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淋,毛雅琳,汪芳*,鄭寨生,胡美娟,傅燕青,金珊,袁名安*,許勇泉
(1.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浙江省茶葉加工工程重點實驗室,浙江 杭州 310008;2.福建農(nóng)林大學園藝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2;3.金華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院金華市雙龍實驗室,浙江 金華 321000;4.武義華仕達茶葉有限公司,浙江 金華 321000;5.浙江華茗園茶葉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金華 321000)
抹茶由碾茶原料研磨而成[1],碾茶與普通綠茶區(qū)別在于茶樹栽培管理方式的特殊性,碾茶需在特定時期對茶樹進行嚴格的遮蔭處理。覆蓋遮蔭能改變?nèi)~片組織結(jié)構(gòu),抑制氨基酸轉(zhuǎn)化為兒茶素,提高茶葉氨基酸和葉綠素含量,使碾茶色澤滋味品質(zhì)更佳[2-4]。碾茶制作需在覆蓋到期當天采摘下鮮葉,并進行蒸汽殺青,后除去茶梗和黃葉,得到粗制碾茶。
目前茶園的覆蓋材料主要有稻草、麥稈及遮陽網(wǎng)等,遮陽網(wǎng)覆蓋操作便捷、遮光度可調(diào)節(jié),茶園中現(xiàn)今應(yīng)用廣泛。覆蓋方式有棚架覆蓋和直接覆蓋兩種,棚架覆蓋通透性好,對茶樹起到屏障作用,使用方便快捷。直接覆蓋成本低,對茶樹無保護作用,遇到高溫天氣易灼傷茶芽。覆蓋會對茶園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茶葉品質(zhì)造成影響,劉瑜等[5]研究發(fā)現(xiàn),覆蓋可有效降低茶蓬面光照強度、降低日最高溫、提高空氣濕度,且棚式覆蓋對茶園小氣候穩(wěn)定效果優(yōu)于直接覆蓋。在茶葉品質(zhì)方面,覆蓋使茶葉中葉綠素含量增加、氨基酸含量增加、茶多酚含量降低[6-7],形成碾茶的獨特品質(zhì)。遮蔭處理使茶樹酚類物質(zhì)黃酮醇、原花青素含量分別下降61.5%和53.3%,槲皮素-半乳糖醛酸苷、表兒茶素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茶氨酸、谷氨酰胺、谷氨酸和咖啡因的含量增加,但降低了槲皮素-葡萄糖醛酸苷、山柰酚-葡萄糖苷、沒食子兒茶素和表兒茶素的含量[7],遮蔭通過改變苯丙烷和類黃酮合成途徑中不同基因表達,從而影響茶樹不同酚類物質(zhì)的積累[8]。適當?shù)母采w時長有利于改善碾茶品質(zhì),高遮光度和長時間遮光不利于茶樹干物質(zhì)積累,降低茶園產(chǎn)量;王元鳳等[9]發(fā)現(xiàn)遮光率相同情況下,遮蔭19 d 的茶多酚含量比遮蔭25 d 的低。李徽等[10]認為遮蔭時間越長,葉綠素含量越高,茶葉色澤越綠。劉青如等[11]研究發(fā)現(xiàn),當遮光度提高到90%,茶葉葉綠素反而降低。遮蔭方式和時長選擇是形成碾茶獨特“海苔香”的關(guān)鍵,因此選擇合適的遮蔭方式和時長至關(guān)重要。
碾茶殺青方式多采用蒸汽殺青,高溫水蒸氣使鮮葉中酶類在短時間內(nèi)徹底失活,并能很好地保留葉綠素,固定茶葉色澤,適用于碾茶加工[12-13]。蒸汽殺青的綠茶鮮味佳,干茶色澤潤綠,含有較高的黃酮醇苷、原花青素等物質(zhì)[14-16]。殺青蒸汽流量決定著殺青工藝的關(guān)鍵,對茶葉品質(zhì)影響較大,因此,需選擇合適的殺青蒸汽流量參數(shù)。汪芳等[17]認為蒸汽流量為110 kg/h 加工的碾茶氨基酸含量(4.75%)顯著高于其他流量參數(shù),酚氨比最小,茶湯滋味鮮爽。烘干是碾茶加工的重要工序,目的是使茶葉葉片部分含水率降到10%,提高香氣中高沸點芳香成分;Kohata 等[18]發(fā)現(xiàn)高溫對葉綠素酶有抑制作用,會導致葉綠素總量下降;藺志遠等[19]研究發(fā)現(xiàn)烘干溫度130 ℃時,茶葉品質(zhì)評價指標最為均衡,偏低溫(60 ℃以下)和超高溫(150 ℃以上),茶葉氨基酸含量較低。適宜的烘干溫度能降低碾茶加工成本和提高碾茶品質(zhì)。
