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 琳
(山西國際商務職業學院,山西太原 030031)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農牧及其副產品的要求越來越多樣化,其中食品安全問題也是重中之重。飼料作為食品行業的上游產品其技術性和安全性備受社會關注。因此,飼料企業面臨的風險也日益凸顯,如市場風險、生產安全風險、財務風險等。這些問題不僅會對飼料企業的經營和發展造成威脅,也會影響社會的穩定和安全。如何從公司視角制定科學合理的風險防范措施,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實現飼料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成為當前飼料企業管理者亟須解決的問題。
公司章程是指公司依法制定的、規定公司名稱、住所、經營范圍、經營管理制度等重大事項的基本文件,也是公司必備的規定公司組織及活動基本規則的書面文件。公司章程是股東共同的意思表示,載明了公司組織和活動的基本準則,是公司的憲章。公司章程具有法定性、真實性、自治性和公開性等基本特征。通常,公司章程由公司發起,股東或董事會根據法律、法規和監管部門的規定來制訂,如需要經過相應的審核和批準程序的,履行程序后生效。在公司成立后,公司章程對公司內部各類人員都有約束力,股東、董事、高管等人員必須按照公司章程的規定和程序經營公司。公司章程通常包括以下內容:公司名稱和住所、經營范圍、設立方式、注冊資本、股東權益、股份變更、公司組織結構、董事會和監事會的職權和組成、公司運營相關規定等。
2.1 飼料企業的風險分類 飼料企業根據風險的類型大致可以分為市場風險、價格風險、財務風險、生產風險、供應鏈風險和政策風險。一是市場風險。市場需求變化、競爭壓力增大、產品替代品出現等造成的風險。二是價格風險。原材料價格波動、銷售價格下跌、匯率波動等帶來的風險。三是財務風險。資金緊缺、借款利率上升、匯率波動等導致的風險(王楠,2023)。四是生產風險。生產中斷、質量問題、環境影響等因素導致的風險。五是供應鏈風險。供應商質量問題、交貨延期、物流問題等因素造成的風險。六是政策風險。法律法規變化、政策調整等帶來的風險。
2.2 飼料企業風險防范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一是風險防范意識不夠。部分飼料企業仍然缺乏風險防范意識,對風險管理的重視程度不夠,缺乏對風險的認識和評估。二是缺少專業人才。飼料企業在風險管理方面需要具備專業的知識和技能,但目前市場上缺乏專業的風險管理人才。三是數據支持不足。風險管理需要大量的數據支持,但有些飼料企業缺乏數據采集和分析能力。四是管理手段不夠完善。一些飼料企業在管理手段和控制工具方面依然存在不足,缺少有效的風險評估、防范和應對措施。因此,飼料企業在未來發展中需要關注和加強風險管理,增強風險防范意識,拓展風險管理領域的專業人才,推進數據采集和分析能力,優化管理手段和控制工具。
2.3 風險防范在飼料企業經營中的重要性 一是降低經營風險。風險防范可以識別、評估和控制各種影響飼料企業經營狀況的內外部風險,降低風險對飼料企業產生負面影響的可能性;二是提高經濟效益。風險防范可以幫助飼料企業優化生產管理流程,減少生產成本,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從而提高經濟效益(白潔和牛艷,2023);三是增強競爭力。風險防范有助于飼料企業建立良好的聲譽,提高客戶滿意度,增強競爭力,從而在市場中占據優勢地位;四是保障飼料企業穩定運營。風險防范可以預防和控制飼料企業遭受各種內外部風險,增強企業的穩定運營能力,保障企業長期發展。
3.1 公司章程在飼料企業風險防范中的基本作用 公司章程在飼料企業風險防范中具有重要作用,可通過規章制度規范公司行為,避免經營風險和防范訴訟風險等。一是制訂規章制度。公司章程是飼料企業的基本綱領,在《章程》基礎上可以制訂一系列規章制度,明確公司決策與管理機構的議事規則、各機構與主體職責、權力行使程序、應承擔的義務、表決權、分紅權等各項規定,幫助飼料企業建立健全的內部管理機制,追求效率的同時兼顧公平。二是規范公司行為。公司章程是規定飼料企業的行為準則,是對業務拓展、市場競爭、商業經營等行為的相關規定,可規范公司員工及管理層的行為,確保飼料企業的合法運營(刁洋焱等,2023)。三是降低經營風險。公司章程規定公司治理、權利與利益分配等內容,制定完善的制度和機制,建立嚴謹的信息披露制度,讓投資者更了解公司情況,同時降低飼料企業的經營風險。四是有效防范訴訟風險。公司章程是公司的重要法律文件,制定合理、嚴謹的文件內容可以提高公司應對訴訟風險的防控能力,如明確公司訴訟的權限、程序及所處環節等,規避飼料企業可能涉及的訴訟問題。
