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樹

2023年6月3日,印度東部奧迪沙邦巴拉索爾,救援人員在客運列車事故現場工作
在印度東部奧迪沙邦巴拉索爾地區,巴哈納加是一個風景如畫的村莊。6月2日晚間的一聲巨響,打破了這里的安寧。
像大多數夜晚一樣,村里小賣鋪店主阿肖克·薩馬爾正結束一天的工作時,就聽到了震耳欲聾的響聲,他朝著鐵路方向跑去,只見眾多被撞壞的火車車廂,擠壓在一起。
尖叫聲震天,到處都是血跡,人們哭喊著求救,薩馬爾看見,車廂里源源不斷地抬出尸體來,蓋在鐵路旁的白布下。救援人員還在持續搜索尸體和幸存者。
據印度媒體報道,當地時間6月2日19時左右,一輛自加爾各答開往金奈的客運列車,三節車廂脫軌,翻滾到了對面的車軌上,與一輛貨運列車相撞。接著,一輛班加羅爾方向來的列車,也撞了上去,再次造成數節車廂脫軌。
截至當地時間6月3日下午,此次列車相撞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接近300人,共有1000人受傷。這也是印度鐵路本世紀以來最嚴重的事故。
火車事故在印度是家常便飯,根據印度官方數據,平均每天約有45人喪生鐵路。以鐵路為國家生命線,對印度而言,意義是雙重的,它既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價值,同時也奪走了太多人的生命。
印度奪命鐵路,何以魔幻至此?
“我已經放棄了所有的希望,我以為我們會死。”
戈賓達·蒙達爾是在孟加拉登上火車的乘客,他通過一扇破碎的窗戶,逃出了失事的客車。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幸存者對《亞洲新聞國際》(ANI)描述到,火車翻轉時,他正在睡覺,他被好幾個人壓著。手和脖子都受了傷,當他從車廂逃出來時,他看到,到處都是死傷者,傷亡程度不同,場面很是慘烈。
事故的現場,比人們想象的要慘烈。從圖片上看,十數節車廂雜亂地擠壓在一起,堪比災難片的場面。
列車上,有回國休假的士兵,渴望見到他們的妻子與孩子;也有前往金奈參加婚禮的家庭;還有疲憊不堪的卡車司機……他們都在意想不到的時刻,經歷了這場噩夢。
休假回家的士兵文卡特桑說,像是經歷了一場可怕的爆炸,到處都是尸體。
附近名叫Tutu Biswas的村民趕來送水時,看到了最為揪心的一幕,一個孩子一直在哭,他的父母,雙雙死亡。但沒多久,Biswas發現,孩子也死了。
印度官員說,他們動用了近1200名救援人員與115輛救護車、50輛公共汽車和45個移動醫療單位。奧迪沙邦的醫院,仿佛成了“戰區”,走廊上堆滿了擔架,躺滿了傷員。病房也爆滿,不得不大量加床。
這場災難震驚了整個印度。
印度聯邦院反對黨領袖馬利卡爾瓊·哈爾格(Mallikarjun Kharge)表示,這起事故不亞于一場國家悲劇。很多問題,要問莫迪總理和鐵道部長。而莫迪則發出指示,將嚴查到底。
至于事故原因,目前只有初步的判斷。印度鐵路信號控制室的初步報告顯示,18點55分左右,最先出事故的科羅曼德爾特快列車,進入車站時,選擇了貨物列車停靠的環線,而不是本該屬于它的主干線。
也就是說,它開進了一個錯誤的軌道。
一位不愿具名的印度官員對《印度時報》表示,這可能是一個信號方面的人為錯誤。
此外,印度鐵道部還證實,遇難列車的路線上,沒有所謂的Kavach系統。這是印度鐵路公司自研的列車防撞系統,當駕駛員跳過一個信號時,它會發出警報,如果系統注意到同一條線路上還有另一輛列車,就會自動控制剎車。這原本可以避免列車相撞,但這項2022年才投入的技術,并沒有出現在這條線路上。

