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錦天
(張掖市民樂縣東浦小學 甘肅 張掖 734500)
在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小學德育工作也進入到了一個新的局面,同時也面臨著全新挑戰。目前小學德育工作仍有很多缺失之處和不足之處:一是教師對新教育理論知識認識不足,依然存在過分注重學生知識技能的思想,教師的知識結構無法滿足小學德育工作的需求;二是德育課程資源和教學形式單一守舊,忽略了社會發展的需要,理論脫離實際,缺乏對德育知識的深度思考;三是家庭教育觀與學校德育目標不一致,教育方式各行其道,還會有一些對立和沖突,依舊處于應試教育的思想觀念,過于關注學生的成績,忽略了與孩子的溝通及引導。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下,小學德育工作必須緊跟社會發展趨勢、與時俱進。本文試圖從當前我國小學德育工作的現狀,并對其進行思考分析提出相應對策建議以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的德育工作,引導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判斷力,以提高德育工作實效。
小學教師是學生人生的重要啟蒙思想家,在德育教學的工作中,教師個人的思想觀念和道德價值觀對培養學生良好品德會產生重要的影響。我們的新時代接班人是屬于未來21世紀中葉的建設者,這就對我們的教育發出了新的挑戰。如今信息很顯然在我們的一些教育工作中依然會存在過分注重學生知識技能的學習和培養,把教育的重心迎向了學科知識,而忽略了學生思想道德的引導和教育。這需要教師時常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觀念,用新時代的教育理念去做好教育工作,不能用單一的方式去評價和界定標準,多角度多維度重視德育,以“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時代發展趨勢去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觀念,助力孩子具備愛心、責任、尊重的美德,擁有獨立、自信的自我人格,會學習,會做事,會共處,會做自己。
德育教育既需要有豐富內涵的文化內容支撐,又離不開真實的實踐體驗。教師在教課的時候有一些照本宣科,出現理論聯系不上實際的情況,導致了空洞說教的現象,還要部分老師想利用好傳統優秀文化中的資源去為學生創造更為豐富的德育環境,但是卻缺乏對傳統文化的深度思考和解讀,畢竟由于如今小學生處于太平盛世時期,他們的心智及視野都處于懵智階段,理解能力很有限,所以在借助傳統文化實施德育工作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創新不同的教學形式,以生動、形象化、體驗式的多種形式去讓學生感受優秀品德的美。其次在德育課程教學中,只是單純的在德育課程采用機械的灌輸一些表面的理論的東西,或者簡單直接去教學生判斷是非對錯,而不去內化實踐體驗,得到的結果自然不盡如人意。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根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對孩子的品德培養重視程度及自身言行的要求直接影響著孩子的人生價值觀。家庭教育因為有很強的感染力和影響力以及破壞力,家庭德育做的好的就能使學校德育工作得到加強,如果家庭不重視孩子德育的培養,只會抵消或摧毀學校德育的作用。家長依舊處于應試教育的思想觀念,過于關注學生的成績,忽略了與孩子的溝通及引導,對于孩子真善美的言行缺乏正向的牽引,導致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采用了不科學不恰當的方法教育孩子,造成家長和教師德育觀念的沖突。
教育的最佳目的是能夠激發學習自我學習的內在動力,創造有感染力和體驗感的實踐活動能激發學生參與德育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在充滿氛圍感的情境中接受德育,提高他們對德育活動的實踐欲望和積極性。教授不僅要利用各種資源精心設計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還要對現代小學生的思想行為進行摸索,以當前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心理特征去開設較有感染力又有意義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祖國、愛家鄉、愛集體,尊老愛幼、關愛他人、樂于助人,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勤儉節約,愛科學、愛學習的情感。
2.1.1 從豐富多樣的紅色文化資源中汲取營養
