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菊紅 彭蒙蒙 邢 潁
1 天佑中西醫(yī)結合腫瘤醫(yī)院麻醉科,河南省新鄭市 451100; 2 漯河市中醫(yī)院麻醉科
宮頸癌是威脅女性健康的惡性腫瘤,常采用宮頸癌根治術治療,可影響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性,造成醫(yī)源性創(chuàng)傷,部分老年患者術后發(fā)生心臟損傷,手術創(chuàng)傷可加重心肌組織耗氧、心肌缺血,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影響患者預后,同時手術范圍廣,已影響女性患者生理、心理健康,造成器官功能障礙,術后患者抑郁發(fā)生率達到48%左右,因而尋找適宜麻醉方法有助于減低術后疼痛、促進恢復[1]。目前常采用阿片類、非甾體類藥物用于術后鎮(zhèn)痛,但使用劑量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呈正相關,且具封頂效應,可增加消化道潰瘍、心血管疾病發(fā)生率,研究表明瑞芬太尼可用于宮頸癌根治術術后鎮(zhèn)痛治療,但術后疼痛時間長,單獨使用瑞芬太尼鎮(zhèn)痛效果不佳[2]。氯胺酮屬于N-甲基-D-天冬氨酸受體非競爭性解抗體,其與阿片類藥物聯(lián)合使用可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其鎮(zhèn)痛效果優(yōu)于α2受體激動劑。研究表明氯胺酮具抗抑郁作用,有助于改善宮頸癌患者術后抑郁程度[3]。本文探討氯胺酮聯(lián)合瑞芬太尼對宮頸癌根治術術后疼痛程度、氧化應激及術后恢復的干預效果,為臨床選擇合適麻醉藥物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于本院接受宮頸癌根治術患者77例為觀察對象,隨機化法分為對照組(n=38)、觀察組(n=39)。對照組:年齡48~68歲,平均年齡(52.37±1.63)歲;腫瘤分期:ⅠB期17例、ⅡA期19例、ⅡB期2例;ASA分級:Ⅰ級21例、Ⅱ級17例;鱗癌33例、腺癌5例;分化程度:低分化8例、中分化19例、高分化11例。觀察組:年齡46~69歲,平均年齡(52.58±1.71)歲;腫瘤分期:ⅠB期16例、Ⅱ A期21例、Ⅱ B期2例;ASA分級:Ⅰ級22例、Ⅱ級17例;鱗癌34例、腺癌5例;分化程度:低分化8例、中分化20例、高分化1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及其家屬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選擇標準 納入標準:經病理學確診;術前未接受化療、放療;均進行宮頸癌根治術;未有其他手術治療史。排除標準: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近期服用鎮(zhèn)靜劑等藥物;感染發(fā)熱者;合并代謝性疾病者;近期服用抗炎藥物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壓者。
1.3 方法 術前禁食8h,入室后連接心電監(jiān)護,對照組靜脈推注瑞芬太尼(江蘇恩華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315,規(guī)格:2ml∶0.1mg)2ml/h(瑞芬太尼∶0.9%氯化鈉注射液=4ml∶96ml)。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靜脈推注氯胺酮(浙江九旭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3609,規(guī)格:10ml∶0.1g)0.5mg/kg,時間30min,麻醉誘導。誘導方法:丙泊酚2.5mg/kg、順式阿曲庫銨0.15mg/kg,意識消失后置于7~7.5號氣管,12~14次/min,吸氧(2L/min),CO2分壓為35~45mmHg(1mmHg=0.133kPa),丙泊酚4~8mg/(kg·h),維持標準:術中血壓、心率波動在基礎值20%左右,生命體征穩(wěn)定;維持藥物:瑞芬太尼0.3μg/(kg·h)、維庫溴銨0.3mg/(kg·h)。
1.4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術后24h(T1)、術后48h(T2)疼痛程度:視覺模擬量表(VAS)評估疼痛程度,總分為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程度加重。(2)比較兩組應激反應:抽取患者術前(T0)、T1、T2時空腹靜脈血3ml,離心5min(4 000r/min,半徑10cm)提取血清,采用ELISA法檢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試劑盒購自上海心語生物;放射免疫法檢測去甲腎上腺素(NE)、血管緊張素1(Ang-1),試劑盒購自上海康朗生物。(3)比較兩組術后恢復情況:下床活動、排氣、排便、術后住院時間。

