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梁?劉天雨
摘 要 為解決高技能人才短缺問題以及提升職業教育層次,英國逐漸構建起包含基礎學位、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在內的職業教育學位體系。職業教育學位體系構建的實踐路徑包括:在學位起始階段以學位標準和專業設置明確人才培養方向;在培養過程中以課程設計和教學安排確保人才培養成效;在保障方面以資金投入和監督評估保證人才培養質量。英國職業教育學位體系構建取得的成效有:參與技能人才培養的各方積極性大大提高、培養各領域高端技能人才,促進區域經濟增長以及推動學位多樣化,滿足多群體需求。未來英國將繼續采取措施以增加職業教育學位的社會認可度、充分彰顯職業教育學位的潛在價值并提升職業教育學位標準的開發水準。
關鍵詞 職業教育學位體系;職業教育;學位制度;英國
中圖分類號 G71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23)18-0068-07
作者簡介
王建梁(1970- ),男,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學博士(武漢,430079);劉天雨(1995- ),女,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
基金項目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三五”規劃 2018 年度教育學重大招標課題“建設教育強國的國際經驗與中國路徑研究”(VGA180002),主持人:周洪宇
英國職業教育學位體系的構建由來已久。目前,英國職業教育學位體系由基礎學位、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三個層次構成。其中,基礎學位是介于專科和本科層次間的高等教育資格,在國家資格等級中位于第5級,取得學位后學生既可以選擇進入某一特定工作領域,也能通過繼續學習獲得專業資格或學士學位;學士和碩士層次的職業教育學位制度通過學位學徒制的形式實行,主要面向企業在職員工,學位學徒完成學業后依據不同水平分別授予學士學位或碩士學位,對應6~7級的國家資格等級。這三大層次并非一種連續性地發展過程,主要是面向不同群體而設,以培養不同層次和水平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滿足勞動力市場的多樣化需求。不同層次的職業教育學位所共有的核心特征在于其工作本位的學習模式、雇主的深度參與以及高等教育機構與企業的積極合作。
一、英國職業教育學位體系構建的背景
(一)解決技能人才短缺問題,刺激經濟增長
英國面臨著高技能人才短缺以及生產率低下等問題。工人技能水平影響生產率的高低,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英國工人每小時工作產出率較低;此外,英國高技能崗位逐漸增多,然而與崗位相匹配的高層次人才較為短缺。英國就業與技能委員會(UK Commission for Employment and Skills, UKCES)于2015年的調查指出,英國技能型人才出現斷層現象,未來社會對高層次技能人才的需求將大量激增[1]。同時,英國工業聯合會(Confederation of British Industry, CBI)發布報告稱,若政府不及時采取措施,技能人才短缺現象將會嚴重影響英國的經濟發展。該報告建議政府加快教育改革,以確保每個個體充分發揮自身潛力,滿足日益增長的高技能需求[2]。在此背景下,英國政府需要采取新的措施以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高層次技能人才,通過設立職業教育學位,使大學和雇主共同參與課程設置以及人才培養,有利于滿足雇主以及勞動力市場需求,解決高技能人才短缺問題。英國在結合職業和學術學習的更高水平的教育方面存在差距,而職業教育學位的引入正是填補這一差距的機會。
(二)挖掘職業教育價值,拓展向上流動空間