因此,本試驗比較3 種遮蔭方式[高棚覆蓋(SC)、直接覆蓋(DC)、混合覆蓋(MC)]及不同遮陰時間(直接覆蓋6、10、15 d,高棚覆蓋10、15、20 d)處理下的碾茶品質(zhì)。實際生產(chǎn)中蒸汽流量為80~140 kg/h,因此本試驗設(shè)計5 個蒸汽流量參數(shù)梯度(60、80、100、120、140 kg/h),比較不同蒸汽流量下碾茶的品質(zhì)。在烘干工藝中,設(shè)置210、220、230、250 ℃4 個烘干溫度探究對其碾茶品質(zhì)的影響;并測定碾茶加工過程中兒茶素組分、咖啡堿、氨基酸等主要呈味物質(zhì)含量,探究碾茶加工關(guān)鍵工藝最優(yōu)參數(shù),為碾茶高效加工生產(chǎn)提供理論依據(jù)和實踐參考。
1.1.1 試驗材料
茶樹秋梢:浙江華仕達茶業(yè)股份有限公司茶葉生產(chǎn)基地,茶樹品種為“鳩坑”、“春雨1 號”。
1.1.2 試驗試劑
硫酸亞鐵(≥99.0%):天津市永大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磷酸氫二鈉(99%):上海麥克林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磷酸二氫鉀(≥99.7%):永華化學科技(江蘇)有限公司;乙酸(≥99.9%)、酒石酸鉀鈉(99%)、茚三酮(分析純)、氯化亞錫(≥99.99%):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無水乙醇、丙酮(均為分析純):德國默克集團;葉綠素試劑盒粉劑:江蘇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兒茶素及咖啡堿標準品(≥98%)、甲醇(色譜級)、乙腈(色譜級):美國Sigma Aldrich 公司;純水: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
300K-SS 型碾茶蒸機(殺青機):日本川崎機工株式會社;AYHF-450K 型碾茶爐:紹興安億智能機械有限公司;UV-2550 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LC-20AD高效液相色譜(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儀:日本島津公司;DHG-9223A 型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DK-S26 型電熱恒溫水浴鍋:上海精宏實驗設(shè)備公司;FiveGo-單通道便攜式pH 計:梅特勒托利多科技(中國)有限公司;CM-600d 型手持式分光測色儀、KONICA MINOLTA CM-3500D 臺式色差計:柯尼卡美能達(中國)投資有限公司;UV-2000 可變波長紫外檢測器:上海尤尼柯UNICO 儀器有限公司。
1.3.1 碾茶的制備
當茶芽長到一芽二、三葉70%以上時,采用3 種方式覆蓋遮蔭,使用85%遮陽網(wǎng)覆蓋(離地約180 cm架空覆蓋、直接覆蓋茶蓬面、離地約180 cm 架空+直接覆蓋茶蓬面覆蓋),時間6~20 d,雙人采茶機采摘鮮葉后進行碾茶加工。采用“鮮葉→儲青→切斷→殺青→散茶→干燥→第一次梗葉分離→二次干燥→第二次梗葉分離→精制”的方法加工成碾茶,生產(chǎn)線的投葉量為每小時110~140 kg,60~140 ℃飽和蒸汽殺青,烘房溫度設(shè)定為210~250 ℃。
1.3.2 感官審評
碾茶的感官審評參照GB/T 34778—2017《抹茶》,由5 位高級評茶員(3 男,2 女)對茶樣外形、湯色、香氣、滋味4 項審評因子進行審評打分。感官總得分=外形(40%)+湯色(15%)+香氣(15%)+滋味(30%)。

表1 碾茶感官品質(zhì)標準Table 1 Sensory quality standard of Tencha
