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林,雷達
(陸軍軍醫大學邊防衛勤訓練大隊,新疆呼圖壁 831200)
邊防衛勤訓練大隊在解放戰爭的炮火硝煙中誕生,在進軍新疆的艱難路途中起步,在改革調整的激流涌浪中搏擊,在特色創新的明確指向中扎根,始終秉承“尚德、篤學、惟醫、戍邊”的隊訓,始終堅持“政治建校、依法治校、質量立校、創新強校、特色興校”的宗旨,始終堅持“貼近部隊、貼近基層、貼近崗位、貼近實戰”的導向,扎根邊疆、無私奉獻,譜寫了一部忠誠使命的鑄魂史、衛國戍邊的育人史、拼搏進取的發展史、特色教育的創新史。
邊防衛勤訓練大隊先后培養了數萬多名“絕對忠誠信得過、技術過硬用得上、熱愛邊防下得去、扎根邊疆留得住”的“四得”軍事醫學人才,為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培養了萬余名醫護人才,被邊防官兵譽為“西域天使的搖籃”,培養的軍事醫學人才被譽為“雪域高原的生命守護神”。
回顧邊防衛勤訓練大隊辦學育人的基本經驗,廣大官兵在獻身國防教育事業中所表現出來的聽黨指揮、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的優良作風,無私奉獻、甘愿犧牲的高尚情懷,獻身使命、崇尚榮譽的價值追求,無不生動地詮釋著“衛勤戍邊精神”的寶貴價值。也正是這種精神,成為廣大官兵鐵心向黨、衛國戍邊的力量源泉。同樣,這種精神也一直激勵著廣大教職員工扎根邊疆、甘為人梯,激勵著廣大學員(兵)在邊防一線牢記使命、奉獻青春。面對體制重塑、使命調整、任務拓展,大隊繼續發揮獨特的地域環境優勢,加強新形勢下“衛勤戍邊精神”的研究,為履行新使命、完成新任務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堅定正確的政治信念、崇高的人生理想,是學員(兵)優秀政治品質的核心,是他們扎根邊疆、建功立業的內在動力。邊防一線連隊大多駐扎在人跡罕至的雪山峽谷中,艱苦的環境同內地繁華大都市相比,有著天壤之別,容易使學員(兵)產生心理落差。邊防衛勤訓練大隊要通過教育引導幫助學員(兵)實現以下目標:一是堅定從武志向,幫助他們認清邊防的敵社情和周邊嚴峻的反恐維穩形勢;幫助他們增強使命意識,堅定做好本職工作的決心;增強他們的光榮感、使命感和責任感;幫助他們牢固樹立“甘愿吃苦、樂于奉獻,安心軍營、熱愛團隊”的思想。二是校正認識偏差。結合新學員(兵)集訓,通過主題教育和隨機教育等時機,采取啟發式與討論式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開展“正確對待得失”的體會交流活動,幫助他們正確處理“理想與現實”“專業與創業”的關系,引導他們正確對待榮譽、正確對待困難挫折、正確分析自身的不足,消除思想上的模糊認識。三是幫助正確定位。引導他們對照典型找差距,使他們明白如何在本職崗位建功立業,增強他們立足本職創佳績的理想信念,引導他們自覺在艱苦環境中磨礪自己,從而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艱苦的環境和繁重的任務,確保畢業學員(兵)“信得過”。
隨時準備打仗的思想和敢打必勝的信心是學員(兵)優良職業道德品質的內在要求,是他們熱愛本職、做“生命禁區守護神”的強大動力。邊防衛勤訓練大隊要始終堅持戰斗隊的思想,以高原邊防軍事醫學教學改革為指導,通過嚴格專業訓練、培育“戰斗精神”,立足未來戰場需要,發揮邊疆地域優勢,培養學員(兵)刻苦鉆研醫學知識、精通衛生勤務保障的學習意志。做政治工作的明白人、抓管理工作的實干家是戰區部隊對人才培養提出的一項新要求,也是院校多年來容易忽視的老問題。邊防衛勤訓練大隊要自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落實安全發展的“三進入”工作,要建立邊海防實習基地,搭建學習成才平臺。邊防衛勤訓練大隊應增設反恐應急演練教學內容,注重培養鍛煉,不斷提高學員(兵)適應艱苦環境和勝任本職工作的能力。邊防最能鍛煉人、培養人,邊防衛勤訓練大隊要充分利用好邊海防實習基地這塊育人陣地,最大限度地挖掘教育資源,為學員(兵)今后的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確保畢業學員“用得上”。
