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騰
小學數學體驗式學習是指小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引導和合作下,在一定的情境中參與數學活動的一種學習方式,可以讓學生有所感悟,積累個人經驗,從而在情境中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體驗式學習是小學階段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它既適應當代教育教學改革的要求,又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數學核心思維以及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應創新教學方法,積極引入體驗式學習這一方式,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在本文中,筆者論述了體驗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以供參考。
一、小學數學體驗式學習的基本特征
(一)情境性
體驗式學習有極強的情境性,這種特性主要體現在“學生必須在一定的情境上完成體驗”。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體驗式學習的前提,是教師要在了解體驗式學習的基本特征和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以教材內容為出發點,創設多樣的教學情境。只有充分體現體驗式學習的情境性,才能讓學生沉浸于學習,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產生學習興趣,進行自主學習,通過“以身體之,以心驗之”,領悟并掌握知識,獲得發展。
(二)實踐性
數學學科本身就是一門工具類學科,在現實生活中有極強的實踐性。正因如此,小學數學教學才需要倡導體驗式學習,以使學生在實踐中感悟、在體驗中發展。數學實踐貫穿于體驗式學習的全過程,它能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一方面,學生經歷實踐的過程是個體體驗的過程,也是在實踐中驗證所學知識的過程。在體驗式學習中,學生通過參與實踐活動,能夠提高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加深對數學內容的理解,提高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小學數學體驗式學習的實踐活動具有多樣性和層次性的特點,既包括學生的親身實踐,也包括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既能回顧舊知識、學習新知識,還能在新舊知識的認知沖突中進行創造性思考。學生在這種切實的感受和體驗中,可以深入體會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進而構建完整的數學認知體系。
(三)情感性
在以往教學過程中,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僅注重帶領學生學習基礎知識和掌握基本技能,忽略了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有了明確的三維教學目標,包括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三維目標的設計和制定,糾正了傳統數學教學的不良傾向,教師在教學中更加重視學生認知形成的過程,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此外,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科雖然內容簡單,但部分知識依然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系統性,比較抽象、枯燥,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困難。體驗式學習的應用,可以讓學生親身經歷豐富的數學情感體驗,有助于學生在良好的體驗中理解數學知識,從而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二、體驗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創設情境,激活學生的情感體驗
1.創設生活化情境。情境是體驗的窗口,是體驗過程的門戶。數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學生學習數學也是為了解決現實問題。《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應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活動中。基于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創設生活化情境,帶領學生在生活化情境中進行體驗式學習。譬如,在教學“元角分”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將講臺布置成商店,將橡皮擦、粉筆、書籍、鋼筆、練習本等作為商品,并裁剪不同尺寸的卡片作為貨幣,讓學生扮演售貨員、顧客和商店老板進行情景表演。如:“顧客”在“商店”內選擇了1支鉛筆和1本練習冊,已知鉛筆的單價是1元5角,練習冊的單價是2元8角,“顧客”手上有1張面值為10元的“紙幣”,“售貨員”應該給“顧客”找零多少錢;假如“顧客”手中有10枚面值為1元的“硬幣”和20枚面值為1角的“硬幣”,可以購買多少根單價為5角的筆芯;等等。這種體驗式的數學情境因為貼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能夠調動學生的已有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體驗熱情,不僅能夠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還能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2.創設游戲情境。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小、天性活潑,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仔細探究數學課程內容,結合多種元素創設體驗式的游戲情境,以直觀性、趣味性強的游戲形式呈現數學內容,從而構建寓教于樂的數學課堂,讓學生體驗游戲化學習的樂趣,始終保持學習熱情,進而在創造性的思維活動中理解知識。譬如,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相關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數字卡片游戲:先制作卡片,在卡片上分別寫上2~9這幾個數字,再由甲、乙兩名學生分別隨機抽取一張卡片,兩人一起計算兩張卡片上的數字之和,能快速、準確說出答案的人可以贏得兩張卡片,最終積累卡片最多者成為游戲贏家。教師在教學中創設體驗式的游戲情境,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還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在體驗式學習中積累數學知識。
