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正
(云南省易門縣林業和草原局 云南 易門 651100)
城市綠化是實現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穩定城市生態系統和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1]。城市綠化建設是現代園林工程建設的核心內容,對城市生態穩定、環境美化和提升人居環境品質發揮著重要作用[2]。園林是城市綠化工程的主要體現載體,在維持城市生態環境穩定、優化人居環境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綠化樹種則是園林綠化的主體[3]。園林發展史實際上是樹木的引種史,樹木在城市中的栽植可起到豐富城市景觀、美化人居環境、涵養水源、降噪、除塵、制氧、固碳及提高城市生物多樣性等重要作用[4~5]。
隨著城鄉一體化的融合發展,人居環境的改善提升,園林綠化樹種在城鄉中的使用越來越廣泛。但由于園林綠化樹種的使用缺乏統一的規劃,導致綠化美化效果差,養護管理困難。
易門縣地處滇中西部,總面積1 571 km2。地勢由西北向西南逐漸傾斜,三級階梯明顯,最高點海拔2 608 m,最低點海拔1 036 m,高差達1 572 m,屬中亞熱帶氣候,受地形地貌的影響,立體氣候明顯,縣內具有熱帶到溫帶的氣候類型。全年平均氣溫16.3℃,降雨量為856.9 mm[6]。
2.1 園林綠化樹種使用現狀。易門縣的園林綠化樹種應用始于1990 年,到2006 年新建龍泉河公園1 ~5期工程后大量使用園林綠化樹種,綠化樹種使用的種類達到230 種左右,含蓋了觀花、觀果、觀葉、觀形等樹種。在2021 年創建“美麗縣城”工作中,引種栽植了更多的園林綠化樹種,園林綠化樹種的應用達到了87 科、194 屬、283 種(不含草坪和1 年生花卉品種)。其中常綠樹種227 種、落葉樹種56 種,喬木137 種、灌木79 種、藤本10 種、草本57 種。縣域內有野生分布的鄉土樹種79 種。
2.2 園林綠化樹種使用存在的問題
2.2.1 園林綠化樹種使用缺乏統一的規劃。查閱易門縣林草部門和園林綠化管理部門的相關資料,都沒有園林綠化樹種使用的規劃成果,缺乏對全縣園林綠化樹種使用的指導性意見和規定。各個項目、各個單位、各個鄉鎮(街道)、各個區域的綠化樹種使用各成一體,缺乏科學的論證和指導,主觀隨意性大,景觀效果不佳,大大增加了后期的養護和管理成本,園林綠化樹種也無法形成全縣統一的特色和文化。
2.2.2 園林綠化樹種使用中本地有野生分布的鄉土樹種所占比例較小。從統計數據來看,在全縣使用的283 種園林綠化樹種中,縣域內有野生分布的鄉土樹種共79 種,只占27.92%,本地有野生分布的鄉土樹種所占比例較小。而且在使用的79 種本地有野生分布的鄉土樹種中,除了清香木、球花石楠、高盆櫻桃、滇樸、滇潤楠等少數幾個樹種被廣為使用外,其它本地有野生分布的鄉土樹種都只是偶爾在部分區域被使用,從數量上來看所占比例更小。
2.3 園林綠化樹種使用缺乏地方特色。根據調查結果來看,園林綠化樹種的使用基本是“跟風”昆明及周邊地區,易門本地的鄉土樹種使用的很少,沒有形成易門自己的特色和風貌。易門比較有特色的翠柏、黃杉2 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沒有被引種和使用,另一種比較有特色新晉入選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木莢紅豆的使用也很少,沒有在“特色”上為易門的“美麗縣城”創建加分。
2.4 對外來樹種的使用缺乏科學論證,隨意性大。對外來樹種的使用沒有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進行科學論證,只考慮觀賞性而沒有考慮適生性和后期的管理養護等問題。比如2006 年前后龍泉河1 ~5 期建設中大量引種了價格不菲的加拿利海棗,部分單位、學校、小區也紛紛效仿引種了不少的加拿利海棗,但因紅棕象甲的危害,造成大量的植株枯萎死亡[7]。
