來的,是目前國際醫療系統廣泛通用的專門針對兒童行動、認知、社交能力的專業性評定的量表。其康復評定效能和臨床運用價值非常高。其分數與其功能活動呈正比。評分越高,代表功能改善越明顯。
1.7 療效評定標準 2組患兒均同時進行認知功能、平衡功能、粗大運動功能評分。粗大運動功能使用GMFM評定量表評分,此項評估分為五個能區,臥位與翻身(17項)、坐位(20項)、爬與跪(14項)、站立位(13項)及行走與跑跳(24項)一共88項評定。平衡功能和認知功能使用WeeFIM量表(Berg balancescale,BBS)對運動功能和認知功能進行評估,其結果分數可反映患兒平衡功能。
1.8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的數據均采用SPSS 25.0統計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以獨立樣本t檢驗來表示,并采用配對t檢驗作為組內均數比較,P<0.05為差距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患兒治療前后GMFM評分比較 2組入組患兒分別給予不同方式治療方法后,2組患兒的評分均呈上升趨勢,而時空針灸組患兒GMFM評分顯著高于普通針灸組(P<0.05),其中第4療程P<0.01,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2組患兒治療前后WeeFIM評分比較 2組患兒治療前的WeeFIM評分在第一療程治療后,2組患兒的評分均呈上升趨勢,時空針灸組患兒GMFM評分顯著高于普通針灸組(P<0.05),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2.3 時空針灸飛騰八法組空間穴位證型使用頻率 見表3。
2.4 臨床療效比較 2組患兒臨床總有效率對比,治療組(90.0%)優于對照組(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5 臨床觀察的可行性評價 此次臨床觀察中所有患者均已按照觀察的針灸次數完成了針灸治療,完成度98%。在觀察中發現,大部分時空針灸組患兒均會出現帶針沉睡的得氣反應,這種得氣反應指的是患兒在進行時空針灸針刺后,出現的一種有睡意,甚至是針刺時就進入深睡眠的現象。朱勉生教授在多年的臨床中,指出這是一種氣至的反應,正如《靈樞·九針十二原》所云:“刺之要,氣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風之吹云,明乎若見蒼天”[5]。這種得氣反應對于臨床效果的產生具有特殊的意義,時空針灸組的發生次數較普通針刺組高,見圖2。
此外,此次臨床觀察中的主要問題是入組人數較少,觀察周期較短,使得數據的產生和統計樣本量較低,成為了此次臨床觀察的不足之處。
3 討論
腦癱在兒科和康復科的臨床中,是造成兒童先天性殘疾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病變會嚴重妨礙兒童的身心健康和生長發育,對其未來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其發病的主要原因跟產前因素關系密切,且隨患兒年齡增長,其自身功能恢復會逐漸減慢,還會遺留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或心身功能障礙。小兒腦癱病機復雜,癥狀多變,涉及的軀體病變部位較廣,雖然近年隨著康復技術的發展,治療方法多樣化,但先天性小兒腦癱仍是臨床中較為不易治療的疾病。針對這類先天稟賦不足,腦竅失養,神志受損的病證。本次臨床觀察使用時空針灸飛騰八法,抓住其病機變化的特殊時刻,利用“時間穴位具有記憶功能”的特點[6],以生辰時穴為時間穴位,按其病機分型,選取對病機具有針對性的穴位,組合成空間穴位,發揮具有同構功能的“場效應”。以此出生時對應奇經八脈的應時敏感穴位,來激發病機的敏感特性,并配合針對病機的空間穴位,從而達到以先天穴治先天病的效用??臻g穴位的選擇思路,是以其平衡功能失調為辨證要點,故而以任督失和為主要病機,配伍三組八卦穴位,以調和任督、激發經氣、疏通經絡為目的,選用對病機具有針對性的穴位組成背部、頭手、胸腹部三組八卦空間穴位,并配合靶向穴位來發揮構建能量氣場。三個由穴位組成的先天八卦時空能量氣場可最大限度的發揮采氣、聚氣、行氣的場效應,在治療上顯示出獨特的得氣效應。此方法是朱勉生教授在海外30余年背靠經典面對當代,守正創新不斷對傳統古典針法的升華、總結和臨證的結晶,也是《內經》中“上工守神”的在當代臨床中的具體運用體現,所以運用古老的智慧治療當代難治性疾病,經常會出現出奇制勝的臨床效果。
此次臨床觀察,是時空醫學向先天性疑難性疾病探索性的邁出了一小步,更體現了中醫個體化治療方法向更嚴格和規范的臨床試驗靠攏,同時可以以時空針灸為載體,結合現代多種康復方法,有助于形成規范的腦癱治療體系,既可以普及于基層醫療機構,也可以向國際學術界推廣,造福更多的家庭。
參考文獻:
[1]李曉捷,唐久來,馬丙祥,等.腦性癱瘓的定義、診斷標在及臨床分型[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4,29(19):1520.
[2]李曉捷,龐偉,孫奇峰,等.中國腦性癱瘓康復指南(2015):第一部分[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5,30(12):1322-1330.
[3]涂雅丹.針刺治療腦性癱瘓的系統評價(Meta分析)[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2019.
[4]朱勉生.時空針灸的理論與臨床[J].世界中醫藥,2010,5(5):344-346.
[5]朱勉生.時空針灸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21:304-306
[6]朱勉生.時穴記憶功能的探討[J].世界中醫藥,2006(1):42-43.
(收稿日期:2022-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