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婷婷(吉林建筑科技學院 吉林長春 130114)
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為公主嶺市大米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全新的契機,推動其朝著綠色有機農業方向發展。綠色發展是順應自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是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推進公主嶺大米產業綠色發展有利于其實現可持續的深遠發展。該文將概述公主嶺大米產業的發展現狀,并分析鄉村振興戰略帶來的機遇,在此基礎上從加強理念宣傳、技術培養、發展規劃、打造品牌等方面提出發展建議。
公主嶺市作為北方水稻種植的重要地區,具有顯著的產業發展優勢。一是地理位置優越。公主嶺位于吉林市中西部,公主嶺市平均海拔200 米左右,位于松遼平原腹地,東遼河畔,生態環境優越。該地土壤有機質含量可達2.143 0%~3.571 4%,土壤肥沃,屬于氮黑鈣土區,適合優質稻米生產。二是氣候條件適宜。公主嶺市屬中溫帶半濕潤地區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年日照較長,雨熱同季,水稻成熟期晝夜溫差大,利于水稻儲存養分,因而形成了淀粉含量適中的優質特色產品,深受消費者喜愛。三是水源充足。公主嶺地處遼東河畔,河網密布,全市共有大小河流約43 條。水資源總量約為46 950 萬立方米,水資源豐富,而且水質較好,這也造就了公主嶺大米食味品質高的特點。四是種植經驗豐富。公主嶺地區的人民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依靠優越的自然環境,世世代代從事稻米生產,種植歷史悠久并不斷總結稻米生產過程中的豐富經驗。
20 世紀60 年代以前,公主嶺地區水稻產量較低,播種方式較為傳統,此后通過不斷引進先進品種和播種技術,經過農民辛苦耕耘以及不斷參與技術研究,公主嶺大米的種植栽培技術在我國北方地區達到領先水平。
近年來,公主嶺市高度重視公主嶺大米產業的發展,采取市場導向和依托現有龍頭企業、土地等存量資產的策略,積極推動公主嶺大米項目的開發和建設,先后在公主嶺南崴子、二十家子等鄉鎮建立了多個生產基地,包括綠色稻米、有機稻米和標準化水稻生產基地及以科技為中心的吉林省優質米基地和有機稻米研究中心。同時,還投資擴建廠房和引進國外先進加工設備,并實行真空包裝和精細加工,使生產出來的水稻具有國內一流的加工水平。為了促進公主嶺大米的種植和生產,當地廣泛引導農民推廣種植公主嶺大米,并圍繞本地資源優勢加強水稻生產研究,以推動水稻生產的發展。
“三農”問題一直是黨和國家關注的重點問題,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家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必然選擇,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這一戰略的實施給公主嶺大米產業的發展帶來了重大發展機遇,公主嶺大米產業要把握此次契機實現轉型升級。
公主嶺大米產業的種植、養殖等產業化經營模式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公主嶺大米產業中生產經營的組織能力相對欠缺,大米的生產經營多屬于小規模、分散式經營,沒有形成系統化生產,公主嶺大米產業的產業結構過于單一,已經不符合現代產業發展的要求,不利于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也不利于產品的可持續供給。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為公主嶺大米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通過實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變產業模式,并依托當地的特色產業,結合當地旅游、農業等發展融合產業、特色產業,形成多個行業協同發展的盛大局面。同時在鄉村振興戰略指導下,公主嶺大米產業相關的各部門要提高生產水平,保障好大米生產的產品質量與產量,在促進種植農戶增加收入的同時,也可以推動公主嶺大米產業的現代化發展,為我國大米產業的快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農業發展的源動力。現階段,雖然公主嶺大米產業種植歷史悠久且引進了一批先進技術,但缺乏對產品進行深加工、精加工的技術水平,產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導致大米生產加工成本與收益不成比例,產業容錯率低。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引領下,相關部門也會加大對農村產業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支持,資金和政策的流入會使得公主嶺大米產業有更多機會進行生產工具的更新換代,推進產業的高新設備化進程,以此來提高自身的科技化、機械化水平,從而提高公主嶺大米產業的生產力水平,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同時,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導下,為促進農村振興和產業振興,各級管理部門會加強對公主嶺大米產業的政策引導和全面領導,鄉村振興具體要求和工作也會得到更加有效的落實,為公主嶺大米產業現代化發展提供了保障。
