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春花 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第三中學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整本書閱讀扮演著十分關鍵的角色,但是農村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受各類因素的影響,存在一定的落實問題。葉圣陶曾經談到,閱讀教學質量無法提升的原因就在于沒有合適的閱讀教學方法。因此,為了更好地指導學生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師必須要重視創新閱讀教學方法,因材施教;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閱讀能力與認知水平,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技巧與良好的閱讀習慣,真正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
在學生學習成長中,閱讀十分重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中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應當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拓展閱讀面,逐漸增加的閱讀量。”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大力推廣整本書閱讀教學。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有:第一,通過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可使學生在宏觀視角下,加深對語言建構以及應用的認知。第二,整本書閱讀可以幫助學生在復雜的認知情節中自主探究,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第三,通過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學生可以直接面對文化載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
在農村地區,大部分教師和學校并未給予整本書閱讀教學足夠的重視。所謂整本書閱讀,本就是使學生在通讀完一整本書之后,對整本書的情節與內容進行完整把握和感知。完整的一本書大多有上百頁,這就使學生整本書閱讀的周期相對較長,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農村地區的初中缺乏相應的整本書閱讀資料。為了追求短時間內教學質量的提升,有一些學校徹底取消了整本書閱讀課,或者整本書閱讀只是停留在形式主義上,并沒有開展實踐。為了提升學生的語文考試成績,教師更傾向于向學生推薦《學生天地》或《讀者》等期刊素材,而忽略了過分耗時耗力的整本書閱讀。農村地區的家長也只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更愿意花費金錢為學生購買習題和試卷等材料,并未給予整本書閱讀足夠的重視。除此之外,大部分學生對整本書閱讀存在恐懼心理。此外,由于無法保證足夠的閱讀時間,也就導致學生無法感受到整本書閱讀的樂趣。再加上初中階段各個學科的學習壓力較大,導致學生對整本書閱讀產生了抗拒心理。
初中生的閱讀能力提升,不僅要依靠學校來提升,家庭教育環境同樣也是培養初中生閱讀能力的關鍵。家庭教育中包括閱讀氛圍與閱讀環境。目前,大部分農村地區的初中生明顯缺乏良好的閱讀環境。再加上農村地區大部分初中生為留守學生,一般與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同住,不僅要解決個人的生活問題,同樣也要照顧長輩的起居。這些學生的祖輩受教育水平相對較低,也就無法給予學生的閱讀足夠的幫助。再加上農村地區的評價系統較為單一,僅依靠考試成績對學生進行評價。這種傳統、單一的評價體系容易導致學生在發展過程中存在內卷化和單一化的傾向。一旦離開這一評價體系,將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導致學生對自己產生懷疑。再加上閱讀本就不會在短期內產生明顯的變化和效果,也就使學生認為整本書閱讀本身就是浪費時間的行為。
學生是整本書閱讀活動的主體,而學生的接受程度是農村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最終成果。但是一些農村初中學生并未給予整本書閱讀重視,其原因就在于學生并未認識到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性。有些學生缺乏自我約束力和意志力,如果沒有教師的監督與引導,這些學生無法安靜下來閱讀整本書。相對于傳統教學而言,農村地區的初中生獲取信息的渠道也發生了較大的轉變。學生可以利用互聯網的便捷性獲取信息,但是卻很難利用當前現有的學習資源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還有一部分學生偶爾自主閱讀,但是卻很難堅持將一本書完整讀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學生在實際閱讀過程中容易選擇退縮,一旦在整本書閱讀過程中遇到挑戰和障礙,就會輕易選擇放棄,也并未在日常學習和生活當中養成長期堅持閱讀的良好習慣。最終導致當前農村初中整本書閱讀存在形式主義的問題,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無法有效獲取知識,最終效果并不理想。
農村學校在開展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最關鍵的就是要幫助學生制定正確的閱讀教學計劃,從而幫助學生有條理、有規劃地開展整本書閱讀。
首先,教師應當制定完善的整本書閱讀書目清單。在選擇整本書閱讀時,應當根據新課標提出的要求,結合教材中所推薦的閱讀文章,對學生整本書閱讀的書目進行專業的選擇和指導。除此之外,也要關注初中階段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學習基礎,正確選擇學生能夠接受的文章類型與形式。作品內容的難易程度應對應于學生的實際理解能力,推動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在初中階段,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為其擬定必讀和選讀書目,必讀書目主要包括四大名著《西游記》《紅樓夢》《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同樣也包括魯迅、老舍等的部分作品。在這之中,魯迅的《朝花夕拾》《吶喊》《彷徨》,還有老舍的《駱駝祥子》為重點閱讀書目,選讀書目則主要包括沈從文的《湘行散記》、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等。
其次,在列出書單后,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前往學校圖書館自主借閱相應的紙質書開展閱讀。教師在選擇整本書閱讀書目時,應當充分考慮到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大部分學生的自我認知以及對社會情感的感知較為敏銳。因此,通過優秀的文學作品閱讀,能夠使學生在閱讀故事情節的過程中真正感知人生和生活,培養學生思想道德情感。
整本書閱讀的技巧十分多元,可以根據不同的文章的體裁選擇不同的閱讀方式,比如略讀、默讀、朗讀、泛讀、精讀等不同的類型。對于初中生而言,主要有略讀和精讀兩種。