2023年6月4日,印度巴拉索爾,火車事故的傷者正在醫院接受檢查

2023年4月24日,印度北方邦,民眾乘坐擁擠的火車
它開進了一個錯誤的軌道。
事故發生后不久,印度鐵路公司做出了賠償方案,每名死者的親屬將獲得100萬盧比的賠償金(約合人民幣8.6萬元),而重傷者獲賠20萬盧比,輕傷者獲賠5萬盧比。
對印度鐵路公司來說,賠償也是輕車熟路了。
印度人很愛坐火車。
每天,2300多萬人,在印度各地乘坐14000輛火車。火車是他們遠行的最佳選擇,也是一種通勤方式。印度擁有全球第四大的鐵路網絡,僅次于美國、中國和俄羅斯,遍布該國12.6萬公里的軌道,延伸至每個城鎮和村莊。
印度鐵路公司給自己定了一個Slogan,“Lifeline of the Nation”(國家的生命線)。諷刺的是,死在印度鐵路上的印度人,也不計其數。說不清,這到底是Lifeline還是Deadline。
據印度國家犯罪記錄局(NCRB)的報告,2021年,印度鐵路事故近1.8萬起,死亡人數16431人,三分之二的事故原因,是從火車上墜落,或者與軌道上的人相撞。平均下來,每天約有45個印度人,因鐵路事故而喪生。
在印度鐵路160多年的歷史中,車撞車、車撞人的大型事故,時不時就上演一次。
2016年11月,一列客運列車在印度東北部滑出鐵軌。當時,14節車廂全部脫軌,4節臥鋪車廂嚴重損毀,其中兩節還沖出軌道500多米。當時車廂中的很多乘客正在熟睡中。這起事故,印度官方統計的死亡數據是140多人,但實際遠不止于此,另有報道稱50多人失蹤,其中還混雜了不少沒買票的人。
超過100多人死亡的事故,每隔幾年就會來一次。印度官方調查的原因,大多是技術故障,或者人為失誤。而氣象等自然因素造成的嚴重事故,反而不多。
但有時也不全然是鐵路部門的鍋。印度民眾對火車的危險,意識相當淡漠。一個離譜的事故發生于2018年10月,在印度北部旁遮普邦,阿姆利則郊外。當地人們聚集在鐵軌上慶祝印度教的“十勝節”。當地官員通知鐵道部門,說要低速行駛。慶典上,煙花在空中炸開,巨大的喧囂中,沒有任何人聽見一輛列車正高速開過來。一瞬之間,列車從觀看煙花的人群碾過,造成61人死亡,72人受傷。
更近一點的奇葩案例,是2020年。因為疫情,印度全國封鎖,奧蘭加巴德20名工人決定沿鐵路走回家,其中17個人走累了,躺在軌道枕木上睡覺。一輛高速列車從他們身上碾過,14人被碾得粉身碎骨。睡鐵道外的人在鳴笛聲中驚醒,發現一切已經結束了。

2016年11月20日,一列客運列車在印度東北部滑出鐵軌。圖為救援現場

2019年7月17日,印度孟買,鐵路上空電線斷裂致列車服務中斷,乘客被迫下車步行

2017年5月9日,印度西里古里,大象在穿過鐵軌時被火車撞死
魔幻的撞人事件不少,撞牛事件也不計其數。印度鐵道部的數據表明,平均每天有超過15頭牛被火車碾壓,影響了4233列火車的運行,2021年以來,這個數據還在持續增長。印度媒體還為此發明了一個專業用語,“CRO”(Cattle Run Over)來統計列車撞牛的案例。與之對應的,則是HRO(Human Run Over)。
在印度鐵路上,你很難想象自己會遇到怎樣的奇葩事。國外社交媒體上,有人講述自己從印度火車奇跡生還的經歷。
2015年6月1日清晨,西孟加拉邦的Kolaghat火車站附近,火車司機敏銳地覺察到,在距離幾米遠的鐵軌上,一段軌道似乎被拆除了,他用力踩下了剎車。
猛烈的剎車,引得全車震蕩。這位乘客下車才發現,“鐵道上那種三角形的東西,不知道怎么就消失了”。
一車的人,險些喪命。
印度整個鐵路系統,渾身都是病,疑難雜癥太多,改革起來就是一塊硬骨頭。
2019年2月15日,“范德·巴拉特快車”(Vande Bharat Express)開通,這是莫迪高度重視的列車,還親自來剪了彩。畢竟,這是印度最快的“高鐵”—最高時速160公里,車上配置也足夠豪華,還能連Wi-Fi。印度人對此無不翹首以盼,畢竟這是他們引以為傲的“國產(準)高鐵”。莫迪志得意滿,說:“整個國家將受益于這架列車,過去的列車事故,將會減少,印度鐵路的面目,將得到改變。”
但當次日剛通車,就出現了故障。列車剎車失靈,后四節車廂開始冒煙。來體驗“處女航”的官員和記者們,灰溜溜地下了車,換乘列車回了新德里。后來發現,是列車遭遇了“CRO”事故,撞上了牛群,導致了通信故障。
他反問道:“你怎么能指望我們盡心盡力呢?”

