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
長沙市城市公共交通事務中心
提升國家工作人員,尤其是領導干部的法治素養是促進其履職能力提升的必要途徑。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有利于促進國家工作人員堅定法治信仰、培養法治思維、提高法治素養,增強依法履職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有利于促進國家工作人員在法治軌道上謀劃工作、推動發展、處理問題、化解矛盾、維護穩定,增強依法履職的能力和水平。有利于促進國家工作人員強化敬畏意識,嚴守法紀底線,善于在法律的約束下履職盡責,在制度的“籠子”里行使權力,增強依法履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只有在法治規范下,才能有好的市場秩序,才能推動行業持續和諧健康發展。在城市公共交通行業深入推進法治宣傳教育,宣傳法治理念,能有效引導城市公共交通企業筑牢守法合規經營底線、幫助從業人員樹牢守法誠信意識,助力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能有效指引行業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下推進發展,更好地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提高在改革和發展中應對挑戰、防范和化解風險的能力,以強有力的法治保障為行業高質量發展賦能。
法治宣傳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依靠群眾、為了群眾、服務群眾,解決民生問題,注入法治力量是必由之路。城市公共交通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聚集企業所需、民生所呼深化法治宣傳教育,普及法律知識,培養忠誠、干凈、擔當、依法辦事的國家工作人員,規范城市公共交通市場秩序,提升行業服務質量和安全管理水平,引導群眾依法表達訴求,能更高效地解決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實際問題,依法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強化機制引領是開展和推進法治宣傳教育的基礎和保障,但在實際工作中存在機制建立不健全或作用發揮有限的情況,具體體現在:對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往往將其視為一項“軟任務”,而不是一項“硬指標”,或未將法治宣傳教育融入全局工作的“大盤子”進行一盤棋部署,或將法治宣傳教育視為法規部門一家的事情,各部門共同參與度和配合度不高,未形成合力;抓行業安全和服務質量較多,法治宣傳教育要求較少,全行業誰管理誰普法、誰服務誰普法、誰用工誰普法的大格局尚未形成。此外,法治宣傳教育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存在力量不夠、專業度不高等不足。法治宣傳教育與文明創建、目標績效考核等中心工作沒有真正掛鉤,考核、督導、評價等相關配套工作機制沒有完全完善起來,推進力度不夠。
提升實效性是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重要工作方向和著力點,但在實際工作中實效性受到了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一是法治宣傳教育的針對性不強。不同宣傳教育對象對法律的需求不同,如何緊密聯系城市公共交通行業實際,針對不同受眾需要有的放矢地開展法治宣傳教育,還需進一步找準切入點。二是法治宣傳教育的時效性不強。隨著城市公共交通行業新業態、新模式、新情況的不斷涌現,圍繞行業對法治宣傳教育日益增長的需求以及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和改善民生的需要,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及時性不足。三是法治宣傳教育的廣泛性不強。走進城市公共交通企業、貼近廣大從業人員還做得不深、滲透不足、覆蓋不全,在行業內推進法治宣傳教育沒有成為常態。
當前,城市公共交通行業法治文化建設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和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對法治文化建設的意義還認識不夠透徹,未全方位構建行業法治文化傳播機制和傳播陣地;仍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法律與自己的工作生活關系不大,缺乏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沒有形成遇到問題首先想到找法律的習慣,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工作、解決問題還沒有成為普遍共識和共同生活方式;“守法成本高”的錯誤認識未完全杜絕,在全行業培育法治信仰、增強規則意識,推進守法誠信體系建設依然任重道遠。
目前開展法治宣傳教育主要以橫幅、展板、講座、發放資料等傳統方式為主,重點依托憲法宣傳周等重要時間節點,宣傳教育的內容和形式較為單一,缺乏創新性。新媒體運用能力不足,尤其是傳統宣傳教育媒介和新媒體的互融互補作用發揮不充分。讓法律條文生動起來的法治實踐不多,法治宣傳教育與實踐結合的緊密性有待進一步增強。
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全面推動普法責任制的落實,需要從點到面、環環緊扣、一貫到底,確保組織保障引領“三到位”。確保組織到位,要建立健全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機構,加強組織協調和指導督查,搭建工作班底,強化工作推進和落地實施,為法治宣傳教育工作開展夯實基礎。同時,要讓推進和加強法治宣傳教育成為工作共識,將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納入總體工作謀劃,與黨建和業務工作共同部署、共同推進,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確保保障到位,要建立和完善各項工作機制,用好監督和考核的“指揮棒”;加強經費保障,做到專款專用,推動法治宣傳教育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長效化。確保引領到位,要重點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嚴格落實領導干部學法用法制度,促進領導干部帶頭尊崇法治、捍衛法治,帶頭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充分發揮好頭雁效應,用自身的典型示范帶動和影響干部職工培養法律意識,推動單位和行業形成崇尚法律的良好風尚。