2.5 對鄉土樹種引種馴化和推廣工作滯后,對鄉土樹種的使用缺乏苗木支持。鄉土樹種比起外來樹種有更強的適應性和抗逆性,養護成本低,是物美價廉的園林綠化樹種。但是受制于園林綠化決策管理層對外來樹種的偏愛,降低了對鄉土樹種的需求,打擊了苗木經營者對鄉土樹種的引種馴化和市場推廣工作的積極性,鄉土樹種苗木規模化生產不足,市場有需求的時候不能及時提供所需的鄉土樹種苗木。
3.1 科學編制易門縣園林綠化樹種使用規劃。林草部門和園林綠化管理部門應結合各自職能職責,充分發揮各自在技術和資源上的優勢,通力合作,共同編制全縣園林綠化樹種應用規劃。在對全縣植物資源和外來樹種生長狀況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易門縣的地理、氣候、土壤條件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等,編制出易門縣園林綠化樹種應用規劃,以鄉土樹種為主、優質的外來樹種為輔,按照適應性、觀賞性、地域特色兼顧的原則,制定全縣園林綠化樹種應用名錄,指導全縣園林綠化工作。
3.2 把適應性和觀賞性作為樹種選擇重要條件。應選擇適應性、觀賞性和具有地方特色的鄉土樹種,在以常綠樹種為主的基礎上增加有季相變化的秋冬花木的品種和數量,達到“四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美化格局[8]。各鄉鎮街道根據不同的土壤、氣候和地域特色等規劃各具特色的基調樹種,再配以適應性和觀賞性兼具的綠化樹種,達到各具特色的綠化美化效果。
3.3 園林綠化中大力推廣使用鄉土樹種。鄉土樹種的生長繁衍是長時間自然選擇的結果,比起外來樹種更經受得住自然環境的考驗,更能適應當地的環境、土壤、氣候等條件,對極端的氣候條件具有更強的抗逆性,易成活,生長快,更有利于提高園林綠化的成功率;且鄉土樹種苗木價格便宜,能大大降低栽植成本和后期管理養護成本[9];鄉土樹種的使用還能彰顯本地的自然特色和人文特色,更多獨具易門特色的鄉土樹種的使用能夠突出易門的人文情懷和人文特色。比如在縣城、六街、浦貝以及銅廠和小街的大部分地區推廣使用在易門比較有特色的優質鄉土樹種木莢紅豆、黃杉、毒藥樹、滇潤楠、球花石楠等作為骨干樹種,在綠汁、十街以及銅廠和小街少部分低海拔干熱河谷地區推廣使用在易門比較有特色的優質鄉土樹種木棉、鳳凰樹作為骨干樹種。
3.4 加強論證,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選擇綠化樹種。樹種選擇合理,不僅可大大提高綠化、美化效果,更可以節約建設投入與以后的管理養護費用。但如果選擇不當,樹木栽植成活率低、后期生長不良,不僅影響觀賞特性的正常發揮,同時也難以發揮其保護環境及維持城鄉生態系統平衡的作用。在滿足景觀營造觀賞性的條件下,要加強科學論證,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選擇生態學特征切合易門的立地條件,適應易門的地理、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的優質綠化樹種。
3.5 加強對鄉土樹種引種馴化和推廣應用工作。林草部門和園林綠化管理部門要勇于擔當,主動作為,加強鄉土樹種育苗和栽培技術的研究,選取具有較高觀賞價值和較強適應性的優質鄉土樹種,科學合理開發利用,為全縣的園林綠化工作提供更多優質的鄉土樹種苗木,實現鄉土綠化樹種種苗規模化生產,降低鄉土樹種苗木成本,并在園林綠化工作中加強對鄉土樹種的推廣使用,提高園林綠化工作中鄉土樹種的使用率。
園林綠化樹種的使用,是實現綠化美化景觀效果的根本,要通過科學論證,統籌規劃,指導園林綠化工作。要根據本地的地理、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結合樹種的生物學特性,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兼顧觀賞性和適應性,突出地方特色,以鄉土樹種為主,以優質的外來樹種為輔,科學規劃使用園林綠化樹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