與普通教育相比,英國職業教育體系往往受到較少關注,職業學習被視為層次低于學術學習的一種選擇。在社會和文化傳統對職業教育存在歧視的背景下,應用型人才的發展道路受阻。實際上,與普通學術型教育相比,職業教育本身蘊含獨特價值。近年來,傳統高等教育模式在英國受到越來越多的批評,因為它在為學生未來的就業做準備方面,以及它對雇主的需求滿足方面缺乏響應能力[3]。其高昂學費并沒有為學生帶來高質量的就業保障,進入工作場所的大學畢業生質量令人不滿。相較而言,職業教育對工作技能的重視以及與企業的合作更能使學生具備未來的就業技能。職業教育可以使學生跳出被動式的知識傳遞和考察知識記憶的套路,通過實踐操作和解決實際問題來發展學生能力。職業教育學位體系的構建意味著將學位引入職業教育領域,學位是一個重要因素,它代表了職業教育畢業生所具備的知識水平,可以確保其在職業前景方面不會比傳統的畢業生差。同時,學位的設置給予了學生國際通用的資格,讓有學位的職業教育畢業生在全球市場上更具競爭力,使得職業教育的價值得到極大體現。職業教育學位體系的構建,也在拓展職業人才向上流動的空間,使其有機會不斷從低向高獲得接續性學習,有助于將人們的注意力轉移到職業教育的價值上來,體會其為學生未來所能夠帶來的積極效用,從而提升職業教育的地位和層次。
(三)拓展高等職業教育,增加社會流動性
與傳統大學學位課程不同,在職業教育學位體系構建中,英國推出的學位學徒項目不僅不需學生支付學費,還能使其獲得一定金額的工資。在大學學費上漲和達到學士水平但債務負擔沉重的人口比例不斷上升的背景下,職業教育學位的推出能夠使學生獲得在勞動力市場上與同齡人競爭能力的同時又不用承擔財務后果,為弱勢群體獲得學位水平的學習提供機會被視為吸引這些潛在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一種方式。同時,一些在職人士也可以通過獲得職業教育學位的機會,使自己實現由較低級別的職位到高級別職位的跨越。因此,越來越多的群體可以通過追尋職業教育學位進入到高等教育領域,接受高質量的教學和課程指導,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技能,增加社會流動性。此外,在職業教育領域引入學位體系也會吸引更多雇主的參與,隨之帶來的資金資助將有助于更多群體接受高等教育。
二、英國職業教育學位體系構建的實踐路徑
英國自2000年開始開設職業教育學位,至今已構建起包含基礎學位、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三個層次在內的職業教育學位體系,并在職業教育學位的起始階段、學位培養過程中以及學位保障方面制定了較為完善的制度和準則,以保證高層次職業人才的培養質量。
(一)學位起始:以學位標準和專業設置明確人才培養方向
1.標準制定符合學位資格要求
學位標準明確對學生的培養要求,為培養符合職業教育學位資格的學生,英國預先制定相應學位標準,以引領職業教育學位攻讀者的發展方向。職業教育學位學習成果應與雇主指定的職業標準中的知識、技能和行為(Knowledge, Skills and Behaviors, KSBs)保持一致。為此,英國學徒制與技術教育協會(Institute for Apprenticeships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IfATE)規定在開發學位學徒標準時必須滿足勞動力市場上的雇主要求,同時也鼓勵高等教育機構和各領域專業協會組織的深度參與,確保以最有效和最嚴格的方式設計標準,把握準確的人才培養方向,使得在校脫產學習與工作場所的學習相結合,培養優秀的高層次技能人才。如基礎學位計劃提出基礎學位獲得者最終應取得240分及以上的學分[4],除對學位標準(如知識、技能和理解等方面)做出一般性規定外,一些行業機構也會依據該行業具體情況對職業教育學位學習結果提出詳細要求[5]。由英國雇主組成的開拓者團體針對職業教育學士和碩士學位獲得者的學習結果制定了標準,對個體執行特定工作所需的知識、技能和行為進行概述,側重于特定工作崗位的技能和能力要求。在標準指引下,英國高等教育機構提供相應培訓,開發并驗證符合標準的職業教育學位課程。
2.專業設置回應勞動力市場需求
