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瑩瑩
新課改給小學語文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小學是特殊而又重要的時期,因為小學生年紀較小,對一切新鮮事物都很感興趣。因此,應充分發揮小學生的想象力與發散性思維,以提高其作文水平。基于這一現狀,本文研究小學寫作教學中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途徑。
一、想象力在小學寫作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1.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小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其思想活動較為活躍,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而這正是學生寫作的根本。諸多在成人看來很平常的事,在學生看來卻有很多疑惑。月亮為何自轉?為何只有在晚上才會出現?在寫作過程中,通過對外界事物的記錄、觀察,將其轉換成書面語言,而這正是寫作的本質。
2.拓展思維空間
一篇作品的好壞、是否突出、是否被欣賞,除了要看其文字運用是否合理、行文是否整齊,還要看其運用和內容的鋪墊。小學生的思維比較狹隘,比如在描寫人物的時候,大部分的學生都通過描寫人物的眼睛、鼻子、嘴巴來表現外貌,通過描述人物的動作、動作表現生活習慣,因此,作品千篇一律,毫無特色,批閱的教師在批改的時候,也會產生視覺上的疲勞。想象可以產生新的影像,只有擁有豐富的想象力,才能寫出不同的作品。
3.促進個性寫作
在寫作教學中,作文既考查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又考查學生的觀點和認識。只有在寫作內容上進行創新,才能寫出雋永的作品。小學生的學習速度較快,但也很容易遺忘。因此,為了提高小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需制定詳細的教學方案。要實現創意的個性化,就要有豐富的想象力,有獨到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才能寫出高質量的作品。
4.豐富作文內容
在小學語文考試中,看圖寫作很常見,一幅畫看似單一,但其中包含的內容非常豐富,這就要求學生通過想象,拓展更多的內容,這個過程可以綜合訓練學生的想象力、邏輯思維和語言能力。例如,有些作品著重于故事情節,要把畫面中的信息綜合起來,從“起因”“經過”“結果”三個方面入手,通過想象、聯想,使作品更豐滿,充滿真情實感。
二、小學寫作教學現狀
1.教師的教學思想傳統、守舊
教師的教育理念與時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步伐不一致,在小學寫作教學中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根據自己對課文和題型的認識,按照自己的思路進行教學,先提出問題,介紹寫作方法,然后直接讓學生寫,最后對作文進行批改。這種固定的作文形式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而且每次作文都是教師設計的,這樣的教學會降低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對作文產生抵觸心理,很難有進步。
2.學生的素材儲備量不充足
閱讀量的增加是進行寫作教學的基礎,要善于引導學生多讀書,并注意整理書中的有用內容,這對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然而,小學生的文學素養不強,因此,在寫作教學中,其想象空間始終沒有完全打開,思想也總是被束縛,這就使得學生的寫作效率大打折扣。
3.小學生沒有寫作興趣
由于應試教育的原因,作文在語文試卷中的分數很高,所以教師更加注重寫作。教師希望通過大量的寫作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但是學生的作文質量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提升。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讓學生喪失了對寫作的興趣,甚至產生了反感。
三、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途徑
1.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
在小學寫作教學中,應注意積累知識,充實語言素材,展開想象。首先,通過讓學生近距離地接觸大自然,觀察各種植物的形態、日出、日落等,獲得有關的資料。其次,要指導學生讀好書。通過對文學作品的閱讀,讓學生了解作者在描寫事物時使用的技巧,以及在長期的練習中,其是怎樣發揮想象力寫作的。在充實學生的表象儲備的基礎上,提升材料的品質。
2.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
觀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根本,要培養創新意識,就要從觀察能力入手。沒有大量的細致觀察,就不能持續寫作。小學生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教師要讓學生仔細觀察各種事物、現象和自然風光。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時,可以通過參考相關資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觀察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使其能找到合適的觀察方式。同時,要讓學生明確觀察目標,以便有針對性地觀察。觀察時,要對事物進行恰當的對比與關聯,并將對比與關聯相結合。觀察既能提升學生的想象能力,又能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3.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
