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凱敏
[摘 ? ?要] 數字經濟時代,數字信息技術正深刻影響包括企業經營管理在內的社會經濟活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勢在必行。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經營管理的核心環節之一,是實現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突破口,但現有財務管理模式存在諸多局限,急需優化創新以適應數字經濟發展新要求?;诖?,文章在分析數字經濟對企業現有財務管理模式影響的基礎上,提出了財務管理模式優化創新的有效路徑,為數字經濟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建設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 數字經濟;財務管理模式;優化創新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2023. 11. 023
[中圖分類號] F232;F275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23)11- 0080- 04
0 ? ? ?引 ? ?言
數字經濟是一種經濟形態,相比于過去其他所有經濟形態,它最大的特點是以大數據為核心資源,以互聯網平臺為重要信息載體[1],通過對數字化的信息和知識進行識別、選擇、過濾、存儲和使用,從而引導并實現資源的最優利用,實現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數字經濟已成為實現中國經濟高質量增長的核心戰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2年)》中提到①,在寬帶中國、5G通信及工業互聯網等因素的推動下,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較上年同比增長了16.2%,達到45.5萬億元,占GDP的比重從上年的38.6%上升至39.78%;2021年我國產業數字化規模較上年同比增長了17.2%,達到37.18萬億元,占GDP比重為32.5%。數字經濟給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對包括財務管理在內的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產生重大影響。
財務管理模式即財務管理體制,是指為了實現企業核心財務目標而設計制定的包括財務管理理念、財務管理職能、財務管理組織架構、財務人才培養等關鍵要素在內的有機結合體。目前很多企業的財務管理模式仍采用傳統的“集權式”或“分權式”單一模式,尚未與時俱進,導致現有財務管理模式無法滿足數字經濟發展的新要求,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產生不利影響,亟須優化調整。
1 ? ? ?數字經濟特征及對現有財務管理模式的影響
1.1 ? 數據成為驅動經濟增長的核心生產要素
數字經濟時代,創造企業價值的關鍵生產要素和底層驅動邏輯發生了重大變化,其中關鍵的生產要素從傳統的知識、資本到人力資本、結構資本、關系資本等智慧資本再到數字經濟時代的數據資源,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圍繞“數據”開展,用數據說話[2]。關鍵生產要素的變化影響企業的戰略及商業模式,企業的價值創造過程越來越復雜,導致企業現有財務管理模式所產生的財務信息相關性持續降低,對企業價值創造活動的記錄和反饋功能越來越弱[3];另外,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企業關鍵生產要素的變化也深刻影響財務管理理念,現有財務管理理念與經營管理實際需求的差異越來越大。數字化轉型最大的難題是轉變理念,需要財務管理人員轉變財務管理理念[4],因此有必要調整企業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及理念,通過實施業財融合戰略,搭建財務共享服務平臺,建立財務大數據中心,不斷突破現有財務管理模式及理念的局限,更好地實現財務管理賦能企業經營決策。
1.2 ? 數字基礎設施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新的關鍵條件
工業經濟時代,企業發展的關鍵基礎設施包括廠房、土地、生產設備、辦公設備等;在數字經濟時代,寬帶網絡、5G、云計算、云儲存等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新的關鍵硬性基礎設施,同時企業也更加注重組織職能、組織架構、組織流程等新的軟性基礎設施。企業借助這些數字基礎設施更好地實現內外部整合:對內通過各種新興信息技術將企業各部門、各崗位進行有機整合,減少無效溝通和內耗,整體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效率;對外借助各類信息技術平臺,將企業的合作伙伴納入統一的信息交流平臺,企業能更方便、及時、充分地和外部合作伙伴交流溝通,有利于企業及時掌握各類市場信息,減少溝通成本,降低經營風險,實現互利共贏。盡管目前有很多企業在信息化基礎設施方面有一定的基礎,包括建設了ERP系統、OA系統、電算化系統等各類信息系統,但也存在諸多問題:對內存在財務系統與業務系統兼容度不高、系統只能提供初始信息無法直接用于經營決策等問題;對外存在和外部合作伙伴系統未聯通、不兼容、信息孤島等問題[5]。需要在系統性整體規劃的指導下,以實現財務管理數字化為目標,逐步完善數字硬性基礎設施,充分利用和發揮數字硬性基礎設施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關鍵作用。
