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繼業
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的主要管理者,同時也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一位優秀的班主任,不僅是一位出色的管理者,更應該是一位優秀的溝通者。溝通是班主任了解學生的一個主要方式。在溝通中,班主任了解了學生個人的思想,學生的個人興趣和愛好,通過溝通可以了解整個班級管理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在溝通中,學生感覺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注和尊重。一個善于溝通的班主任,必定是一個細心且充滿教育智慧的班主任。下面就班主任溝通的藝術,談一點個人的淺見。我們會發現,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班主任有時會經歷到這樣一種現象:班主任出于對學生的關心,對學生的學習嚴格要求,而有些學生卻不能愉悅的接受,甚至嚴重者,覺得這是老師在有意為難自己,這樣就產生了抵觸情緒,甚至是語言行為上的冒犯。可見,班主任的溝通藝術直接關系到師生關系,因此,班主任必須善于運用溝通藝術,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教育智慧,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那么,班主任究竟如何與學生溝通呢,班主任與學生溝通要有那些原則呢?
一、以愛感人
魏書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談》有許多成功的案例,是班主任對后進生的教育。魏書生談到對待后進生要多花些功夫,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首先要給他們一份特殊的愛:學會關愛,贊美和寬容。班主任要多關愛后進生,關心他們的生活,了解他們的煩惱,愛永遠是教育真正的內涵,如果沒有愛,任何說服都無法開啟一扇緊封的心扉,如果沒有愛,任何甜言蜜語都打動不了一顆冰冷的心。有這樣一位班主任,他努力去關愛每一位同學,如果有人生病了,他定會親自送到醫院;有的同學家境困難,他就發動學生“獻愛心”,有學生過生日,他都會送一張賀卡給他。有一次,是晚上凌晨兩點,宿舍管理員打來電話,說是有個同學突發疾病,病得厲害,得送去醫院,他二話沒說,穿外衣就往外走,當時正值寒冬,天又下著雨,這位老師披上雨具趕到宿舍,直接把那位同學送到了醫院。這位同學的父母遠在外地打工,家中無人照管,非常調皮,班上大大小小的事都有他的份,學習成績日落千丈,班主任找他談過好幾次,卻不見奏效,這次就是白天吃了冰棍鬧肚子引起的,老師又氣又憐。但這位老師還是守了一晚,到早上囑咐了護士才去上課的。到了中午,他帶上飯菜去看那位學生,當老師把熱乎乎的湯碗遞給他時,他看到那位學生的眼睛有些模糊。出院后,那位同學找到老師,說他會痛改前非,好好學習,沒想到一次小小的關愛勝過了千言萬語的說教。這才是班主任應有的溝通藝術啊!
二、以情動人
魏書生老師剛剛出來工作時,發誓要把畢生精力都奉獻給教育事業。為了上好第一節課,他精心準備,可謂萬事俱備。第二天課堂上,魏書生老師是熱情洋溢,激情燃燒,把平生之精華,一股腦的傾泄在課堂上。結果呢?學生們不買賬。不但不買賬,反而睡倒一大片。后來魏老師反思:是準備不充分嗎?不是。是情感不感人嗎?不是。后來,魏書生老師反復思考,得到一個結論:感動學生,情感要對路。以此為出發點,魏書生老師成了現在的教育家。
三、以理服人
班主任的工作方式是“說”,“說”的藝術在于,以情動人,以理服人,使“說”具有針對性,啟發性和感染性。有一位老師的案例是,有一位同學上課不認真聽課,這位老師當眾批評了他,他拒不接受,老師很生氣。但老師轉念一想換一種方式,他當面對那位同學:“老師也有錯,錯在遇事不冷靜,情緒激動,我改,你能和我一起改嗎?”他笑了。“老師我改,我堅決改。”從此,他上課認真聽講,從不違紀,對老師也非常尊重。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有時候,只要放下架子,平等對待學生,尊重學生,就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和認可。
四、顧全大局
先面后點,老師要先考慮到全局,從整個學校、班級的發展出發考慮問題,對個別學生存在的問題個別處理,具體問題具體解決,這也是一種溝通的技巧。
五、多元溝通
班主任是一個溝通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橋梁。班主任的溝通,內容和對象都應該堅持多元化,我們應該允許學生、家長有不同的意見和看法,當學生遇到問題,或者家長請求幫助時,班主任應該及時伸出援助之手。這里的溝通,也包括和任課老師和學生家長的溝通,只有大家將心比心,我們的教學活動才能圓滿和有實效。經過溝通,我反思整理有關溝通的內容。我反思,溝通的目的是否達到,教育的任務是否完成。要反思他的問題,是思想道德問題,還是心理問題?是認識的誤區,還是心理的障礙?他反映的問題,是共性問題,還是個性問題?是個大問題,還是個不關疼癢的小問題。這個問題,是急于解決的問題,還是經過時間的推移,就自行消失的問題?既要聽風都是雨,而且是大雨,又要聽風不是雨,是晴空萬里的前奏。只有這樣,我們班主任的溝通,才能夠發揮最佳效果,達到預期的目的。
總而言之,教師要善于從每次談心中總結成功或者失敗的經驗。因為一個教師不可能只談一次心或者只談一班學生的心。所以,教師要總結經驗和教訓,好的經驗要傳播,壞的經驗要找問題,及時糾正方法。這樣,這個班主任帶出來的學生一定會一屆比一屆優秀的。班主任要與學生進行很好的溝通,什么樣的方式、方法溝通起來更具有藝術性是班主任畢生所探究和追求的。要獲得學生的尊重和信任,班主任就應該邁出主動的一步,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情感與訴求,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關系,為他們提供挖掘自身潛能的環境,用發展的眼光來面對一切學生,及時鼓勵學生的每一步成長。只有這樣,才能架設起師生之間的心橋,實現教育是為了學生更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