推進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提質增效,要結合工作實際,放眼大局,突出重點。放眼大局,必須把毫不動搖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擺在首位,緊緊圍繞黨中央的各項決策部署,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工作全過程各方面,始終確保正確政治方向。引導干部職工深刻認識法治的重要性,樹立法治觀念,堅定法治信仰,形成依法辦事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宣傳者、維護者和踐行者。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系統學習和把握以憲法、民法典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以法治素養的提升筑牢守法用法的根基。突出重點,要重點宣傳憲法、民法典等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重要法律,重點學習交通運輸行業相關法律法規,特別是新頒布、新修訂的法律法規;重點學習深入“三高四新”戰略實施、助推交通強國、促進城市公共交通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相關法律法規;重點學習黨內法規,切實增強干部職工守法紀、執法紀的意識和能力,將法治宣傳教育緊緊圍繞實際工作需要,落實到工作各個領域各個方面。
城市公共交通一頭連接著城市發展,一頭連接著民生福祉,在城市公共交通行業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不變的根本立場。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聚焦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盼和反映強烈、反映較多的問題,著力于持續提升干部職工的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建設一支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能作為善作為、一心為民干實事的干部職工隊伍,把人民群眾對我們依法辦事滿不滿意作為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有沒有成效的重要標準。圍繞城市公共交通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實際需求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工作,促進企業依法經營、依法治企,提升依法破解經營難題的能力,用法治宣傳教育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尊重人民群眾在法治宣傳教育中的主體地位,深入行業從業人員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提供法律服務、解決法律問題;深入人民群眾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及時發布與人民群眾利益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辦事指南等,引導群眾依法辦事,助力增強人民群眾的法治獲得感和安全感,讓法治宣傳教育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眾。
法治文化培育直接影響著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成效和可持續性,需要系統謀劃、久久為功。培育法治文化,要培育“信法”的文化。通過法治宣傳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闡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在黨的領導下取得的一系列偉大成就,引導大家強化法治文化自信,深刻認識法律在構建社會秩序、推動行業發展、守護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等方面的重要性,讓法治理念、法治精神真正入心入腦,進一步凝聚崇法向善的行業共識。培育法治文化,要培育“用法”的文化。充分把握法治文化的實踐價值,將涉法工作過程變成普及法治知識過程,讓依法辦事、依法經營、用法解決問題和化解矛盾成為大家的普遍選擇,調動整個城市公共交通行業共同參與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培育法治文化,要培育“敬法”的文化。建立“遵法守信者生存,遵法守信者發展”的市場經營秩序,將城市公共交通企業依法誠信經營情況與業務辦理、補貼資金發放、評優評先等緊密掛鉤,把法治素養和依法履職情況作為考核評價國家工作人員的重要內容,樹立行業誠信守法的價值導向和行為準則。培育法治文化,要打造和用活法治文化建設陣地。通過法治長廊、法治宣傳欄、法治圖書角、新媒體等多種形式闡釋法治文化,以“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滋養法治文化。
法治宣傳教育要緊跟時代步伐和行業發展與時俱進。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的引領作用,通過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啟示性的,關注度高、影響較大的案例,生動形象的“以案釋法”,引導國家工作人員、城市公共交通經營企業和從業人員樹立規則意識,依法辦事、依法經營、依法從業。建立完善法律顧問制度,有效發揮專業律師人才的作用,為法治宣傳教育的深入開展提供有力保障。以憲法宣傳周、傳統節日、主題黨日等為契機,開展內容充實、形式新穎的法治宣傳教育實踐活動,營造尊崇法治的濃厚氛圍,使法治宣傳教育更具親和力。優化“線上+線下”宣傳教育模式,在用好傳統宣傳陣地的同時,加強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在法治宣傳教育中的作用,采用云課堂、動漫、微視頻等大家喜聞樂見的方式,打造“互聯網+”宣傳教育平臺,制作電子版城市公共交通行業法律法規匯編,增強法治宣傳教育的吸引力和趣味性。發揮城市公共交通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優勢,運用客運站場、公交、出租車、地鐵等城市公共交通工具車載視頻等載體,形成流動的宣傳風景線,織密行業法治宣傳教育網。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和目標導向,精準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對于管理和服務對象,寓宣傳教育于日常工作之中、于解答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法律問題之中。同時,全面結合鄉村振興、聯點社區等工作,讓法治宣傳教育真正走進人民群眾的生活。
結束語:在城市公共交通行業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是一項意義重大的系統工程,需要高度重視、多措并舉,讓法治宣傳教育盡微處、入人心,為促進城市公共交通行業健康持續發展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