推進鄉村振興必然會引進先進技術來帶動產業發展,在技術革新和設備升級的過程中促進了公主嶺大米產業生產和加工制作新技術的運用,高新技術在種植農戶中如果可以得到普及和推廣也可以提高生產效率和水平。同時運用數字化技術也可以在公主嶺大米的銷售、推廣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便于大米產品以全新的渠道和方式與消費者見面,有助于產品的營銷和推廣。此外,高新技術利用網絡途徑也更容易向當地種植農戶進行技術宣傳和指導,為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條件。新興技術的發展也有助于推進公主嶺大米產業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促進大米產業的發展。
綠色發展理念提出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共生。因此要培養公主嶺大米產業種植農戶的理念素養,提高他們對于綠色發展的相關認知。通過短視頻或理論宣講等來對種植農戶進行宣傳和理念普及,打破其對大米產業綠色發展的信息壁壘,消除不信賴感,讓其充分認識到綠色發展所帶來的長遠優勢。同時讓相關的技術人員開展培訓活動,并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答種植農戶所反映的實際問題,拉近技術人員與種植農戶之間的距離,讓種植農戶對產業綠色發展形成全新認識,進而提高宣傳效率。
另外要促進大米產業的綠色發展,應突破傳統種植和培育模式。綠色產業發展不僅僅局限于產量、成本等方面,其對于生態影響、資源利用、可持續性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就需要不斷推進大米產業的技術研究和創新能力,加大產業生產的科研投入,采取綠色高效的種植栽培技術,解決大米種植、培育過程中的問題。同時要加強對種植農戶的技術指導和幫扶,推進新興技術的普及和推廣,培養高素質、有技術的種植農戶。
公主嶺大米產業實現綠色發展,就要利用好鄉村振興大背景下的經濟支持、政策支持、技術支持,制定大米產業發展規劃,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引進先進技術和科研人員,促進高新技術的推廣普及,提高公主嶺大米產業的發展水平,不僅要使公主嶺大米在吉林省當地享受盛譽,更要將公主嶺大米推向全國各地。公主嶺也要根據當地大米產業發展需要和發展形勢,明確產業的發展目標和產業發展的實施步驟,組織和協調相關部門制定相應的保障措施,形成統一調配、分工協作的管理機制,在政策優勢的帶領下,確保大米產業發展的有序性、規范性和可持續性。
加強大米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完善公主嶺大米產業綠色發展的相關制度建設和組織模式。首先,要處理好并厘清產業與種植農戶之間的關系,解決二者之間的矛盾,使二者之間進行良性互動和發展。其次,要加強對當地職業農民的培養與引導,提高綠色發展技術,利用好鄉村振興戰略的契機,促進大米生產向專業化方向轉變,使其適應綠色發展的新變化。再次,要把大米產業作為重點產業進行培養發展,公主嶺大米產業是當地的一項傳統產業,當地管理部門要妥善協調好部門、企業以及種植農戶的關系,形成管理部門組織引導的管理模式,并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利用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來調動各方參與度。最后,要調動企業積極性,吸引更多企業參與到大米產業綠色發展開發中,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技術支持,促進大米產業綠色發展穩步前進。
可以通過新興設備、手段將綠色生產技術應用到大米全產業鏈中,比如稻米育苗、栽種、控蟲等,這也可以保證公主嶺大米從播種到銷售的綠色安全。在公主嶺大米產業鏈的發展中,可以加強對附加產品的開發,比如米糊、米粉等產品。隨著公主嶺大米產業鏈條的完善,可以利用系列產品打造綠色知名品牌,提高知名度。加強品牌建設,對于生產者而言擴大了影響力,對于消費者來說提高了信任度。公主嶺大米自身醇香松軟的口感雖然已經吸引了大批消費者,但如果作為系列產品進行推出,再以綠色產品作為其特色進行宣傳,打造獨具特色的公主嶺綠色有機品牌,必然會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新時代,人民群眾更加注重生活品質,綠色有機食品對人們的吸引力增強,這也意味著相關產業有必要進行產業升級,推進綠色發展,進而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公主嶺大米產業要把握住鄉村振興戰略和綠色發展理念的契機,抓住鄉村振興帶來的產業結構調整、新興技術的運用推廣以及產業發展的現代化、專業化等機遇,同時利用政策優勢,制定大米產業綠色發展規劃。加強理念宣傳和技術培養,提高種植農戶綜合素養。創新組織模式,加強產業化經營和管理模式。完善全產業鏈,打造全方位知名品牌。綠色發展是公主嶺市大米產業發展穩步前進的重要途徑,在綠色發展過程中不僅可以生產出消費者滿意的產品,也有利于公主嶺大米飄香全國,取得更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