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鵬 張 豪 鄭付揚 孫霖霖
河南省開封市第二中醫院 475000
粉碎性髕骨骨折多是因直接暴力或間接暴力所致,是臨床常見關節內骨折,若不及時醫治,可影響患者膝關節功能,目前針對粉碎性髕骨骨折多采用外科手術進行治療,可有效恢復骨折端,膝關節功能,但術后活動時間受限,患者易引發疼痛、側肢體腫脹等發生情況,且外科手術具有一定創傷性,可誘導機體釋放刺激因子,延緩骨折修復[1]。七葉皂苷鈉具有保護神經、鎮痛、消炎、抗水腫等功效,但單獨用藥對部分患者效果欠缺,故需聯合其他藥物以提高療效[2]。中醫認為,髕骨骨折屬“骨痹”“筋痹”等范疇,主張以活血祛瘀、接骨續筋之療法治療,中藥湯劑(桃紅四物湯)主要由川芎、桃仁等中藥材組成,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等功效[3]。但中藥湯劑聯合七葉皂苷鈉治療粉碎性髕骨骨折患者術后效果如何,臨床報道較少。基于此,本文選取我院106例粉碎性髕骨骨折患者,探究上述兩種藥物聯合的應用價值,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6例粉碎性髕骨骨折患者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3例。其中對照組女30例,男23例,年齡22~62歲,平均年齡(42.11±4.67)歲;骨折原因:跌傷15例,壓砸傷12例,交通事故20例,運動意外傷6例;觀察組女32例,男21例,年齡21~61歲,平均年齡(41.19±4.23)歲;骨折原因:跌傷16例,壓砸傷11例,交通事故21例,運動意外傷5例。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選取標準 (1)納入標準:均符合髕骨骨折診斷標準[4];患者膝關節不能自主彎屈及伸直者;膝部發現壓痛、腫脹者;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并簽署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其他類型膝關節、骨折疾病患者;精神類疾病;伴惡性腫瘤;依從性差;嚴重器質性病癥;哺乳期、妊娠期婦女;伴免疫系統疾病。
1.3 方法 兩組均予以術后消炎、鎮痛、肢體鍛煉、換藥治療等常規治療。對照組術后采用七葉皂苷鈉(黑龍江迪龍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3021776)治療,取10mg七葉皂苷鈉注射液溶入250ml 5%葡萄糖注射液,靜滴,1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術后聯合中藥湯劑(桃紅四物湯)治療,組方為:川芎10g、桃仁10g、白芍10g、當歸15g、紅花5g、熟地15g;水煎取汁300ml,早、晚2次溫服,每日1劑。兩組均持續治療2周。
1.4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ROM評分及膝關節腫脹值,VAS評分共0~10分,0分:無疼痛,10分:劇烈疼痛,分值越高,疼痛感越強;膝關節腫脹值:以軟尺測量腫脹程度,取患肢膝關節、膝關節5cm、10cm為測量點,計算均值;ROM評分:于治療前后以量角器測量患者關節活躍度。(2)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指標水平,取靜脈血5ml,3 000r/min轉速離心10min(r=10cm),分離血清,以全自動凝血分析儀(普利生,C3510)檢測。(3)比較兩組治療前后骨鈣素(BGP)、Ⅰ型膠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前膠原羧基端肽(PICP)、降鈣素(CT)水平,以雙抗體夾心法測定PICP、β-CTX水平,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BGP、CT水平。(4)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清基質金屬蛋白酶-3(MMP-3)、基質金屬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水平,以免疫比濁法測定VEGF、IGF水平,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MMP-3、TIMP-1水平。(5)比較兩組膝功能優良率。術后30d,腫脹、疼痛消失,關節活動范圍>120°,伸直0°為優;術后30d,腫脹、疼痛基本消失,關節活動90°~120°,伸直<10°為良;術后30d,腫脹、疼痛有所緩解關節活動30°~90°,伸直>10°為中;術后30d,腫脹、疼痛無改善為差。

2.1 兩組VAS評分、ROM評分及膝關節腫脹值比較 治療前兩組VAS評分、ROM評分及膝關節腫脹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治療后觀察組VAS評分、膝關節腫脹值較低,ROM評分較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VAS評分、ROM評分及膝關節腫脹值比較
