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斌 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
健美是健身的升級版,健美運動能有效提高有氧和無氧代謝能力,改善心肺功能,增強人們的體質,將體內多余脂肪轉化為肌肉,促進肌肉發達有力,以達到較為理想的塑身和美體目的。神經科學研究結果顯示,有規律的健美能夠重塑人體獎賞系統,提升多巴胺循環水平,多巴胺受體和血清素水平也會相應提高。
健美運動是以健身為基礎,融合體育、美育為一體的具有整體效應特征的體育運動,不受性別年齡限制,在運動過程中使鍛煉者產生多巴胺和內啡肽,達到陶冶情操、愉悅心情的目的。尤其是在亞健康人群眾多的現代社會,健美運動能有效環節生活節奏加快帶來的內在壓力。
實踐證明,運動是人際交往的有效方式。健美運動能增進人與人之間的社會交往,縮短交際心理距離,拓展生活空間,在感受美的同時分享美,有助于創造和諧社會。
“美”是健美運動區別于健身運動的重要特征。不少健美運動項目融合體育、藝術于一體,呈現力量和美麗的結合,展現形體美、姿態美、氣質美、音樂美、心靈美等內容的同時塑造人體美,在運動中感受美,獲得審美體驗的同時提升審美水平。
現今,中國健美行業的主要發展特征,一是健美行業仍處于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持續競爭過程,而是健美行業經營戰略和策略上變得更加健康穩定,三是隨著健身理念的改變健美消費行為不斷變化,健美運動需求持續多元化。健美運動作為發展快大眾參與性強的運動,其產業市場化對于整個體育產業有重要意義。
中國健美協會與中國體育策劃公司開展合作,舉辦各類健美賽事,同時發展區域健美、健美操協會等區域會員和企業會員,在全國開設多個培訓基地。例如在四川有43 個培訓基地,擁有23774 名會員,在河南有36 個培訓基地擁有20513 名會員。從數量上看,四川、河南、湖北、湖南、廣東作為第一梯度,中東部各省份在數量上位居第二梯度,青海、西藏、云南、貴州、重慶、廣西、寧夏地區培訓基地及會員數量處于第三梯度,實現了全國健美培訓基地的全覆蓋。
我國健美職業賽事近年來在數量上有增加態勢,與國際接軌程度進一步加深。除了健美全國錦標賽,還有中國全明星健身俱樂部大賽、全國健身錦標賽等,將海南三亞國際沙灘健美先生大賽等納入中國健美協會賽事體系中,健美運動員的職業化趨勢明顯,隨著健美群眾基礎的逐步擴大,健美運動員的商業價值得到增長。在高校,健美作為非常時尚的課程,有著一定數量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在社會上俱樂部成為健美運動的重要培訓場所。
健美運動的諸多屬性,制約著政府建立統一的管理機制。主流運動項目均有世界影響力較大的比賽,而健美運動作為亞文化尚未被國際主流運動權威賽事認可,例如無法納入奧運會比賽中,健美賽事一般由各種組織、協會或者公司舉辦,世界最高水平的健美比賽即奧林匹亞大賽作為獨立運作的商業賽事展現出明顯的純市場性。究其原因為健美運動比賽評判標準非常主觀,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運動表現而直接呈現運動結果,普通觀眾缺乏運動參與感。健美運動比賽的權威性相對不足直接影響著政府的重視程度以及社會力量的投資信心,尤其是資金支持有限嚴重影響著健美運動的開展,例如健美運動場地設施、器械出現短缺。據調查,我國健美比賽的獎金有限,使得健美運動員日常健美訓練的營養供應、訓練資金難以為繼,不少民間健美運動員被迫中斷運動生涯。
健美運動融健身性、競技性和觀賞性于一體,現代健美運動起源于19 世紀末的歐洲,其發展歷史悠久,是一項非常古老的體育項目。但在我國現代健美運動起源于20 世紀30 年代,起步較晚,經歷發展初期、復蘇發展和快速發展階段,但總體發展進程較為緩慢。健美運動在我國發展時長有限,因此群眾對于健美運動的了解不足,加上該項運動賽事舉辦頻率較低,宣傳力度不夠,因此普及度較低使得健美運動缺乏良好的群眾基礎,國內健美運動普及程度和競技水平較之于西亞伊朗、東亞韓國或者東南亞泰國等部分國家而言存在一定差距,除山東、河南等少數地區外,大部分地區健美運動開展情況不佳,普通群眾對于健美運動的理念缺乏更新。