強烈的使命意識、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是學員(兵)高尚思想情感的具體體現,是他們義無反顧地踏上高原奉獻青春的直接動力。邊防衛勤訓練大隊要始終堅持“姓軍”本色,抓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人民軍隊歷史與優良傳統的教學,以及衛勤戍邊精神教育的專題輔導,著眼不同歷史階段的使命要求,結合戰區社情、民情、邊情、敵情,教育學員(兵)牢固樹立憂患意識,激發他們衛國守邊的豪邁情懷。針對學員(兵)對邊防高原的特殊心理,邊防衛勤訓練大隊要引導他們認識“軍隊的基礎在基層,基層是培養優秀軍人、造就合格軍事人才的搖籃”。邊防衛勤訓練大隊可以介紹改革開放以來高原邊防的新變化、新成就,激勵學員(兵)義無反顧地奔赴高原,確保畢業學員“下得去”。
過硬的心理素質和堅強的意志品質是學員(兵)良好作風的集中體現,是他們苦干不苦熬、苦中有作為的不竭動力。學員(兵)要注重培養鍛煉,不斷提高勝任本職工作的能力。邊防衛勤訓練大隊要堅持科學育人的指導思想,抓好軍事體育、軍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教學和軍隊條令條例教育,在解決學員(兵)角色認知的基礎上,教育引導他們在利益得失面前,要有“一家不圓萬家圓”的寬闊胸襟;在身處惡劣困苦環境時,要有“自古雄才多磨難”的耐挫能力;在平凡的日常工作中,要有“會當擊水三千里”的人生追求,真正做到與風沙雨雪相伴、與高寒缺氧抗爭,向“生命禁區”挑戰,立足高原邊防,確保畢業學員“留得住”。
邊防衛勤訓練大隊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軍人思想品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等作為“衛勤戍邊精神教育”的前導課程,結合經常性基礎性教育予以落實,深化學員(兵)基本理論認知,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員(兵)要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為認識現實、改造自身、服務邊防奠定基礎。邊防衛勤訓練大隊要堅持把“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作為“軍魂”教育的主要內容,并將其納入“衛勤戍邊精神”教育的“三進入”。邊防衛勤訓練大隊要結合每期學員(兵)的“衛勤戍邊精神”教育課程,始終堅持主陣地的思想,以正面教育為主,積極引導學員(兵)認清“軍隊非黨化”“軍隊國家化”的虛偽性、欺騙性,使學員(兵)在面對各種復雜的政治問題時,能夠辨別真偽、分清是非,經得起任何政治風浪的考驗。
在習近平主席關于強軍思想的指引下,結合戰區實際,積極開展“衛勤戍邊精神”教育研究與實踐,已成為邊防衛勤訓練大隊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提升部隊戰斗力的一條最重要的、最現實的途徑。結合當前的培訓任務,做好新一輪“衛勤戍邊精神”培育工程的立項工作,已經成為“衛勤戍邊精神”教育的總遵循。邊防衛勤訓練大隊根據年度主題教育,將“衛勤戍邊精神”教育納入年度教育計劃,包括理論教育、討論交流、配合活動等,確保專題教育的完整性。邊防衛勤訓練大隊開展了與“四得”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專題教育,根據學員(兵)的在校培訓時間,在入學兩周以內,將“衛勤戍邊精神”教育納入入學教育。干部的“衛勤戍邊精神”教育結合年度主題教育和每季度黨課教育開展。邊防衛勤訓練大隊擬定了“衛勤戍邊精神”培養總體計劃,年底前完成學員(兵)在校期間第一階段的思想摸底、入學教育等內容。邊防衛勤訓練大隊開設了邊海防知識概要課程,將“衛勤戍邊精神”教育與邊海防基本知識結合起來,入學后組織課堂教育,確保“衛勤戍邊精神”教育的“三進入”。