3.2 公司章程在飼料企業風險防范中的應用方向 公司章程在飼料企業風險防范中的應用方向非常廣泛,因此,制定健全的公司章程是飼料企業防范風險、提高經營效能的重要手段。一是管理機構設置及職權劃分。制定公司章程可以規定飼料企業的管理機構設置及職權劃分,明確公司的管理層級和職責分工,避免管理層職責不清、責權不分等問題。二是股權結構及股東行為規定。公司章程可以對飼料企業的股權結構、股東行為等方面作出規定,如股東持股比例、股權轉讓規定、股東會決策權等內容,規范股東投資行為,防范惡意投機等行為(穆靜,2023)。三是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及內控制度。制定公司章程可以規范飼料企業的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及內控制度,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結構,完善內控制度,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保障企業資產安全,降低內部控制風險。四是合同簽訂及解除方式授權。公司章程可以規定授權飼料企業某級管理層級制訂與外部合作伙伴的合同簽訂及解除的相關制度,防止因合同糾紛等訴訟問題給飼料企業造成經濟風險。五是對外擔保管控規范。公司章程可以規定股東會或董事會對飼料企業對外擔保予以審核管控,限制對外擔保的規模、方式、期限等,避免對外擔保過度引起的經濟風險和法律風險。
3.3 飼料企業公司章程的制定與更新
3.3.1 公司章程的制定 飼料企業制定公司章程要遵循相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具體流程通常如下:一是征求意見。飼料企業在制定公司章程前,首先應征求有關方面的意見,了解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二是擬定草案。企業應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擬定公司章程草案,分別涉及公司的股權結構、內部管理機構與體系、股權交易、股東權益與義務等方面(嚴珊,2023)。三是審議通過。制定公司章程草案后,應由公司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并依法備案。
3.3.2 公司章程的更新 飼料企業的公司章程可能會受外部環境變化、公司治理結構、法律法規等多因素影響,因此,飼料企業的公司章程需要及時更新。主要包括:一是法律法規的變化。如公司法、證券法等法律法規的修訂或制定。二是公司經營狀況的變化。如重大重組、增資擴股等公司經營活動需要更新公司章程。三是股東合意的變化。由于公司的股權結構、股東合意發生變化也可能需要更新公司章程(葉陳云等,2022)。在更新公司章程時,應遵循程序,包括召開股東大會進行審議和表決。對更新后的公司章程也要及時進行內外部信息披露和文件存檔。
4.1 完善飼料企業公司章程制定機制 一是章程起草小組。飼料企業應設立章程起草小組,由企業法律法規部門領導組織人員,包括公司領導、法務及其他相關部門的代表共同制定公司章程,并推動使用和執行。二是內外意見整合。公司章程的制定和修改應與內部和外部相關方進行充分溝通和意見征詢。飼料企業應聽取各部門、股東及投資者的反饋意見來完善公司章程的制定。如有需要,飼料企業可以考慮委托外部顧問或律師公司進行咨詢。三是審議和逐級批準。制定章程草案應經過多次審議,具體的審批機制根據公司的具體情況而定。通常情況下,章程起草小組可以進行內部審議,并逐級向高層提交。章程草案應經過董事會或股東大會審批通過,并按照法律程序進行登記注冊(陳乾,2019)。四是檢查和修訂。公司章程是一份長期的法律文件,需要定期進行檢查和修訂。飼料企業應設立章程檢查小組,對與章程相關的制度和流程進行周期性檢查,以保障章程的有效性和完整性。五是健全制度框架。飼料企業應對公司章程的制定和修訂過程進行制度化。如制定章程起草標準流程和模板,制定章程存檔和保密制度等,以保障章程制定和修訂的統一性和規范性。六是培訓和宣傳。制定公司章程不僅是一個過程,也是一個系統工程。飼料企業應對所有工作人員、董事和股東進行相關章程的培訓和宣傳,增強其法律意識和章程遵守意識。
