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寶華 李興勇 方鵬飛 藺海生 劉曉婷



摘要:目的 觀察杜仲腰痛丸對大鼠脊髓損傷后NLRP3炎癥小體表達的影響,探討該藥對脊髓損傷后炎癥反應的作用和其作用原理
方法 將50只SD大鼠隨機分成5組,每組10只。分別是A組(低劑量組)、B組(中劑量組)、C組(高劑量組)、D組(模型組)、E組(假手術組)。A組、B組、C組與D組進行脊髓損傷造模,E組行椎板切除術。A組、B組、C組分別按照濃度梯度給予杜仲腰痛丸干預,D組和E組則給予同等量的生理鹽水干預,實驗的前后每組分別采用 Basso-Beattie-Bresnahan(BBB)運動能力評定量表評估大鼠后肢的聯合運動功能,實驗第7天取材檢測NLRP3蛋白的相對表達,并分析其結果。
結果 術后A組、B組、C組的BBB評分均優于D組(P<0.05),治療效果有時間依賴性;免疫組化法D組同E組相比較,D組NLRP3炎癥體表達相對比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B組、C組與D組相比較,A組、B組、C組NLRP3表達相對減少,C組的表達相對最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證實杜仲腰痛丸可以抑制脊髓損傷部位NLRP3的表達,減緩炎癥反應。
關鍵詞:杜仲腰痛丸;脊髓損傷;NLRP3;炎癥反應
中圖分類號:R285.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23)07-0001-03
脊髓損傷(spinal cord injury,SCI)是脊柱節段控制系統和自主神經系統被破壞,導致痙攣性麻痹、疼痛感覺遲鈍、交感神經遲鈍和副交感神經興奮,產生心律失常、全身性低血壓、支氣管收縮、呼吸道產生大量分泌物、腸道、膀胱和性功能障礙等癥狀,具有比較高的發病率以及致殘率[1-4]。由于血脊髓屏障的破壞,損傷部位組織缺血,循環系統內炎癥細胞趨化因子誘導損傷組織周圍發生炎癥反應,致使炎癥反應介導周圍組織壞死和凋亡。而在SCI后眾多病理反應中,炎癥反應對機體產生影響最大。杜仲腰痛丸(由杜仲、川芎、赤芍、川牛膝、土鱉蟲等組成)常用于治療脊柱源性疾病,研究證實杜仲腰痛丸可以抑制炎癥反應,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5-6]。但杜仲腰痛丸能否抑制SCI后NLRP3炎性小體介導的炎性反應,尚未有這方面的實驗研究。本研究將杜仲腰痛丸應用于脊髓損傷動物模型,觀察其對SCI后NLRP3炎癥體表達的影響,并探討其中機理。
1 材料和方法
1.1 實驗材料
1.1.1 實驗動物 SPF級SD雌性大鼠50只,6-8周齡,體重(210±9.70)g,于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實驗動物中心購得,許可證號碼:SCXK(甘)2020-0002,所有大鼠按照動物實驗管理與操作實用指南進行照料和處理,每籠5只,在相同條件下飼養,適應性喂養為期1周,若此期間實驗動物沒有出現不良反應,繼而開展相關實驗。
1.1.2 實驗材料 杜仲腰痛丸,組成包括杜仲、川芎、赤芍、川牛膝、土鱉蟲等十七味中藥,每瓶220丸,每粒含生藥0.18 g,由甘肅省中醫院制劑中心生產,產品批號:210653。配制成每毫升含生藥0.05 g的藥液,無菌條件下裝入試劑瓶冰箱低溫冷藏保存備用。實驗中用到的試劑:兔抗鼠NLRP3抗體(Proteintech);免疫組化試劑盒(博士德)。
1.2 實驗方法 50只SD大鼠被隨機分成5組,每組10只。分別是A組(低劑量組)、B組(中劑量組)、C組(高劑量組)、D組(模型組)、E組(假手術組)。所有大鼠均用1%戊巴比妥鈉(60 mg/Kg)腹腔注射麻醉。8%Na2S背部脫毛,常規消毒后鋪無菌洞巾,定位棘突后以T10棘突為中心,用手術刀切開皮膚形成一道長約3cm的切口,鈍性剝離周圍軟組織后顯露T10、T9、T11的棘突,并用蚊式咬骨鉗咬除T10及部分T9、T11棘突和椎板,形成大小約4×8 mm的骨窗,暴露脊髓背側硬膜,用止血鉗輕夾脊髓,出現后肢伸展和甩尾反射則標志著建模成功,形成中度及重度脊髓損傷模型。E組(假手術組)只進行椎板切除,脊髓沒有受到壓迫。局部使用適量青霉素,預防施術部位發生感染,逐層縫合關閉切口,術中所有操作必須在無菌條件下進行。為防止術后感染,給予青霉素腹腔注射3 d,4萬單位/N/只。觀察大鼠皮膚有無損傷或感染,必要時繼續注射青霉素。保持室溫20~25℃,相對濕度在50%~65%,提供(12 h光照/12 h黑暗)穩定的晝夜光照變化,保持24 h通風換氣,大鼠在整個實驗期間可自由獲取食物和水。為防止大鼠聚集舔舐背部傷口,所有大鼠均在清潔環境下單籠飼養。食物為商用大鼠顆粒飼料,飲水瓶為無毒耐高壓塑料材料制成,飲水和飲水瓶經過高溫滅菌消毒后使用,每日定時投食更換飲水,確保大鼠有充足的營養供給。每天進行兩次人工排尿,并清除大鼠尿道附近污漬并消毒,以防止尿路感染,一直持續到大鼠恢復自主排尿功能。造模成功之后,A組給予杜仲腰痛丸湯劑灌胃,給藥劑量為0.42 g/(kg·d),每日2次;B組給予杜仲腰痛丸湯劑灌胃,給藥劑量為0.84 g/(kg·d),每日2次;C組給予杜仲腰痛丸湯劑灌胃,給藥劑量為1.68 g/(kg·d),每日2次;D組和E組分別給予等量的生理鹽水,每日2次。連續干預7 d。所有動物均在實驗期間存活,無不良反應,并納入數據分析。