1.3.3 茶葉色澤測定
使用手持式分光測色儀測定茶湯L*值、a*值、b*值,茶湯為感官審評沖泡所得碾茶茶湯。L*值代表明亮度,值越高,明亮度越好;a*值從綠色(-a*)到紅色;b*值從藍色(-b*)到黃色(+b*);a*值及b*值絕對值越大,其彩度越大。通過L*值、a*值、b*值查詢相應(yīng)色號,進行圖片繪制。
1.3.4 茶葉理化品質(zhì)測定
水分含量測定參照GB/T 8304—2013《茶水分的測定》中的103 ℃恒重法;茶多酚質(zhì)量濃度的測定參照GB/T 21733—2008《茶飲料》中酒石酸亞鐵比色法;氨基酸質(zhì)量濃度的測定參照GB/T 8314—2013《茶游離氨基酸的測定》中茚三酮比色法;葉綠素質(zhì)量濃度的測定采用植物葉綠素試劑盒測定。
兒茶素組分和咖啡堿質(zhì)量濃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譜(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進行測定,碾茶茶湯經(jīng)0.22 μm 微孔濾膜過濾;采用可變波長紫外檢測器;色譜柱:ZORBAX SB-C18ODS 柱(150 mm×4.6 mm,5 μm);流動相A 為2%(體積分數(shù))甲酸,流動相B 為乙腈,流速1 mL/min,柱溫40 ℃,檢測波長280 nm,進樣量10 μL。梯度洗脫,流動相B 在16 min 內(nèi)由6.5%線性增加到25%,25 min 時回到初始狀態(tài),平衡5 min。
數(shù)據(jù)經(jīng)Excel 軟件和IBM SPSS 20.0 軟件處理,圖片由Origin 2019 制作而成。采用Duncan's 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P<0.05 為差異顯著。
碾茶采摘前需進行一定時間的遮蔭覆蓋,目前用于茶園的覆蓋的材料中,稻草、麥稈覆蓋的茶葉品質(zhì)優(yōu)于遮陽網(wǎng)覆蓋,但遮陽網(wǎng)使用便捷、遮光度可調(diào);若覆蓋得當,品質(zhì)可接近稻草、麥稈覆蓋[20-21],不同的覆蓋方式對茶葉生化品質(zhì)、感官品質(zhì)及產(chǎn)量都有影響,抹茶茶園中覆蓋方式主要有棚式覆蓋和直接覆蓋2種。本試驗選擇高棚覆蓋、直接覆蓋和混合覆蓋3 種覆蓋方式覆蓋15 d 的茶樹鮮葉加工成碾茶進行比較,理化品質(zhì)分析如圖1 所示。

圖1 不同遮蔭方式對碾茶品質(zhì)的影響Fig.1 Effect of different shading treatments on the quality of Tencha
感官品質(zhì)得分(圖1A)以混合覆蓋方式得分最高、直接覆蓋次之、高棚覆蓋最低。由圖1C 可知,高棚覆蓋與混合覆蓋方式酚氨比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混合覆蓋的碾茶氨基酸含量最高,茶多酚含量和酚氨比最低,茶湯口感鮮爽,苦澀味和收斂性協(xié)調(diào)適中,這與感官審評結(jié)果相一致。外形、湯色在GB/T 34778—2017《抹茶》中分別占比40%、15%,葉綠素是構(gòu)成干茶顏色、茶湯和葉底色澤的重要色素,與茶葉品質(zhì)呈正相關(guān)[22]。由圖1B 可知,混合覆蓋處理碾茶葉綠素總量最高。由圖1D 可知,混合覆蓋的碾茶茶湯色差L*值較高,明亮度較好,|b*/a*|較小,與高棚覆蓋存在差異。b*/a*值決定顏色的色相,其絕對值越大,綠色調(diào)占比越小。混合覆蓋碾茶品質(zhì)最佳,可能是遮光度較高導致光照強度大幅度降低,激活葉綠素生物合成的前體物質(zhì),使葉綠素含量增加,葉綠素含量增加有利于植物吸收更多的光能[20,23],遮蔭會抑制黃酮類和木質(zhì)素等多酚化合物的生物合成[6],從而有效改善茶葉品質(zhì)。綜上所述,混合覆蓋的碾茶感官品質(zhì)最佳,茶葉顏色綠、滋味平和,綜合品質(zhì)較優(yōu)。