目前,我國健美運動作為舉重運動的一個分支,管轄權隸屬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指導中心下屬的中國健美協會。從管理上而言,我國沒有國家健美訓練隊,參與國際型比賽的隊員屬于臨時集訓人員,任務重、時間短的集訓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這樣的訓練制度制約著我國健美運動競技水平的提升。同時,我國缺乏高水平的裁判員和教練員,師資力量和競技水平不足,再加上健美運動不屬于奧運項目,因此我國開設專業型健美課程的高校較少,嚴重影響著健美運動在我國的未來發展。
賽事的舉辦是推廣體育項目的重要方式,賽事的參與更是提升整體競技能力的有效方式。較之于其他體育項目而言,國際型或者國家級健美運動比賽在數量上仍然不足,在我國地方小型比賽常因各類原因被取消難以為繼。因此從總體上看,由于普及程度較低,我國參與健美運動賽事的人員數量較少,因此缺乏健美運動賽事的舉辦和參與經驗,這嚴重影響著健美運動人群的整體競技能力,對于我國健美運動的長期發展極為不利。
后備人才關系著一項體育運動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我國在健美運動的后備人才儲備方面不夠完善,缺乏相關的人才培養機制。首先,健美運動在我國普及度不足,因此公眾了解程度有限,不少健美運動員的職業生涯被迫縮短,不少優秀人才流失嚴重,尚未形成有效地人才培養梯度。其次,健美運動需要巨大資金且成長周期較長,健美運動員的訓練年齡有一定限制導致國內健美運動員的運動壽命普遍較短,因此從事健美運動訓練的運動員主觀意愿不強。科學選拔機制的缺乏,影響著后備人才的儲備和后期發展。以我國高校為例,作為體育后備人才的重要陣地,高校健美課程內容設置單一,師資力量薄弱且教學水平偏低,健美課程往往以體育選修課形式展開,學生對于健美運動的認知水平有限。
由于我國健身健美賽事界定不清,競技健美運動的吸引力不足,仍屬于小眾運動,因此缺乏對應的層級體系,而頂級賽事市場化程度低,盈利能力較為不足,對運動員自身而言職業屬性不明顯同時存在一些隱性威脅,相關主管部門對于職業健美運動員缺乏有效地管理,因此我國健美運動員職業化程度不高[1]。
健美服務業是健美體育產業的核心。在健美服務方面,健身房區域性較強,由于行業門檻低出現行業混亂競爭的局面。全國連鎖有資質的健身房尚未實現均勻分布,因此行業集中度不高,受到管理體制和理念的約束健美運動體育產業結構不完善,健美賽事的市場運作不夠靈活,因此中國消費者健美意愿相對較弱,用戶粘性低。以健美運動地點之一健身房為例,2019 年,中國國民健身房滲透率約為4%,其中北京上海為代表的一線城市滲透率達到6%,經濟發達的華東和華南二線城市滲透率可達3.5%,在華北和華中的省會城市滲透率約為3%,相較于英國的15%、日本的8%、美國的20.3%以及歐洲平均滲透率7.8%,中國健身房滲透率還處于較低水平。
首先,積極尋求政策優惠。國家在全民健身戰略目標下,對健美運動實行專項撥款和政策優惠,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健美運動訓練場地建設及相關賽事的舉辦,創新融資渠道,為健美運動公共體育設施的興建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同時整合社會體育資源,將部分學校、事業單位等健美運動場所劃分時段對民眾開放共享,將部分培訓任務下放給健美俱樂部,給俱樂部發展空間,從基層打好健美運動發展基礎,突破以往的各項限制以最大限度地滿足民眾健美需求[2]。
其次,在國家體育總局的帶領下,由中國健美協會牽頭建立中國健美運動統一運行機制,自上而下建立有效的工作機制,打通該項運動發展的各個關節,加強健美協會與其他體育項目管理部門甚至跨行業的合作,實現多個部門的有效聯動機制,保障健美運動內部系統的協調發展。值得注意的是加強藥物防范和預防運動損傷是運動員管理的重要內容,中國健美協會要嚴格制定藥物管理辦法,避免頭部健美運動員的藥物濫用,有效管理會員和培訓基地在健美運動中的行為,提升社會指導員或者專業教練員的執業標準,最大限度地保障民眾科學參與健美運動。