英國職業教育學位的設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產業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在基礎學位設立之前,政府會進行市場調研,以明確勞動力市場要求,使得學位設置滿足技能需求。同時在生源選擇方面也會契合相應的職業要求,對于無工作經驗的學生,通常要求其配備同等的職業資格,而對有相關工作經驗的人而言,要求則會放低。在學士和碩士學位層次方面,學位學徒的培養與國家發展的關鍵領域相適切。如第一批次的學位學徒領域包括特許測量、電子系統工程、航空航天工程和核能等九大行業領域,旨在支持政府生產力計劃的成功實施。英國工業戰略和各地方產業戰略的成功實施需要某些關鍵部門的經濟增長,在市場需求的驅動下,學位學徒制所解決的關鍵技能需求包括工程技術、數字技能以及對提高生產力至關重要的領導和管理技能等[6]。
(二)學位培養:以課程設計和教學安排確保人才培養成效
1.教學安排結合學術學習與實踐培訓
職業教育學位的教學安排一方面兼具理論知識的獲取與基于工作的學習,另一方面確保兩者具有高度相關性。在英國,教學計劃由高等教育機構和企業雇主共同制定,以保證學術性知識與應用性知識的協調發展,共同助力高層次職業人才的培養過程。職業教育學位課程的學習年限依據學科專業要求以及課程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區別,一般為3~6年。教學安排對學術學習和工作培訓做出明確要求,一是學生必須將至少20%的時間用于在高等教育機構接受學術學習;二是學生每周至少工作30個小時,根據項目和雇主的要求,工作時間可以按日進行,也可以按模塊開展[7]。在教學實施方面主要包含兩種結構:一是由雇主、高等教育機構和專業協會聯合共同設計的綜合性學位課程,它同時提供學術學習和在職培訓,并進行最終測評;二是高等教育機構直接基于現有的學位課程向學生傳授專業學術知識,之后再與實踐培訓相結合,以滿足完整的學徒培訓要求,并在項目結束時單獨進行職業能力測試。無論哪種類型的教學安排,均注重學術學習與實踐培訓相結合。此外,參與職業教育學位培養的學生擁有兩位導師,一位是高等教育機構的指導教師,向學生傳授相關學科的學術型知識;另一位來自企業,主要是企業員工,擔負起職業導師的責任。兩位導師分別負責學術和職業知識的教導,從理論和實踐兩個角度對學生進行培養,幫助其最終獲得職業教育學位。
2.課程設計突出職業教育學位靈活性
與學術型學位相比,職業教育學位的特點之一在于其獲得者中在職人士的占比相對較高。因此,除全日制課程外,英國職業教育學位課程的設計還包括一些非全日制課程模塊,以使得不同類型學生都能匹配適合自身的模式,并可根據個人需求隨時調整,充分突出職業教育學位人才培養的靈活性。為保證人才培養質量,不同類型的課程時長有所差別,通常基礎學位的全日制學習為兩年,在職學習時間為三至四年。此外,因不同部門、雇主和職業類型等方面的差異,英國高等教育機構在課程提供方面有較大的靈活性,其致力于采用不同方式為不同雇主提供相同的職業教育學位資格。目前,提供或正在考慮的授課模式包括在線或虛擬學習、模塊課程、混合學習等。為更大程度地區別于傳統學術型學位課程,英國企業積極參與職業教育學位課程的設計和安排,大力提高產業在課程設計方面的參與度,以使其更加具備技能特色,突出職業教育學位特色[8]。
(三)學位保障:以資金投入和監督評估保證人才培養質量
1.以充足資金推動職業教育學位建設
英國致力于通過提供充足資金來保障職業教育學位制度的順利實行,除國家財政支持外,積極探索其他方式來擴充資金來源。一方面,設立基金保證資金來源。2016年英國啟動學位學徒發展基金(Degree Apprenticeship Development Fund, DADF)項目,旨在提高高等教育的準備程度以及完善內部基礎設施,使高質量的學位學徒培養成為傳統高等教育的一種替代方案,從而提高生產力,滿足雇主和經濟需求。2016年至2018年間,該基金共資助103所高等教育機構[9]。另一方面,推動雇主參與,擴大經費來源。職業教育學位設立初衷在于滿足雇主的高技能人才需求,以資金投入的方式帶動雇主參與人才培養。2017年英國推出學徒稅制度,將學徒費用部分轉移至公共和私營部門的大型雇主身上。這既是一種長期、可持續的資助機制,也是影響雇主行為的舉措,雇主資金的投入使其開始注重成本效益問題,尋求從稅收貢獻中獲得最佳價值,以此推動雇主積極參與到職業教育學位建設中,共同培養適合企業發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2.以監督評估提升人才培養成效