數字硬性基礎設施發揮作用的基礎是數字軟性基礎設施建設,包括財務組織職能、組織架構建設。先進的數字技術需要搭配科學先進的軟性設施才能發揮最大效能,財務組織職能、組織架構和組織流程是財務管理核心的底層邏輯和基礎,合理的組織職能、科學的組織架構、順暢的組織流程也是企業實現財務管理數字化轉型的重要保障[6]。目前很多企業存在財務組織職能模糊、財務組織架構冗余、財務組織流程混亂的情況,嚴重阻礙了企業在數字經濟時代實現高質量發展。
1.3 ? 數字化能力成為新型人才的必備技能
任何經濟形態的發展,關鍵要靠人才,數字經濟時代也不例外,需要社會各類人才共同推動,尤其是具備數字化能力的人才。所謂數字化能力,是指為實現企業數字化轉型而需具備的戰略思維能力、管理決策能力以及實踐執行能力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數字化戰略思維能力。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但是財務人員現有思維方式與企業發展需求的差距越來越大,很多財務人員依然把自己定位為“賬房先生”,工作范圍限定為“記賬”“結賬”“出報表”三件大事,主動服務、創新服務、經營決策賦能的意識不強。在數字化時代,龐大的數據、信息爆發式增長與變化,企業面臨的外部環境充滿不確定性,包括財務管理人員在內的企業管理層必須及時科學決策。而科學決策的關鍵基礎之一是及時掌握準確的財務數據和信息,因此需要財務人員主動培養數字化戰略思維能力,從“管好財務一畝三分地”轉變為深度參與企業整體經營管理決策、從事后記賬轉變為事前預測、從憑票入賬到全流程主動把控[7],增強創新服務意識,為企業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因此,培養符合數字經濟時代發展新要求的新型財務管理人才至關重要。
可見,數字經濟深刻影響企業財務管理模式,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需要調整現有財務管理模式,以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發展新要求。本文研究在數字化經濟背景下,企業如何以轉變管理理念、財務組織職能、財務組織架構,培養數字化財務管理人才等為突破口,通過優化創新財務管理模式,更好發揮財務管理賦能企業價值創造的功能,助力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2 ? ? ?數字經濟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模式優化創新的路徑選擇
2.1 ? 轉變傳統財務管理理念
如前文所述,數字經濟促使企業轉變財務管理理念,從“內部管控,監督業務”向“貼近客戶,服務業務”轉型[8],財務管理要從過去監督業務的理念轉變為服務業務、賦能業務,從而改變財務和業務對立的局面,在堅持原則和底線的基礎上,兩者互相協調配合,齊心協力共同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轉變財務管理理念,關鍵措施包括業財融合戰略、財務共享服務平臺、財務對外開放融合等。具體到實踐操作層面,企業需要實施業財融合戰略,從流程、系統、數據三個層面推動財務和業務深度融合[9]。流程方面,財務核算從目前的事后財務結算轉向前端業務流程,并通過建立科學規范的財務流程,指導、監督業務流程逐步規范,并在這個過程中實時監控企業產供銷等全業務流程,從財務角度及時發現企業經營管理中出現的問題,提出有效解決方案,構建財務流程與業務流程的閉環;系統層面,實現業務系統與財務系統的深度融合,打破目前很多企業存在的業務系統與財務系統不兼容、重復建設、無效建設的困境,實現業務系統和財務系統的互聯互通;數據層面,加強業務端數據的標準化治理,沒有業務數據的準確性就沒有財務數據的準確性,沒有業務數據的標準化,就無法實現財務數據的標準化和及時性。
在實現業財融合的基礎上,大中型企業還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進一步搭建財務共享服務平臺,集財務、人力、采購、信息等為一體[2],利用人工智能等新興信息技術,實現財務核算的高度智能化[10]?;蛘?,通過建立財務大數據中心,對企業經營管理的前臺、中臺和后臺進行全流程再造[11]:前臺借助各種平臺、渠道完成數據采集;中臺在智能化和記賬規則的基礎上實施預算管控,完全實現高度智能化財務核算,初始財務數據經中臺自動轉移到后臺,并在后臺形成各類財務數據,極大提升財務管理效率和價值;后臺則根據企業實際需求,通過人工智能系統對各類原始數據進行篩選、分析和可視化呈現,形成各類有效的財務分析數據,充分為企業經營決策賦能。
除此之外,數字經濟時代的財務管理需要高度開放融合[2],對內要突破原有財務部門的職能界限,主動參與企業各項經營管理活動,與業務深度融合[12];對外要突破單個企業的組織邊界,充分發揮企業在產業鏈上獨特的整合引導作用,秉承“互利共贏”的發展思路,聚焦財務生態,實施外部協同,實現財務平臺與外部價值網絡的鏈接,更好地為合作伙伴服務[10]。
2.2 ? 實現財務組織職能、組織架構轉型