再次,突破觀念限制,,強化健美運動宣傳,積極推廣健美運動。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政府及相關部門與社會組織力量積極合作,在重視健美運動的基礎上運用大型網站、微信公眾號、小程序、微博等多媒體矩陣或者公告欄、宣傳冊、“名人效應”宣講等方式對健美運動進行有效宣傳,突破健美運動的單一模式和年齡限制,引入健美操、韻律操、街舞、、搏擊操、擼鐵等覆蓋各個年齡層的健美運動,增強健美運動在中小型城市或者廣大的農村地區的普及度,推動大眾健美運動和競技健美運動進社區、進校園,為健美運動的推廣打下良好的群眾基礎。
體健美運動具有很強的社會屬性,因此我國健美運動賽事體系的創建需要政府、學校、社會形成多維度的合力,從某種程度上講俱樂部已成為健美運動發展的主體。第一,更新賽事體系。各級賽事和管理部門應充分發揮自身的職能,完善健美運動的競賽管理體制,打造以全國健美錦標賽為核心、地方多類型健美比賽抱團的競賽體系,將國家級和地方級比賽形成內部的統一,增加比賽的種類并逐步推向國際,促進健美運動向職業化、群眾化發展,推動競技健美運動和大眾健美運動的同步發展。第二,豐富競賽內容。作為促進人發展的最好的載體,健美運動應扎根于群眾,健美比賽的內容也外延至古典、形體、健身和健身小姐,肚皮舞、爵士舞、健身瑜伽也被引入進來。自2014 年全國健美錦標賽項目設置為傳統健美與古典健美以來,對于健美比賽的內容有了更多升級,與國際接軌的同時又“接地氣”,才能從根本上提升我國健美運動的競技水平。第三,改變比賽規則,主要體現在參賽報名上。不斷拓寬健美競賽報名渠道,改變以往以省、市、自治區社體中心、健美協會為主導的報名模式,放寬到俱樂部、學校等面向更多人群,以便落實藥物違規行為的問責對象,明確藥物檢查責任方,也進一步擴大健美健身俱樂部的自主權。第四,升級傳播渠道。社交媒體是影響消費者、塑造社會文化的新工具。互聯網的發展為健美競賽提供更多優質的傳播渠道,如今主流社交媒體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替代過去電影“集中式”的信息輸出,與虎牙直播等直播平臺開展合作,在流量扶持、獎金激勵、官方簽約的助力下搭建高透明度的健美賽事平臺,孵化出優秀的健美達人。
高校作為體育人才儲備和體育理論研究基地,對于健美運動的發展有著劇組輕重的作用。在各體育部門相互協作確定高校健美發展策略的基礎上,明確高校健美運動的發展思路,加強健美運動與心理學、社會學等相關鏈接學科的理論研究,充分發揮健美運動的號召力激發學生的運動內驅力。在吸取社會組織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增加學校健美場館器材的投資,提高場館的利用率,加強校際之間的學術合作,提升健美師資綜合水平,增加健美運動的學生參與規模。同時改革人才選拔機制,通過早期選材、延長運動壽命二者結合的培養機制,以高校為主陣地夯實我國健美運動的人才庫。
除此之外,主管部門要加強教練及高級裁判員的培訓,根據國際賽事規則實時調整培訓內容。吸納優秀的健美運動員,培養骨干教練員,促進教練員和裁判員隊伍的不斷壯大。
首先,推動健美運動走進國際賽事。奧運會、亞運會等國際重要賽事是超越國家、種族及突破文化差異的賽事,具有較強的吸金能力,健美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重要國際賽事的助力。因此要努力爭取進入國際賽事,吸納健美比賽作為正式比賽項目或者表演項目,推動健美比賽市場化進程[3]。
其次,細分健美市場,挖掘附屬產品商業價值。健美行業的經濟效益十分可觀,其產業鏈更需要細分化。在吸取國外健美產業發展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發展中國本土特色的健美產業模式,將中國健美鏈條細分后推入市場。同時挖掘運動服飾、運動器械、比賽音樂、圖書音像等健美運動附屬產品商業價值,健美用品品牌可通過網絡營銷與社交媒體合作建立品牌大使社區,與健美運動員牢牢綁定以拉動品牌影響力。同時積極組織健美商業演出,將大眾健美表演的靈活性、觀賞性呈現出來,深度挖掘健美運動的市場價值。從健美服務而言,中國健美市場訓練課程要從“去專業化”、“融合”走向“專業化”、“分化”,建立中國健美產業的細分化賽道和國際化道路。
在全民健身計劃與體育產業大環境背景下,我國健美運動在寬度和廣度上取得了一定發展,但仍存在一些困境,因此要從政策、競賽體系、人才培養、產業化四個層面入手,推動我國健美行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