邊防衛勤訓練大隊始終堅持正確的文化育人導向,著眼于“四得”軍事醫學人才培養目標,確立“鍛造衛勤戍邊精神”的文化主題,彰顯“艱苦創業的英雄氣概、扎根求索的堅定信念、豪邁奮進的樂觀情懷”,為戰區培養“政治合格信得過,技術過硬用得上,服從分配下得去,扎根基層留得住”的“四得”軍事醫學人才。邊防衛勤訓練大隊以營造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為核心,以優化大隊文化環境為重點,弘揚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努力建設體現時代特征、地域特點和大隊特色的校園文化。邊防衛勤訓練大隊將“衛勤戍邊精神”培育工程文化納入大隊總體的文化建設規劃。邊防衛勤訓練大隊根據大隊編制體制調整帶來的形勢任務變化,結合“衛勤戍邊精神”培育工作,對大隊的校風、教風、學風、校訓等進行歸納總結。邊防衛勤訓練大隊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燈箱文化、板報文化、網絡文化,營造“衛勤戍邊精神”教育的濃厚氛圍。邊防衛勤訓練大隊按照《軍隊基礎建設綱要》要求,狠抓經常性文化活動,配合“衛勤戍邊精神”教育,每年開展“衛勤戍邊杯”系列比賽、演講比賽、歌詠比賽,擇機邀請優秀畢業學員、先進典型英模和大隊官兵與學員(兵)面對面交流,幫助學員(兵)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
邊防衛勤訓練大隊根據官兵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的總體思路,依托駐地資源,建立不少于3個疆內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基地,并結合學員(兵)入校,依托區外實習、見習基地建設,建立不少于2個區外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基地,提升教育效果。邊防衛勤訓練大隊堅持把課堂延伸到任職崗位,擇機組織學員(兵)到高原邊防一線進行實習,通過情景模擬訓練方法加強學生的心理訓練和體能訓練,通過現地教學、參觀見學、調查研究等方式提高育人質量。邊防衛勤訓練大隊不斷完善院校與部隊共育人才機制,加強院校與部隊的橫向聯系,定期舉行教學聯席會,聽取部隊意見和建議,聘請客座教授來校講課。邊防衛勤訓練大隊選派政治思想和實踐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干部帶隊協助組織與管理,巡回檢查。邊防衛勤訓練大隊尊重實習單位的安排,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學員(兵)實習(見習)工作。
“衛勤戍邊精神”教育研究是大隊大項工程之一,是管方向、打基礎、求發展的建設。黨委牢牢把握軍魂意識,堅持對課題的研究和管理,確保教育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為了加強領導,保證教學改革順利實施,邊防衛勤訓練大隊成立了“衛勤戍邊精神”研究課題組,抽調各方面專家參與課題的研究工作。
邊防衛勤訓練大隊將教學改革與部隊建設對接,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整合上更加突出軍政素質和軍事醫學的應用,在教學設計和安排上注重部隊實踐能力的培養,確保新型人才能適應高原邊防基層部隊的第一任職需要,同時具有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
為了體現、保證、檢驗教學改革效果,邊防衛勤訓練大隊圍繞“四得”人才標準,推動“衛勤戍邊精神”研究的“三進入”工作:開設衛勤戍邊精神教育特色課程,并將其列入人才培養方案,編寫課程標準;確立校內考查與校外評價相結合的考核模式;規范實踐行動與理論認知相結合的考核內容;制定結構嚴密與配置科學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形成“衛勤戍邊精神”教育體系。
邊防衛勤訓練大隊通過調研掌握了畢業學員的真實表現,并搜集先進人物的典型事跡形成教學改革支撐材料。學員(兵)要體會邊防高原軍人“幾十年如一日”戍邊守防的執著與奉獻,真切體會是什么支撐著他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為什么他們能長年累月地經受條件艱苦、高原缺氧、氣候惡劣、社情邊情復雜等情況的考驗。邊防衛勤訓練大隊要持續開展理論研究,進一步總結辦學特色,深入研究“衛勤戍邊精神”的內涵、課程模塊構成、人才培養路徑、檢驗評價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