英國注重從監督和評估兩方面來保證職業教育學位獲得者的人才質量。一是通過各種組織機構實施監督。如基礎學位的質量保障由基礎學位促進組織及其他專業團體負責,以確保基礎學位的含金量;高等教育質量保證局(Quality Assurance Agency for Higher Education,QAA)以及學生事務辦公室(Office for Students,OfS)等對整個職業教育學位體系負責,確保職業教育學位具備與普通高等教育相同的學術標準。二是進行教學與課程評估。基礎學位的評估包含實踐評估和書面評估兩方面,實踐評估確保學生具備特定工作領域所需能力,以彰顯職業教育學位類型特色。在對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獲得者的評估方面主要采用終點評估(End-Point Assessment,EPA)方式。為使學位學習和職業能力的學習保持一致,學徒制與技術教育協會建議只有在學位學徒制階段的職業能力終點評估與學位學習結果的最終評估相結合的情況下,才能批準學位學徒制,以此提供一個單一且連貫的質量評估,以確保個人能力的獲得并滿足學位授予的要求。
三、英國職業教育學位體系構建的成效
英國職業教育學位體系的構建不僅提高了各利益相關者參與技能人才培養的積極性,大力促進英國各區域的經濟增長;同時,職業教育學位的引入也極大推動了學位自身的發展。
(一)學位吸引力:參與技能人才培養的各方積極性大大提高
將學位制度引入職業教育領域,表明政府對培養高層次技能人才的決心,推動了各利益相關者的積極參與。對雇主而言,能最大程度參與到課程設計中,培養滿足自身需要的人才。2019年,英國有大約70家企業參與學位學徒的培養,包括英國大型私營部門以及國家醫療服務和政府經濟服務等公共部門組織[10]。對高等教育機構而言,其可以獲得新的收入流,并加深與企業的合作。自呼吁高等教育機構參與學位學徒培養以來,已有90所大學成為參與者,包括由研究型大學組成的羅素大學集團[11]。對學生而言,職業教育學位的獲得意味著為其打開向上發展的大門。職業教育基礎學位開展的第一年只有4320名學生參加,到2010年學生數量增加到99475人[12]。自2015年開始推出學位學徒以來,參與人數明顯增長。在2019-2020學年,英國學位學徒人數超過2萬人,涉及數字、醫療保健和工程等高價值領域[13]。此外,校企合作程度逐漸加深。傳統上,雇主主要是高等教育產出的消費者,二者關系通常局限于招聘畢業生以及雇主間接影響課程設計。職業教育學位制度的推出使雇主開始參與學位課程的設計,進一步加深校企合作程度。增加與雇主合作的機會,加深已建立起的聯系,是大學參與學位學徒制發展的主要動力。
(二)學位推動力:培養各領域高端技能人才,促進區域經濟增長
英國職業教育學位制度的建立,不僅為其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高端技能人才,也極大地促進了各區域的經濟增長。一方面,職業教育學位的設立為技能型人才培養制定了高標準,在此標準下,多種領域的高層次人才得以培養。到目前為止,英國學士和碩士水平已有88個認可的學位學徒標準,包括建筑師、土木工程師、警察和高級領導人員等等,培養了許多領域的高端技能人才,學位學徒制已經成為解決公共部門技能差距和人員短缺的重要方案[14]。同時在多種領域,學位學徒發展已更加專業化,并得到職業認同。另一方面,職業教育學位獲得者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所在區域的經濟增長。2006年,英國高等教育資助委員會(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 for England, HEFCE)推出項目以使高等教育助力于區域技能發展,從而能夠滿足區域勞動力市場不斷增長的技能需求[15],職業教育學位的引入加速推動了這一目標的實現。調查結果顯示,學位學徒主要以當地或地區為基礎,提高了當地畢業生的留存率,并幫助整個英格蘭的經濟增長重新平衡。發展學位學徒制的機構也積極與當地企業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如區域經濟伙伴(Local Economic Partnerships, LEPs)密切合作,以解決當地技能短缺等問題[16]。