1.3 觀察指標 每組大鼠分別在術前及術后第1 d、第3 d、第5 d、第7 d用 BBB肢體運動功能評分(范圍為0~21分);術后第7 d取材,運用免疫組化法檢測NLRP3炎癥體表達。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實驗數據統計分析,實驗數據收集用(x±s)表示,符合正態分布用t檢驗或單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態分布資料用秩和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我們發現A組、B組、C組和D組的大鼠在SCI后立即失去后肢活動功能,治療結果顯示杜仲腰痛丸能促進神經元功能恢復,并且有時間依賴性。我們的BBB評分(表1)顯示,A組的功能恢復明顯高于D組,表明杜仲腰痛丸可以改善SCI后的運動功能恢復。我們使用免疫組化技術評估了每組NLRP3炎癥體的表達變化。
2.1 BBB評分 用BBB運動評定量表評定大鼠后肢的運動功能。于術前及術后第1 d、第3 d、第5 d、第7 d,將各組大鼠置于開闊場地內自由活動,記錄員(雙人、雙盲)負責對每只大鼠的后肢運動能力評分。每只大鼠的運動評分最終結果取平均值,得出結果值并進行統計學分析(表1)。
與E組相比較,A組、B組、C組和D組的BBB肢體運動功能評分顯著下降,但是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A組、B組、C組和D組的BBB肢體運動功能評分逐漸升高,到手術后第3天開始,A組、B組、C組BBB肢體運動功能評分優于D組同時期的結果(P<0.01)(見圖1)。這表明杜仲腰痛丸可以改善SCI后的運動功能,促進神經元的恢復。
2.2 免疫組化學法檢測NLRP3炎癥體的變化 運用免疫組化學法檢測,NLRP3炎癥小體陽性表達呈深灰褐色,表達的位置主要在細胞漿之中(見圖2)。E組只能觀察到少量的NLRP3炎癥小體表達,D組中NLRP3炎癥小體在細胞漿中大量表達(見表2),A組的NLRP3炎癥體表達量明顯少于D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圖3)。
3 討論
本實驗研究顯示,運用免疫組化學法檢測,NLRP3炎癥小體陽性表達呈深灰褐色,表達的位置主要在細胞漿之中。E組只能觀察到少量的NLRP3炎癥小體表達,D組中NLRP3炎癥小體在細胞漿中大量表達,A組、B組、C組的NLRP3炎癥體表達量明顯少于D組,說明杜仲腰痛丸可以抑制NLRP3的活化,減輕脊髓損傷后繼發的炎癥反應,從而起到保護神經細胞的作用。
炎癥反應是造成脊髓繼發性損傷的主要原因,脊髓損傷后使小膠質細胞、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以及淋巴細胞被激活,這些細胞會分泌大量的炎性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致使炎癥區域擴大,形成纖維蛋白凝塊和膠質瘢痕,并釋放大量抑制神經和突觸修復的細胞因子(如 IL-1、TNF-α和 IL-6),炎癥反應進一步加重,從而讓中樞神經系統的再生和修復變的更加艱難[7-9]。
NLRP3炎性小體是免疫系統實現免疫功能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作為caspase-1的激活平臺,它可以控制細胞炎癥因子和細胞因子的處理和釋放[10-11]。NLRP3在特定的條件下被激活后,使caspase-1發生活化,活性的caspase-1則會促進IL-1β和IL-18的活化[12-13],IL-1β和IL-18都促進活性氧(ROS)的積累,而ROS又充當損傷相關的分子模式(DAMPs),使NLRP3炎性體被激活和caspase-1發生活化,進一步產生IL-18和凋亡激活,從而引起反饋環,使炎癥反應進行性加重[10,14]。NLRP3激活的確切機制和它調節炎癥反應的機理,尚未研究透徹,但可能有多種調節機制和分子對NLRP3炎癥反應起積極或消極的調節作用。SCI使NLRP3激活產生促炎細胞因子會產生炎癥環境,從而加劇SCI的炎癥反應,從而惡化疾病的預后。
大量研究表明,中醫藥在治療SCI上有其獨特的經驗和優勢[15]。杜仲腰痛丸由杜仲、川芎、赤芍、川牛膝、土鱉蟲等組成,具有補益肝腎,通督脈、止痛消腫的功效。文獻研究表明服用杜仲腰痛丸后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血清IL-1、TNF-α的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這表明杜仲腰痛丸有抗炎、緩解疼痛的作用[6]。