2019年2月15日,印度新德里,總理莫迪慶祝“范德·巴拉特快車”通車
印度鐵路大多沒有防護欄,各地軌道都是開放的。部分地區,穿過居民區的鐵道,才會有鐵絲網或者圍墻。顯然這不是技術問題,是個經濟問題。印度鐵路官員接受媒體采訪時抱怨說,增加護欄,“大大增加了項目成本”。印度遍地是牛,還有很多流浪牛,經常在鐵路上游蕩,防不勝防。開放式鐵軌帶來的問題,不止是“CRO”那么簡單。人群被撞,軌道被毀,前文描述的案例,都是這個問題產生的后果。
印度的鐵路網,是英國殖民時代的產物,迄今已經超過160年,效率低下、負載過重、沒有安全性的保障。印度國家城市事務研究所副教授德波利娜·昆杜對媒體表示,鐵路公司為了賺取收入,不斷推出新的列車,但卻不想更換老化車輛或進行軌道維護。她說,印度鐵路網的大多數橋梁和隧道,已經超過了它們的壽命,變得脆弱。鐵路公司顯然搞錯了投資的主次,忽視了安全措施方面的投資建設。鐵路公司顯然也知道這些缺陷,其制定的“2020年國家鐵路計劃”中,有數據顯示,80%的軌道都是超負荷的。
2021年,印度主計長兼審計長的報告說,有1/4的脫軌事故與軌道維護欠缺有關。印度鐵道部門也推出過相關計劃,但進度始終緩慢,甚至停滯了,拖欠的款項,一直在積累。
鐵路公司也表示無奈,他們長期虧損,拉不到投資,也不敢輕易提價。早在2012年,當時的印度鐵道部長就想漲價,遭到民眾抗議后,丟了官帽。
而在各種形形色色的脫軌事故中,又遠遠不是“基礎設施老化”一個事實可以解釋得了的。
印多爾印度管理學院的戰略管理教授斯瓦普尼爾·加格,對此很有話語權,他曾是印度鐵道部門機械工程方面的負責人,在他看來,一個特定的事件不可能導致脫軌。在此之前,它必須是三個、四個或五個不同錯誤的組合,諸如信號故障、機械故障和土木工程故障。
當然,還有操作人員的失誤。這個比例可不低。作為印度政府首要智庫的NITI Aayog,曾發表一項研究,自2012年以來,印度每10起鐵路事故中,就有6起是鐵路工作人員的失誤或疏忽引發的。
2017年,印度鐵路有16%的安全人員短缺,彼時的空缺總數約為12萬人,數據此后還在增長。短缺就意味著其他人的過勞。一位火車駕駛員在匿名的情況下說:“我們的工作時間每天12~16小時不等,我們的工作條件也是非人的。沒有廁所,沒有午休,發動機旁也沒有座位。”
他反問道:“你怎么能指望我們盡心盡力呢?”
關于這次事故真正原因,還不好說,但考慮到印度鐵路的魔幻現實,這么慘烈的事故背后,無論怎樣荒唐的失誤或故障,也不會讓人意外。
責任編輯吳擎 hmt@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