2.2 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漿比黏度、全血黏度、紅細胞比容、纖維蛋白原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治療后觀察組血漿比黏度、全血黏度、紅細胞比容、纖維蛋白原水平均較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2.3 兩組血清骨代謝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清BGP、β-CTX、PICP、CT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治療后觀察組血清BGP、PICP、CT水平較高,β-CTX水平較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清骨代謝指標比較
2.4 兩組血清MMP-3、TIMP-1、VEGF、IGF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清MMP-3、TIMP-1、VEGF、IGF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治療后觀察組血清TIMP-1、VEGF、IGF水平較高,MMP-3水平較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血清MMP-3、TIMP-1、VEGF、IGF水平比較
2.5 兩組膝功能優良率比較 觀察組膝功能優良率為96.23%,高于對照組的83.0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970,P=0.026<0.05)。見表5。

表5 兩組膝功能優良率比較[n(%)]
中醫認為,髕骨骨折屬“傷骨”“疾骨”等范疇,起病關鍵歸因于損骨傷筋、血瘀氣滯、氣血于內、為腫為痛,氣血運行不暢、瘀血留滯為主要致病因素,故主張以祛瘀生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疏其血氣、舒筋活絡為主要治療原則[5]。七葉皂苷鈉可有效促進微循環,使靜脈張力加強,降低組織滲出液,擴張血管,從而到達抗炎、抗滲出的效果;此外,還可誘導前列腺素F2α釋放,有利于微血管、細胞的穩定性,可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但對部分患者效果欠佳[6]。桃紅四物湯中當歸性溫,味甘、辛,可調經補血,止痛活血;川芎性溫,味辛,可行氣活血、止痛祛風;桃仁性平,味苦,可祛瘀活血;熟地性涼,味苦,可填髓益精、補血養血、補腎滋陰;紅花性溫,味辛,可通經活血、止痛祛瘀;赤芍性寒,味苦,可祛瘀活血;諸藥配伍,共奏活血化瘀、養血補氣、止痛理氣之功效[7]。現代藥理研究指出,當歸主要成分阿魏酸、苯肽類具有抑制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及改善血液循環、鎮痛、抗炎等作用;川芎中主要成分川芎嗪、阿魏酸等,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緩解風濕痹痛、擴張血管等作用;桃仁提取物苦杏仁苷、桃仁脂肪油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炎、鎮痛等效果;熟地具有促進造血、增強免疫、抗氧化等作用;紅花提取物紅花黃色素具有降血液黏稠度、抑制內皮血管損傷、擴張血管、抗炎,此外還可促進骨骼生長、骨折愈合等作用;赤芍具有鎮靜、抗動脈硬化、抗血栓、抑制血小板聚集、抗炎等作用。本文中,治療2周后觀察組VAS評分、膝關節腫脹值、血流動力學指標較對照組低,ROM評分、膝功能優良率較對照組高(P<0.05),由此說明中藥湯劑聯合七葉皂苷鈉治療粉碎性髕骨骨折術后患者可有效緩解疼痛,改善膝關節功能,調節膝關節腫脹程度及血液流變學水平。
另有研究指出,粉碎性髕骨骨折患者術后骨代謝指標呈異常表達,存在骨代謝紊亂現象。血清BGP可反映新生成骨細胞的活躍度;血清PICP可反映成骨細胞轉換活躍度;血清CT可抑制破骨細胞活性及增殖,降低骨轉換;血清β-CTX可反映骨代謝狀態。本文結果顯示,治療2周后觀察組血清BGP、PICP、CT水平較對照組高,β-CTX水平較對照組低(P<0.05),說明中藥湯劑輔助治療粉碎性髕骨骨折術后患者可有效調節骨代謝水平。原因分析,桃紅四物湯具有促進內皮細胞分泌β-轉化生長因子和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等,從而使骨折愈合、骨骼生長,調節骨代謝指標水平。此外,血清MMP-3可反映骨破壞損傷程度;血清TIMP-1可有效抑制基質金屬蛋白酶活躍度,從而調節骨代謝,保護細胞外基質穩定;血清VEGF可通過增強血管通透性達到保護血管的作用;血清IGF可誘導軟骨細胞生殖、分化,有利于骨基質形成。本文結果顯示,治療2周后觀察組血清TIMP-1、VEGF、IGF水平較對照組高,MMP-3水平較對照組低(P<0.05),可見,中藥湯劑輔助治療可有效調節血清TIMP-1、VEGF、IGF、MMP-3水平,促進病情恢復。原因分析,桃紅四物湯中紅花、當歸等主要成分可通過對鈣離子的調控,調節破骨細胞及成骨細胞,還可促使骨微血管形成,維持骨血液供給,增進骨重建,此外,還具有緩解血腫,促使骨折愈合的效果。
綜上所述,中藥湯劑聯合七葉皂苷鈉治療粉碎性髕骨骨折術后患者可有效緩解臨床癥狀,改善膝關節功能,減輕膝關節腫脹程度,調節血液流變學及骨代謝水平,促進病情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