4.2 強化公司章程完整度和可執行性 通過強化飼料企業公司章程的完整度和可執行性,可以使章程在企業日常管理和長期發展中更好地發揮規范和政策保障作用。一是確保公司章程內容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公司章程應注重條文的完整性和準確性,既要涵蓋業務范圍、公司架構、管理層權力和職責,還要對股東權利和職責作出詳細規定。同時,要考慮飼料企業經營所產生的問題和風險,對重要權益的保護或投資理念等方面要做好完備的規定和說明,從而使公司章程的完整性得以保障。二是公司章程設定的合理性和可實行性。章程必須與現實相符合,在制定章程時應充分考慮飼料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和管理模式,避免章程出現不切實際的規定(楊衛亮,2010)。三是制定公司章程的透明度和公開性。公司章程應做到透明和公開。在制定章程時,飼料企業應充分考慮股東的權益和需要,充分征求股東意見,完善公司章程的公告和披露機制,使公司章程的審定過程和內容得到股東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四是提升章程執行的合規性和監督性。飼料企業應設立相應的管理機構和人員,建立相應的審批和監督機制,確保章程具有權威性和有力性。同時,考慮到監督員和審核員的工作內容和監督反饋機制,實現章程的監督和管理。五是健全公司章程執行的制度框架。飼料企業應完善章程修訂和執行準確規定和程序,建立定期檢查和修訂機制,不定期評審章程,以保障章程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4.3 提高飼料企業公司章程監督檢查力度 提高飼料企業公司章程監督檢查力度,可以有助于約束企業行為、維護股東合法權益,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和穩定發展。一是章程檢查機制的建立。飼料企業應建立章程檢查機制,定期進行章程檢查工作,發現問題并及時進行糾正。章程檢查人員應具有法律、財務、管理等多種技能,以確保檢查的準確性和有效性。二是審計工作的開展。審計工作可以充分評估企業的運營情況和章程的實施情況,發現問題并提出建議。飼料企業應定期開展審計工作,統計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利潤表等相關財務數據。同時應關注章程中規定的股東會、董事會的程序、會議內容、決策結果等內容(梁才發,2020)。三是加強監督隱患處置。飼料企業對監督檢查發現的問題應及時進行處置,并按規定解決糾紛和問題,防范風險。針對章程監督中發現的問題再次進行修訂,使其更符合實際經營情況和國家法律法規的要求。四是股東投票方式的規范。飼料企業應制定規范的股東投票制度,將投票程序和投票權的實現細節制度化,確保投票過程的透明、公正。同時股東投票結果也應得到充分的重視和規范化處理,以確保股東權益得到維護。五是發現問題與曝光機制的完善。飼料企業應建立反饋機制,鼓勵員工、股東、投資者等發現公司章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反饋。加強飼料企業內部反饋機制和風險提示,同時對行業風險進行跟蹤和提醒,以降低其自身風險,提高監督檢查的時效性和全面性。
制定合理的公司章程,加強內部管理,建立完善的風險防范體系,完善財務管理,加強人才培養等是飼料企業風險防范的關鍵環節。同時,合理利用政策和市場環境,加強行業協會建設,創新風險管理思路等也是實現飼料企業風險防范與路徑優化的重要途徑。同時,飼料企業在風險防范中要通盤考慮企業利益、股東利益、社會責任等因素,緊緊圍繞企業經營和發展展開工作,堅持科學、規范、可行的原則,不斷完善和優化風險管理體系,實現飼料企業的安全、穩定運營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