其一,略讀指的是對整個文章內容進行粗略閱讀,不過多關注文章當中的細節,對于所閱讀的文本會有大致的了解,初步掌握文章的作品結構與梗概。在正式閱讀書籍之前,需要通覽目錄,通過目錄了解整篇文章的故事走向,對整個文本有全面的了解和認知。比如,在閱讀《紅樓夢》時,首先需要瀏覽《紅樓夢》的目錄,了解整本書總共有120 回,每一回之下都有兩句韻文,對每一回的大致內容進行概括之后,瀏覽序言、前言和校注,了解《紅樓夢》有關批次和校注版本的信息,同時了解作家曹雪芹的創作淵源,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
其二,精讀是在閱讀的基礎上深入了解文章當中具體的人物形象與故事情節。整本書閱讀量相對較大,對于初中生而言,除了學校的固定課時之外,大部分學生的課余時間被各個學科的作業占據,要想在短時間內完成整本書閱讀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整本書閱讀時需要采用讀寫結合的手段,將文章當中有關的人物形象、人物關系和故事情節進行記錄,方便在中斷閱讀之后快速喚醒從前的閱讀記憶。同時,在整理文章相關細節時,學生也能夠通過個人的記錄對比出作者重點描述的人物形象與故事情節,幫助學生在記錄的過程中厘清作品的發展主線和主要故事情節。比如,在《紅樓夢》的整本書閱讀中,賈府里的人物關系十分復雜,所涉及人物數目相對較多,各個情節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和交叉,且頻繁切換敘述空間,這會為學生的整本書閱讀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學生需要在閱讀《紅樓夢》的過程中記下《紅樓夢》當中賈府以及其他三大家族之間的關系,了解在這些家族當中所發生的事件,厘清《紅樓夢》整體故事的發展路線。
整本書閱讀相對于平日課文閱讀而言,其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更加清晰明確。因此,學生在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會對文章當中某一人物形象或某一事件形成獨立的看法與觀點。如果學生的觀點正確則不必擔心,而如果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產生過分偏激的思想,那么將會對學生的三觀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教師要在整本書閱讀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幫助學生以辯證的態度進行思考和閱讀,從不同的角度解讀閱讀文章,感受作者在文章當中所傳遞的思想,真正發揮其引導作用。具體的手段在于幫助學生結合不同的視角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使學生清晰地了解到作者在文章當中所表達的情感和思想。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人物在不同情節當中所作出的反應,對人物的價值態度進行評價和打分,通過打分的方式使學生正確認識人物并感受作者的意圖。比如,在閱讀《西游記》這本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故事情節對孫悟空這一人物形象進行評價和打分。有的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認為,孫悟空是一個武藝高強且不畏強權的人物,可以為他打100 分。而有一部分學生則認為孫悟空有著很多的缺點,如在“真假美猴王”這一篇當中就存在著濫殺無辜的錯誤行為,因此,學生認為孫悟空是一個帶有瑕疵并不完美的英雄,所以只能打80 分。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人物形象,從而在完成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以辯證的態度看待人物形象,增強了閱讀感受。
如果只是單純地向學生灌輸知識,不利于幫助學生掌握文章的主旨,深入理解文章內容,甚至會影響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整本書閱讀教學應當是雙向的互動和討論,不應當只將學生當作課堂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提出問題,學生在接受教師提出問題的過程中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如此一來才能夠順利推動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開展。
在整本書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鍛煉學生的質疑勇氣和辨別能力。傳統的灌輸式教學盡管能夠將所有的知識點傳授給學生,但是卻很難了解學生對于某個知識點的學習效果,也就忽略了學生的真實想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采納學生的意見和建議,鼓勵學生提出有關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建議,由教師進行篩選,如此一來,不僅能夠提升整本書閱讀教學效果,還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參與感,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整本書閱讀的樂趣。通過這種手段,教師不僅了解了學生的薄弱點,同時也了解了哪種教學方式才是最容易被學生接受的。
例如,在《智取生辰綱》閱讀中,教師可以在學生完成閱讀后,引導學生閱讀整本《水滸傳》。盡管在《水滸傳》當中塑造了大量的人物形象,但是每一個人物都有其獨特的性格特征,同時還具有其獨特的外號。比如,李逵的外號是“黑旋風”,通過“黑旋風”這一外號就能夠看得出李逵風風火火的性格特征。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關注在不同環節當中同一個人物的情節,并做好閱讀批注,幫助學生更完整地評價人物形象。通過這種方式掌握人物形象特征。為了使學生更深入解析書中的人物形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宋江、魯智深等主要人物,通過分析人物特征,鼓勵學生將閱讀過程中所產生的閱讀感受進行記錄,并通過記錄加強與書中主要人物的溝通,通過寫讀后感的形式分享閱讀成果。
開展教學評價不僅是教學目標實現的途徑,也是對教學過程的調控,更是以評價結果完善教學過程,從而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首先,整本書閱讀的教學評價更要注重評價內容的創新。整本書閱讀評價要關注學生的閱讀方法、閱讀習慣等,也包括學生在整本書閱讀遇到困難時的解決方法。
其次,整本書閱讀教學評價要明確評價主體。一般語文教學的評價主體多是教師與學生,而整本書閱讀過程并不局限在學校或班級當中,因此要將課內外評價相互融合,使家長參與到整本書閱讀評價當中。
再次,整本書閱讀評價要創新評價方式。比如,教師可以通過閱讀成果、檔案袋等評價方式對學生的閱讀進行評價。閱讀成果包括學生在閱讀后撰寫的閱讀心得、語句摘抄等。同時,教師可以將學生的整本書閱讀的讀后感、好書推薦卡等放入檔案袋中,實現過程性評價。
除此之外,整本書閱讀過程中,學生的閱讀方法、能力以及習慣等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因此教師也要注重對整本書閱讀不同階段的評價。
總的來說,農村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應當圍繞經典名著開展,通過引導學生與書籍作者展開對話,使學生深入文本內容,感受作品主旨。同時,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和閱讀能力,創設豐富的閱讀活動,使學生在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提高語言能力和審美鑒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