遮陰時間是影響碾茶產(chǎn)量及品質(zhì)的重要因素[21],適度遮陰時間能減少茶園直射光,增加散射光,改善空氣溫濕度等環(huán)境條件,從而促進茶葉中蛋白質(zhì)、氨基酸、咖啡堿等含氮化合物的合成,影響茶樹的光合作用和正常生理代謝[10]。本試驗探討直接覆蓋和高棚覆蓋不同時間鮮葉制成的碾茶品質(zhì)之間的差異,結(jié)果見圖2。

圖2 不同遮蔭時間對碾茶理化成分的影響Fig.2 Effect of Tencha fixed with different shading times on the physicochemical compositions
圖2 結(jié)果表明,直接覆蓋不同時長后,以直接覆蓋6 d 加工而成的碾茶,其氨基酸含量最高、酚氨比最低,導致茶湯鮮爽度較高、苦澀味較弱,與感官滋味審評結(jié)果一致。毛雅琳等[24]發(fā)現(xiàn)碾茶的鮮味主要與游離氨基酸、咖啡堿、茶氨酸、天冬氨酸、天冬酰胺等含量及酯型/非酯型兒茶素比值呈顯著性正相關(guān)(P<0.05)。此外,直接覆蓋6 d 的碾茶葉綠素a、葉綠素b 和總?cè)~綠素含量均為最高,直接覆蓋方法中10 d 的為最低,且直接覆蓋6 d 的|b*/a*|值為最小,碾茶綠色程度高,可能是由于短時間的覆蓋光照強度降低,葉綠體數(shù)量增加,促進鮮葉中葉綠素的合成,而直接覆蓋時間過長,會導致吸收的光照少,葉綠素合成量減少。有研究表明,強光照射下,葉綠體會移動到細胞的側(cè)壁以調(diào)節(jié)吸收的光照,弱光照射下,移動至細胞的上表面以吸收光量,生長弱光下的植物相對強光下植物具有更高濃度的葉綠素[25];直接覆蓋6 d 加工的碾茶總體品質(zhì)最佳。高棚覆蓋10、15、20 d 的鮮葉制成的碾茶,感官品質(zhì)以高棚覆蓋15 d 的最佳,其葉綠素含量最高、茶湯L*值最大、|b*/a*|值最小,表明碾茶及其茶湯顏色均為最綠,品質(zhì)較好。此外,直接覆蓋15 d 的碾茶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和酚氨比較低,增加了茶湯的鮮爽滋味,降低了其苦澀味,遮蔭后氨基酸含量增加可能是葉綠體蛋白水解導致[26]。因此,高棚覆蓋15 d 加工的碾茶品質(zhì)最佳。綜合分析,適度的遮蔭時間有利于碾茶基本營養(yǎng)成分積累,但時間過長會導致營養(yǎng)成分散失,可能會導致樹勢變化弱,這與王元鳳等[9]研究結(jié)果一致。
蒸汽流量過低易導致殺青不透,過高易導致殺青過度和熱能浪費。兒茶素是茶多酚的主要功能成分,與茶葉的苦澀味呈正相關(guān),其含量占茶樹鮮葉干重的12%~25%[27-28],可分為酯型兒茶素[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表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和非酯型兒茶素[表沒食子兒茶素(epigallocatachin,EGC)、沒食子兒茶素(gallocatechin,GC)、兒茶素(catechin,C)和表兒茶素(epicatechin,EC)]。酯型兒茶素收斂性強、澀味重,非酯型兒茶素收斂性弱、苦澀味較弱[8]。本試驗在相同鮮葉原料、鮮葉數(shù)量的條件下,對比不同蒸汽流量參數(shù)下碾茶品質(zhì)之間的差異。理化成分分析結(jié)果見圖3。

圖3 不同殺青蒸汽流量下碾茶的理化成分Fig.3 Physico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encha fixed with different steaming flow rates
