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 敏 支繼紅
(陜西省商洛市綜合農業執法支隊商州大隊 陜西 商州 726000)
小麥銹病俗稱黃疸,有條銹病、葉銹病和稈銹病3 種。小麥發病后,營養物質被病菌消耗,光合作用減弱,呼吸作用增強,蒸騰作用加劇,影響小麥生長發育,致使穗小、粒秕,產量降低,品質變劣。小麥銹病病原菌屬擔子菌亞門銹菌目柄銹菌屬,小麥銹病只在小麥病部產生夏孢子和冬孢子,主要以夏孢子周年侵染小麥。病菌借氣流傳播。種植易感病品種,越冬菌源多、春季回溫快、多雨易流行成災。條銹病春季發病早,葉銹病發病較遲,稈銹病發病晚。條銹病夏孢子堆小,鮮黃色,卵圓形,排列成行;葉銹病夏孢子堆中等,桔紅色,近圓形,排列散亂;稈銹病夏孢子堆大,棕褐色,橢圓形,是個大紅斑。群眾常形象地區別3 種銹病為:“條銹成行,葉銹亂,稈銹是個大紅斑”。
1.1 試驗地概況。試驗設在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夜村鎮澇峪村小麥地,試驗地面積600 m2,試驗地地處秦嶺東南部商洛土石山區,土壤為黃褐土,適于小麥生長。試驗地內發生小麥銹病,發生較嚴重,一般減產10%左右。
1.2 試驗方法
1.2.1 晶體石硫合劑25 倍液噴灑防治試驗。晶體石硫合劑是在液體石硫合劑基礎上經化學加工而成的固體劑型,質量穩定,易于包裝運輸,使用方便。所選劑型含多硫化鈣(以四硫化鈣計算)45%,相當于54 波美度。晶體石硫合劑為黃褐色晶體,低毒,易溶于水,呈強堿性,加水稀釋后為橙色至櫻桃紅色,易分解,有硫化氫氣味,防治對象同液體石硫合劑。固體石硫合劑既是殺菌劑又是殺螨劑,對病菌具有鏟除作用,對作物具有保護作用,低毒。包裝袋打開后應盡量一次用完,否則應夾緊袋口,以防藥劑氧化影響藥效。春季銹病流行期,設晶體石硫合劑25 倍液與對照(CK)清水2 個處理組,做噴灑防治對比試驗。每5~7 d 噴1 次,連噴2 ~3 次后調查防治效果。
1.2.2 6%氯苯嘧啶醇可濕性粉劑1 500 倍液噴灑防治試驗。氯苯嘧啶醇又名樂必耕,屬嘧啶類低毒殺菌劑,具有保護、治療和鏟除作用,殺菌廣,外觀為白色粉末,可防治果樹、蔬菜等作物的白粉病、銹病、炭疽病及多種葉斑病。對人、畜低毒,用于葉面噴灑。早春流行期,設6%氯苯嘧啶醇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與對照(CK)清水2 個處理組,做噴灑防治對比試驗。
1.2.3 80%必備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噴灑防治試驗。必備屬銅制劑,是靠配位體含水銅釋放出的銅離子與病原體內多種生物活性集團結合,形成銅的絡合物等物質,使蛋白質變性,從而阻礙和抑制代謝,導致病菌死亡,可用于防治銹病、褐斑病、炭疽病、白粉病。在早春流行期,設80%必備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與對照(CK)清水2 個處理組,做噴灑防治對比試驗。
1.2.4 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2 000 倍液噴灑防治試驗。烯唑醇又名速保利,屬中等毒殺菌劑,具有保護、治療、鏟除和內吸向頂傳導作用,屬廣譜殺菌劑,抗菌譜廣,特別是對子囊菌和擔子菌高效,如白粉菌、銹菌、黑粉菌和黑星病菌等。烯唑醇不易燃、不易爆,適用于各種作物上的白粉病、銹病、黑穗病、葉斑病的防治。春季流行期,設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2 000 倍液與對照(CK)清水2 個處理組,做噴灑防治對比試驗。
2.1 晶體石硫合劑25 倍液噴灑防治效果。從表1 可以看出,春季流行期用晶體石硫合劑25 倍液噴灑防治后,其病株減退率為91.1%,防治效果明顯。

表1 晶體石硫合劑25 倍液噴灑防治效果
2.2 6%氯苯嘧啶醇可濕性粉劑1 500 倍液噴灑防治效果。從表2 可以看出,春季銹病流行期,用6%氯苯嘧啶醇可濕性粉劑1 500 倍液噴灑防治后,其病株減退率為90.7%,防治效果明顯。

表2 6%氯苯嘧啶醇可濕性粉劑噴灑防治效果
2.3 80%必備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噴灑防治效果。從表3 可以看出,春季銹病流行期,用80%必備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噴后,其病株減退率為92.3%,防治效果明顯。

表3 80%必備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噴灑防治效果
2.4 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2 000 倍液噴灑防治效果。從表4 可以看出,春季流行期用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2 000 倍液噴后,其病株減退率為92.9%,防治效果明顯。

表4 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噴灑防治效果
小麥銹病是小麥上發生較為嚴重的一種病害,以葉片或葉鞘發病為主,稈和穗也有發生,發病后小麥穗小粒秕,產量降低,品質變劣。試驗結果表明,春季小麥銹病流行期,分別用晶體石硫合劑25 倍液、6%氯苯嘧啶醇可濕性粉劑1 500 倍液、80%必備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2 000 倍液噴灑,每隔5 ~7 d 噴1 次,連噴2 ~3 次后,其病株減退率分別為91.1%、90.7%、92.3%、92.9%,防治效果都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