寫作離不開閱讀,在課堂上,不僅要在課堂上積累語言知識,還要通過課外的閱讀積累寫作材料。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關注閱讀,運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閱讀。因為現在的小學生正處在思想活躍時期,記憶力比較好。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語文教學的作用,積極引導學生記憶、背誦好的詞語和句子。教師要讓學生多讀幾個例子,讓學生領悟、想象,然后聯想,聚沙成塔。久而久之,積累越多,就越能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最后,教師要指導學生模仿,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有些人認為模仿范本會在某種程度上制約學生的想象力。實際上,學生對優秀作品的模仿不僅能提高寫作能力,而且能激發想象力。以《摔跤》為例,作者以活潑好勝、精明狡詐的小嘎子,憨厚老實、以力量取勝的矮胖子為例,對小嘎子的動作描寫尤為細致、形象。因此,教師要把握好關鍵句,讓學生感覺到角色的個性特征,從而學會刻畫角色。學完課文,教師可以讓學生模仿和借鑒作者的描述技巧,既能強化學生的基本技能,又能促進其想象能力的提升。
4.善用多媒體教學
優美的音樂、精彩的影像等都能讓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并能引導小學生仔細觀察,因此,小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合理、有效地運用多媒體技術,把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看到真實的事物,充分發揮想象力。利用多媒體提供生動、形象的材料,讓學生在閱讀中有所領悟,在感覺中找到規律,消除對作文的生疏感。
5.利用寫作形式發散想象思維
目前,在傳統的寫作教學中,作文的形式太單調,題目太死板,會讓學生產生厭煩的情緒,對寫作沒有任何興趣,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拋棄傳統的“以寫作為目的”的寫作,而是要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助力學生思維的發散,或者按照原文提供的一些線索,對故事的發展進行不同的延展,再加上一些具體的表達手法,將這一部分內容進行擴充。擴展篇的寫作有兩個方面,一是尋找節奏的意向,二是根據原文進行大量的討論,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設計結局,也可以用不拘一格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6.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盡力營造融洽的氛圍,讓學生盡情發揮想象力,寫出滿意的作品。
7.在看圖說話中培養想象力
看圖說話是寫作的重要訓練內容,以圖畫為媒介,以觀察和想象結合圖像資訊,特別是捕捉細節,找到培養想象力和創造性寫作的切入點。舉例來說,寫作“猜猜他是誰”時,可以按照課本上所說的方法進行教學,然后進行一次有趣的交流和討論,每個學生都可以簡單地描述某個學生的長相。以這種立體生動的“看圖說話”的形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和參加愿望,最后呈現出有特點的人物形象,讓學生讀圖寫文,逐步加強想象力的培養。
8.在生活體驗中培養想象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目標變化的同時,也要對寫作的訓練方法進行相應調整。寫作教學應該回到現實,從現實出發,重視想象,善于運用多種文體和修辭手法表現真實的情感。比如,欣賞和品讀《秋天的雨》,作者運用了大量的擬人、比喻等手法,可以指導學生將生活中的情境和“春天的風”聯系起來,回想“春風”對自己的影響,然后想象春日的景象,根據作家的寫作手法,使作品的作文內容更加豐富,激發學生的寫作欲。
9.發掘想象的積極意義
很多教師往往采取比較實際的方式教學,但通過分析不難發現,在這樣的環境下,教師很難對學生的想象力進行有效的開發。另一方面,小學生的思想比較活躍,在思想發展的早期階段,具有較高的可塑性,所以教師要求學生按照自己想象的內容去寫,可以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學生的想象內容是獨一無二的,因此,教師在安排作文任務時,要讓學生有自己的風格。最后,在培養學生想象力的同時,也能有效地提升他們的寫作能力。
10.創設游戲情境
游戲很受學生喜愛,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這個年齡段的特點,通過游戲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而促進學生想象能力的提升。教師可以根據寫作主題的要求,創造不同的游戲場景,讓學生能充分地參與到游戲中,從而達到對作文的思考和發揮想象力的目的。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是最基礎、關鍵的一環,應引起足夠的重視。而想象力在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重要的教學內容。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性格特征和學習能力,積極探索新的教育方法,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和認識,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并充分發揮想象力,進而提高語文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