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豆
(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河南鄭州 451150)
在高職學生綜合素養培養過程中,創新創業能力必須得到重視,他們的能力不僅幫助行業解決發展問題,也能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全新動能(周曉鶯,2020)。在當前“互聯網+”時代,飼料專業人才培養逐漸朝著產教融合方向邁進,在培養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結合飼料專業高職學生的創新創業實際情況來看,還面臨著一定困境,因此結合“互聯網+”特性,針對飼料專業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展開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1 為飼料產業發展夯實人才基礎 目前國內的飼料行業競爭壓力巨大,不僅飼料企業數量多,而且飼料產品同質化嚴重,惡意低價競爭現象普遍,不利于飼料行業的健康發展,所以必須借助人力資源提升飼料產業的技術水平與管理能力,才能提高飼料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放眼國際社會,我國飼料產業的競爭力偏低,技術方面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所以更需要人才的支持。
1.2 助力飼料專業學生提高實踐能力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高職院校畢業生數量不斷增加,企業對高職學生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如果學生只具備理論知識,但實踐能力匱乏,那么企業在錄用后還需對其展開相關培訓,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人力資源成本(于穎和徐燕,2022)。因此,高職學生的實踐能力越強,在今后的職場競爭中優勢就越大。而飼料產業對人才的實踐能力非常看重,涉及農業、機械、生物、自動化等多個學科,加強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能讓學生對飼料產業的學科背景更加了解,從而將理論知識高效轉化為工作實踐。
1.3 滿足飼料企業經濟轉型需要 當前我國飼料產業正處在行業轉型關鍵階段,對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尤其需要大量具備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來解決飼料產業轉型中遇到的技術瓶頸,所以在高職院校的飼料專業教育中,加強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尤為必要,只有如此,才能滿足飼料企業經濟轉型需要。
2.1 自身主觀意識不強 對某地區高職院校學生的調查數據顯示,有高達43% 的創業者在校學習期間并未參加過任何創業方面的培訓,創業并非主觀意愿,而是被動選擇。盡管飼料專業學生大部分為農村出身,對養育自己的土地有著深厚感情,但真正要他們投身農業支持創新創業發展卻并無太大熱情,究其原因在于他們結合自身經歷認識到學“農”的“錢”途渺茫,所以“學農不愛農、學農不為農”的現象非常普遍(陳明等,2020)。飼料人才回鄉創業的主觀意識不強,缺少艱苦奮斗的農業創新創業精神,導致飼料產業暴露出缺少雙創主力軍和人才儲備的弊病。此外,人才的創新創業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吃苦耐勞的毅力以及勇于創新的精神,前期還要投入大量資本,而高職學生在創新創業初期資金吃緊且融資能力有限,極易導致創新創業項目發展空間受限,最終導致項目失敗。
2.2 學校培養模式滯后 盡管高職院校開設了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但內容毫無亮點,并未結合專業特色、學科背景及當下創業環境等要素進行合理設置。同時,課程也基本以理論為主,加之實訓場地的局限,遠遠未達到創新創業教育的預期目的,形式大過實質。此外,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多為行政人員或輔導員兼任,并非科班出身,對社會需求缺乏了解,所以會影響到創新創業課程教育的質量(闞照國,2022)。在創新創業教學實踐中存在教學方法單調,缺少進階式教學體系,無法培育出契合飼料行業需求的農業創新創業人才。另外,導師帶的學生數量太多,平日管理疏忽,對學生的指導時間不夠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
2.3 行業創業門檻較高 現階段,我國飼料行業有許多中小型企業因為資金規模較小、創新資金投入有限而不得不采取低價競爭策略,造成企業之間惡性競爭加劇。許多飼料企業在偏遠鄉鎮,飼料專業人才不愿前往,所以就算招到人才也難留住,造成許多飼料企業不再迷戀于招聘高學歷人才,更不愿在員工創新創業能力方面投入資金。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時代背景下,許多飼料專業高職學生想要投身到飼料行業創業隊伍中,但在創業前期便遭遇諸多問題。如飼料行業的創業啟動一定要配備多臺飼料設備,目前業內常用的飼料中型設備價格為10 萬~20 萬,就算是創辦小型飼料廠,要打造一條完整的飼料生產線,最少要保證有5 ~6 臺飼料加工設備,可見前期投入對大學生創業來說具有巨大的壓力,再加上設備的后續運行維護與保養也是不小的開支。此外,飼料行業還存在賬款回收困難、賒購情況普遍等現象,資金回流周期太長,無形中抬高了飼料行業的創業門檻。
3.1 有機結合飼料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高職院校開設飼料專業必須重視創新專業課程、提升人才質量標準、優化師資力量、共建實踐基地、開放合作深化等方面,力求培育更多高素質的人才。對高職院校來講,在促進飼料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結合過程中,應關注“金課”建設,作為新農科專業課建設目標,具備“兩性一度”特點,其中創新性屬于最為顯著的特點(彭賀明,2022)。“金課”建設要求專業教學內容能體現出時代性與前沿性,教學形式需保持先進性與互動性,所以高職院校應將實踐能力與創新創業能力視為培育關鍵點,將產、學、研、創深度整合,以此作為培育飼料專業人才的重要途徑。一方面,可組建飼料專業學習小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科研精神與創新精神,全面提升綜合素養。另一方面,高職院校飼料專業教育教學需要盡量與企業展開深度合作,借助一切可用資源安排飼料專業學生前往飼料廠、養殖基地等地進行工作實踐,在實踐實驗方案的同時結合飼料行業發展動向不斷優化選題研究,培養出更多契合飼料行業發展趨勢的創新創業人才。