(三)學位自身發展:推動學位多樣化,滿足多群體需求
英國傳統學術型學位發展至今已較為完善,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追尋學術型學位的成本太高,在社會經濟背景差距較大的今天,很多群體并沒有獲得學位的機會;二是傳統學術型學位雖有助于培養在某一專業領域內的頂尖研究人才,但卻容易忽視其實踐技能的培養,導致其缺乏進入工作崗位的相應能力,造成雇主乃至整個社會對高等教育的失望。科技與社會的發展不僅需要學術型人才,也需要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在適應社會不斷變革和發展的過程中,職業教育學位的出現便是必然。一方面,職業教育學位為那些原本不會進入傳統高等教育途徑的個人提供了獲得學位的資格,滿足其受教育需求;另一方面,職業教育學位旨在向學生傳授符合勞動力市場需求的高級技能,培養更高層次的應用型人才。職業教育學位的出現使得學位制度更加豐富并具有多樣性,有助于滿足社會多類群體的需要。在英國諾丁漢郡,警察部門與德比大學首次合作開展學位學徒計劃后,最終該部門錄用群體中黑人、亞裔及其他少數族裔(Black,Asian,and Minority Ethnic,BAME)比例由先前9%左右增加到19%;女性比例從30%提高至50%,總體而言,超過50%的學位學徒是其家庭中第一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17]。
四、英國職業教育學位體系構建的未來展望
(一)轉變觀念:增加職業教育學位的社會認可度
在英國,除直接開發和推動實施的人員外,很少有人通過官方信息、指導建議等渠道對職業教育學位加以深入了解[18]。父母及學生對職業教育學位相關信息和理解嚴重缺乏,存在認識不足以及由此導致的擔憂問題。一是職業選擇問題。人們普遍認為傳統學術型學位能為年輕人提供更廣泛的知識基礎,使學生擁有更為豐富的職業選擇。而職業教育學位會把年輕人鎖定在特定的職業道路上,使其很早便決定職業道路。二是學術體驗問題。追求職業教育學位在很大程度上被視為一種就業機會,它不能提供與傳統學術型學位一樣豐富的文化和精神體驗,也無法獲得相同水平的關懷和支持。三是學業成果問題。職業教育學位被認為是廉價勞動力制度,不利于學習者,人們對學習質量以及獲得的技能和知識種類表示擔憂。
利益相關者對職業教育學位的看法和理解對其成功實行至關重要,改變觀念需要使利益相關者了解職業教育學位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們與傳統學術型學位和其他職業培訓等的比較。為此,英國做出多重努力,以確保職業教育學位被視為是與主流大學課程同等和有價值的選擇。首先,舉辦活動提高學位學徒的認知度。“走得更遠”(Get In Go Far)是政府發起的一項新倡議,旨在向青少年表明以工作為基礎的學習和就業途徑不是次于大學教育的“第二好”途徑,鼓勵人們加深了解和參與。其次,大學和企業進行合作推廣。如英國桑德蘭大學與雇主直接合作,舉辦關于如何培養技能人才或提高現有員工技能的研討會等活動,引起了人們的高度興趣。最后,進入學校進行宣傳。英國學生事務辦公室推出的國家合作外聯計劃(National Collaborative Outreach Programme,NCOP)有助于增加學位學徒制在學校的認知度,幫助教師和職業指導顧問提高學生對學位學徒制的了解和認識。
(二)擴大參與:充分彰顯職業教育學位的潛在價值