教師可以有根據每月的德育主題把富有影響力的革命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跡及革命重要事件故事以多媒體互動、情景劇、演講等方式呈現給學生,將富有生命力的紅色文化教育與道德品質教育緊密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紅色故事我來講”、“我心中的英雄”、“祝福祖國媽媽”、“回到革命時代”主題活動中用歌舞、作畫、寫作、閱讀等多種途徑中深入的去體驗感知紅色文化的魅力,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為了讓學生能真實的了解更多本地的紅色文化,可以在清明節時去祭拜烈士墓,感受烈士的生平事跡,去當地的紅色紀念館參觀學習,也可以組織小學生“敬老院送愛心”、“給貧困山區兒童獻愛心”、“小小環衛志愿者”等公益活動。在豐富的活動中,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了公民意識和奉獻精神。
2.1.2 在傳統文化及主題活動中成長
傳統文化有著深厚豐富的德育資源,是我們開展德育工作非常優質的一手資源,利用好傳統優秀文化中的素材,可以使德育效果達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以傳統節日、重大紀念日、愛與感恩、文明健康生活、安全防范等主題課程來啟發學生感知美的行為以及形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和保護自己的能力。傳統節日經典活動讓少先隊員在課程活動中了解節日民俗,增強民族自豪感,弘揚民族文化,傳承民族精神;重大紀念日則借助其歷史意義及文化內涵,開展具有特色的課程活動,營造濃郁的教育氛圍;愛與感恩主題,讓學生們感受父母的養育之恩、教師的培育之恩,使學生了解在自己成長過程中,家庭、學校和社會對自己的關愛。文明健康生活則通過貼近學生生活的活動,使其在參與中學習知識、體驗成長,學會關愛自己、關愛他人、關愛社會;安全防范如“知危險,會避險”、“防范火災事故”、“防溺水安全”、“禁毒宣傳”等活動,給學生筑牢保護自己保護他人的生命安全教育。在如此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引領學生熱愛祖國、關愛集體、樂于助人、團結友愛、愛勞動、愛學習的優秀品格。
育人是一項非常復雜和細致的工作,優質的教育需要家庭與學校共同努力才能培養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時代接班人。家庭教育是教育之根,只有家庭教育的土壤肥沃才能長出茁壯的大樹,結出豐碩的果實。長期以來很多家長受長期"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還是依然會存在重智力、重技能,輕思想、輕精神、輕德育,而且受新時代經濟的雙重影響,對于孩子有著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家長只看重學生的考試成績以及興趣班所表現出來的結果,對孩子有著多重高要求和高標準,導致現在的小學生心理壓力很大,一部分學生已經出現了心理承受極限,并不能達到長遠的發展需要。
因此,要以教育目標為指導思想,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每個學期的德育目標,主動與每個家長交流學生的德育情況,并有針對性的給到一些科學的指引知識,使家長能了解學生在校的表現,教師也能從家長的口中了解孩子在家的品德修養,讓德育教育形成雙向合力。以每個階段的德育目標為指導,家校同時培養愛祖國、愛科學、愛勞動的思想情感;尊敬老師、孝敬父母、團結同學,能和諧、融洽地與人相處;講究衛生、愛護公物;具有遵守學校紀律、守校規校紀、守社會公德的意識,能約束自己的言行,具有文明行為習慣;樹立環保意識,能積極參加勞動,勤儉節約、不攀比,愿意為集體服務;擁有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潑開朗的性格。分解每個學期的德育目標,制定家校共育德育計劃和目標,為家長提供科學合理具有操作性系統和規劃性的指導建議,使家長更明晰學校的德育工作目標實施辦法,從而在家中同步進行家庭德育,讓家校德育工作始終保持一致性。
本文從小學德育工作的實際問題出發,以新時代背景下小學德育工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了當前我國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開展德育工作出現的問題及原因。首先加強教師對新時代小學德育的思想認識,更新教育理念,堅定“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其次利用信息化的技術將網絡社會、傳統文化、紅色文化、主題教育德育知識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展現,結合實踐發揮育人的最佳效果;再次是學校與家庭教育實現有機的融合,學校教為家庭教育提供科學正確的指導建議和方法,引導學生健康快樂積極的成長,從這些方面促進小學階段德育工作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