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國蘭
美術教育是五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培養學生的藝術感知力,提高學生的想象力、觀察力和動手能力,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的提出極大地充實了美術教育的內容,促進了美術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此前,部分教師對美術教育的定位都是以課程本身為基礎,很少將課程向外延伸。但是,隨著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的提出,美術課程與其他課程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密切。當前,育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已經成為美術教育的指導方針,在教育改革的大環境下,教師應適時地轉變原有的教學觀念,充分認識到美術教育對學生創新思維和審美情趣的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教師還應使用地方性美術資源充實美術課程的內容,構建更有特色的農村美術教育教學體系,讓學生能體會美術學習的樂趣,提升美術核心素養,從而為其今后的美術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當前農村小學美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家庭方面
筆者通過調查發現,在幼兒園階段,大多數兒童喜歡繪畫,且家長對此持肯定的態度,會給予兒童一定的支持。而在小學階段,農村地區的部分家長更關注兒童文化知識的學習,不重視兒童繪畫興趣的培養。由此可知,當前農村地區美術教育發展的大環境依然嚴峻,學校在開展美術教育時無法獲得家長的大力支持。同時,受此因素的影響,學生接收到的美術教育內容無法在課下得到延伸,且家長的教育觀念會引起學生對美術課程重要性的懷疑,使學生逐漸放松對美術課程的學習。
筆者在調查中發現,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農村地區的部分家長依然將美術教育作為一種課外娛樂的方式,沒有認識到美術教育在學生健康成長中的重要作用,甚至他們認為美術教育會占用學生較多的學習時間,這使得美術教育在農村地區的受重視程度較低,素質教育和核心素養的落實效果不佳。
(二)學校方面
學校是學生學習美術知識、掌握美術技巧的主陣地,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能力、資源開發能力等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很多農村小學雖然開設了美術課程,但學校對美術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同時,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美術教育的最終效果。
1.沒有完全理解教學目標。筆者在解讀了小學美術課程的教學目標后發現,相關教育部門是嚴格按照三維目標教育理論制定小學美術教學目標的,但農村小學的部分教師在解讀美術教學目標時容易以偏概全,在解讀和實施目標的過程中存在較大的問題。具體而言,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部分教師將三維目標教育理論奉為金科玉律,以此為核心設定小學美術的課堂教學目標,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動態化地調整目標,使得教學目標與學生學情不一致,這不利于學生審美能力、創新能力等的培養。
第二,部分教師雖然以三維目標為核心進行教學設計,但在實際教學時卻只完成了三維目標中的知識與能力這一維度,忽視了最為重要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維度,未能充分發揮美術教育在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中的價值。
2.教學模式滯后。現階段,農村地區的部分小學教師采用的美術教育教學模式較為單一,不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年齡特點,無法很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在核心素養指向下,學生完成美術課程的學習后應具審美感知備、文化理解、藝術表現和創意實踐等方面的核心素養。但在現階段的教學中,農村地區部分小學生的學習依然是圍繞圖像識讀和美術表現這兩個層面的知識點,學習內容不夠豐富。同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依舊以說教的方式為主,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較少,這使得學生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無法實現美術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標。此外,教學模式的單一和滯后既不利于學校美術教育的可持續發展,也不利于學生通過自主發現和探究構建系統、全面的美術知識體系,提升自身的美術核心素養。
3.教學資源開發力度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浩瀚如海,而農村地區作為集結民俗文化和民間藝術的寶地,本身便能夠為農村小學美術教育的開展提供較多的資源和素材。如年畫、剪紙、木雕、陶藝、刺繡等具有代表性的民間工藝是我國農村地區普遍存在的藝術形式,這些民間工藝貼近農村學生的生活,教師將其引入小學美術教育,能快速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但根據筆者的調查,農村小學的部分教師沒有充分開發地方美術資源,使得這些寶貴的資源無法發揮出教育價值。
此外,部分農村小學雖然將這部分內容納入美術教學的計劃中,但由于部分教師的教育教學經驗有限,未能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無法很好地將地方美術資源融入課堂教學。因此,如何開發地方美術資源、組織民間美術欣賞和創造活動是當前農村小學美術教育轉型發展遇到的問題之一。
(三)社會方面
多媒體設備是新時代美術教學的載體之一,也是打造現代化美術課堂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但受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相關部門在進行教育規劃時對美術教育資源的投入力度較小,這使得農村地區部分小學的美術教育教學設備較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和豐富的教學資源,也就無法為學生呈現生動有趣的高質量美術課堂,這影響了美術課堂的教學效果。同時,多媒體教學設備的不足使得美術課堂的教學模式較為單一,教師無法生動形象地展現教學內容,難以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在農村小學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
(一)堅定信念
小學階段不僅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階段,也是學生打好堅實基礎的關鍵階段。因此,在小學階段,教師要堅定信念,牢牢把握素質教育的內涵,著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美術是小學階段的一項重要課程,有助于學生創造力和審美能力的發展。教師應認識到美術教育對學生全面發展的價值,并開展高質量的美術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以強化學生對美術的認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美術綜合素養。
(二)轉變觀念
教師的教學觀念影響著美術課程的教學效果,同時,家長的教育觀念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在實施美術教育的過程中,農村小學的美術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美術并非一門簡單獨立的學科,它存在于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各個學科的學習中。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育方式,以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知識的熱情。教師還應與家長進行溝通,讓家長認識到美術教育對學生成長與發展的重要性,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為學生課后自主學習美術知識提供支持。
此外,教師應意識到美術教育的主要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會發現美、欣賞美。在美術教育中,教師的首要目標是為學生創設出良好的學習環境,以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力,讓學生自主探索并發現美。教師可以充分挖掘地方美術資源,并為學生呈現相關的藝術作品,讓他們欣賞作品的美,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為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奠定基礎。
(三)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在美術教育中,最關鍵的一點是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讓他們能充分地發揮想象力和主觀能動性,大膽地想象與創造,從而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美術一年級下冊“各式各樣的水果”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展示各種各樣水果的圖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然后給學生提供各種顏色的橡皮泥,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動手捏制各種各樣的水果。
此外,在開展美術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提問,發揮提問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以此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促使學生打破傳統認知的束縛,創作出新穎獨特的藝術作品。例如,在教學浙人美版小學美術三年級上冊“黑白拼貼畫”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提供范畫讓學生自由欣賞。其間,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制作拼貼畫的具體流程是什么?如何組合黑、白、灰這三種顏色,將作品的生命力與活力發揮到極致?”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會認真觀察,并通過思考和討論提出一個個充滿創意的想法。接著,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數量充足的黑、白、灰三種卡紙,鼓勵學生自主動手撕出不同大小,并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動手拼貼出能體現自己獨特風格的創意作品,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結語
農村地區有著豐富的民俗文化資源和各類民間工藝,這些文化資源和民間工藝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美術資源。因此,農村小學的美術教師要堅定信念,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并充分利用民間美術教育資源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從而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
貴州省興仁市波陽鎮新發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