由圖3 可知,蒸汽流量為120 kg/h 制作的碾茶氨基酸含量為4.50%,其含量高于其他4 組;且酚氨比低于其他4 組;蒸汽流量為80 kg/h 制作出碾茶酚氨比最高,茶氨酸含量最低,兒茶素含量最高。對比不同殺青蒸汽流量處理的碾茶兒茶素組分含量(圖3C)由低到高排序為140 kg/h<120 kg/h<100 kg/h<60 kg/h<80 kg/h,蒸汽流量80 kg/h 處理的碾茶兒茶素保留量最高。隨著蒸汽流量升高,EGCG 和ECG 含量出現(xiàn)明顯降低,原因可能是兒茶素濃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酯型兒茶素高溫下會發(fā)生異構(gòu)化作用,導致含量下降[28-30]。EC和C 濃度變化不大,說明不同殺青條件下,各兒茶素組分的轉(zhuǎn)化效率和途徑可能不同。綜上所述,蒸汽流量為120 kg/h 制作出的碾茶品質(zhì)成分上最佳,酚氨比最小,茶氨酸含量最高;而蒸汽流量為80 kg/h 制作出碾茶品質(zhì)成分表現(xiàn)最差,其酚氨比最高,茶氨酸含量最低,兒茶素含量最高。
烘干是碾茶加工工藝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將烘干葉水分含量控制在5%以下,茶葉中水分含量與品質(zhì)密切相關(guān),若水分過高,茶葉儲存過程中易變質(zhì)。烘干使茶葉中低沸點香氣成分大量散失,而高沸點香氣成分含量不斷增加,氨基酸和可溶性多糖在高溫作用下會發(fā)生美拉德反應(yīng),形成茶葉獨特香氣及風味品質(zhì)[31]。本試驗研究不同烘干溫度對加工碾茶品質(zhì)的影響,結(jié)果如圖4 所示。


圖4 不同烘干溫度碾茶對理化成分含量的影響Fig.4 Effect of Tencha fixed with different drying temperatures on the physicochemical compositions
感官審評以烘干溫度220 ℃得分最高,其滋味更加平和,帶有青氣。由圖4 可知,烘干溫度為220 ℃加工的碾茶氨基酸含量高于其他3 組,且酚氨比最小,這與感官審評結(jié)果一致,茶葉色澤、茶湯顏色、葉底色澤的主要呈色物質(zhì)是葉綠素,葉綠素a 呈現(xiàn)藍綠色,葉綠素b 呈現(xiàn)黃綠色;對比4 種不同烘干溫度的碾茶葉綠素含量,烘干溫度為220 ℃下碾茶的葉綠素總量最高,色差分析(圖4D)結(jié)果表明220 ℃下碾茶的|b*/a*|值最小。綜上所述,220 ℃的烘干溫度使碾茶各營養(yǎng)成分保留最佳,使茶葉苦澀滋味成分(茶多酚)降低,提高了茶葉鮮爽(氨基酸)滋味。隨著烘干溫度的升高,茶葉茶多酚、酚氨比及水分含量呈現(xiàn)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趨勢,而氨基酸、葉綠素及|b*/a*|值呈現(xiàn)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茶葉理化品質(zhì)在220 ℃均出現(xiàn)拐點,原因可能是適宜的烘干溫度能加速酚類物質(zhì)氧化降解反應(yīng),濕熱作用引起氨基酸非酶性氧化,溫度過高則會起抑制作用,碾茶最佳烘干溫度需將溫度區(qū)間降低以進行進一步研究。綜上所述,烘干溫度為220 ℃下制作的碾茶各滋味成分物質(zhì)保留最佳,感官品質(zhì)整體較優(yōu)。
殺青是碾茶加工的關(guān)鍵工藝,目的是快速使多酚氧化酶和過氧化物酶失活,從而阻止茶多酚的氧化。這些加工工藝的結(jié)合形成了碾茶特有的色綠、滋味鮮醇、味濃等品質(zhì)特征,碾茶加工過程中的品質(zhì)變化如圖5 所示。

圖5 碾茶加工過程中理化成分變化Fig.5 Changes in biochemical compositions in Tencha during processing
茶葉含水量在烘焙工藝開始大幅度降低,最終成品茶的含水量僅為1.38%。圖5B、C 表明,茶多酚、氨基酸及咖啡堿含量在整個碾茶加工過程中總體呈下降趨勢;茶氨酸由16.82 mg/g 降低至14.78 mg/g,降低了10%,酚氨比變化趨勢不明顯,氨基酸含量下降主要是因為殺青、干燥過程中的高溫環(huán)境下,氨基酸與還原糖發(fā)生美拉德反應(yīng)形成羰胺化合物[32]。多酚類在濕熱環(huán)境和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因異構(gòu)、水解和部分氧化聚合等化學變化使其含量有所減少[32]。經(jīng)過葉梗分離工藝,咖啡堿含量由24.24 mg/g 升高至28.35 mg/g,茶多酚含量由14.49%降至13.50%,可能是因為梗中含有較高含量的茶多酚。