職業教育學位的獲取不需學生額外承擔高額的費用或債務,有助于弱勢群體進入高等教育領域,提高自身水平和價值。此外,工作經驗成為雇主做出招聘決定的考慮因素,帶有工作經驗的職業教育學位獲得者更易得到雇主青睞。對于弱勢群體而言,攻讀職業教育學位是一次改變人生際遇或社會地位的絕佳機會,但這只有在學徒名額由弱勢群體填補,并能帶來高地位、高薪工作的情況下才能奏效。然而,有調查顯示學徒大多是白人,來自少數族裔等的弱勢群體參與職業教育學位體系的比例并不高[19]。弱勢群體獲得職業教育學位的機會較少,導致職業教育學位的應有價值沒有充分彰顯。
為充分彰顯職業教育學位的價值,解決代表性不足群體的社會停滯問題,英國各方積極采取措施來克服弱勢群體獲得機會的障礙。首先,對于政府而言,英國教育部正在與樸茨茅斯和諾丁漢等地的合作伙伴開展一項雇主參與活動——“通過學徒獲得機會(Opportunities through Apprenticeships)”。它旨在通過為更多來自貧困地區的學生創造學位學徒機會,提高其未來收入潛力,以最終增加社會流動性。國家學徒服務中心(National Apprenticeship Service, NAS)也與當地伙伴開展合作,確保在貧困地區提供學位學徒制。未來將繼續推出背景錄取制度和擴大參與政策,旨在確保那些可能受益的人公開、公平地獲得職業教育學位。其次,對于高等教育機構而言,將在其招生和參與計劃中闡述如何通過職業教育學位的建設支持代表性不足群體,并幫助來自弱勢背景的個人進入高等教育領域。最后,對于企業雇主而言,就招聘和選拔過程進行改革,以增加弱勢群體獲得學位學徒的平等機會。一方面鼓勵雇主采取更具包容性的方法招聘學位學徒,包括努力提高非白人族裔學徒的成功率;另一方面鼓勵雇主通過提高現有員工的技能來滿足技能需求,特別是那些來自弱勢群體的員工。
(三)簡化程序:提升職業教育學位標準的開發水準
職業教育學位標準是成功構建職業教育學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職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重要的導向作用,然而過度的官僚主義和繁瑣的程序機制使得英國職業教育學位標準的制定和運行實施存在問題[20]。一是職業教育學位標準的引入問題。學徒制與技術教育協會規定只有證明學位是進入相關職業的必要條件時才能引入職業教育學位,嚴重阻礙了職業教育學位在勞動力市場上的推廣和普及。二是職業教育學位標準的制定和準備過程較為緩慢。由于不斷變化的要求、缺乏清晰度以及對評估要求的嚴苛解釋,導致學徒標準的開發經歷令人沮喪。標準準備的延遲對高等教育機構實施職業教育學位制度產生影響。
英國有關職業教育學位標準制定的現存問題嚴重制約高層次職業人才的培養成效,基于此,英國各部門積極提出各種措施以應對挑戰。首先,學徒制與技術教育協會應提高與標準審批有關的在溝通和支持方面的透明度、效率和一致性。如在整個審批過程中確保建議提供和障礙排除的效率,并開發快速反饋和非正式申訴渠道,以便及時解決問題。其次,修改與強制性資格相關的政策(Mandatory Qualifications Policy),允許開拓者團體指定有證據表明能提高生產力或增強社會流動性的學位,以便更好地促進職業教育學位的流通。最后,鼓勵高等教育機構較早參與標準的制定過程。為充分滿足企業技能需求,標準制定由雇主主導,但高等教育專業知識作為制定標準的一部分也應受到高度重視。
參 考 文 獻
[1]UK Commission for Employment and Skills.Catch 16-24: Youth Employment Challenge[EB/OL].(2015-02-12)[2023-04-23].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404997/15.02.18._Youth_report_V17.pdf.
[2]Confederation of British Industry. Inspiring growth: CBI/Pearson Education and Skills Survey 2015[EB/OL].(2015-06-01)[2023-04-23].https://www.pearson.com/content/dam/corporate/global/pearson-dot-com/files/press-releases/2015/CBI-Pearson-Skills-survey-FINAL.pdf.
