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至14日,第56屆東盟外長會議及系列會議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召開。與會方表示要攜手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重申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的決心,強調要保持東盟的團結和中心地位,不成為任何國家的代理人。東盟外長會議在會后發表的聯合公報中表示,推動東盟“印太”展望以促進地區安全、穩定和繁榮,是東盟2023年首要任務之一;東盟愿擴大與各合作伙伴的關系,致力于使東盟成為一個“具有包容性、參與性和協作性的共同體”。印度尼西亞是今年東盟輪值主席國,除東盟外長會議,中國-東盟(10+1)外長會、東盟與中日韓(10+3)外長會、東亞峰會外長會等多邊、雙邊活動也在雅加達舉行。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出席了上述會議。
7月15日,韓國總統尹錫悅突訪烏克蘭首都基輔并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舉行會談,就雙邊合作方案交換意見。會晤后,雙方發表聯合聲明。
尹錫悅表示,作為首位對烏克蘭進行“戰時訪問”的韓國總統,深感責任重大。韓方將推進“烏克蘭和平聯合倡議”,幫助烏克蘭重建日常生活。尹錫悅從安全援助、人道主義援助和重建援助等三個方面說明了該倡議的合作構想。就安全援助,尹錫悅表示,韓國將發揮引領作用,讓更多的發展中國家能參加澤連斯基提議的“和平峰會”,加入“自由聯盟”。對于軍需物資援助,韓方今年將加大援助規模。提及人道主義援助,尹錫悅稱,將盡快支援烏克蘭急需的人道主義物資援助,今年將落實1.5億美元援助計劃。此外,為幫助烏克蘭政府穩定經濟大盤,韓方計劃與世界銀行合作,重新實施財政支援。為了青年一代,雙方決定新設“尹錫悅-澤連斯基獎學金”,幫助在韓國境內的烏克蘭學生“安心”學習,并增加獎學金項目以惠及更多學生。

7月12日,朝鮮試射了“火星炮-18”型洲際彈道導彈,并稱該導彈為戰略武裝力量的“核心武器系統”。7月13日,據朝中社報道,此次試射證明了新型戰略武器系統的能力、可靠性和軍事效用性,并驗證了朝鮮核戰略武裝力量的可信度。在此次試射中,導彈第一級設定為標準彈道飛行方式,第二、第三級為高角飛行方式。導彈上升高度為6000余公里,飛行時間為4000余秒,最后準確落入朝鮮東部公海目標水域。報道還說,按計劃,朝鮮戰略武裝力量即將裝備“火星炮-18”型洲際彈道導彈武器系統。
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務委員長金正恩現場指導試射活動并表示,朝鮮戰略武裝力量的發展通過此次試射取得重要進展。半島局勢要求朝方強化核戰爭遏制力,朝方將持續開發更先進、更有效、更可靠的武器系統。
7月12日,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召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松野博一隨后在記者會上表示,日美韓就此事進行了局長級電話磋商。
7月14日,在進行關于火箭引擎實驗時,日本秋田縣能代市“JAXA(日本宇宙航空開發機構)能代火箭實驗場”發生爆炸,現場未發生人員傷亡事故。此次進行實驗的火箭為“埃普西隆”改良型火箭試驗,預計2024年發射升空。試驗原定進行2分鐘,但是點火后57秒,火箭突發爆炸。事故發生后,日本政府相關官員作出回應稱,日方正在努力收集更多信息。
此次爆炸的“埃普西隆”改良型火箭同“埃普西隆6號”使用同樣油箱。據報道,“埃普西隆6號”發射后偏離預定軌道,于去年被勒令自毀。“埃普西隆”改良型火箭為日本主要火箭型號,全長約27米,使用固體燃料。該型號火箭發射能力較之前型號有所提升,衛星發射高度可達700公里左右。
美國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創始國之一。2011年,在教科文組織批準巴勒斯坦成為正式會員國之后,美國停止了對該組織的資助。2017年10月12日,美國宣布決定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23年3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曾敦促美國國會撥款1.5億美元,以便推動美國重返教科文組織。6月初,美國政府致信教科文組織,通知美國計劃重新加入該組織的決定。6月12日,教科文組織總干事阿祖萊就美國要求重新加入該組織一事向機構會員國代表進行了通報。6月30 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員大會特別會議通過決議,允許美國恢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員國身份。7月1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公告,稱美國10日接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組織法,正式恢復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員國。美國重返教科文組織,首要解決的問題之一是還清欠賬。

7月13日,印度總理莫迪抵達法國,開啟對法國為期兩天的訪問,討論印法兩國新的重大防務交易。7月14日是法國國慶日,莫迪作為特邀嘉賓出席了“巴士底日”閱兵儀式。印度軍隊的一支游行隊伍和由印度軍人駕駛的三架法制“陣風”戰機編隊參加了閱兵慶祝活動,凸顯了兩國間密切的防務關系。
7月10日,印度國防部初步批準從法國購買26架“陣風”戰機和三艘“鲉魚”級潛艇。在莫迪訪法之際,印度政府證實此消息。據報道,這筆軍事協議達成之際,法國正加強與印度的政治和商業關系,同時試圖將印度從其最大武器供應國俄羅斯手中吸引過來。報道稱,近年來印度海軍一直面臨飛機和潛艇短缺的問題。這些“陣風”戰機計劃部署在印度海軍的航空母艦上。
7月19日,泰國國會就選舉新總理再次舉行上下兩院聯席會議。遠進黨黨魁皮塔是聯席會議上唯一獲得提名的總理候選人,但有議員提出,根據國會議事規則,任何一項動議被否決后在同一國會會期不能被重復提交,鑒于皮塔此前已獲提名但并未當選,因此不能再被提名為總理候選人。經激烈辯論,國會投票否決皮塔總理候選人提名資格,聯席會議再度未能選舉產生新總理。皮塔在此次聯席會議前曾表示,如果他依然無法當選總理,他將支持為泰黨候選人角逐總理職位。當天早些時候,泰國憲法法院宣布受理選舉委員會所提交皮塔涉嫌違反選舉法持有媒體股份的案件,并于即日起暫停皮塔的議員資格,直至法院作出最終裁決。
5月14日,泰國舉行國會下院選舉,皮塔領導的遠進黨以151席成為下院第一大黨。此后遠進黨與為泰黨等七個政黨組成聯盟,共同推舉皮塔為總理候選人。7月13日,泰國舉行國會上下兩院聯席會議,皮塔作為唯一獲得提名的總理候選人未獲超過半數議員的支持,未能當選新總理。
7月14日,烏茲別克斯坦當選總統米爾濟約耶夫在烏最高會議(議會)宣誓就職。米爾濟約耶夫在就職演講中表示,今后一段時期,烏茲別克斯坦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領域將發生深刻轉變與巨大變革。新時代需要新思想、新倡議和新成果。烏茲別克斯坦于7月9日提前舉行總統選舉。根據烏中央選舉委員會7月11日公布的最終結果,現任總統米爾濟約耶夫以87.05%的得票率勝出。米爾濟約耶夫分別于2016年和2021年當選烏茲別克斯坦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