綜上所述,根據本實驗研究的結果,說明杜仲腰痛丸可以抑制NLRP3的活化,從而減輕脊髓損傷后繼發的炎癥反應,起到保護神經細胞的作用。但是具體的作用過程還未可知,是直接結合NLRP3炎性體從而抑制炎性反應,或者是通過其他途徑來影響NLRP3炎性小體的激活,其中原理還需要在以后的實驗研究中去探究證實。
參考文獻:
[1]Anjum A,Yaxid M D,Fauzi DAUD M,et al.Spinal Cord Injury:Pathophy·siology,Multimolecular Interactions,and Underlying Recovery Mechanisms[J].Int J Mol Sci,2020,21(20):10-12.
[2]馮世慶.脊髓損傷基礎研究的現狀和展望[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21,38(7):1193-1198.
[3]施玉博,余鈴,郭衛春.急性脊髓損傷的治療進展[J].中國醫藥導報,2021,18(1):36-39.
[4]Gao K,Shen Z,Yuan Y,et al.Simvastatin inhibits neural cell apoptosis and promotes locomotor recovery via activation of Wnt/beta-catenin signaling pathway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J].J Neurochem,2016,138(1):139-149.
[5]張天龍,趙繼榮,陳祁青,等.杜仲腰痛丸對LDH慢性下肢痛模型大鼠疼痛行為學的影響[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22,24(2):20-24.
[6]方鵬飛,劉宗瑋,溫劍濤.杜仲腰痛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及對炎性因子的影響[J].國醫論壇,2022,37(3):38-40.
[7]馮婧,劉建成,張安仁.丁酸鹽與β-羥基丁酸鹽在脊髓損傷中的抗炎作用[J].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2022,38(9):1149-1155.
[8]Zhang Y,AL Mamun A,Yuan Y,et al.Acute spinal cord injury:Pathophysiology and 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Review)[J].Mol Med Rep,2021,23(6):15-18.
[9]李建平,何留民,吳武田.脊髓損傷的病理改變及修復策略[J].中國科學:生命科學,2022,52(10):1472-1483.
[10]Irrera N,Russo M,Pallio G,et al.The Role of NLRP3 Inflammasom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J].Int J Mol Sci,2020,21(17).
[11]Meyers A K,Zhu X.The NLRP3 Inflammasome:Metabolic Regulation and Contribution to Inflammaging[J].Cells,2020,9(8):20-22.
[12]Swanson K V,Deng M,Ting J P.The NLRP3 inflammasome:molecular activation and regulation to therapeutics[J].Nat Rev Immunol,2019,19(8):477-489.
[13]Seoane P I,Lee B,Hoyle C,et al.The NLRP3-inflammasome as a sensor of organelle dysfunction[J].J Cell Biol,2020,219(12):5-10.
[14]朱正桓,鄒紅軍,宋志文,等.脊髓損傷后神經修復過程中的細胞微環境[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23,27(1):114-120.
[15]王雅欣,林一璨,郭伊諾,等.中醫藥調控細胞自噬治療脊髓損傷的方法、技術及未來[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23,27(13):2116-2123.
(收稿日期:2022-7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