[3]POWELL P, WALSH A. Whose curriculum is it anyway? Stakeholder Salience in the Context of Degree Apprenticeships[J].Higher Education Quarterly,2018,72(2):90-106.
[4]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 for England.Foundation Degree Prospectus[EB/OL].(2000-07)[2023-04-21].http://dera.Ioe.ac.uk/11531/1/00_27.pdf.
[5]The Quality Assurance Agency for Higher Education.Foundation Degree Qualification Benchmark[EB/OL].(2010-05)[2023-04-22].http://www.qaa.ac.uk/en/Publications/Documents/Foundation-Degree-qualification benchmark-May-2010.pdf.
[6][17]Universities UK. The Future Of Degree Apprenticeships[EB/OL].(2019-07-15)[2023-04-24].https://www.universitiesuk.ac.uk/sites/default/files/field/downloads/2021-07/future-degree-apprenticeships.pdf.
[7][10]The House of Commons Library.Degree Apprenticeship Briefing Paper[EB/OL].(2019-12-18)[2023-04-25].https://researchbriefings.files.parliament.uk/documents/CBP-8741/CBP-8741.pdf.
[8][12]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 for England.Foundation Degrees-Key Statistics 2001-02 to 2009-10[EB/OL].(2010-04)[2023-03-08].http://dera.ioe.ac.uk/981/1/10_12.pdf.
[9][14]Warwick Economics and Development.Evaluation of the Degree Apprenticeship Development Fund[EB/OL].(2019-03)[2023-04-25].https://www.officeforstudents.org.uk/media/7cd79cd8-536f-49e5-a55f-ebd83b344b16/dadfevaluation.pdf.
[11]LESTER S, BRAVENBOER D. Sustainable degree apprenticeships[J].Centre for Degree Apprenticeships, 2020.
[13]Institute for Apprenticeships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A Public Consultation on Degree Apprenticeships[EB/OL].(2021-07-16)[2023-04-16]. https://feweek.co.uk/wp-content/uploads/2021/07/Degree-apprenticeships-consultation.pdf.
[15]CFE Research and Consulting Ltd and KSA. Evaluation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Transforming Workforce Development Programme[EB/OL].(2011-12)[2023-03-05].https://core.ac.uk/download/4161495.pdf.
[16]Universities UK. The Future Growth of Degree Apprenticeships[EB/OL].(2016-03)[2023-04-23].https://dera.ioe.ac.uk/26180/1/FutureGrowthDegreeApprenticeships.pdf.
[18]ENGELI A, TURNER D. Degree Apprenticeships Motivations Research[J].Wavehill Social and Economic Research, London, 2019.
[19]SMITH S, TAYLOR-SMITH E, FABIAN K, et al. A multi-institutional Exploration of the Social Mobility Potential of Degree Apprenticeships[J].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work, 2021(4):488-503.
[20]ROWE L, PERRIN D, WALL T. The Chartered Manager Degree Apprenticeship: Trials and Tribulations[J].Higher Education, Skills and Work-Based Learning, 2016(4):357-369.
Practical Paths, Effectiveness and Prospec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Degree System in UK
Wang Jianliang, Liu Tianyu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hortage of highly skilled personnel and upgrade the leve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UK has gradually built up a vocational education degree system including foundation degrees, bachelors degrees and masters degrees. The practical paths of constructing the degree syste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clude clarifying the direc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with degree standards and specialty setting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degree; ensu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alent cultivation with curriculum design and teaching arrangement in the cultivation process; ensur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with financial investment and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in the guarantee. The UK vocational education degree system has achieved the following results: the motivation of all parties involved in the cultivation of skills has been greatly increased, the cultivation of high-end skills in various fields has contributed to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degrees has been promoted to meet the needs of multiple groups. The UK will continue to take steps to increase the social recogni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degrees, highlight their potential value and raise the standard of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degrees.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degree system; degree system; UK
Author? Wang Jianliang, professor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Liu Tianyu, master student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