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坤勇
暨南大學附屬順德醫院婦科,廣東省佛山市 528305
異位妊娠是婦科多發的一種急腹癥,嚴重者可導致患者出現大出血,也是導致婦女孕早期死亡的重要因素[1-2]。傳統多孔腹腔鏡入路多使用3個切口,可導致術后出現明顯的手術瘢痕,部分患者難以接受[3-4]。因此,近年來逐步嘗試經臍單孔腹腔鏡入路平臺行輸卵管切除術。經臍單孔腹腔鏡入路最基礎的裝置是一次性單孔腹腔鏡,但其在臨床上所需的成本較高,而且無法重復利用,限制了其在基層醫院應用。通過多個領域的學習,我院成功在輸卵管切除術中運用自制經臍單孔腹腔鏡入路平臺,手術成功施行,療效顯著[5-6]。目前關于不同腹腔鏡入路平臺下行輸卵管切除術對異位妊娠患者并發癥的影響仍需探究,基于此,本次研究選擇120例異位妊娠需切除輸卵管的患者,對異位妊娠不同腹腔鏡入路平臺在基層醫院的應用價值展開探討,有利于為基層醫院推廣婦科經臍單孔腹腔鏡技術提供數據,詳情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120例2021年1月—2022年6月我院就診的異位妊娠需切除輸卵管的患者,按信封隨機法分成三組,每組40例。其中A組年齡19~47歲,平均年齡(28.40±2.56)歲;經產婦14例,初產婦26例;B組年齡20~47歲,平均年齡(28.32±2.41)歲;經產婦15例,初產婦25例;C組年齡20~48歲,平均年齡(28.51±2.60)歲;經產婦16例,初產婦24例。三組基線數據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可對比。納入標準:(1)異位妊娠診斷參考《婦產科學》[7];(2)超聲診斷未見孕囊;(3)存在或不存在腹腔內出血等。排除標準:(1)輸卵管間質部妊娠;(2)合并癲癇、焦慮等疾病;(3)伴有惡性腫瘤;(4)合并先天性心臟病、腎衰竭、心力衰竭等疾病者等。本研究試驗設計已獲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方法 A組施行傳統多孔腹腔鏡入路,在臍孔上方開10mm的小切口,置入氣腹針,采用CO2建立起人工氣腹,保持12~15mmHg(1mmHg=0.133kPa)的腹壓,穿刺時使用10mm直徑的穿刺套管,腹腔鏡下,對患者的盆腹腔狀況進行探查,隨后將于2~3個5mm直徑的穿刺套管穿刺置于下腹雙側,并實施手術。B組施行自制經臍單孔腹腔鏡入路平臺,所需的材料包括1只無菌橡膠手套,1個切口防護套,7號絲線,1個10mm、2個5mm的 Trocar,在手術之前,將1只手套的中指、食指、小指和無名指的指端切開,分別放入1個10mm、2個5mm的 Trocar,然后用絲線進行綁扎。術中患者全麻,在臍部做一25mm的縱向切口,將切口保護套置入,并將其向上提起,以保證下環與腹壁的緊貼。再將準備好的手套袖口包裹住防護套后,將手套與防護套一起翻轉多層,讓上環與肌膚緊密接觸,確保手套不會由于氣腹的壓力出現漏氣、移動情況,并保持良好的氣密性,手術流程與傳統腹腔鏡保持一致。C組使用一次性經臍單孔腹腔鏡入路平臺,全麻后,在臍部做一25mm的縱向切口,將切口保護套置入,并將其向上提起,以保證下環與腹壁的緊貼,將上環與防護套一起翻轉多層,讓上環與肌膚緊密接觸,保證氣密性,使多通道單孔平臺接合切口保護套,手術流程與傳統腹腔鏡保持一致。手術方法:腹腔鏡下,對患者的盆腹腔狀況進行探查,確定異位妊娠的位置(例如:輸卵管妊娠),切口沿著輸卵管系膜邊凝邊直至輸卵管峽部,將患側輸卵管切除,常規腹腔鏡下,輸卵管用10mm的孔置于無菌標本袋內,用10mm的穿刺孔將其取出,單孔腹腔鏡手術于臍部切口取出標本。
1.3 觀察指標 (1)手術情況:記錄三組失血量、手術操作用時、肛門排氣用時與住院天數等。(2)血清β-hCG水平:抽取三組術前、術后第2天的外周血3ml,離心處理,取血清,通過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測定血清β-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指標。(3)切口愈合狀況:基本愈合:切口無紅腫滲液、無感染、無痛感;愈合良好:切口處有輕微紅腫、微量滲血和少量脂肪滲液,無感染,輕微疼痛;愈合較差:切口處有明顯滲液滲血、紅腫,疼痛感強烈,有炎癥出現。愈合優良率=(基本愈合+愈合良好)例數/總例數×100%。(4)并發癥:記錄三組切口感染、腹壁血管受損、穿刺部位粘連等發生情況。

