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紅莉
長期以來,英語教學一直是以考試為目標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其結果就是學生只會答題不會“說話”,成了啞巴英語。事實上,隨著對外開放進一步向縱深發展,與世界各國的聯系進一步加深,更加需要一些實用型人才,也更加需要更多的能說英語的人才。在“雙減”背景下,提高英語教學課堂效果是重點,初中是學生學習英語最佳階段,也是培養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關鍵時期,作為一名初中英語教師,應該抓住這一關鍵時期,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努力提高他們的英語口語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加強英語口語教學。
一是教師觀念的轉變。
英語教師要轉變的第一個觀念是:英語教學不是語言知識的教學而是言語技能的教學。過去,由于考試指揮棒的影響,英語教師過分強調英語知識的教學,結果培養了一批“啞巴英語”“聾子英語”。這次中學英語教材的改革為教師觀念的轉變奠定了基礎。然而傳統考試的“余威”仍在,考試依舊是教學的指揮棒。作為一名英語老師,應該懂得如何在這兩點找到平衡點。值得高興的是新中學英語課程標準適時進行了調整,明確規定將降低語法試題的難度,減少知識性的客觀題,重點培養學生的言語能力,在言語運用中學習語言。
教師觀念轉變的第二個方面是由以教為本向以生為本轉變。英語語言是一門不斷發展的語言,現代科技的發展為它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英語教材只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基礎、讓學生學好英語就必須融入英語的海洋,跟上英語發展的步伐。因此我也時常在教材教學的基礎上隨時把鮮活的英語輸入教學,讓學生能夠感受英語,能夠使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
二是課堂上加強口語教學。
1、創設各種情景,鼓勵學生大膽地說英語,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犯的錯誤采取寬容的態度。
2、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聽、說、讀、寫綜合能力,鼓勵他們大膽的說并運用到實際中去。
3、課堂上堅持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堅持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即用英語教英語(Teaching English through English),并注意所用語言的正確性、純正性和流利性。教學改革在不斷深入,新教材層出不窮,越來越注重語言的真實性、地道性和交際性。
4、利用積極的評價鼓勵學生說英語。
每當學生用英語講完后,教師應該給予鼓勵,讓他們感到自己又取得了進步,有一種成就感。為達到這一目的,作為教師就應該盡力做到這些:
(1)態度溫和,只要學生用英語說話,有一點進步,就給予表揚。
(2)態度要真誠,努力找到學生做對的地方。不要表露出失望、生氣和不耐煩情緒。
(3)細心、敏銳、公正、客觀,不要偏向某些學生,或讓學生出丑。
(4)以尊重和友好的態度對待學生,珍視他們的勇氣,不嘲笑任何學生。
(5)允許學生有自己的行為方式,而不是總期待學生符合教師的要求;信任他們,等待他們接近教師的要求。
當然,教師應該嚴格要求學生,每當學生說完后,要及時指出他們語言中的比較明顯的錯誤,例如:發音不正確的詞、嚴重的語法錯誤等,但無論如何學生需要不斷地鼓勵。
三是因地制宜積極開展一些英語課外活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英語課外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和延展,是英語課堂教學的最好輔助形式之一,是課堂教學以外英語聽、說、讀、寫的實踐活動,為我們更好地實施英語素質教育提供了廣闊的場所和環境。英語課外活動屬常規教學的范疇,但又有別于普通的課堂教學,是脫離“淺層”語言能力的素質教育課。國際教育界已把課外活動視為課程的一部分而不再把它看作獨立于課程之外的,與課程相對立的活動。這是老師培養學生英語興趣的大好時機,老師一定要抓住機會,用好用足,不能錯過。
總之,說”作為學習英語四項技能之一,只能通過大量的練習獲得,熟才能生巧。實際上學生說英語的愿望很強烈,他們不愿意說只是因為怕出錯、緊張,而造成一時找不到恰當的英語詞語來表達自己,如果教師努力創造一個說英語的良好環境,通過各種方法鼓勵、訓練他們,學生會非常積極地、自動地和自然地說英語。唯有如此,我們的英語口語教學才能實現課程標準要求達到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