以往普遍認為企業價值主要由業務部門創造,財務部門屬于后臺部門,其主要職責是服務業務部門。數字經濟以及互聯網的發展改變了企業價值的創造方式,企業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開發客戶、搜尋最佳供應商,線上完成采購、銷售等關鍵活動。借助互聯網平臺,企業還可以同步收集市場、客戶、合作伙伴等相關數據信息,并借助新型信息技術工具對收集的初始數據信息進行篩選加工,轉化成有效信息,以便企業能及時預測市場發展趨勢變化,及時發現商機、規避市場風險,而不再僅僅依賴業務部門。因此,誰能及時掌握有效市場信息并為企業所用,就能為企業創造價值。財務部門在信息收集、分析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企業幾乎所有業務部門所涉及的各類數據信息,都可以借助資金流、財務核算流程、單據審核流程等渠道匯集到財務部門。財務部門需要積極轉變組織職能,主動貼近業務、貼近市場、貼近客戶,廣泛收集、跟蹤、分析各類業務信息,并借助專業能力將其轉換成對決策有用的信息,更充分、主動地參與企業經營決策、風險評估、業績預測等活動,而不再局限于財務核算。
隨著財務組織職能的多元化,未來財務組織架構需要更加靈活、扁平。通過運用數字化技術,聯結財務各崗位、子公司財務部門、分公司財務部門等,在財務體系中建立網絡化、扁平化的組織架構,有效匯集不同部門的同類財務信息,便于各崗位、各環節的財務人員集中高效處理各類信息,最終實現財務組織職能和財務組織架構的科學搭配。
2.3 ? 培養數字化財務管理人才
數字經濟時代,財務人員從“核算型”為主向“智能決策型”為主的轉型已成必然趨勢,數字化能力將是未來財務管理人才必備的核心技能之一,而現有財務人才培養方案和財務人員知識結構尚未與時俱進,與企業對未來新型財務管理人才的期望還有很大的差距[13]。因此,在未來財務人才培養過程中,以跨專業復合型人才為目標,除具備基本的會計專業知識以外,還需掌握數學、統計學、計算機相關知識[13],重點培養財務人才的數字化能力,引導部分數字化能力基礎好、學習能力強的財務人才向數據分析師和算法工程師轉型,提升財務管理人才隊伍整體的數字化能力。另外,數字經濟時代的財務人員還需要提升風險管控能力、分析能力與決策能力,善于利用大數據進行決策分析[13]。
除此之外,還應培養財務人員的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思維是數字經濟時代最重要的思維方式之一,它的特征包括:大數據、零距離、透明化、分享型、便操作、普惠性等。財務人員要深刻理解互聯網思維,從財務視角對產品市場、客戶需求、產品創新、企業價值鏈及行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以點帶面,以互聯網思維深度參與企業經營管理。
3 ? ? ?結束語
數字經濟是當前確定性最高的未來經濟發展方向之一,數字化轉型也是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數字經濟時代對企業財務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廣度上,要求財務管理活動范圍從傳統狹義的財務領域拓展到企業全流程業務領域,主動賦能業務,借助精準的數據服務,優化工作流程、提高決策效能、提升工作效率;在深度上,要求提高財務管理的深度,從傳統的企業賬務處理,拓展至企業戰略賦能、產供銷流程服務、合作伙伴互利共贏等多維度管理,主動從財務角度促進企業業務模式轉型升級,構建立體化的財務管理模型,提升財務管理價值創造功能[4]。
同時,也要充分認識到,財務管理模式優化創新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任重道遠,不能淺嘗輒止,更不能畏難倒退,需要以抓鐵留痕的魄力,一步一個腳印,持續創新優化。以財務管理數字化帶動企業整體數字化轉型,以創新優化的財務管理模式保障企業持續創新發展,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主要參考文獻
[1]陳曉紅,李楊揚,宋麗潔,等.數字經濟理論體系與研究展望[J].管理世界,2022(2):208-224.
[2]張慶龍.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財務共享服務升級再造研究[J].中國注冊會計師,2020(1):102-106.
[3]張新民,金瑛.資產負債表重構:基于數字經濟時代企業行為的研究[J].管理世界,2022(9):157-175.
[4]周建云.傳統企業財務管理數字化轉型的探索:以PV公司為例[J].財會月刊,2020(增刊1):6-11.
[5]徐玉德,董木欣.國有企業財務數字化轉型的邏輯,框架與路徑[J].財務與會計,2021(17):4-7,21.
[6]趙麗錦,胡曉明.企業財務數字化轉型:本質,趨勢與策略[J].財會通訊,2021(20):14-18.
[7]李九斤,徐妍妍.國有企業財務數字化轉型探究[J].財會月刊,2022(11):39-45.
[8]賀寧坡.“數字經濟”下企業管理和財務管理轉型[J].財務與會計,2018(12):86-87.
[9]田高良,張曉濤.基于價值共創的智能財務生態管理[J].財會月刊,2022(23):13-18.
[10]張慶龍.下一代財務:數字化與智能化[J].財會月刊,2020(10):3-7.
[11]張慶龍.數字經濟背景下的財務思維創新[J].財務與會計,2020(13):83-85.
[12]金星.財務數字化轉型如何推動企業價值創造[J].財務與會計,2022(6):86-88.
[13]段洪波,王映竹,趙宏月.數字時代財務人才培養的探索[J].財會通訊,2022(7):17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