2.1 兩組術后疼痛程度比較 與T1相比,T2時兩組VAS評分降低,且觀察組T1、T2時V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VAS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應激反應比較 T0時兩組應激反應指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與T0相比,T1、T2時兩組SOD活性降低,MDA、NE、Ang-1水平升高,且T1、T2時兩組應激反應指標比較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SOD活性高于對照組,MDA、NE、Ang-1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應激反應比較
2.3 兩組VEGF-C、Survivin水平比較 T0時兩組VEGF-C、Survivin水平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與T0相比,T1、T2時兩組VEGF-C、Survivin水平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兩組VEGF-C、Survivin水平比較
2.4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下床活動、排氣、排便、術后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瑞芬太尼屬于μ型阿片受體激動劑,由非特異性酯酶代謝,半衰期短,在血液、組織中水解后發(fā)揮鎮(zhèn)痛效果,停藥后血藥濃度快速減少導致蘇醒期迅速,促使蘇醒期躁動,其作用時間短,而宮頸癌根治術患者疼痛持續(xù)時間長,需采取相應干預措施提高鎮(zhèn)痛效果[4]。氯胺酮對中樞、外周神經、持續(xù)性疼痛具有良好鎮(zhèn)痛作用,可調節(jié)中樞神經,進而抑制皮質、丘腦間通路生成,抑制丘腦內側核,并可增強交感神經活性,提高兒茶酚胺水平,抑制機體應激反應,維持生命體征穩(wěn)定性,還可增加突觸相關蛋白表達量,激活前額葉皮質內蛋白質通路,發(fā)揮抗抑郁作用[5]。氯胺酮與NMDA受體結合可抑制神經興奮性、應激反應,降低神經元易化效應,增加痛覺閾值,減輕術后疼痛,可抑制Th細胞偏移,增強抗腫瘤免疫應答,抑制炎癥反應,減弱單胺類神經遞質攝取能力,增強中樞疼痛下行抑制,阻斷外周傷害性沖動傳入,抑制鈣離子釋放、內流,增加內環(huán)磷酸腺苷濃度,抑制炎癥細胞因子生成,阻礙外周傷害性刺激生成[6]。本文結果顯示,聯(lián)合用藥可增強術后鎮(zhèn)痛效果。分析原因可能在于氯胺酮可調節(jié)多種疼痛信號機制,可減短NMDA受體平均開放時間,減低其開放頻率,重置神經元超興奮,抑制中樞敏化,減輕瑞芬太尼引起的痛覺過敏,還可抑制炎癥細胞因子生成,進而減輕術后疼痛程度。
SOD可反映抗氧化能力,MDA可反映氧化損傷,手術創(chuàng)傷、術后疼痛均可引起氧化反應,影響術后恢復速度。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SOD活性高于對照組,MDA、NE、Ang-1水平低于對照組,提示氯胺酮的輔助應用可抑制術后氧化應激。分析其原因可能為氯胺酮抑制NMDA受體表達,可發(fā)揮鎮(zhèn)痛、抗炎、抗氧化作用,激活谷氨酸系統(tǒng),抑制去甲腎上腺素釋放、交感神經興奮,進而減輕手術創(chuàng)傷所致?lián)p傷。VEGF-C、Survivin屬于腫瘤轉移標志物,在腫瘤組織中均呈高表達,并可促進腫瘤發(fā)生發(fā)展,VEGF-C可促進淋巴結轉移,增強脈管通透性,均與腫瘤患者預后密切相關[7]。本文發(fā)現(xiàn)術后觀察組VEGF-C、Survivin水平低于對照組,提示聯(lián)合用藥可增強抗腫瘤效果。原因可能為氯胺酮可減輕其對機體免疫程度的抑制作用,提高腫瘤學療效,抑制腫瘤轉移,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同時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下床活動、排氣、排便、術后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提示聯(lián)合用藥有利于患者術后恢復。
綜上所述,氯胺酮聯(lián)合瑞芬太尼可減輕宮頸癌根治術術后疼痛程度,抑制氧化應激,維持Th1/Th2細胞平衡,改善免疫功能、胃腸道功能,降低VEGF-C、Survivin水平,提高術后恢復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