3.2 以飼料創新創業項目培養學生雙創能力
3.2.1 飼料生產類創新創業項目 飼料生產類項目主要包含飼料原料加工、飼料配方設計、配合飼料生產等項目,在培養飼料專業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過程中,可對飼料生產類項目進行設計,①飼料原料加工項目。目前許多飼料生產加工新技術在畜牧業生產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促使畜牧產業生產效益大幅提升。如秸稈軟化、熱噴、壓塊、傾注、酶制劑處理等。在創新創業教育中,應為高職院校合作的養殖場配備飼料加工設備研發新技術,如研究生物顆粒飼料的制作工藝、秸稈酶解技術等,并且對此類技術在畜禽養殖中的應用加以推廣(董俊秀,2022)。②飼料配方設計項目。由飼料專業教師與飼料企業專家共同執教,指導學生結合各類畜禽深入了解各種營養素的營養需求及常見飼料的營養成分,為今后進入飼料配方師崗位打好堅實的基礎,致力于開發出能提升畜禽生產性能及經濟效益的配方,為廣大養殖戶帶來實質性幫助。③配合飼料生產項目。學習如何使用原料接收設備、初篩機、粉碎機、混合機、制粒機、膨化機、打包機等設備,了解相關工藝流程,進入飼料企業中控室對配合飼料生產流程進行操作控制。該項目教育面向飼料品管員、飼料中控工等工作崗位。
3.2.2 飼料檢測類創新創業項目 高職院校應與飼料企業或畜牧養殖場洽談合作事宜,在企業中建立人才實訓實踐基地,共同制訂飼料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在工學結合中齊頭并進,在謀求發展中合作共贏。同時,高職院校不僅要建設飼料分析實訓室,還應建設第三方實驗室,為飼料企業的飼料分析工作提供助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學與社會服務銜接。此類項目對接飼料檢驗化驗員崗位。
3.2.3 飼料營銷類創新創業項目 開展市場營銷模擬活動進行營銷案例分析、市場營銷策劃、市場調查等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同時,誠邀飼料企業專家前來培訓,打消飼料專業學生走向市場的顧慮。在“互聯網+”時代,飼料營銷可基于互聯網創新營銷模式開拓線上市場,對企業或自己創業生產的飼料進行銷售,同時為養殖客戶提供更快捷的技術服務。
3.3 推動高職飼料專業教學改革實踐
3.3.1 改革人才培養體系 高職院校飼料專業人才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應貫徹落實“產教融合、校企協作、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其中校企雙方應共建飼料專業指導委員會,共商飼料人才培養方案,開發出職業能力課程,完善飼料專業教學標準。同時,應構建由院校教師與企業專家組成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推行教師與學生企業經歷證書檔案制度,推進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具體來講,飼料人才培養機制可設定為“學生(高職院校)—學徒(院校+ 企業)—準員工(企業跟崗)—正式員工(企業頂崗)”,確保學生的專業技術、創新創業及社會適應等各方面得以提高。
3.3.2 改革人才培養方案 建議推行現代學徒制,結合學校專業教育和企業在崗培訓,構建“雙軌制”人才培養機制。在第一、第二學年借助學校資源學習文化課、專業課的基礎知識與技能;第三學年則借助企業資源,結合現代學徒制,對飼料專業技能進行基礎訓練、模擬訓練、實戰訓練,逐步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3.3.3 改革專業課程體系 高職院校飼料專業課程體系必須滿足飼料行業發展需求、從業者職業素養及人才創新創業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同時將專業課程設置為文化基礎、專業基礎、專業技術、創新創業等課程體系,將實踐教學體系打造為雙基地、雙導師、多崗位模式。基于專業課程體系與實踐教學體系,高職院校與飼料企業共同編制適用于現代學徒人才培養模式的教材,包含《動物營養與飼料》《畜禽飼草飼料加工》《飼料質量檢測》等,同時力爭不斷完善課程資源,打造國家級精品課(陳劍波,2022)。
3.4 以互聯網技術促進飼料專業產教融合 在“互聯網+”時代,必須加強互聯網等新興技術在飼料專業人才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高職院校必須優化教學方式,既要多提供在企業的實習機會,也要適當增設與企業管理層座談、開研討會等學習方式。邀請不同地區飼料企業管理人員以在線講座的方式進行授課;另一方面,在飼料企業中加強新技術的應用,如在飼料產業鏈環節增設監控,讓學生能隨時隨地學習,還可借助信息化平臺,讓飼料專業高職學生參與知名飼料企業的例會,從而掌握更多行業動向和前沿信息。
另外,還應構建信息化教學資源庫,主要以媒體技術為載體,遵循“共建、共贏、共享”的原則,由高職院校與飼料企業共同建設覆蓋飼料專業各項技能的信息化教學資源庫,其中包含圖片、課件、試題庫、微課、音視頻、仿真軟件等各種形式的資源,助推信息技術與飼料專業教學的深度整合。同時,與校企合作的飼料企業共同建設“互聯網+”專題網站,拓寬學生學習渠道,為合作企業提供服務。
綜上所述,提高飼料專業高職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是推動我國飼料行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基礎。對飼料專業人才而言,無論是在飼料行業一線生產工作,還是從事相關學科課題研究工作,均需提升自身創新創業能力。因此,高職院校應立足“互聯網+”的時代背景,有機結合飼料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以飼料創新創業項目培養學生雙創能力,推動高職飼料專業教學改革實踐,以互聯網技術促進飼料專業產教融合,培養更多具備創新創業能力的高素質飼料人才,助力我國“三農”問題的良好解決,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