2.1 三組手術情況比較 B組、C組術中失血量少于A組,肛門排氣用時與住院天數短于A組,手術操作用時長于A組(P<0.05);但B組、C組術中失血量、手術操作用時、肛門排氣用時、住院天數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表1 三組手術情況比較
2.2 三組β-hCG水平比較 術后第2天三組β-hCG指標均下降,且B組、C組β-hCG指標低于A組(P<0.05);但B組、C組β-hCG指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2。

表2 三組β-hCG水平比較
2.3 三組切口愈合狀況比較 B組、C組切口愈合優良率為100.00%、97.50%,高于A組的85.00%(χ2=3.914,P=0.048<0.05);但B組、C組切口愈合優良率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3。

表3 三組切口愈合狀況比較[n(%)]
2.4 三組并發癥比較 B組、C組并發癥發生率為5.00%、2.50%,低于A組的20.00%(χ2=8.114,P=0.016<0.05);但B組、C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4。

表4 三組并發癥比較[n(%)]
異位妊娠是常見的婦科急腹癥。患者早期并無明顯癥狀,發現時多處于病情中后期,胎囊體積已較大,導致患者預后狀況不良,對其身心健康構成了極大的威脅[8-9]。目前,手術是治療異位妊娠的常規方案。其中,腹腔鏡輸卵管切除術具有創傷小、損傷小、恢復快等優勢,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傳統多孔腹腔鏡入路輸卵管切除術多采用3個切口,易引發一系列并發癥[10-11]。因此,需要探尋一種積極的手段以提高異位妊娠的臨床療效。本試驗探究異位妊娠不同腹腔鏡入路平臺下行輸卵管切除術在基層醫院的應用及效果,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
單孔腹腔鏡手術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內鏡術式,有助于緩解疼痛,改善手術疤痕,促進術后恢復。與多孔腹腔鏡相比,經臍單孔腹腔鏡入路最大的優點在于切口美觀,其切口隱蔽在臍周和臍孔間,可以實現無瘢痕手術[12-14]。但是,目前國內應用于臨床的一次性經臍單孔腹腔鏡入路平臺裝置成本較高,而且無法重復應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這項技術的使用。我院使用自制經臍單孔腹腔鏡入路平臺,施行輸卵管切除術,將手套與保護圈制成密閉空間,原材料為1只無菌醫用橡膠手套、7號絲線,1只切口保護套,1個10mm、2個5mm的Trocar,并未增加醫院的成本與病人的費用,經濟性與實用性較高,可在基層醫院推廣。本研究結果顯示,B組、C組術中失血量少于A組,肛門排氣用時與住院天數短于A組,手術操作用時長于A組,切口愈合優良率高于A組(P<0.05);但B組、C組術中失血量、手術操作用時、肛門排氣用時、住院天數、切口愈合優良率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提示自制經臍單孔腹腔鏡入路平臺、一次性經臍單孔腹腔鏡入路平臺可以縮短異位妊娠患者的肛門排氣用時與住院天數,改善切口愈合狀況。分析原因可知,經臍單孔腹腔鏡入路平臺行輸卵管切除術僅于臍部有一個切口,有利于減少術中失血量,腹部美容效果更佳,同時一個切口有助于縮短術后愈合時長,與既往研究[15-16]結果相符。本研究結果還發現,術后第2天三組β-hCG指標均下降,且B組、C組β-hCG指標低于A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A組(P<0.05);但B組、C組β-hCG指標與并發癥發生率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提示自制經臍單孔腹腔鏡入路平臺、一次性經臍單孔腹腔鏡入路平臺行輸卵管切除術能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促進β-hCG水平改善。其導致因素可能為,單個切口有利于減少多切口可能出現的如腹壁血管受損與穿刺部位粘連等潛在并發癥,減少切口的感染率,有助于血清β-hCG指標的恢復。同時相較于一次性經臍單孔腹腔鏡入路平臺,自制經臍單孔腹腔鏡入路平臺的經濟成本低,制作流程簡單,有助于標本的一次性取出,更利于在基層醫院中推廣。
綜上所述,在異位妊娠需切除輸卵管的患者中,自制經臍單孔腹腔鏡入路平臺的療效顯著,有助于縮短患者術后恢復期,促進其切口愈合,且安全性良好,適合在基層醫院推廣使用。