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玲
幼兒園小班美工區的材料囊括鄉土類材料、非鄉土類材料、繪畫工具、欣賞類材料等各種各樣的材料。當幼兒們面對琳瑯滿目的材料時,往往會出現不知道如何選擇,或是對多種不熟悉的材料不敢嘗試等情況。基于此,我針對如何在小班美工區進行更加科學和系統化地材料投放,提出了以下幾種策略和方法。
一、豐富材料種類,鼓勵幼兒嘗試多種玩法
1.根據幼兒興趣及需求,豐富材料種類
教師在投放材料時,可以通過觀察或與幼兒交流互動等方式了解幼兒的興趣及需求,不斷豐富材料的種類。幼兒只有對材料感興趣,才愿意與它發生互動,材料才會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作用和價值。比如,在開展美術活動《我上幼兒園了》時,教師投放了涂色材料、各種大小不一的海綿印章、超輕黏土等幼兒使用頻次較高的材料,不僅滿足了幼兒撕、涂、剪、貼等不同的需求,還激發了幼兒的創作興趣。
需要注意的是,為幼兒提供的材料并不是數量越多、種類越豐富就越好。教師應根據幼兒對不同種類材料的需求,保留部分舊材料,替換一些新材料,材料的新舊比例為1∶2或1∶3比較合適,這樣既能減少幼兒對新材料的過分關注,也能避免幼兒對老材料的忽視。
2.鼓勵幼兒嘗試多種材料,創新玩法
針對幼兒不愿選擇的材料,教師應該先分析原因,是材料的玩法固化,還是幼兒不知道如何去玩。基于此,教師可以在區域游戲開始之前對幼兒簡單介紹材料的操作要領和注意事項,讓幼兒增加對不同材料的熟悉度。同時,教師還可以結合課程主題,啟發幼兒思維,與幼兒共同開發這些材料的新玩法,并將這些玩法適時推介,以吸引更多幼兒的關注。
二、創新材料投放形式
雖然幼兒已經了解材料的種類,也根據自己創作的需要拿取了不同的材料,但最后所呈現作品的表現形式仍舊單一。據此,我們細心觀察,發現目前小班美工區材料分類擺放的形式并不利于小班幼兒的美術創作。因為大多數幼兒只會拿取單一的材料,而不知道對不同的材料進行組合使用,這會大大限制幼兒的創作與創新能力。基于此,教師通過組合材料和工具的投放形式,引導幼兒選擇適合自己創作的多種材料,豐富作品的表現形式與效果。
1.利用多格儲物盒,組合投放材料與工具
教師將材料和工具投放在多格儲物盒中,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創作需要挑選適合的儲物盒。儲物盒里的材料和工具不盡相同,有的儲物盒把廢舊紙管、木膠、多色毛線團、木片等放在一起;有的儲物盒把超輕黏土、串珠、眼珠圓片等放在一起……在挑選材料時,幼兒不再需要來回走動;在進行創作時,多格儲物盒給了幼兒很多思維上的啟發。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嘗試將材料盒中不同的材料進行組合,在作品中呈現出繞、嵌、畫、貼等多種藝術形式,提升了自己的表現能力。
2.利用材料組合盤與空籃子,讓幼兒自主搭配材料
將不同類的材料和合適的工具組合進行投放,能夠引導小班幼兒進行更多元化的藝術表現,但有時材料組合形式固化且數量有限,處于小班的幼兒容易以自我為中心,面對教師準備好的材料儲物盒,容易出現爭搶的情況。此外,材料組合投放的方式將教師的教育目的隱含其中,本就有預設的含義,因此有時也會限制幼兒進行自主探究。
針對以上問題,教師可以保留原先的材料和工具的種類,為幼兒們準備材料組合盤和空籃子,讓幼兒根據創作的主題自主取放、添補想要的材料和工具,最大限度給予幼兒自主權,既避免了幼兒爭搶材料的情況,又培養了幼兒先構思后創作的好習慣。
三、根據幼兒能力的動態發展,注重材料投放的層次性
在相同年齡段的不同幼兒會呈現出個體差異,因此教師要樹立能力動態發展的理念,考慮幼兒的最近發展區,關注材料的種類及投放形式,更要關注到每一個幼兒的發展,有針對性地投放材料,從而提高每個幼兒的參與度。
比如,多格儲物盒更適合對材料熟悉度較低、表現能力稍薄弱的幼兒,教師將材料與工具組合好,利用多格儲物盒進行投放,為幼兒提供了材料的組合方式,引導其進行創作。而材料組合盤和空籃子更適合對材料熟悉度高、動手能力強的幼兒,他們通過自選材料的方式鍛煉了自己的想象力、思維能力和表現能力,充分地呈現了自己的創作想法。
綜上所述,材料的投放為幼兒后續的創作起到重要的作用與影響。因此,教師應基于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征、發展規律、興趣等,不斷更新所投放材料的種類與形式,讓幼兒們能夠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鍛煉自己的表現能力,呈現出更多有創意、有想法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