3.創設問題情境。問題是數學的心臟,能夠明確學生思維發展的方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現教學目標的方式之一,就是創設問題情境。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設計教學內容,創設問題情境,在情境中設置具有創造性和挑戰性的問題,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問題意識,促使學生在不斷的問題探究和體驗中發展思維、深化認知。例如,在教學“圓”這一單元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提出“小汽車行駛得又快又穩的原因是什么?”的問題,以創設情境,讓學生思考。一旦學生回答“因為車輪是圓的”,教師就可以立刻追問:“那如果將車輪做成正方體、長方體、橢圓體等其他形狀后,會出現什么樣的情況?”這種充滿質疑性的問題,能給學生造成強烈的認知沖突,從而給學生的體驗式學習提供強大助力。在接下來的教學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通過自主探究和實踐體驗,深入學習圓的相關知識,了解圓心、直徑和半徑的概念,掌握圓的概念和性質。
(二)自主探究,深入理解知識
蘇霍姆林斯基曾提出,“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和探索者”。在小學生的精神世界里,此種需要更加強烈。同時,新課改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勤于動手和樂于探究。基于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體驗式學習時,應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學習時間和空間,指導學生大膽交流、合作探索、動手操作,讓學生在實際體驗中進行猜想和驗證,在實踐和創新中掌握數學知識。
例如,在教學“多邊形的面積”這一單元中的“三角形的面積”相關內容時,在學生了解了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后,教師可以提供相應的學習工具,引導學生利用學習工具進行自主探究。具體來說,用兩副相同的三角尺嘗試拼出一個平行四邊形,并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進行分析和推導,從而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這種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體驗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況,能夠讓學生主動探究知識,有助于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三)互動交流,培養積極的情感態度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團結協作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積極的心理品質。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體驗式學習時,教師應加強和學生之間的數學交流,積極和學生互動,給予學生足夠的活動空間。此外,教師要創造良好的交流機會和條件,指導學生積極思考、與同伴進行交流,從而在不斷的合作和交流中深化體驗,豐富經驗。
例如,在教學“克和千克”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提前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自由組建合作小組,并提前給學生準備好雞蛋、袋裝的鹽和糖等學習道具。課堂上,教師先對秤的使用方式進行詳細講解,讓學生清楚如何使用秤,然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與同組成員交流,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分別以雞蛋、糖和鹽為稱重對象,完成對一千克物品的測量,感受一千克物品的重量,并記錄下重量。此種活動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優勢和作用,讓善于記錄的學生主動記錄數據,想要動手稱量的學生積極稱量不同的物品,對數字敏感的學生則主動計數等。這不僅加強了學生間的交流,實現了學生的體驗式學習,使學生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學習了千克和克的重量概念,還讓學生體驗到合作的快樂,培養和發展了積極的情感態度。
(四)知識應用,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
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學習的過程實際就是學生對數學問題和現實問題相互轉化的過程。教師在小學教學實踐中,應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將數學知識引進現實生活,指導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數學知識,鼓勵學生在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這樣才能讓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相互作用,使學生更好地體驗數學的本質、感受數學的價值。
例如,教師在教學完“生活與百分數”的相關內容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去超市的打折區觀察、了解商品的打折情況。學生發現,有的商品直接在原價的基礎上打七折,有的商品要求購買達到一定的金額后再減去部分金額。對此,學生可以運用數學知識計算出最實惠的購物方案。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還能增強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體驗,從而讓學生更加真實地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
結語
體驗式學習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情感、心理、綜合能力的發展都具有重要促進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體驗式學習的應用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和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應深入探究體驗式學習的基本特征和應用方法,不斷完善體驗式教學,使學生在體驗式學習中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張集鎮下張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