加工過程中兒茶素出現(xiàn)一定的損失,EGC 在加工過程中由33.35 mg/g 降低至27.34 mg/g,EGCG 含量從78.87 mg/g 降低至54.09 mg/g,主要是在烘焙和干燥階段降低,原因可能是茶鮮葉在加工過程中,處于高溫、高濕、有氧條件下,兒茶素極不穩(wěn)定,復(fù)雜兒茶素發(fā)生一定程度的降解[8]。
碾茶要求具有“三原三青”的品質(zhì)特征,即原味、原色、原質(zhì),清香、清口、略帶青草氣。茶湯和葉底色澤與鮮葉葉綠素含量相關(guān),葉綠素、類胡蘿卜素是構(gòu)成葉底的主要物質(zhì),花青素類、花黃素類及加工中多酚形成的色素是構(gòu)成湯色的主要物質(zhì)[33]。對碾茶的感官審評得分與化學成分進行相關(guān)性分析,結(jié)果繪制成熱圖,如圖6 所示。

圖6 碾茶品質(zhì)成分相關(guān)性分析Fig.6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quality components of Tencha
碾茶感官品質(zhì)總得分與葉綠素a(r=0.741,P<0.01)、葉綠素b(r=0.767,P<0.01)和葉綠素總量(r=0.754,P<0.01)成極顯著正相關(guān)。茶多酚是構(gòu)成茶湯滋味的重要成分。圖6 表明,茶多酚含量,滋味及感官品質(zhì)總得分成極顯著正相關(guān);茶湯濃度與其色差L*值呈極顯著負相關(guān)(r=-0.817,P<0.01)。因此,碾茶的葉綠素含量能反映茶葉品質(zhì),茶多酚含量對茶湯滋味的貢獻度較大,茶湯濃度高可能導致其色差L*值下降,茶湯顏色變暗。
本研究探討對不同遮蔭方式和時長,不同殺青蒸汽流量及烘干溫度對碾茶品質(zhì)的影響,得到在直接覆蓋、高棚覆蓋、混合覆蓋3 種遮蔭方式下,混合覆蓋的碾茶感官品質(zhì)較佳,葉底色澤較綠、滋味平和,綜合品質(zhì)較優(yōu)。測定其生化成分含量發(fā)現(xiàn),混合覆蓋的碾茶氨基酸含量最高,茶多酚含量和酚氨比最低,且其茶湯色差L*值較高,明亮度較好,|b*/a*|較小。直接覆蓋時長為6 d 的碾茶總體品質(zhì)較佳,其葉綠素a、葉綠素b和總?cè)~綠素含量均為最高。高棚覆蓋以時長為15 d 加工的碾茶品質(zhì)較佳,其葉綠素含量最高、茶湯L*值最大、|b*/a*|值為最小,同時碾茶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和酚氨比較低。殺青蒸汽流量為120 kg/h 制作出的碾茶品質(zhì)較佳,酚氨比最小,茶氨酸含量最高,能較好地保留住茶葉內(nèi)含物質(zhì)成分,而蒸汽流量為80 kg/h 制作出碾茶品質(zhì)成分表現(xiàn)最差,其酚氨比最高,茶氨酸含量最低,兒茶素含量最高。烘干溫度為220 ℃下制作出的碾茶葉綠素、氨基酸含量最高,茶多酚含量最低,|b*/a*|值最小,各滋味成分物質(zhì)含量最佳,感官品質(zhì)整體較優(yōu)。碾茶加工過程中,茶多酚、氨基酸及咖啡堿含量在整個工藝過程中總體呈下降趨勢,尤其是EGC 和EGCG 濃度下降最為明顯,茶氨酸由26.97 mg/g 降低至24.26 mg/g。相關(guān)性分析得出,碾茶感官品質(zhì)總得分與葉綠素含量成極顯著正相關(guān),茶多酚含量與茶湯滋味和感官品質(zhì)總分成極顯著正相關(guān),茶湯濃度與其色差L*值呈極顯著負相關(guān)。綜上所述,碾茶遮蔭方式以混合覆蓋方式為最佳,覆蓋時長以直接覆蓋6 d 或高棚覆蓋15 d 碾茶質(zhì)量較好。碾茶加工過程中茶多酚等生化成分出現(xiàn)下降趨勢,蒸汽流量為80 kg/h,烘干溫度為220 ℃下制作的碾茶營養(yǎng)成分保留最佳。碾茶品質(zhì)很大程度取決于葉綠素含量,茶多酚含量對茶湯滋味的貢獻度較大,而茶湯濃度高可能導致其色差L*值下降,茶湯顏色變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